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电影中的歌曲「从电影英雄儿女中那首没有唱完的歌说起」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59更新:2023-04-18 07:55:06

《英雄儿女》插曲《歌唱炊事员》

文 | 马金泉

1952年冬季,中国文联组织创作人员奔赴被战争重创的朝鲜采风、体验生活,带队者为作家、出版家、翻译家巴金。从朝鲜战场回到祖国后,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问世,发表后受到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高度重视,指示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为电影。1961年夏天,导演武兆堤携编导毛烽开始了将《团圆》改变为电影的工作。1964年,由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的电影《英雄儿女》推出,一经上映便火遍中国。影片中的《英雄赞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欢快有趣的插曲《歌唱炊事员》也时时被喜爱这部影片的观众簇拥。剧中,美军轰炸机呼啸而来的投弹爆炸打断了这段本来应该十分精彩、完美的演唱,令《歌唱炊事员》成了“一首没有唱完的歌”。

由于影片字幕中没有提及《英雄赞歌》和《歌唱炊事员》的演唱者是谁,很多痴迷这部影片的观众至今都不大清楚她们的名字,实属憾事。据参加电影《英雄儿女》插曲录音的演唱者讲,当年两首插曲演唱的备选者有多位,谁的演唱会被采用,演唱者自己也不知道。今天网络上能查询到的答案,几乎都说《英雄赞歌》和《歌唱炊事员》的演唱者为前空政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张映哲。实际上,《英雄赞歌》的演唱者是张映哲,而《歌唱炊事员》的演唱者却不是她,而是英年早逝的女高音歌唱家、曾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师李㭠。

在“洋为中用”道路上不断探索

演唱中的李㭠(伴奏者为琵琶演奏家刘德海)

说起李㭠,知道她的人很少。音乐理论家孙玄龄曾在《歌唱的燕子——忆女高音歌唱家李㭠》一文中,以非常详尽的笔触介绍李㭠,特别是她在中国声乐民族化道路上的探索实践,全方位地描述了这位声乐才女的生平,堪称“详解李㭠最到位的文章”。我曾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有幸在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收发室旁见过李㭠老师一面,那时她已经身患绝症,没过几年便听声乐教育家王秉锐说她已病故,去世时体重不到80斤。

李㭠祖籍四川,出生于天津市,先后在天津、北京、四川邻水、重庆、杭州度过从小学到高中的时光;后考入北平艺专,1949年11月进入合并后的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师从陈琳、沈湘、喻宜萱等老师,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建院,李㭠转至该院任教。其实,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李㭠有很好的美声歌唱功底,她有不错的英文、俄文、德文基础,演唱过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以及柴科夫斯基、格林卡等作曲家的大量声乐作品。她也曾译配过很多外国声乐作品,便于中国声乐学习者更直接地理解、表现和用中文演绎。

用孙玄龄的话来说,“虽西洋声乐是他们最喜爱的事业,但1964年,李㭠及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部分声乐家们却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培养中国民族声乐人才的道路,转院到了中国音乐学院。”转入中国音乐学院后,李㭠在“洋为中用”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她懂中国古代歌曲、古诗词歌曲,懂信天游等地方民歌,懂京剧、河北梆子、山东吕剧、河南豫剧等戏曲,懂大鼓、单弦、琴书、评弹等曲艺说唱……李㭠不但注重实践,也注重声乐理论研究。孙玄龄在《歌唱的燕子——忆女高音歌唱家李㭠》一文中转引李㭠《学习说唱的一点认识和心得》中的一段文字:“有的同学说唱把调子提得很高,完全像唱歌一样去唱它,听起来四不像。在唱腔多的地方还可以凑合,一到说话的地方就更不自然了。但是不要以为一用真声就无法和我们的发声结合,只有干喊。我的体会是:每个人可以用最接近于自己说话的自然音乐来唱,同样也要运用我们所学的科学呼吸方法;把共鸣位置尽量提高、靠前,不要挤在喉咙里。音域较低,呼吸的分量不必太大,多利用胸腔共鸣,比较高的音就增加呼吸的力量,并利用鼻腔共鸣来帮助。道理和练声、唱歌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只是方法上有所不同。有些同学顾虑会把嗓子唱坏,我觉得真声是我们最自然的声音,声带的震动也是最正常的,只要善于运用呼吸和共鸣,不穷嘶极喊,是不会唱坏的。”

