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演员现状「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演员现状仅剩两人在世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48更新:2023-04-19 05:26:37

罗尔夫·罗默,2000年3月15日死于车祸引起的火灾,终年64岁。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饰演比绍夫上尉,配音韩廷奇)

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诸多反面角色中,党卫军二级突击队中队长比绍夫上尉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为萨拉热窝保安处长,他在一年多时间里抓捕审问了100多人,仍然无法确认瓦尔特是否存在,以至于怀疑瓦尔特可能是个幽灵。最终,他押送的燃料车遭到游击队的阻击,但他恪守了一个德国军人的职责,眼看大难临头,仍然选择不跳车,结果被活活炸死。

罗默是前东德演员,出生在德国东部城市科腾,如今那里是德国新纳粹集中地。他年轻时当过建筑工人,也当过兵,后来考入德国电影艺术学院学习表演。

罗默的戏路很宽,实际上,在演比绍夫上尉之前,他除了党卫军军官之外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不幸的是,他有三部影片在东德禁止上映,一部是《光头党》,因为表现了受西方影响的青少年团伙犯罪;一部是《如果你是大人物,亲爱的亚当》,因为谴责了政府官员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不诚实的行为;还有一部是《生于1945年》,也是罗默电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因为宣扬虚无主义和怀疑论而遭禁映。

1966年,东德与南斯拉夫合拍仿美西部片《铁骨金沙》,罗默在片中饰演同情印第安人的白人托比亚斯,该片在南斯拉夫很受欢迎,他也因此成为在南斯拉夫知名度最高的东德演员之一。

被邀请扮演比绍夫上尉有点出乎罗默的意外,因为他知道在南斯拉夫这个备受纳粹蹂躏的国度,党卫军军官是凶神恶煞般的存在,而这样的角色并非他的擅长。不过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份邀约,并按照自己的表演风格重新设计了这个人物,其中一个细节就是比绍夫始终歪戴军帽,看上去有几分喜感。

罗默也是一位知名导演,他在1976年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女导游》是东德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该片的女主角是他的妻子安卡特琳·博格。此外,他还曾为德发动画工作室的多部动画片和木偶片担任配音。

斯特沃·齐冈,2005年12月28日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9岁。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饰演米斯科维奇医生,配音毕鉴昌)

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米斯科维奇医生是一个关键角色,他机智冷静地从敌人眼皮底下营救出身负重伤的伊万,并利用医院作为接头地点,帮助瓦尔特联系上了警察局卧底斯特里,他的那句“你家里曾经有人得过肺结核吗?”在当时的观众中广为流传,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扮演米斯科维奇医生的是被誉为拥有“手术刀眼神”的南斯拉夫著名演员斯特沃·齐冈,实际上,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正面角色,在南斯拉夫影坛,他以扮演纳粹军官而享有盛誉。

齐冈出生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母亲是意大利人。他14岁时就加入了南斯拉夫共产主义青年联盟,二战爆发时,他随家人住在意大利,结果因为参加反法西斯活动而被关进监狱。1943年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后,齐冈跟其他政治犯一道被押往德国的达豪集中营,在那里,他学会了德语。他的德语发音完美无缺,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他日后的演艺生涯创造了有利条件,他扮演的纳粹军官被认为“比德国人还像德国人”。

达豪集中营被苏军解放后,齐冈一度留在苏联,在列宁格勒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后来他回到贝尔格莱德,参加了南斯拉夫戏剧剧院的创建,并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退休。

齐冈一生共主演过近60部话剧,是南斯拉夫和苏联多个剧院的签约导演,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17 部电影和13部电视剧的拍摄,这其中包括了他最著名的作品《黑名单上的人》。

法鲁克·贝戈利,2007年8月23日因癌症去世,终年63岁。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饰演布兰克)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有一位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演员,他就是扮演游击队员布兰克的法鲁克·贝戈利。年轻的布兰克受到假瓦尔特的蒙骗,将17人名单交给对方,结果被假瓦尔特暗杀在街头。虽然贝戈利在片中出场时间不多,但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却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第二次见到贝戈利是在南斯拉夫电影周上,他在《缩小包围圈》中饰演一名特工。当时《大众电影》刊登了一幅剧照,剧照中的贝戈利已经成熟了许多,他身穿的大翻领风衣也堪称当年的时尚。

贝戈利出生在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当时科索沃仍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贝戈利最初是一名职业手球运动员,后来考入贝尔格莱德电影和戏剧学院学习表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贝戈利是整个南斯拉夫的偶像明星,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他的影迷俱乐部,他出演了60多部电影,其中包括了曾在中国上映的《游击飞行中队》《黎明前到达》等。

