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的能力你永远不能低估他「内向者的能力你永远不能低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50更新:2023-04-18 16:25:07

网络上有这样一则评论表达了内向者的感受,“一面惧怕着什么,一面又争取着什么,往往是心里想拒绝,现实又不得不接受,弄的自己不像是自己”。

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还记得小时候,父母总希望我不要太闷,常常带我去人多的地方聚会。可我却非常不自在,总想着自己能够尽快摆脱人多的场合,感觉待在那儿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长大后,接触社会,外向性格仿佛更受推崇,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外向者好像总是更受欢迎。看着其他人在人群中都能谈吐自如,自己有时会感到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其他人,好像一个异类。

如果你也是一个内向的人,一定也有相同的感觉。曾经尽力让自己变得外向,却总感觉是在勉为其难。

事实上,内向的性格并不是一种缺陷,内向的人也有不少优势。

根据调查显示,成功者中内向者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外向者,达到70%以上,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周星驰、马化腾等成功人士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这篇文章告诉内向的你,不要因为自己的性格而烦恼,每种性格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也没有任何一种性格需要彻底被改变。我们需改变的,只是矛盾、不适应、于已于人不利的那部分性格特征。

1 内向并不是缺陷,而是性格的一种

你可能会问,内向到底什么?

我们通常把那些比较沉默的、不太与人打交道的人称为内向性格,认为内向就是害羞,不积极。把性格活泼开朗的人称为外向性格,他们充满活力,阳光向上。

实际上,在心理学中,内向从来就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MBTI16型人格(人格测试标准)对内向性格的定义是:“专注于内心世界,通过仔细考虑资讯、观点、概念来获得满足感,而不是通过与人相处、团队合作来获得满足感。”

在社交场合,内向的人并不是不擅长与人打交道,而是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世界,不喜欢打交道。内向和外向本质不上没有高下之分,只是选择不同。

拿内向的自己来说,在旅途中寻找目的地时,会先使用APP来进行定位,等到实在无法找到目的地时,才会去问其他人。反思问路时的情形,自己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尽量避免与路人进行过多的沟通,就算在沟通时也避免长时间对话。

书籍《安静的力量:内向者的竞争力》中对内向者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包括在意别人的眼光、喜欢安静、不太适应、完美主义倾向、不自信容易紧张、慢节奏、交际困难、沉默寡言且谨慎稳重、强烈的自我反省能力。

如果你满足上述的大多数特征,你很可能就是一个内向的人。

2 内向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总的来说,我们的天性和后天的成长环境经历共同成就了我们的性格。

什么是天性?

大量研究发现,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有父母的部分遗传,只不过,不同的人比例不同,这个部分的遗传占比一般低于40%,这部分性格会一直伴随我们到老,不随人的意志转移,这就是我们的天性。

如果说人的天性影响性格,那么后天因素能够决定性格。这些因素包括家庭背景、个人成长经历、社会文化等,其中家庭所能提供的教育和关爱尤为重要,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原因也是家庭背景。

大学时,有位内向的学弟。他的自我介绍说得磕磕巴巴,聚餐时也坐在角落里,眼神却朝着热闹处,好像极力要融入,可又顾虑着什么似的。

令人诧异的是,后来他接连参加了好几次演讲和辩论赛,虽然他在上场时仍会紧张,忘词,但他都会尽力表达自己准备的内容。

看见了他的努力,我便主动找他了解情况,在一次聊天中他告诉了我参加这些活动的原因,“这样做是为了锻炼自己,克服自己的自卑”。

从小他的父母对他特别严厉,总是对他提出高的要求,责备他方方面面不如别人,而他却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自己也没有能够倾诉的地方,久而久之,他变得不爱说话。

后来,他无意中接触到了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认识到他原有家庭教育模式的利弊。

为了改变现状,他试图去参加活动、积极主动去治愈自己。经历了一次次的活动,他比从前更加自信了。人们也许会将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实际上,解决问题,远比追究责任重要。

就像这位学弟,抱着对自己负责的姿态,挖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能让自己一步步改变现状。

3 内向者与外向者有什么不同?

要想发挥出性格的优势,就要先了解性格的特征。接下我们从能量、思考两方面对比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特征。

01 充能方式不同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内向和外向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补充能量的方式不同。

外向的人就像太阳能电板,需要室外的阳光来充电,所以他们会进行大量的社交、接触高强度刺激,唤醒身体的力量;而内向的人就像热水壶,需要室内的电流来充电,所以他们获得能力的做法是在安静的环境里休息。

