织筐编篓「漫聊农村爷们编筐窝篓女人们穿盖帘的那些生活往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39更新:2023-04-17 17:11:06

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类之与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发明创造了工具,当然,这种工具包括方方面面的,包括狩猎自卫的武器,生产劳动的工具农具,生活中的各种器具等等。

如果从一家闯关东到东北谋生的全部家当来看,肯定没有车子,票子,房子等等,不过只是一付挑子,几只碗盆,半床被子而已。那么后来通过劳动,才获得了立足之根本。不是危言耸听,我的前爷爷丈人全家就是一付挑子过来的。我县的“袁家窝棚”,就是袁姓祖先来这里落户,没有住处而压了一个窝棚而得名的。

人类之所以得以生存,就是通过不断的劳动,生产出必须的粮食等物品,通过创造出各种生产生活必须的物品,从而改善了生活条件,得到更舒适的生活。及至今天,许多生产生活的技巧仍在流传,今天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些过去非常流行的,而今天却即将要失传的那些老技艺。

俗话说“编筐窝篓,养活家口,打鱼摸虾,饿死浑家”,筐篓是人类最早的生活器具之一,可能要早于陶器时代,原始人用草、树枝条编织出最初的干货盛具,而逐渐演化到今天,人们设计出了五花八门的编织器具。

近现代的农村,编筐窝篓仍是重要技艺之一,这主要是属于爷们干的活,这不是人人都能干的,必须心灵手巧之人才能干的,其实最重要的一点不在有多聪明,而是看你是否勤快,所谓学不会,那是懒人在找借口。

最早接触编筐是我家下放到农村时,房东大爷就会编筐,编出的筐那叫一个“华腾(华腾,东北地方方言,漂亮的意思)”,耳濡目染也知道了其中的一些套路。我学编筐时是16岁还在中学读书时,是跟我哥哥学的,而且学得非常快,编过两个基本就成手了。编筐用的材料是“杏条”,杏条分一年生和两年生的,一年生的也叫“当年条”“黄杏条”,两年生的叫“二年红”,在质量上“二年红”要比“当年条”要好很多。

编筐;编筐第一步要选条子,条子分粗细,粗条子编大筐,细条子编小筐。编筐的条子还要先挑出粗细均匀比较长的条子做“经条”,“经条”是筐的骨架,其它的是纬条叫编条。拧“经条”;先准备一个七八寸长,大拇指粗细的“条子棒”,“条子棒”一头绑一短绳,将经条在头上掰一个口,夹进条子棒中的细绳,然后缠绕,这时用脚踩住经条,一只手把持条子,一只手不断拧紧条子棒,使整根经条都拧到,最后将经条掰开露出中间的口,将条子棒压在中间,用手撸条子到头,这时整个经条就撸好了。

除了经条,还需要编条,也叫“纬条”,编条是用木制或牛角锉出三条沟的“条叟子”将杏条劈成三瓣,用来编筐。打底;筐分圆筐和长筐两种,圆筐也叫团筐,长筐也叫腰子筐,两种筐的打底是不一样的,圆筐打底是将经条摆成放射状的,中间有三根经条是对接的,是最后用来“拧梁”的,其它的经条都是单根的,将经条依次排好,用脚踩住,然后就可以围着经条转圈编纬条了,是顺时针编,走过几圈后根据想编的筐大小,然后用三根条子滚锁成一圈,这就是将来的筐底了。

这时候将筐底翻过来,将经条向中间按压,向中心聚拢,接着从下至上开始编纬条,及至到了筐的最粗部位,开始往里压缩,用三根较粗的纬条向内滚锁,跑三四圈后就可以了,然后再用一长经条,内夹一根整杏条,将筐沿上露出的经条头包裹着滚动锁紧,一个挨一个的锁紧,直至整个筐沿包完,这个过程叫“锁边”,也就是通常说的;“编筐窝篓,全在收口”,所指的“收口”。最后就是“拧梁”了,圆筐一般是插三根杏条,由六根经条对着拧在一起的,称为“三道梁”。

长筐的打底与圆筐不同,长筐是将经条摆成纵横相对的长方形的底片,然后翻过来编,在长方形的两个长端两侧要突出许多,外形似元宝形状,锁边都一样,但是梁是用两根杏条插的,被称为“两道梁”。编筐的这些套路都一样,包括编土篮,囤子,挑筐,大圆仓子等等,都是一个原理。18岁时我又学会了“织簸箕”,这个活比较复杂和专业,会的人很少,在这里就不具体的说了。

