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六重奏 最佳电影「云图电影里从来就没有云图六重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01更新:2023-04-17 18:11:47

2012年10月26日,电影《云图》于美国上映,三个月后,被删减了近四十分钟的影片登陆大陆院线,有人将它捧为神作,有人直言它装神弄鬼。无数的赞誉和诋毁全部集中到这一部电影之中,至今仍时不时会冒出来一两个关于它的评论。五年后,这篇文章的出现并非是为了继续争议,而是想通过原著、电影和配乐,为《云图》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指南。作品的好坏,自然取决于欣赏者,别无其他。

作为小说的《云图》

《云图》是大卫·米切尔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一经问世,获奖无数。从《幽灵代笔》到《云图》,这位青年作家宣告了自己的大师身份——无论何种题材体裁,信手拈来,最终凭借自己的文学成就跻身2007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

从处女作《幽灵代笔》开始,到最近推出中文版的《斯雷德大宅》,结构永远是大卫·米切尔作品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云图》中更是如此。六个故事先以时间顺序用不同的体裁呈现,而小说整体被分成了十二个部分,以1-2-3-4-5-6-5-4-3-2-1的形式排列——既然有人将大卫·米切尔称为文学上的复调大师,那我就用复调写作手法“逆行”来称呼这种结构。

《云图》中文版 目录页

逆行结构的设置,无疑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对《云图》这种人物和情节繁杂的长篇巨著而言,叙事的“错位”更是提升了理解的难度,这也是很多读者不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

之前买的不在手边,只得再买一本

然而《云图》于我而言并不适合作为消遣读物,它更适宜一鼓作气地读完,之后读者们便会明白,情节的戛然而止并非随意,而是预示着转折的来临。

整部小说由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开始,以他的角度记录了很多关于莫里奥里人与毛利人的事件——这些事件让不熟悉的读者倍感无聊,但对人类史来说是及其重要的事件(详细可见贾雷德·戴蒙德所著《枪炮、病菌与钢铁》第二章:历史的自然实验)。

自此开始,到了后二百页中,一个故事追逐着另一个故事的脚步向着“结局”狂奔,最终回到19世纪亚当·尤因的日记中,完成了一个大的轮回。

大卫·米切尔就像是个作曲家,设置了许多微小的动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空间以各种形式出现,从而统一了《云图》这部小说中的不同故事(实际上也包括了大卫·米切尔之后四部长篇小说,它们共享一个世界观)。这种“动机”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简单的名字;而在《云图》中,最明显的具化形象则是六位主角肩头上的彗星状胎记,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阅读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种种联系,也是一种惊喜。

大卫·米切尔(手中为他的代表作《雅各布·德佐特的千秋》)

我并不打算详细转述小说《云图》中的故事情节——我假设有兴趣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已经对《云图》,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故事本身并不复杂,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主旨和各种隐喻。

《云图》的写作风格,在大卫·米切尔一鸣惊人的长篇处女作《幽灵代笔》中已有显现

“轮回”是小说和电影共同的主题,每位人物看起来都有着各自的命运,或者说宿命。这种“轮回”更多地是指精神的轮回。无数生命从出生到死亡,宿命都只有一个,万事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规律,这种规律叫“自然秩序”。

原著中,六位主人公身上彗星印记的位置也一模一样

黑人就该受奴役,作曲一定要符合规则,主人永远是主人,奴仆永远是奴仆——终点只有一个,但可以选择不同的路。《云图》中的六位主角就在永不停歇的轮回中,选择放弃原本注定要走的那条路,转向反抗。

在小说《云图》中,“星美-451的记录仪”是最有深度的一部分,也是被电影版删改得最多的一部分——基本等于重写。原著中,星美-451的故事要复杂得多,隐藏的宗教性、对极权社会的影射以及对种族主义的暗喻比比皆是。

大卫·米切尔

人类,通过科学手段(取下肋骨),造出了克隆人星美-451(夏娃);星美-451通过一台索尼(善恶树上的苹果)学习了浩如烟海的知识,后来被迫逃出藏身的大学(逐出伊甸园);最终,星美必要性的殉身使她成了弥赛亚式的人物,在人类陷落后成为了神明。而克隆人星美-451进入人类学校读书的情节,简直就是1957年小石城事件的重演。

1957年,九位黑人进入白人学校读书,州长启用国民警卫队,禁止黑人入校

庞杂芜乱的小说《云图》,让许多人望而却步——Supanet将其列为十大最难读完的小说第五,即使大卫·米切尔的笔触本身就十分有电影感,也无法阻挡有人称它是一部“不可电影化”的文学作品。