从生理上讲,这是因为不同性格者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不同。

外界的刺激越强烈,大脑皮层就越兴奋时,唤醒水平越高,反之,刺激越弱,唤醒水平越低。

受到同等程度的刺激,内向的人对此相对敏感,唤醒程度相对更高,能量消耗得更快。而外向的人则对刺激比较“迟钝”,需要更强的刺激来唤醒身体的能量。

就好比聚会上,内向的人可能没待多久就感觉到累,特别疲倦。而外向的人却越玩越来劲,甚至提议开始下半场。在这个过程中,内向的人接受了过量的刺激,导致能量过度消耗。而外向的人恰好相反,他们进行了一次次充能。

内向者的充能方式,证明了一个人越是内向,就越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处理刺激,给自己充电。当刺激过多时,就会导致内向的人信息过载,来不及处理眼前的信息和旧的信息,陷入“大脑空白”。

内向者对刺激的敏感和能量消耗快的特性,成为了容易疲劳、易受到干扰等不利因素的导火索。

02 思考方式不同

内向者的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工作会议中,常常自己想开口时,话题却已经过去了。

在公开场合发言,你可能会因为紧张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感觉自己很难做到像外向者那样表达连贯自如。

这是因为内向者在发言之前可能会对话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深度思考,面对话题的不断转换,内向者更需要时间来适应和跟上进度。当新的问题提出来时,你可能仍停留在对上一个问题的沉思之中。

深究原因,原来外向者在说话和思考时,动用的是短时记忆,而内向者则是用长时记忆。

什么是长时记忆?

人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其中长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存的记忆,就像是超大的计算机硬盘,永久存储着你的记忆;而短时记忆,就像是内存,只放那些你正在用或者马上要用的东西。

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类似,内向者需要的信息会先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放到工作记忆中,然后再通过你的五官四肢执行出来。

外向者在沟通的过程中运用短时记忆,而内向者需要在长时记忆之中查找信息。可能外向者已经说了一大堆事情,内向者还在冥思苦想,给人一种“反应迟钝”的错觉。

在日常生活中,内向者脑子里总有很多想法和感受,从这些想法和感受中查找处理信息是需要时间的,在压力的环境和空间之中,不利于长时间记忆的提取。

当有人在寻求内向者的意见时,内向者可能会因为思考不充分而表现得犹豫不决,迫于压力仓促答应别人的要求。

4 内向者,你以为的劣势恰恰成就了你

当我们明白了内向者与外向者的不同之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利用好内向者的特性,来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呢?

我们可以从空间、时间、规划、决策四个方面入手,探索并发挥内向者的优势。

01 空间:创造自我独处空间,让自己更专注

内向的人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寻找适合自己充能的环境。

当内向的人在周围人身上花费太多注意力的时候,他们会因为空间上的迫近、社交过程中的刺激而感到心累,内向者也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打断、干扰而感到烦恼。

JACK是一个内向的人,他身边有一位比较爱聊天的同事JAMES,他们在相邻的办公桌办公。

上班期间,JAMES会常常不自主的找他聊天,甚至自言自语,这让JACK非常烦恼。因为同事时不时的对话,JACK的办公效率几乎停滞了。

为了让双方都能更加专注的工作,JACK在两个办公桌之间放上了植物盆栽,将两个办公桌隔开。

在需要专注工作的时候,JACK会戴上耳机,或者直接告诉JAMES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这以后,JAMES的自言自语变少了,JACK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没因此受到影响。

内向者可以尝试用不会引人反感的方式设置属于自己的空间、环境,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度,减少刺激。

02 时间:留出独处时间,让自己深度思考

《内向者优势》中谈到,内向者需要不受干扰的时间和空间来分类整理想法和感觉,思考利弊,只有反思的时间才能让他们弄清楚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著名作家村上村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面这样介绍自己: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内向者只有在独处的过程中,才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感,才更能让自己精力充沛,专心投入。

03 规划:管理能量,发现价值

当我们有独处的空间和属于自己的时间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规划自己。

内向者的优点之一,就是非常了解自己,他们会不断思考做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要利用好这个优势,就要把时间和空间用在合适的地方。

首先,从宏观看,内向者应当利用好自己的能量,将能量用到对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物上去,更能发挥出优势。

我有一个内向的朋友,整天与电脑黏在一起,与大家相处的时候也常常沉默寡言。但他精通电脑,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

看似木讷的他,特别善于察言观色。每当有人遇到问题时,他三言两语就能说到点上。在激烈争论的场景下,他不会指责,不会说教,而是安静地听完对方说话后再发言。

如果让他去干销售,的确不是最好的人选,但他所擅长的,正是外向者所稀缺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可能误解内向性格》一文中谈到了内向者的亲身经历,“如我这般沉默不爱多言的人,很多时候都会将说话的份额与精力转移到更需要自我感知的表达形式上。在选择工作时,会更偏好独立自由的工作类型。例如绘画、写作、编程、设计等工作。”

《时间的皱纹》作者玛德琳-英格曾说,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把时间都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她压根就不会成为一名如此大胆的思想家。

没有天生的外向精英,也没有注定的内向平凡。除了不懈的坚持与努力,我们可以探索和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04 两种决策技巧

