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暴力文艺电影探索从夜车到白日焰火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26更新:2023-04-18 01:35:36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韩国黑帮电影立足于社会现实,通过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处境,反映人性的复杂与深深的宿命感,具有明显的黑色风格。

包括《月亮是太阳做的梦》《绿鱼》《卑劣的街头》等片都极具朦胧与阴郁之感。虽然片中的暴力表达比较直观和血腥,但实际上这些也并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内核还是更为偏向于“走心”的文艺片。

这种“暴力 文艺”的趋向为暴力元素提供了合理的实践平台,同时这也给大陆暴力电影与文艺电影的出圈与被广泛接受提供了宝贵经验。

01国内对犯罪文艺片的探索

在中国大陆,从《夜车》到《白日焰火》,刁亦男导演一直积极探索着黑色电影的中国本土化表达方式。

《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出现为我国黑色电影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本土化改造范例。

之后温仕培的《热带往事》也借鉴了这种模式,将大陆暴力电影继续延续下去。

在近年来相对流行的“犯罪文艺片”中,为了更好地挖掘人性,表达某种思辨意义,相比于暴力打斗动作,影片更多是通过身体和疤痕来深化主题,同时展现一种另类的暴力奇观。

《南方车站的聚会》与《热带往事》均采用身体作为暴力叙事的重要元素。

在电影《热带往事》中,影片前期,在王学明撞完人的第二天,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在破碎镜子的折射下颓废至极。

由于车祸,自己的脸与手都受了伤,在王学明为梁妈赶走催债人之后,梁妈看着他脸上的这些伤痕说:“你是不是常打架?看你鼻子上还有一个疤。”

这些伤痕就好像当代踪刑一样,为一个善良的人打上了象征“恶”的印记,他怎么洗也洗不掉。

这些伤痕也如同一个黑色的罩子,让王学明的生活变得如此阴郁。此刻,身体上的疼痛早已连同精神一同被摧毁,王学明想告诉梁妈真相,却说不出口。

他的精神折磨和心理创伤难以被释放出来,于是夜里辗转反侧的王学明游荡在街头上,内心孤独的他莫名地加入了一场斗殴中,多次被打倒在地。

或许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惩罚自己,也或许他想要用身体的痛感去缓解内心的煎熬。

回到出租屋,他脱下衣服,脊骨突出、遍体鳞伤,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身体奇观。

此时身体上的疤痕成为了他内心的外化,心理创伤最终还是通过身体展现了出来。

王学明在得知死者身份后,试图去自首,但在片中纷纷攘攘、杂乱无章的警察局,没有人在乎他说的话,哪怕严重到撞死了人。

女朋友问他没来看电影的原因,他不敢说实情,曾多次想要同梁妈坦白,但却总是咽回去。

他没有倾诉的对象,也无处寻求慰藉。每每回到出租屋,昏暗的光线令这种孤独蔓延于银幕之外,如此的孤独与燥热在影片的渲染下呈现出一种“削落美学”。

一方面从情绪上表现出落寞阴郁之感,另一方面也衬托出人物的细微变化。

黑色电影的魅力恰好来自于其浓重的厄运悲情,以及对颓败的人生狂热的、梦魇式的叙述方式。

02暴力美学的探索

从暴力美学层面来说,首先,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与《热带往事》中,施暴工具都极具日常性。

雨伞、砖头等生活用品加强了暴力的写实性,周泽农虽为犯罪团伙成员,但实际上影片中传统的帮派契约早已崩塌,所以其所引发的暴力除了出于自我保护的需求,基本都建立在维护传统道义的基础上。

另外,在《热带往事》中,由于主人公身份的平民化与典型性,其与暴力本不应被联系在一起,所以本片相对于传统的犯罪电影,整体风格较为含蓄和静态。

包括第一次帮梁妈赶走要债人、与街头混混的乱战等,这些片段都通过不同手法淡化了暴力过程而直接在身体上留下了伤痕或者血迹。

随着王学明心态的不断变化与情绪的持续堆叠,终于在影片最后用砖头对杀手进行了长时间“鞭尸”式的攻击。

这段情节虽然依旧没有被清晰地记录,而是以一个大全景交代了暴力过程,并插入了舒缓的主题曲,最后看到的只是王学明脸上的血迹和滴着血的砖头。

这样的镜头表达,给观众留下了思考和感触的空间,也是一种情感释放的过程,作用于肉体也作用于感情。

这种表达弱化了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更关注于人在现代性困境中的心理表达,展现了一种静态的暴力美学风格。