作为电影的《云图》

这几乎是所有改编电影的共通缺点——很难做到将原著浓缩在两三个小时长的电影中,还尽可能保持原著所有的深刻内涵。就像奥黛丽·赫本的演出再怎么出色,也比不上前苏联七个小时长的《战争与和平》。

大卫·米切尔与PAPA SONG的座椅,他也参与了电影剧本的改编工作

《云图》中,导演做了必要的删改:大大简化作曲家罗伯特·费罗比舍的故事,完全省略掉原著小说中很重要的作曲家维维安的女儿;再比如重写星美451的故事,突出女先知人身上的宗教影射——治好生命垂危的扎克利的女儿(耶稣施展神通治好病人);又差点因为老乔治的唆使死在扎克利手上(耶稣被犹大出卖)。带领族人和扎克利逃出人类文明陷落的地球(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

小说中这个故事的宗教影射要更明显些,出现有女先知骑驴(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和扎克利听见犹大的名字。

而电影相对于小说,最出色的一点在于,三位导演兼编剧将大量细碎的细节联系放置在电影中,极大地增强了六个故事的内在关联,而这些关联都是原著中并未体现的。

对照来看,电影所达到故事的统一比小说更高。电影采用了比原著小说更为复杂的结构安排,加强了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连接——每个故事单独拆分来看,可能并不十分出彩,但当它们以碎片化的形式汇集在一起加以呈现,产生的作用就不一样了。

然而这也成了观众诟病之所在:演员分饰多角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迷惑,场景的快速密集切换、大量的相似体转场也使人跟不上电影的叙事节奏,让人觉得《云图》只是个空有其表的炫技电影,实验性太强。

网传的人物图谱,左部边框给出了人物的善恶,底部边框给出了人物的所属故事

但就像导演说的一样,演员分饰多角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强关联性,如果是初次观影,完全可以忽略,只跟着故事走就可以了。说白了,这种做法只是要给观众一个大概的模糊印象——这些人好像在另一个故事中出现过,他们之间有某种关联。如果观众不感兴趣,直接忽略这些联系,并不会影响观影,反之,则又是另一次旅程:

你会发现,出版商卡文迪什拼命想要逃离的疗养院,是他前生的家;

你会发现,觉得没人会相信星美451的档案员,写下了被后世视为圣经的星美451启示录;

你会发现,先知人都是曾被奴役、视作非人的黑人,克隆人的假天堂夏威夷,成了人类文明最后的星火之地;

你更会发现,在19世纪为了正义冲破束缚、携手为解放黑人而离家的尤因夫妇,在未来世依旧为反抗极权斗争至死。

这大概就是电影《云图》的动人之处:过往世与未来世,有些人不会变,有些人选择去变。雨果·维文饰演的六个角色不论何时都是些恶魔,而汤姆·汉克斯则一直在努力与自己的心魔斗争着,企图改变。有些观众认为用“轮回”去解释《云图》并不恰当,但正如我说的,这种“轮回”,更多地是指精神上的轮回,导演也多次使用“eternal recurrence”去解释电影,即永恒的轮回。

过去世,雨果·维文饰演的杀手炸掉了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科学家的飞机;未来又成了他的心魔

《云图》并不是一部哗众取宠卖弄技术的电影,它只是将原著小说中的联系发展到了极致。这种实验性的作品注定得不到广泛大众的喜爱,但它的存在,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价值。

《云图》拍摄现场

沃卓斯基姐弟会联手汤姆·提克威拍摄《云图》,我毫不意外。这两位波兰裔的导演,一辈子干的都是颠覆传统的事情,其评价与《云图》极为相似——毁誉参半。大胆,特立独行,勇敢,电影作品中的故事看似简陋却经常会引发热烈讨论——回顾一下《V字仇杀队》在电影频道播出时观众的惊讶与惊吓程度。拍摄《云图》时,沃卓斯基兄弟变成了姐弟,到如今,则变成了沃卓斯基姐妹。

《黑客帝国》时期的兄弟组合已经变成兄妹 Lilly Wachowski与Larry Wachowsk

而《云图》中的角色,黑人,同性恋,克隆人,哪一个又不是敏感话题。沃卓斯基姐妹承担的,其实无异于《云图》中的人们。“声音和噪音的界限只是惯例,所有的惯例,都等着被跨越。”

作为六重奏的《云图》

《云图》的六个故事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同性恋作曲家罗伯特·弗罗比舍的故事。在谱写完云图六重奏后吞枪自尽,欷歔不已。云图六重奏也成为了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具。

