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越狱的美剧「看了这六部越狱片美剧越狱和肖申克的救赎都算抄袭」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37更新:2023-04-17 18:56:38

严格来说,《肖申克的救赎》算是一部越狱片吗?

《肖申克的救赎》不算是越狱片,探讨的更多是人性、时代、社会和自由,越狱反而是它的外衣,用来卖票房的,但可惜这片票房不咋滴。

美剧《越狱》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越狱片,但是在以下六部越狱电影面前也只能算站在巨人肩膀上了。

它们分别是1956年的《死囚越狱》、1960年的《洞》、1963年的《大逃亡》、1967年的《铁窗喋血》、1973年的《巴比龙》、1979年的《逃出亚卡拉》。

越狱片类型无外乎有谁逃、怎么逃、为什么要逃。

这六部电影把这三个问题拍到头了,之后的所有越狱片都是这六部电影的排列组合或某一种,几种元素的放大。

一是罗伯特·布列松导演的《死囚越狱》

在《死囚越狱》之前还有更早的越狱片,如1937年让·雷诺阿执导的《大幻影》。

但罗伯特·布列松的《死囚越狱》重新定义了越狱片,以他擅长的简约主义,拍出了细节派越狱。

片中并没有多少远景的镜头,大都是大特写。

而且观众从头至尾都不知道监狱到底有多大,看守的德军长什么样子,营造出了一种悬念感。

牢房也是封闭空间,没有任何缺口,不可能挖洞,更不可能凿墙,因为当时处于战争时期,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直接让子弹飞。

正是这种密室逃脱的紧张刺激让《死囚越狱》叫人看得过瘾,即使是60多年前的黑白片,也不妨碍其成为经典。

之所以说《死囚越狱》是细节派越狱,是因为男主越狱的困难极大,工具又极少。

监狱内有两道围墙,都有士兵定时巡逻,牢房的楼梯口日夜都有人站岗,从这里逃走相当于送死,所以他只有选择爬上屋顶再做打算。

上了屋顶之后,男主又面临五大难题。

一是从11层楼高的房顶怎么下到地面,二是如何避开巡逻的守卫。

三是第一道围墙怎么爬上去,四是监狱的外墙如何翻过去,五是突然被安排进来跟他同住小男孩,他该如何处理。

而男主在牢房里能用到的工具有什么?

有且仅有一张床、一块毛毯、一个马桶、一支铅笔、一把汤匙、一块剃须刀的刀片、两扇窗和一个固定在墙上的石头架子。

但是他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几十米长的绳子,两对挂钩,还将牢房的门慢慢地划开,并以此为依托说服了小男孩跟他一起越狱。

最后两人用带挂钩的绳子爬上了第一道围墙,用刀片杀死了守卫,又将绳子横架在两堵墙之间滑了过去,顺利越狱。

在细节上,《死囚越狱》的处理被许多后来者借鉴。

如男主在划门时,落到地上的木屑是如何处理的,少量且碎的木屑直接在马桶冲掉,大又多的在每天外出洗簌时放在桶里,趁机倒在下水道里。

若是突遇有人来检查,他就把拆下来的木块装上去,再铅笔描边,汤匙敲紧,亦或是在门上装一个钉子,伪装成挂毛巾的架子。

还有他制作绳子用的东西都是就地取材,绳子外部用衣服和被单,内部用床上的铁丝绞紧,防止绳子不够牢固,无法支撑一个人的重量。

这就是《死囚越狱》,用最简练的方式讲一个最惊心动魄的故事。

前面的部分也许有些无聊,但是最后越狱行动展开后的部分绝对叫人心潮澎湃。

二是让·雷诺阿曾经的助手雅克·贝克导演的《洞》。

与自己的师傅执导的《大幻影》不同的是,《洞》不是集中营式越狱,而且最后的越狱行动失败了。

《洞》可能是影史上的一朵奇葩。

其他越狱片大都是成功,但《洞》选择让他们失败,却没有强行失败的痕迹。

反而在最后一幕吓到观众,并让人性的善变真实的暴露在观众面前,以经典的镜面反转和一句“可怜的盖斯帕德”的台词让影片升华。

《洞》全片没有音乐,不靠那些外招带动剧情,制造紧张感、悬疑感。

整部电影完全是用真实的环境音加以放大,让观众的心跳加速,再搭配绝妙的镜头语言,有了纪录片一样的质感。

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好似身临其境,跟着他们一起越狱,一起为未知的结果而担惊受怕,看完后背后不觉冷汗冒出。