成名后的贝戈利一直居住在贝尔格莱德,他把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阿族与塞族的矛盾不断激化,他陷入了十分痛苦的境地,一方面塞族人视他为异己,另一方面阿族人又称他为叛徒,他的演艺生涯也因此而中断。

北约轰炸科索沃期间,贝尔格莱德电视台连续多日播放二战题材电影,其中就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人们看着他扮演的游击队员为保护南斯拉夫领土与德国法西斯英勇作战时,塞尔维亚警察却敲开他的家门,要将他驱逐出境。

贝戈利最终回到了科索沃,他在普里什蒂纳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任教,并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多多纳剧院。

汉约·哈塞,1983年2月5日去世。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饰演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配音胡晓光),《桥》(饰演党卫军上校霍夫曼,配音谭天谦)

汉约·哈塞是真正的“德国兵”。他出生在德国波恩,1938年进入柏林的莉莉·阿克曼学院学习表演,但战争中断了他的学业。他先是在帝国劳工团服役,继而加入了德国国防军,但还没来得及开赴前线就成了俘虏。战后,他选择前往魏玛继续读完表演课程。德国分治后,他成为了东德德发电影制片厂所属演员剧团的演员。

哈塞在德发电影厂主要扮演两类角色,一类是党卫军军官,代表作有《台尔曼》《科隆上尉》《最高原则》《格莱维茨事件》等,其中《台尔曼》和《科隆上尉》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上映;另一类是仿美西部片中贪婪的拓荒者,代表作有上译厂译制的《铁骨金沙》。

1966年的《铁骨金沙》是东德与南斯拉夫的合拍片,参与演出的东德演员除哈塞外,还有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扮演比绍夫上尉的罗尔夫·罗默,实际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的导演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正是在拍摄这部影片期间与这两位演员建立了联系,达成了此后的合作。

在南斯拉夫,哈塞不仅参演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还演出了《黑名单上的人》,角色都是党卫军军官。

哈塞当然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让他穿上党卫军军官的制服,他说:“我看起来很傲慢,所以我在外表上很适合这些角色,但每次当我穿上党卫军制服,我都会有一种使命感,那就是要让年轻的一代重新认识到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危险。”

哈塞与后来在好莱坞演出过《八音盒》《天使与魔鬼》的德国演员阿明·缪勒—斯塔尔是好友,上世纪70年代,缪勒—斯塔尔曾劝说哈塞和他一起逃亡到西德,但哈塞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东德。哈塞还参加过前苏联多部影片的拍摄,其中包括在中国上映的《敌后的前线》《解放》等。

威廉·科赫-霍格,2004年9月2日去世,享年88岁。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饰演哈根中校,配音关长珠),《桥》(饰演费尔森上校,配音方辉)

威廉·科赫-霍格是出生在波兰的前东德演员,早在1955年,他就因在《漫长黑夜》一片中饰演共产主义者汉斯·洛宁荣获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中国观众对科赫-霍格并不陌生,他参与拍摄的《恩斯特·台尔曼——阶级的领袖》《萨拉热窝事件》《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罗特的女儿》等影视剧都曾在我国上映和播出。

达沃·安托利奇,2004年9月12日去世,终年70岁。

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安托利奇扮演的是化装成德军巡逻队长的巴格。

安托利奇是克罗地亚人,早年在《钢盔下的猫》《科扎拉之战》等游击队电影中担任配角。

由于他擅长马术,后期成为南斯拉夫与美国、德国等合拍的西部片中的主要演员。

鲁迪·阿尔瓦吉,1988年9月21日去世,终年59岁。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饰演党卫军上士钦德勒,配音凌子风)

阿尔瓦吉是出生在塞尔维亚的匈牙利人,是著名的广播和电视喜剧演员,导演克尔瓦瓦茨在拍他的第一部电影《夜袭机场》时就曾邀请他客串演出。阿尔瓦吉的嗓音比较独特,所以,当年在译制这部影片时,钦德勒一角的配音是由导演凌子风亲自担任的。

尤金·摩西·韦伯,1995年1月1日去世,终年72岁。

“萨拉热窝公民们,最后一次向你们宣读公告,死者父母或亲友,快来认领尸体……”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韦伯饰演的是在广场宣读公告的便衣警察,也是由凌子风配音。

韦伯出生在塞尔维亚苏博蒂察的一个犹太家庭,演员只是他的第二职业,在南斯拉夫,他被誉为最伟大的圣经文学和犹太人历史鉴赏家,同时也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大翻译家。他精通希伯来语、意第绪语、阿拉姆语、德语和匈牙利语,早年他正是因为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而在许多影视剧中扮演德国军官的角色。

韦伯常年居住在诺维萨德市,是当地犹太教的权威,在他死后,该市的一条街道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有人为他出过一本专著,封面用的就是他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剧照。