李㭠善于探索和总结演唱规律,无论是对欧洲声乐作品,还是民族或是地域风格较强的声腔艺术作品皆是如此,并可以告诉学生“洋为中用”时的结合方法。正是这样一位对中国声乐艺术作品有着高度掌控能力的歌唱家,才有可能将电影《英雄儿女》中的那段极具京韵大鼓风味的《歌唱炊事员》演唱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高手与高手的强强联合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扮演者刘尚娴出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她扮演的王芳十分青春秀美,是一位受观众赞誉度极高的率真热情的女兵。从一个歌者和声乐教育者角度审视《英雄儿女》中的两段歌曲配唱,我个人觉得李㭠演唱的《歌唱炊事员》,声线和声音的灵动性更加符合王芳扮演者刘尚娴的气质,也就是说“人物的声音可信度”非常高。张映哲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前辈,她的演唱很有气度,单从《英雄赞歌》这首作品的角度来看,她的声音和气质与之十分贴合,极具震撼力。但从“人物的声音可信度”的视角来看,张映哲宽厚和极具戏剧色彩的声音,与略显娇小的刘尚娴的外貌和气质有些难以吻合,让搞声乐的人难以相信这个“可爱的小女兵”怎么会发出如此宽厚的歌声。当然,声乐圈以外的人是不会注意这种细节的,好像只要故事发展线路对了一切就算对了。

除了声音与刘尚娴扮演的王芳十分贴合外,李㭠的《歌唱炊事员》在角色塑造方面也与刘尚娴的王芳贴合得天衣无缝。在我看来,这样的艺术创造可谓是高手与高手的强强联合,因为李㭠和张映哲一样,是多位演唱者中的备选者之一,她们全然不知最后导演决定用谁的演唱录音。同样刘尚娴也不知道李㭠是谁,只是根据演唱录音去表演、刻画人物。刘尚娴扮演的王芳演唱这段时的眼神,一定会让你完全被这个女兵的魅力折服,相信这段唱就是剧中人王芳本人的声音。

未唱完的歌有完整版

《歌唱炊事员》的词曲作者均为称得上“鬼才”的刘炽,李㭠演唱这段唱的最高音是a2,从她的声音技术而言,这个音高对她来说应该没有任何难度,但当剧中人王芳刚刚唱到第一个高音“这就是咱们的英雄(的炊事员)”中“英雄”的“英”,而“雄”尚未完整唱完,美军轰炸的投弹爆炸打断了演唱,导演武兆堤在这里做了一个令观众十分信服的、符合战场实际状况的、艺术上高水平的“残缺美”。

其实这首京韵大鼓风格唱段是一个完整的唱段,词曲作家并未根据剧情就此停笔,接上一句没唱完的唱词,完整的结尾应该是“这就是咱们的英雄炊事员,赤手空拳抓俘虏,勇敢机智本领高!”在“本领高”的“领”这个属于窄母音的字上还要做一个高音延长。当我听到孙玄龄从李㭠的家属那里获得的完成版《歌唱炊事员》的演唱录音,从内心对李㭠的演唱肃然起敬。我认为,李㭠是一位发自内心热爱中国文化、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情感和审美,真正称得上“中国歌唱家”的歌唱家。

翻阅李㭠的艺术经历和那个年代中国声乐人的所想、所为,让我知道了我们的前辈在“洋为中用”、“中国声乐民族化”、创立“中国声乐学派”方面早就作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前人创造的历史不应忘记、不可替代、不容埋没,历史也会牢牢地记下那些曾经的过往。

1972年,李㭠被查出患白血病,经过几年与病魔的艰难抗争,于1977年2月24日永远离开了我们。李㭠老师离开我们距今已经46年,但是她的歌声却一直陪伴着我们。她短短的一生中演唱了很多中外声乐作品,但那首俏皮风趣、没有唱完的《歌唱炊事员》随着电影《英雄儿女》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坚实地延续、鸣响。

- THE END -

订阅 音乐周报

订阅 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连弹4个半小时,为什么王羽佳能刷新钢琴界“天花板”?

2023年音乐艺考:人数多、政策变,挑战与机遇并存

音乐高校跨学科新专业火了

视唱练耳,规范学音乐的一把钥匙

四十载军旅艺程,五次天安门庆典,他以零失误率指挥军乐团为祖国献礼 | 人物

新课标来了,音乐还是听觉艺术吗?| 争鸣

金钟奖钢琴冠军孙麒麟:舞台是检验作品演奏的最好标准

张国勇:谈谈职业病

歌剧导演陈蔚:歌唱的审美误区、提高方法与三种境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