“我的家在东北------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过去的东北,高粱是五谷中的主要粮食之一,除了粮食可以糊口外,它的副产品高粱杆,也叫秫桔,也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物品。其中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各种“帘子”,就是用的秫桔制作。

“盖帘”,是农家几乎必须的厨房用品,用来盖锅,盖盆,摆放食品等等,那么“盖帘”的制作就几乎是大部分家庭妇女的必备技能了。盖帘是用秫桔最上端的第一二节高粱杆,被称为“格挡”“挺杆”“箭杆”等等,用细麻绳穿起制作的。“盖帘”制作;盖帘有圆形,方形等几种,一般是按照横顺也就是经纬方向,用细麻绳穿成上下两片,缝合在一起的。制作顺序是,先一片一片的穿起,这叫“单片”,单片能够卷起,它能变形,将两片单片交叉缝穿在一起,就坚固了,用大针穿细麻绳上下缝穿两个单片,使之紧密联系在一起,类似缝棉被中的绗被,根据盖帘大小,纵横穿缝几道,最后再沿着最外圈的圆边来一道。

待都穿缝完毕,用线绳量出中心,用一长格挡中心扎一根大针在盖帘的中心位置,转动格挡确定盖帘的圆周,保证不会出格,然后用菜刀按照格挡的长度比对,切除多余的部分,那么一个新的盖帘就制作完成了。方形盖帘通常称为“方盘”,它的制作与圆形的盖帘基本一样,稍有不同的是,它是三面有一多出来的“沿”,由三根格挡缝在一起的,另一面是长方形的长端没有“沿”,是开放式的,这是便于从这一面往外倒东西的,比如晾晒的物品,下饺子等。

还有软盖帘,单片子的,放在锅内当蒸帘用的,下面有一用树杈制作的叫“剋杈(kecha)”的放在帘子下面做支撑,食物在上面。还有一种将格挡泡软编成花格的非常透气的帘子,因形状圆凸像乌龟的盖子,被称为“王八盖帘”。

过去农村家庭普遍自己扎“笤帚”“刷帚”,有专门种的“笤帚糜子”,类似高粱,也有不少是用高粱穗做的。扎笤帚;先将笤帚糜子用水泡软,有直接用一条麻绳勒的,第一绺用绳捆住,绳子另一头栓在短木棒上用脚踩住,两手使劲勒紧,再加第二,第三等绺,依次勒紧,等笤帚够大了,就不添糜子了,然后专勒笤帚把,每隔一寸多为一节,约二尺长就够长了,绑紧绳扣,用刀削平笤帚把即成。扎刷帚简单,绑两道绳即可。

过去非常流行用细柳条和榆树条编制的笊篱,筷子笼,鱼篓等等,也包括雨具,草帽,蓑衣等,那时候金属制品比较缺乏,于是就有了许多的土法制品。

稻草编;稻草编的器物,柔软保温,很适合保存贵物,稻草囤子存放地瓜类非常好,利于保温,稻草编的鸡窝,是母鸡下蛋最舒适的地方。稻草编比较简单,先将稻草缕顺溜卷成一个卷,然后围绕这个卷用槽锥子穿孔,递过小绺稻草,拧紧铺上,依次每隔几寸穿入一绺稻草,逐渐增大,这样经过数十圈后,草囤,鸡窝就形成了,最后锁边就完活,这个活一般人看过一遍就能会干。

玉米叶编;是包玉米棒子的白叶,它特别保温,适合编织鞋,用它编织的鞋老人儿童们非常喜欢穿,穿着它,冬天在雪地里一点不觉得冻脚,还防滑。

编筐杏条

条子棒,条叟子,短把镰刀

编筐工具

用“条叟子”破条子

劈条子

鸡罩

条编笊篱

腰子筐

柳条筐

土篮

格挡

盖帘

王八盖帘

方盘

最后一个是视频

视频;《穿盖帘》

以上介绍的这些生活技巧,技艺,是千百年老祖宗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造福着人们,应该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直到今天的我们还在享受着它的福荫。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许多新生的物资材料被发现了出来,这些新材料以其优异的功能正在取代传统的老物资,比如今天的各种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化纤制品等等,以致使过去许多的传统制品不得不让位,而制作这些传统制品的老一辈人正在逝去,而现在的年轻人又不以为然,不觉得这可贵,使得过去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此乃非常的遗憾。我之所以一直不遗余力的挖掘这些,无非是不想让这些宣传文化过快的逝去,当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是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