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洞救人英雄「当年救人英雄今年拍出冰裂」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40更新:2023-04-19 03:12:38

电影《冰裂》海报。

5月15日上午,由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的红色警示教育片《冰裂》首映式,在太原影都隆重举行。众多观众看了这部震撼心灵的影片,一边擦着眼泪,一边静静地思考:这是为什么?

这部影片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该片以32年前池越忠、王志胜为代表的太原市迎泽湖救人英雄群体事迹为原型,以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结果为主线,塑造了正反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系列更加精彩的故事。尤为感人的是当年救人英雄王志胜自写剧本、自筹资金、自聘导演、自己参演了这部红色警示教育片《冰裂》。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少有的,在电影史上也是罕见的。该片于5月下旬至6月初在太原影都等4影院试映。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可以免费观看。

32年前,迎泽湖救人群体英雄谱

1983年12月9日,星期五,太原市大营盘小学学生余斌、王锐和小伙伴陈晋、吴锐钢,说说笑笑来到了迎泽公园,希望在湖边上捞到几条活鱼,送给一位即将调离工作的老师。

湖面已经结冰,他们在湖边的冰层上捡了十几条冻死的小鱼,还是不大满足,他们一直来到南湖苏州河东岸。大胆的小余斌和王锐走到了冰上,“嘎嚓”一声,余斌的一条腿陷入了冰裂下面。王锐急忙去拉他,一用力俩人一起掉入了冰窟里。

岸上的陈晋、吴锐钢一看吓呆了,紧接着大声呼喊:“救人哪,快来救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从苏州河西岸的小山坡上,冲下来一位背书包的大姐姐。

由于救人心急,大姐姐突然滑倒,身体向后一仰,脚下的冰层“哗”地一声破裂了!就在这一刹那间,余斌的头又从水里冒了出来,他看见大姐姐两手扒着冰,身体正在往下沉,但他仍然听见大姐姐向他们喊:“不要慌,不要怕!”

余斌再一次从冰层下冒出头来时,面前只见一个黑黑的冰窟和泛着的水花……这是9日下午3时15分。

听到岸上的呼救声,迎泽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和工人郭润明等4人,一起跑到东岸,29岁的王志胜几个箭步,冲下堤岸,“噗通”一声踩破冰层、跃入水中,只见他使劲用自己的双肘急速破冰前进,两条胳膊已被冰花刮破,鲜血直流,但他忍住了疼痛,硬是伸手拉住了余斌,连同王锐一起游到了岸边。岸上有人又喊:“那个冰窟窿里还有个救孩子的姑娘!”

王志胜一听,一头扎了下去,第三次入水后向右面摸找,才碰着了落水的姑娘,王志胜连拉带游,终于把姑娘救上岸边。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1983年12月9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公园的工人和领导,派出所的民警和所长,大伙齐心尽力把3位获救的学生与姑娘送到山医大一院抢救,两个落水儿童很快苏醒,但那位救人的姑娘病情严重,经过全力抢救,中间苏醒过3次,终于为救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就是年仅15周岁的优秀中学生池越忠。

32年中,获救学生滑上不归路

同在一片阳光下,同是迎泽湖救人或被救的当事人,不同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理想信念,使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这又是为什么?

让人欣慰的是,池越忠烈士为救人英勇献身后,她的弟弟池越强才刚12岁,在烈士母亲高丽君的培养教育下,在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下,小小年纪的池越强,刻苦用功,勤奋学习,在班里一直保持前5名的学习成绩。高考时以60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山西矿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企业工作,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又报考了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班,荣获了硕士学位,随后又提拔为人事科长,成为一名中层干部,为全家带来了欢乐与幸福。不愧为池越忠烈士的好弟弟。

使人放心的是,在迎泽湖获救、获得了他第二次生命的王锐,感恩池越忠姐姐和王志胜叔叔的救命之恩,在学校勤奋学习,成绩优良。毕业后报名参军,成为一名优秀战士,同样走到了成才路上。

