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山》「守山致敬一辈子献给大山的守山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45更新:2023-04-17 23:54:01

2023年第一季度过去了,忙得有些浑噩,于是决定从4月起,每周更新一篇阅读心得,以督促自己勇敢地读下去。

这是一部守山者的传记式作品,却又不完全是对个人的传记塑造,而是讲述人与自然相伴相生的故事。

或许会有人说,会是中国版的“梭罗”吗?梭罗有瓦尔登湖,肖林有白马雪山。

不是不是,我想,是幸好白马雪山有肖林。书中,肖林是主人翁,但又不完全是主角,他与白马雪山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环保脚步联系在一起,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实践紧密相连,所以,读完了内容,你会收获一个充满绿色环保且动人的故事。

因为乐府的缘故,一次性囤了很多书,总是劝自己会有时间看啊,慢慢来。但时间是个调皮且悄无声息的东西,它自然不会提醒你囤了书要及时读啊,致使我再次从书架上把《守山》拿出来时,它已经在书架上躺了两年有余。哈,恼火的时间,忙乱的自我,反思一下。

当我偶尔拿起这本书时,再也放不下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始终相信人与书的缘分。你买它时是一种关系的链接,而真正读它后是建立另外一种链接。《守山》的阅读体验是非凡的,也是新奇的,原因之一就是那种全然的陌生感。

因了在西藏生活两年的缘故,我对藏文化有一种深切的爱恋与着迷。但我知道,隔着文字的障碍,我与真正的藏文化有着永远无法牵手的隔膜。但是好奇心啊,却驱使着我去阅读更多关于藏文化的图书与素材,去填补我心中的好奇之壑。

《守山》的主人翁是一位藏族大哥,藏族文化中的自然主义,是一部值得深入探讨的宏大课题。他们对山河湖与森林的看重与尊崇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他们的文化根底中,无论是本地宗教苯教还是最终融合了苯教的佛教,都传承下来了“转山转水转森林”的信仰习惯,把这些行走看作是一种践行信仰的方式。遇见过无数朝拜的藏家百姓,也曾有幸遇见过转山转湖转佛塔的信众,他们心中的澄澈通过眼睛就可以看出来,而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恋,也悉数饱含在行走的每一个步伐之中。

了解了这些淳朴的自然崇拜之后,进入这本书的内容,就更容易了解为什么主人翁肖林能够坚持三十五年,忍受着常人无法接受的孤独寂寞去守护着这巍峨的雪山,并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同事们一起创建保护区,从零到一,再从一到更大的保护施展空间,让更多人理解环保的意义与价值。

肖林,藏族,云南迪庆德钦县江坡村人,藏族名为“昂翁此称”。或许是因为地域性或者文化差异的原因,他的名字与西藏小伙伴的名字有点区别,因为工作和现实原因,他把名字简称为“肖林”,我想,文中的一句话能够让我们体味他名字的深意:“肖林”带着我的肉身行走世间,而“昂翁此称”只属于我的故乡江坡。我相信后者是一种文化与血脉意义上的相连,是更具重量的存在。

故事就从这个小村庄开始了。作为家里的长子,肖林是一家人的精神寄托,所以在姐姐上了大学之后,他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在1983年白马雪山建立保护区招聘人员时,他就着地利之便进入了保护区,成为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那时候的他仅仅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而时间的故事让他看到这份工作的价值,自然的保护,遇见的金丝猴以及自己对自然摄影的热爱,让他对雪山的爱恋逐步加深,逐渐的,工作成为一份责任,守山变成保护动物与保护雪山的责任。

这本书,让我们长久处在繁忙都市的人,有了一次精神远游的机会。很多读者会羡慕他世外桃源的工作,每日与神山相对的逍遥。但读完了之后你会发现,责任与工作,并不会让这些世外桃源般的环境给人带来多一分的浪漫,长久的坚持依旧是枯燥乏味寂寥的,如果没有一份长久的责任心的坚持,一般人很难把这个工作当成事业做一辈子。

在最初的时间里,去与盗猎者斗争,与科考者伴行,遇见很多未知,包括发现了滇金丝猴,与公益环保组织的遇见,进而能够有更为专业的知识指导,去搭建更加科学的自然保护区。肖林从一名巡山者慢慢成长为一名自然保护专家,雪山“大使”,也让我们通过他的工作,了解到更多环保的知识、动物保护的知识等,让人们觉知到个体之外还有集体,在人类之外,还有需要大家共同保护的自然。

所以,这部书致敬了守山人,也让环保进一步走到读者面前,提醒人类保持谦卑,在自然面前觉知世界的辽阔浩瀚,自身的渺小与敬畏,珍视每一种生命个体,为世界保留更多一些绿色因子,为绿色地球尽一点心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