03反衬社会的文艺片

其次,在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中,“已然失效的传统道德范式整体上不再具有规范社会生活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现实力量”,而法律也并没有彻底推行。

而此时无论警察或者强盗,于公于私,暴力都成为实现个人目的的最有效手段。

影片有意增大枪声,似乎是为了突出“枪”在法治尚未完善的社会中的至高地位。

“枪”作为最强大的施暴工具之一,无论是警察还是强盗,都可因其而获取某些权力。

影片设计了王学明为了自卫而去买枪的滑稽情节,暗喻了在暴力高于法律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不得已拾起“枪”去维护社会秩序。

人们在这样的社会中就好像是介于警察与强盗之间的角色,他们并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却又因为现实而无可奈何。

王学明在得知自己并不是杀人凶手时,并没有就此解脱,而是凭着内心的良知选择继续把事情查清楚,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审判意识的角色,维护着内心的那一份秩序。

目前出现的这一系列所谓的“犯罪文艺片”开始套用类型片外壳,借由犯罪这一母题,探讨了人性的善恶以及命运的偶然性。

影片主题深刻,叙事遵循黑色电影风格,通过暴力情节的静态展现,造就了暴力电影的本土化实践。

这些影片的故事往往很简单,但导演并不会去刻意丰富故事元素,而是用复杂的手段进行叙事。

影片时空交错、情节碎化皆印证了人物内心的复杂,观众也跟随这种主观视角对人性进行着深刻的窥探。

04暴力犯罪片的延续

除此之外,从近年来大陆带有黑帮元素的电影来看,2019 年的《转型团伙》、2021 年的《无间风暴》都将影片中的黑帮存在的地点放在了中国香港,借对《古惑仔》的致敬将黑帮色彩淡化。

其中《转型团伙》为喜剧片,讲述了过气的香港演员宇哥接到了一部黑帮电影的新戏,一次意外令宇哥将剧本当做了自己的人生,走起了黑帮大佬之路。

而剧组也随即开始了偷拍:《无间风暴》为警匪片,讲述了黑帮卧底警察山哥突出重围,最终拿到了黑帮组织的犯罪证据,但女儿却被挟持,千钧一发之际山哥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女儿。

二者对暴力的消解方式也不尽相同,前者通过喜剧的方式,以“拍戏”为“正当借口”将暴力游戏化、荒诞化、合理化,而后者则以主角卧底警察的身份明确了善与恶的界限。

另外,2021 年翻拍自韩国犯罪电影《愤怒的黄生》的同名电影,主线剧情基本照搬原版,包括人物、场景、细节都与原版几无差别。

不同的是,中国版的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南亚某国,并且主角身份也由原版的原黑帮成员改为了原 UFC 运动员,仅仅是为了维护主角的绝对正义,试图满足观众的道德认同。

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丢失了一部分剧情,譬如在警察一筹莫展之际,主人公无奈从警局偷回物证、炸掉警车去拯救妻子等桥段,缺少了主角复仇心理与犯罪动机支撑的重要元素,导致情感烘托不足,剧情生硬,很难引起观众共鸣。

结语

在中国电影创作的环境中,由于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传统的黑帮电影几乎从未出现在中国内地的银幕上。黑帮电影在国内基本无法起到引领大众观影的审美潮流的作用。

至于暴力美学方面,一部正能量的影视剧也可能会有血腥暴力的成分,一部不适合青少年看的影视剧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具艺术性,所以对于暴力尺度的把握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来说,电影审查制度相对较为严格,所以暴力美学电影很难在大陆形成气候或者很难形成某种明显的创作风格与体系。

因此,为了提升电影的艺术性,为了中国电影能够更好地“走出去”,提升中国故事的跨文化接受度,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和有关人员对分级标准进行明确制定,并明文公布分级标准,然后由各方共同遵守,让中国电影更好地顺应受众多元且不断媲变的审美习惯与价值体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