给人惊喜的是,救人英雄王志胜又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很快地入了党,被评为山西省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省新长征突击手、太原市劳动模范、全国“一山两湖”救人英雄代表等。先后担任过太原市劳动局监察处副处长兼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后来又调到太原市城市管理监察总队任副总队长,并报考了山西大学历史系在职进修了3年,获得大专文凭。更为可喜的是,在救人英雄王志胜的影响和带动下,他和姐姐王惠兰、弟弟王志刚、妹妹王小兰家的孩子们,人人刻苦学习,已经涌现出4名博士生、3名研究生和1名大学生,成为公认的家庭教育模范家庭。

令人痛心的是,迎泽湖被救、有了他第二次生命的余斌,由于家庭教育的过分溺爱,沾染了许多坏习惯,从逃学到转学,再到辍学,后来当了出租车司机,竟然参与了伤天害理的黑社会团伙,成了杀人罪犯,被判死刑,2005年执行,走上了不归路。这又是为什么?

从余斌妈妈事后含泪书写的5000余字的反思忏悔中,看到了答案。她在文章中说:“罪犯在儿子身上,但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孩子过分娇惯、过分迁就、过分溺爱,缺乏正确的教育与引导,表面是疼爱孩子,实际是害了孩子。”由此可见,余斌犯罪,确实是家庭教育上出了问题。

小余斌出生在一个知识型的干部家庭,在爸爸32岁、妈妈26岁时来到这个世上。年龄稍大的父母把余斌当成“心肝宝贝”,逐步娇惯成“小皇帝”的性格,使余斌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有时候与邻居家小朋友吵了嘴、打了架,家长还要庇护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臭毛病,竟然成为“老子天下第一”的坏脾气。

2003年12月初的一天,罪犯余斌已被判入狱还未最后执行期间,他仍然良知未灭,给他妈妈捎出话来说:“12月9日快到了,今年是他被救、池越忠姐姐牺牲的20周年。请妈妈再去池越忠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再去看望看望高丽君阿姨和王志胜叔叔,就说我向他们磕头谢罪了,请他们多多保重……”这是罪犯余斌最后的遗言,也是最后的忏悔。

32年后,王志胜自编电影上银幕

余斌犯罪,令人痛心,也让人揪心!特别是给了余斌第二次生命的救人英雄王志胜震动极大,他流着眼泪连夜赶写了3000多字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责任与教训》。王志胜在文章中感慨地说:“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全凭好的家庭教育。有些人认为,孩子的好坏结果都是天生的,命里注定的,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迷信说法。请问:哪个孩子天生就是罪犯呢?”

如何能把这个提醒与忠告、希望与祝愿,让更多的家长理解,让更多的青少年认同呢?这时候他萌发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梦想,拍电影。通过电影故事的广泛宣传,就能使自己的梦想成真。

拍电影,谈何容易?首先需要电影剧本,同时需要大量资金。剧本谁来写?资金从哪里来?

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救人英雄王志胜认为,迎泽湖救人故事很感人、很精彩,但以后的故事更感人、更精彩。所以他决定自己写剧本,自己筹集500万元资金拍摄电影。

有志者,事竟成。他把写电影剧本当成他的一种责任,并把拍电影当做自己的最大梦想。他决心写成一个以迎泽湖救人英雄群体事迹为原型、以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结局为主线的剧本,拍一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不同志向走上不同人生道路为故事的红色警示教育片。

王志胜写剧本先后用了10年时间。一边学,一边写,一边改,一边流泪,好在他能用电脑打字,写成一次,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再改一次,前后共写了50万字的初稿和修改稿,终于请专家审核可以试拍了。这时候他又把自己多年积蓄的320万元资金全部拿出来,又筹借了180万元,全部用来投资拍摄电影。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为了使电影拍摄得更加真实感人,王志胜聘请原太原市副市长、他的老领导袁高锁担任电影总策划,又请原太原市委副书记谷文波和迎泽湖救人英雄群体事迹以及后续故事的见证人、宣传者赵修身为顾问。又聘请了导演和演员,共同完成了这部红色励志教育片《冰裂》,终于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公开放映。救人英雄王志胜的电影梦终于实现了,这位见义勇为的救人英雄,又当了一回红色文化的创新闯将。

这部红色警示教育片《冰裂》给人以巨大的鼓舞与力量。这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影片是难得的、成功的。但愿这部震撼人心的《冰裂》电影,能够在“六一”前后热映期间引起更多的关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