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幂孟扎赵樱子是不是表演型人格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29更新:2023-04-19 01:29:57

哈喽~朋友们,又到周五啦!

最近,你们看了《无限超越班》了吗?

来源《无限超越班》宣传海报

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不少热搜,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属#迪幂孟扎,赵樱子#被网友们吐槽尴尬脚趾抓地上了热搜。

大概情况是,演员赵樱子在自我介绍环节,自信地介绍自己是“迪幂孟扎,赵樱子”并说是网友馈赠给她的title。

这立马收到了台下导师们的犀利评语——

“这是在损你的吧?”

“这不就是四不像吗?”

“长地像可以,演技别来沾边。”

面对这让人又尬又抓马的场合,她表现地毫不在意,并表示“我觉得这是对我的表扬。”

不知道她是有意还是无意,总归在网友们看来,她这主动给热榜喂饭的操作目的达到了,通过“疯”出圈抓到流量密码。

“黑红体质“赵樱子在以往的综艺亮相中,也是妥妥地能整活。在《浪姐》中就没少被人吐槽,例如在初舞台唱《后来》这首歌时,还没开唱多久就流下了两行牵强的清泪,认错阿sa和阿娇....当然,还有她被反复提及的名场面“假摔”。

结合种种抓马表现,有的人就认为赵樱子就是妥妥的“表演型人格”,喜欢博人眼球,夸张化表现。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人总是会做让人抓马奇葩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ta们夸张的行为就像是刻意为之的表演,为的就是博眼球。

我们经常会评论道:”XXX肯定是一个表演型人格, 看ta多做作,就像是演出来的。“

那么,到底表演型人格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

01

表演型人格,全世界都是我的舞台

据统计,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约为 2% 至 3%。表演型人格障碍者的典型特征是,会过度情绪化,以及寻求他人的注意。

对ta们来说整个世界不过是自己的舞台,所以ta们会乐此不疲地做通过表演来博得关注。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表演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当个体出现以下表现达5项或以上的症状,并且最初出现于成年早期,就极为可能被确诊为表演型人格:

1、在无法成为他人注意力的焦点时,感到不舒服。2、与他人相处时,常常带有不恰当的性诱惑或挑逗行为。3、情绪表达变幻迅速,却浮于表面。4、常常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5、言语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却缺乏细节。6、流露出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夸张的情绪表达。7、容易受暗示。8、认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更亲密。

我们再从不同的层面,来看看表演型人格的特点。

· 行为层面

ta们的行为往往富有表现力且带有戏剧性。

例如,反应过度、反复无常、挑衅和吸引人。ta们常喜欢在人前去讲述自己对短暂的兴奋、短暂的冒险和短视的享乐主义的嗜好。

ta们在人际关系中非常需要被关注。

所以ta们表面上和你相处时会征求你的意见,也会积极赞美你,这些往往是ta们来操纵他人的方式,为的就是能够获得关注和认可。

有时,ta们又会表现得很轻浮和虚荣等。

· 认知层面

ta们的认知水平往往不高,但又会给人一种“ta知道很多”的错觉。

那是因为ta们说话一般都会比较笼统,但细究下来,ta们说话的内容则经不起推敲。

同时,ta们几乎不会自我内省,只会关注外部肤浅的内容,这也会导致ta们难以整合经验,会下轻率的判断。

ta们喜欢从事自我分散注意力的活动,以避免反思和整合不愉快的想法和情绪,所以ta们整天琢磨的是怎么样改造自己的外型,好让它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 情绪层面

Ta们的情绪反复无常且高速变化。

有时你可以看到ta们可以快速切换两种状态,就像一个天生的演员。上一秒还活泼热情,后一秒又生气浮夸。

Ta们往往有合群的自我形象。

认为自己善于交际、令人兴奋和迷人;喜欢通过外表和追求忙碌和快乐的生活来吸引熟人的形象。

02

ta可能只是一个"戏精"

我们会发现身边有一些人,似乎有种表演型特质,行事浮夸爱表现,也许ta是一个戏精,但还未达到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程度。

就像我曾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很自卑。总喜欢让别人有意无意的注意到我,在描述事情的时候不小心夸大事态,生怕别人不相信我。坐在自习室还喜欢代入角色,幻想自己是韩剧女主等。

我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表演型人格的人,现在想想这只是中二 戏精的表现而已。

Suzanne Degges-White教授将“戏精”这类人形容为“很擅长吸引他人,也擅长让别人反感”的人。有一个词也代之”戏精“,那就是Drama queen英文的注释是“an overly dramatic person”,即一个过分戏剧化的人。

