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武二郎比利小子扮演者「美版武二郎比利小子」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07更新:2023-04-18 16:44:10

凡是爱看西部片或是对美国历史有爱好的人,基本上都会听说过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的大名。到目前为止,以“罪人”或是“好汉”为主角的电影,在数量上是所有美国历史人物中排第二位的,仅次于林肯总统。但是,即使是在萤幕上,比利小子的形象也是很矛盾的,有时被描写成除暴安良的绿林好汉,有时是则被指控为嗜血如命的狂徒。那么,这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BILLY THE KID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比利小子”本名为威廉·邦尼William Bonney,1859AD生于纽约,按照当时的说法,是一个标准的“北佬”。之所以得名“比利小子”是因为他的个子十分矮小——其实这么说并不公道,威廉·邦尼身高大概在174CM左右,在当时的美国男性中属于正常身高。有些说法认为他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林肯镇,但这基本就是胡扯;而比利小子这个诨名是什么时候得来的,现在也没法确定;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比利小子的枪法非同寻常,不仅准,而且快,按一般说法,0.3s一枪。据说比利小子十四岁杀人,十七岁越狱,从此行走江湖。他在格兰特堡的酒吧间里,凭着拔枪的速度转败为胜,由此扬名立万,创造了西部神话的最精彩片段。后来香港武侠作家古龙在《边城浪子》中描写傅红雪的快刀,明显受到这些传说的影响。后来比利小子树敌太多,所以被迫跑路到了林肯郡。

为什么比利小子在新墨西哥的林肯郡落脚?答案是:为了生存。林肯郡是整个北美数一数二的牧场,当时新墨西哥有五分之一的牛群都在这里放牧。而当时美国西部主要的牧民蓄养的牛主要是长角牛,这种牛攻击性强,野性犹存,而且迁徙范围极广。一个牛仔的赶牛过程几乎就相当于一次战斗。一个牛仔需要全副武装的驱赶从头望不到尾的上千头长角牛,并穿过数百里的大草原,一路跟各种偷牛贼大打出手——因为牛仔一头牛也不能让偷牛贼偷走,如果牛被偷,牛仔不紧要赔偿牧场主,而且他在日后的名声也就砸了。再说下偷牛贼都是何许人?答:基本上就是附近的牧场主及其牛仔,他们使用的武器经常比警察们先进得多。而且精通修改烙印的手艺,随时准备虏获的牛只修改上自家的烙印。而比利小子的工作就是一个专业的烙印鉴定人,他的意见在法庭上举足轻重,可以被当作证据使用。当然,在穷人家的孩子要不就是游手好闲,要么就是“斜杠青年”,比利小子属于后者。

无论是西部电影还是日系网游,比利小子都是一个出镜率很高的形象。

真实的比利小子,其实很不起眼。

1878AD在新墨西哥领地内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并,史称"林肯郡战争"。这是美国西部开发史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林肯郡战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这次长达5个月的械斗在实质上是圣菲集团支持下的墨菲派与竞争对手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两大牧民帮派对对林肯郡经济和政治控制权的争夺。这两人不仅拥有数以万计的牛群,而且还掌控了林肯郡大部分商店和银行。但自古一山不容二虎,墨菲性格自是,常常口出狂言。他留下了一句名言:“谁要弄我,就是用叉子扎海!”而“墨菲的牛仔”也变成了一句成语,意思是肆无忌惮;滕斯托尔的牛仔没有墨菲那么多,但他有著名律师麦克斯温当师爷,可以借助法律把自己的对手打得七荤八素。“墨菲的牛仔”最终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笔墨官司,纷纷持械上场。也就是说这场号称南北战争以后最激烈的武装冲突,其实是利益竞争和性格冲突兼而有之。“林肯郡战争”集中了后世西部神话的所有元素:腐败的法官、轻狂的游侠、寂寞的民间高手、以及“鸟尽弓藏”、“兄弟难当”······械斗的结局以墨菲家族成为林肯郡牧民首领而告终,而"比利小子"在这场漫长的混战中找到了一份好差事——给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当枪手。