本·威士肖饰演的作曲家罗伯特·弗罗比舍,他的故事由汤姆·提克威执导,可以看出《香水》中延续下来的绝世

首先需要明确,许多观众认为是云图六重奏的曲目,实际上是影片本身的音乐主题,我暂且将其称为云图主题。而云图六重奏,The Cloud Atlas Sextet,才是罗伯特·弗罗比舍的作品。两个主题隐藏穿插了在整部电影的配乐当中。

有意思的是,虽然名字叫做“云图六重奏”,但这首罗伯特·弗罗比舍写给自己的安魂曲、未来世界克隆人的死亡挽歌,从来就没有真正出现在电影中。

克隆人们吟唱着,以为这艘船将驶向天堂夏威夷

在大卫·米切尔的原著小说里,罗伯特·弗罗比舍曾经对自己的六重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把我一年里的作品片段修改成一部‘重叠的独奏构成的六重奏’:钢琴、单簧管、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每个都有自己的调式、音节和音色的表达方式。……每段独奏都被它后面的一段打断,……每段被打断的独奏都按顺序再次开始。

“……他对它结构上诡异的特性不知所措,又花了一个小时问了一些关于我半自创的记谱法和这只曲子里独特的泛音方面的问题。

“模仿斯克里亚宾的《白弥撒》,斯特拉文斯基的迷失的足迹,更疯狂的德彪西使用的临时半音记号。”

借此我们可以大致想象一下云图六重奏的样子:六种乐器(象征六个故事);被打断又再开始的演奏(切合轮回的主题);无论从记谱法演奏法还是作曲技术本身,都十分创新。

罗伯特·弗罗比舍的故事设定在二十世纪早期,在音乐史上,正是作曲家们从共性写作集体转向个性写作的时期。复杂的记谱方式、新奇的演奏技法和新的音响被不断发掘,一切都异于传统音乐,调性变得模糊,各种意想不到的声音都可以变成音乐。

中国作曲家贾达群先生1988年所作弦乐四重奏局部谱例,音高素材与演奏技巧均与传统音乐大相径庭,甚至舍

按照大卫·米切尔的描写,云图六重奏十分接近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和德彪西的作品风格,而这几位作曲家都是音乐史中响当当的革命家。

电影与小说一样,由老作曲家维维安那个诡异的梦,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云图六重奏的源头:地下噩梦般的咖啡馆,长着一样的脸的服务员,咖啡馆里回荡着的音乐。

在电影里,老作曲家并没有成功地记录下来这段音乐。后来当罗伯特·弗罗比舍演奏起自己的云图六重奏时,老作曲家说这就是他在梦中听到的音乐,两人由此决裂。

诡异的梦中音乐,无情消散于夜

而在原著小说中,老作曲家不仅完整地向弗罗比舍口授了自己梦到的音乐:长达九十六小节,“是一件来回交替、周而复始、水晶般清澈透明的东西”,弗罗比舍评价它“令人着迷”;而且老作曲家打算以此为素材,创作一部交响乐作品,名字就是“Eternal Recurrence”(永恒的轮回),以纪念尼采(电影中完成了一部同名作品,但和梦并没有关联)。

呦呦,切克闹(雨果·维文饰演的指挥家在研读“永恒的轮回”乐谱)

根据小说中弗罗比舍自己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云图六重奏与老作曲家维维安的“Eternal Recurrence”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虽然罗伯特·弗罗比舍自己并未意识到云图六重奏其实来自于维维安口授的“梦境音乐”。不一定音高素材一样或者相似,“永恒的轮回”的音乐发展模式也是联系的体现——“每一个人都与他人紧紧相连”。

然而到了电影里,我们发现云图六重奏始终没有以“六重奏”的面目出现——Temple Of Sacrifice中钢琴与弦乐的简易版,New Direction中铜管人声和钢琴的几个乐句,The Cloud Atlas Sextet for Orchestra的“完整”弦乐版——总之,从乐器配置上来说,我们可能听了一个假的云图六重奏。

“云图六重奏” 主题

在对云图六重奏的谱例进行过简要分析后,我更明确了电影中云图六重奏李鬼般的地位——它仍然属于调性音乐的范畴,f小调的主题陈述之后,周而复始,只是在对比段落有一丝丝反传统的味道。主题十分凄婉,也确实十分动人,但如果影片告诉观众,罗伯特·弗罗比舍认为写出这样的作品,就和其他作曲大师“不同”,并且慨然赴死,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打造云图六重奏