其次,从当下讲,内向的人需要留意做什么会提升你的能量,什么会消耗的你的能量。这就是第一种决策技巧,在做事之前思考做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精力更充沛。

当你在人多的场合感到疲惫时,可以考虑中途去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

在休息的时候,不必强迫自己参加刺激高的娱乐活动,可以考虑待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从8岁开始集邮,他认为集邮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在独处中冷静下来。在担任总统期间,罗斯福没有因为繁忙而放弃集邮,每当工作到疲惫不堪时,他就会抽出一段时间来整理集邮。

二战爆发后的一天,美国情报部门从截获的日本政府给特使的谈判指示中得知,美国马上就要卷入战火。收到消息后,为了能够改变日本政府的态度,罗斯福和他的高级顾问哈里-霍普金斯一次又一次研究了当下的局势,但是翻来覆去总是那些话,反复斟酌却迟迟没有进展。突然,罗斯福匆匆离开会议室,丢下目瞪口呆的众人,把自己关在了一间屋子,专心致志地整理起了自己的集邮册。

一个小时后,他再次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心里的想法终于成熟了,思路也更加清晰了,他要为共同反对法西斯,重建战后新秩序,建立一个国际联盟组织--联合国。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能量补充方式,你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对于内向者说话和思考反应时间相对更长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第二种决策技巧,决策时提前规划、延后反馈。

书籍《内向者优势》给出了几点建议,帮你优化生活工作中的决策、表达:

1、在会议或沟通开始之前,做提前准备,对可能出现的观点或者意见进行提前思考,把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当你提前准备好想说的话,你就能更快适应融入发言或对话,减少因为大脑一片空白而产生的紧张感。

2、容忍自己说话存在瑕疵,没人能保证日常中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完美的。

在发言时,尝试快速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允许在表达上有少许瑕疵,而不是追求完美,只用最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3、在做决定之时,适当延迟给出回复,让自己在充分的思考后再做决定。

电影导演迈克·尼科尔斯曾说,学会迟一点做决定是“一种有益的偷懒”。不要顾忌自己不能给出回答,因为给出错误的回答所付出的代价可能远比延迟回答要大。

5 摆脱自卑感 树立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向性格的人比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自卑。

内向者的人可能常有这样的感觉,总以为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得罪了别人而感到自责,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但害怕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

你越是内向,就越容易对自己的性格感到羞耻、罪恶。

《内向者优势》一书给出了内向者不自信的原因,包括罪恶感、羞耻感、自我审视过度三种。

第一种,羞耻感是指将自己骄傲的一面展示给他人,但并未被欣赏,从而引发将自己隐藏起来的冲动,这也是内向者不愿意展露自我,回避外界的原因。

内向者可能因为自己的成果不被认可感到羞耻。

分析原因,羞耻感的产生往往是内向者对自己要求过高,一旦出现纰漏就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内向者在自己偶然犯错时,可以通过向自己暗示的方式消除羞耻感,告诉自己“谁都可能会出错,人人都不可能把任何事做到十全十美”。

第二种,罪恶感是一种在做错事后不舒服、不安的感受。罪恶感驱使我们为自己做错事承担责任。过多的罪恶感会使内向者变得孤僻。

内向的人可能因为自己极小的失当而感到自责,常常担心自己是否在沟通中冒犯了别人,从而产生对外界的回避心理。

产生罪恶感时,内向者需要思考自己是否真的伤害了别人,别人可能没有认为你的做法有任何问题。尝试询问他人的感受,确认自己是否冒犯了对方。如果真的存在失当,那么就试着去道歉。

第三种,过度的自我审视指内向者常会不断审视自己说过的话,从而产生了一种总是揪住过去事情不放的心理。

例如BOSS因为你在工作上失误对你进行了批评,你会认为自己特别愚蠢,好几天还挂念着这件事。

这时,你应当思考自己陷入批判的核心原因,可能他们并不是对你这个人有意见,而是让他们觉得不爽或者不妥的事情。

内向性格本身不会导致自卑,但自卑让一个人的性格更内向。

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我们的先天因素,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完善自我。

当你有足够的自信,接纳自我时,就会摆脱自卑,不再对自己进行否定。

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方向,但我们可以调整风帆。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性格,但我们可以优化性格。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主动去识别自己的性格、天赋,就能找到自我定位和适合自己发挥的空间。

愿内向的你学会欣赏自己的内心世界,做好你自己,让自己的光芒闪亮。

参考文献: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十点读书

《被低估的内向者:安静,是最难得的气质》--张德芬空间

《内向者优势》 --(美)马蒂·奥尔森·兰妮(Marti Olsen Laney)

《安静的力量:内向者的竞争力》--杜子建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樊登读书

-END-

本文作者:JAMES。相信坚持必有回报的青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