墨菲部下好汉如云,根本不把这个初来乍到的新人放在眼里。而滕斯托尔却在麦克斯温的一再保举下,对比利小子寄予厚望。果真,这个来自东北的矮个子确实身怀绝技,每次把枪都让敌人毫无还手的机会。林肯郡的行政司法长官布雷迪是墨菲的党羽,但即使这样,比利仍然在两个月内多次大开杀戒,而布雷迪每一次赶到现场时都已经太迟了,“墨菲的牛仔”们横尸街头,但凶手却已经不知去向。

比利的袭击灭了墨菲派的威风,长了滕斯托尔派的志气,但是却改变不了双方的实力对比。怒不可遏的墨菲决心斩草除根,搬来了任何快枪手都无法对付的大炮和骑兵。并在1878AD2·18的“五日战争”中“墨菲的牛仔”们偷袭并击毙了麦克斯温-滕斯托尔。而布雷迪以程序正义为借口,迟迟不肯追查真凶。看到这一切,比利小子决定拼个鱼死网破,以报麦克斯温-滕斯托尔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林肯郡战争”从此全面展开。身为行政司法长官的布雷迪放着滕斯托尔的凶手不管,却对比利小子的报复行动穷追不舍。

好在比利小子从来不信仰法律,现在更是证明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确实没毛病。1878AD愚人节那天,比利小子干净利索的击毙了布雷迪,这就是后世反复搬上荧幕的“牛栏战役”。兔死狐悲的墨菲立刻下令悬赏两百美元,对比利小子“死活勿论”。这两百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引来了著名的赏金猎人安德鲁·罗伯茨,江湖上人称“子弹头”。然而,千辛万苦追到比利小子的安德鲁·罗伯茨却在“锯木厂战役”被一枪解决。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凤舞狂沙》中的这位快枪手就是在向比利小子致敬。

比利小子不得不逃出林肯郡。而墨菲实现了他的狂言,垄断了当地牛肉贸易。林肯郡战争惊动了联邦政府,以至于海斯总统派遣华莱士将军前去调查。后者宣称,只要威廉·邦尼,在法庭露面,并说出真相,他可以保证既往不咎。而比利小子在经过几次谈判,接受了华莱士将军的条件。然而,墨菲派的潜势力仍然四处游说,导致开庭日期一拖再拖,最终比利小子失去了耐心,彻底的放弃了对法律的最后一点“忍耐”。

他再度逃离林肯郡,过上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游侠生活。他的恩仇必报和神乎其技保障了他的江湖地位,无论走到何处都有人招待。最后还是他的好友加勒特卖友求荣,打黑枪将他暗杀。而比利小子至死都不知道,杀害他的人究竟是谁。而华莱士将军根据比利的证词和调查的结果,创作了著名畅销书《本·赫尔》。

比利小子十七岁出道,二十一岁入土。究竟多少人死在他的快枪之下,从来没有确切的结论。崇拜他的人往往采用喜欢二十一人的说法,这主要是为了跟他在世的岁数对应。而不知是出于忏悔还是炫耀,他的朋友和凶手加勒特挂名出版了《比利小子正传》一书,为他的一生增添了更多的神话。

无论是古老的中国还是年轻的美国,从《忠义水浒传》到《比利小子正传》,似乎绿林好汉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取得大多数人的理解或同情。因为挣扎在底层,无望的得到法律保护的庶民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所以比利小子,或者说威廉·邦尼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美国的武二郎。在后来的许多传说中,这个虽然显眼,但却无关宏旨的人物成了"林肯县战争"的主角.而一百多年以来,关于"比利小子"不计其数的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则将.将他塑造成了美国精神的象征。如今"林肯郡战争"已经被历史学家之外的人所忘却,但是比利小子在小镇的酒吧里除暴安良,把枪将子弹打进贪官污吏的胸口,之后纵马扬鞭消失在斜阳残照之中的神话却将永远烙印在每一个美国人的心中——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

在很美国人眼中,比利小子永远都是一位英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