在『靠谱文艺』前段时间推送的关于为自己电影配乐的导演一文中,已经提到汤姆·提克威和他的音乐组合Pale 3的合作式创作模式。到了《云图》,这一方式得到了延续。

导演团队与音乐创作团队 左起为导演Andy Wachowski、作曲Johnny Klimek、导演

汤姆·提克威提到,在漫长的剧本写作时期,他就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电影音乐主题的构思,并且在钢琴上发展了下去。这些构思后来变成了电影本身的音乐主题。

汤姆·提克威

受过高等音乐教育的Reinhold Heil则有着较强的传统音乐写作能力,他能将汤姆·提克威的乐思进行古典式编配。此外,他也很喜欢将循环节奏和电声音响放在音乐作品中。

Reinhold Heil曾在柏林音乐学院学习

而Johnny Klimek则属于量产机式的音乐家。他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大量音乐材料,并且十分擅长电子音乐。

Johnny Klimek同时负责端茶倒水(误)

纵使是这样一个各有长处、思维碰撞的创作团队,仍然需要一个杰出的配器师来锦上添花。在《香水》中就与汤姆·提克威有过合作的作曲家Gene Pritsker承担了这一重任。Pritsker能调和众人的意见与建议,将这些乐思整合,落实到谱面,并且使用传统乐器组合模拟各种音响。

来自战斗民族的旅美作曲家Gene Pritsker

对于一般的电影来说,配乐的制作通常放在影片拍摄完成并且经过初步剪辑之后,音乐的总长度大致相当于电影时长的一半。而《云图》不同,在电影开拍前,以汤姆·提克威为首的音乐团队就已经创作了三个小时长的音乐(正片时长171分钟),演员们聚集在柏林,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研读剧本。到了制作后期,则又根据影片画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删。

而作为电影音乐核心的云图六重奏,在创作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这首曲子按理来说应该是要被第一个创作出来,但实际上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它太重要了,无数想法被提出又被推翻,最终形成了电影中出现的版本。

汤姆·提克威的音乐创作团队也为云图六重奏没有以小说中的面目出现作出了解释:

“如果我们按照大卫·米切尔原著中的描写去创作的话,云图六重奏永远不可能会成为那种被大众传唱的作品。……我们讨论了一番,决定放弃挑战,越过大卫·米切尔近乎‘随心所欲’的描述,仅仅去创作我们能写出来的最优美的音乐。”

https://v.qq.com/x/cover/qegatyahoklrbhe/g0011na1vqt.html

《云图》制作特辑:Bring Cloud Atlas to Life

于是,一段四分钟长的钢琴作品被创作了出来。它随之被改变成合唱、阿卡贝拉、弦乐、管弦乐等等种种形式,包括大卫·米切尔小说中描述的六件乐器(钢琴、单簧管、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演奏的室内乐版本——尽管这个版本最终并没有出现在电影中。电影借唱片店老板之口,也道明,播放的是云图六重奏的弦乐版本。

上图为电影画面,下图为片方模仿影片风格发行的云图六重奏黑胶唱片

而云图主题与云图六重奏相比更加简单,但循环往复的音乐发展方式一脉相承。音乐团队舍弃了为六个故事单独谱写主题的做法,反而将云图主题与云图六重奏放在每一个故事里(与之相对比,汤姆·提克威的团队为《香水》设置了八个不同的主题),配乐也完全成了联系的一部分。

只要足够细心,就能发现它们和云图主题或云图六重奏之间的联系。“来回交替、周而复始”,两个主题在形式上是契合大卫·米切尔原著的描写的。

由Jim Broadbent饰演的老作曲家终于得到了云图六重奏——星美451故事里,他在街头用二胡演

《云图》的烧脑与否,取决观众的观影方式。对于不喜欢《云图》的朋友,不可能把他的脸按在书上或屏幕上逼他喜欢;而对《云图》稍稍有些兴趣的人,不如放下包袱,不要执着于细枝末节,先简简单单看一个故事,灵魂穿行在六个时空,不断轮回的故事。

至于导演们煞费苦心放置的种种细节,则是为像我一样“无聊”的观众准备的盛宴。我只希望,八年后,罗伯特·弗罗比舍会和思科史密斯于格雷欣再次相遇,永不分离。

又及:

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大卫·米切尔也出现在了演员表里,但一直没找到在影片哪里。他出现在结尾星美451被处死的部分,站在雨果·维文身后的官员中,故作严肃。

右一即为大卫·米切尔,向他致意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