如果你身边有“戏精”的存在,你会明显感觉到ta们总是喜欢大题小作,很喜欢活跃气氛,但也很喜欢给自己加戏。

“戏精”,对自己关注的需求超过对双向健康关系的需求,ta们总站在自恋维度而非关系维度去和他人交往。

“戏精”在人际交往中,或许有这些表现:

-总爱与自己对比。

当听到朋友在讲述最近很难过或很喜悦的事情时,ta的内心或许在进行默默的比较中,翻开自己过去的经验,找到”我生命中光辉的时刻“。

-在人际关系中,ta们往往觉得自己在”为观众演奏“,而不是抱着分享的心态。

所以往往在自己的叙述中会添油加醋般的加。因为ta们觉得周围的人是观众,而自己则是一个需要向观众展现自己的表演者。

-倾听,ta们往往欠缺这方面的能力。

当你和你的戏精朋友问起,你刚刚分享的事情,ta也许会开始犯迷糊回答不上来,然后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ta们总是喜欢将自己多年前的几件小事翻出来,和很多人都讲上几遍。

对ta们来说,那些事情非常值得拿出来讲,而且有必要跟每一个认识的人讲。但在别人听来,却显得过于啰嗦。

这类人的内心总是存在着“幻想观众”,总觉得自己被注视着,所以ta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演员”,需要在他人面前塑造自己。

相比于其他人,这类人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非常强烈,ta们能够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但这种存在感强并不是人格成熟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由于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导致的。

03

为了获得爱,我们费力地演出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我们从襁褓时期就学会做尽各种表演,以诱惑他人的目光,力图征服别人,得到大人对自己的爱。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期时,我们就已经学会了观察周围的他人,尤其是观察到大人们的表情。我们对父母脸上的微表情可以快速捕捉到。

一开始,我们只能发现“大人”正在观察“自己”,后来才把注意力转向自己,渐渐达成自我观察。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思考大人们的动作与反应:

他们喜不喜欢我?是高兴或生气?我是不是他们带着笑容的眼神中的好小孩?

“观察”从此跟“评价”的感觉相连,这些“评价”最初从父母亲的眼神中表达出来。

当大人们总是对孩子热情回应,那么孩子的就会内摄(introject)积极的自我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即我是一个受宠爱的孩子;

而当大人总是对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冷漠对待,那么孩子会为了抓住大人的宠爱而开启戏剧性的,夸张的演绎。

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足够有趣,能够吸引大人的关注,就能得到大人的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他们习惯了以这样激烈的方式要获得爱,以至于这样的行为模式深刻在自己的潜意识中。

「因此,一旦今天得不到注意与认同,这种感觉就潜意识地连结回小时候」。

自己观察父母时,认为他们不喜欢自己的目光,以及较低的自我评价,让自己无法满足于现在所得到的关注。

这些使得他们对自我认同产生焦虑,所以会促使他们产生希望得到更多关注的贪婪之心。

如是者,ta们就会像个戏精一般做更多表演,甚至会带有夸大扭曲事实的描述来抓住对方的眼球,来试图得到注意与认同。

写在最后

和戏精相处,有时会觉得生活乐趣多多,ta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能让本就枯燥无味的生活添加色彩。

但有时戏精又十分招人厌烦,你会感觉ta们太过闹腾缺乏真诚,并且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他人共情。

你希望戏精能有一些”羞耻心“来审视自己夸张的表现并做出调整改变。

但其实,ta们并不擅长内省和向内探索,ta们的目光永远是放在外面的。

因为ta们只想要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被强烈的被爱被关注的需求驱使着,在寻求自我价值感认同的道路上努力地为观众演奏。

”戏精“只是ta们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一种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不喜好ta们,也可以远离ta们,但不要去欺压ta们。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伤经历,有的人成为了讨好模式,有的人成为戏精模式,而有的人习惯了回避模式。

想要打破这些固有模式,清除人格上的消极面,首先我们先看到自己的痛苦过往,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经历。

References:

——————

[1].5 Signs You Might Be a Drama Queen. Why thriving on drama leads to instability, anxiety, and dissatisfaction. / Psychology Today

[2].https://www.millonpersonality.com/theory/diagnostic-taxonomy/histrionic.htm

作者:三酱

排版:三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解X心理】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众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