如他们在凿地板和地洞时,导演直接给几分钟的镜头,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一点音乐,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油然而生。

三是好莱坞银幕硬汉史蒂夫·麦奎因的《大逃亡》。

《大逃亡》是一部美式主旋律,讲的是250人在德军集中营集体越狱的故事。

此前的越狱片大都侧重于单人或几个人的越狱,而《大逃亡》一下子让上百人集体越狱,这个剧本怎么拍才能让观众满意。

《大逃亡》选择的是让电影成为教科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看了《大逃亡》,你我都会越狱了。

片中对于越狱的每个细节都照顾到了,凡是观众疏漏的地方,导演都将其补了上去。

如有人负责找工具,有人负责挖洞,有人负责打掩护,有人负责伪造证件,有人负责缝制逃出去后的各种衣服。

此外,《大逃亡》不像其他越狱片,挖了地洞后不管地洞是否会塌,根本不做加固处理。

《大逃亡》不仅用木板对地洞进行加固,还在洞里做了轨道和小车便于逃脱,甚至连通风设备和照明设备,以及测量仪都有。

集中营的生活也不似《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那般惨绝人寰。

盟军被关押在此的飞行员,跟德军守卫谈笑风生,俘虏们可以随意的唱歌、跳舞,过国庆节,也许这就是犹太人和其他人种的区别吧。

只不过,影片的结尾又将观众拉回了现实。

原计划让250人全部逃走,但是最后只逃出去76人,被逮捕回来73人,50人被秘密处决,只有3人顺利逃脱。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越狱计划的组织者罗杰的扮演者理查德·阿滕伯勒,日后成为了大导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影片奖。

很难说,《大逃亡》没有参考《大幻影》。

两者的故事主线,集中营盟军俘虏与德军警卫的相处模式,以及结尾的设定都很相似。

但是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会套不会套,很明显《大逃亡》学到了精髓,也进行了属于自己的创新。

四是保罗·纽曼主演的《铁窗喋血》。

在越狱部分,《铁窗喋血》乏善可陈,手段并不高明,很多都算巧合。

尤其是前一个小时的剧情更是如同保罗·纽曼在片中吃的那五十个鸡蛋一样,堵在嗓子眼,让人难以下咽。

《铁窗喋血》的经典之处在于描绘了狱中生活,开辟了新的越狱片模式。

林岭东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监狱风云》系列基本就是参考此片而来的,《监狱风云》中的很多著名的桥段都是借鉴《铁窗喋血》。

周润发饰演的钟天正就是保罗·纽曼在《铁窗喋血》那个角色的翻版,不过《监狱风云》的港味比《铁窗喋血》浓,在观影上更适合观众。

五是史蒂夫·麦奎因、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巴比龙》。

《巴比龙》被誉为“影史上最伟大的逃狱电影”,因为在越狱片跟风诸多的情况下,《巴比龙》带来了孤岛越狱。

《巴比龙》中的麦奎因较之《大逃亡》中的麦奎因,后者是失败了很是还神气,前者是不自由,毋宁死,有种洒脱感。

六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逃出亚卡拉》。

该片将故事娓娓道来,对高超越狱手法进行细致描写,对悬疑和紧张气氛极致渲染。

并且利用写实派的拍摄手法使人身临其境,似乎置身于恶魔岛,与主角一同经历心跳和犯罪过程。

以上六部电影,除了《铁窗喋血》之外,都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这种真实感让电影更加具有吸引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