伊戈尔·加洛今年83岁,他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中仍然在世的主要演员之一。

年轻时的加洛被称作“南斯拉夫的阿兰·德龙”,不仅因为他长得像阿兰·德龙,也因为银幕上的他像那位法国英雄一样身手敏捷。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中,他分别扮演马力什和班比诺(配音李连生),这两个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班比诺为掩护小分队壮烈牺牲的那场戏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加洛的经历比较特殊,他是一位在克罗地亚成长起来的塞尔维亚演员。他出生在塞尔维亚的丘普里亚,在克罗地亚的普拉读高中,毕业后考入萨格勒布林业学院,当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家具设计师。在校期间,他为了赚点零花钱参加了《我有两个老爸老妈》一片的拍摄,这部电影的所有主创人员都是克罗地亚人。

《桥》是他出演的第二部电影,这部电影拍摄时他已经21岁,但看上去还像个十几岁的孩子。片中,他扮演的班比诺陷入重围,他的朋友扎瓦托尼为了阻止德国士兵活捉他而将手中的炸药朝他扔去。在拍这场戏时,导演克尔瓦瓦茨几度喊停,实在不忍心继续拍下去,最后他临时给饰演扎瓦托尼的鲍里斯·德沃尼克加了一句台词,即在炸药出手那一刻说了一句:“别害怕,班比诺!”这句台词和加洛稚气英俊的面庞深深印在了众多观众的记忆中。

通过拍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加洛与扮演阿克瓦里斯和猫头鹰的克罗地亚演员雷利亚·巴希奇结下了忘年交,由于在表演上得到了巴希奇的悉心指教,他把巴希奇视为他的“电影父亲”,他们之间的友谊一直保持到巴希奇去世。

加洛曾效力于克罗地亚的加德兰影片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是为来南斯拉夫拍摄外景的境外电影提供支持,因为加洛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有机会参演了多部英美影视剧,其中包括中国观众熟悉的《铁十字勋章》《战争与回忆》以及《私人战争》《岁月流沙》等。

南斯拉夫解体后,加洛留在了克罗地亚,他不仅协助重建克罗地亚电影业,还与妻子一道创办了名为“家园”的公益机构,帮助因战争流离失所的人们重新回到各自的祖国。

加洛曾随南斯拉夫电影代表团访问过中国,亲身经历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这两部电影在中国上映的盛况。近年来,随着当年的主创人员纷纷离世,他也承担起了向年轻观众宣传这两部电影的重任。2019年,为配合《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导演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的传纪出版,71岁的他在纪录片中带领观众重新走过当年马力什驾驶摩托营救伊万的萨拉热窝街道和游击队员战斗过的教堂钟楼,重温了当年拍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火热场景。

另一位仍然在世的演员是埃特拉·帕尔多,她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阿兹拉(配音俞平)的扮演者。

阿兹拉是钟表匠谢德的宝贝女儿,她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参加了游击队。在夜袭德军的行动中,阿兹拉和她的年轻战友们一道中了埋伏。她本来已经跑出敌人的射击范围,但当看到自己的恋人布尔吉被击中时,她竟又跑回来,结果倒在了枪口之下……

埃特拉是一名犹太后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要演员中,她是唯一的萨拉热窝人,因此她把这部影片视为她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埃特拉早年是一名模特,后来考入贝尔格莱德戏剧学院,毕业后回到萨拉热窝,加入了当地的一支完全由女性组成的话剧表演团体,出演阿兹拉这个角色时,她刚刚过完23岁生日。

早在1970年,她就凭借《生活是米尔扎·伊德里佐维奇的大规模现身》一片首次登上银幕,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则让她一举成名,她曾随该片一道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首映典礼,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前南时期,埃特拉更多地活跃在荧屏之上,她主演的《米利奇家庭回忆录》是一部类似《家有儿女》的欢乐喜剧,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至今观众仍记得她在剧中饰演的家庭主妇安娜。

埃特拉的丈夫是穆斯林人,1992年波黑战争爆发后,他们担心受到迫害,便在世界犹太人救济组织的帮助下逃到了英国。埃特拉在回忆录中说,当时她随身只带了一只手提箱,里面有一件冬装和祖母留给她的一本菜谱,他们原打算躲过战乱之后返回祖国,但没想到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迫使他们在异国他乡永久地居住下来。

1997年,埃特拉在好莱坞影片《圣徒》中饰演俄罗斯第一夫人,从此开启了她的第二段演艺生涯。作为一名波黑裔的英国女演员,她相继出演了《激情意外》《贝克莱广场》《罪与罚》《波洛大侦探:蓝色特快的秘密》《德雷尔一家》等影视剧。2018年,在参演了英国热播剧《医者心》之后,她正式宣布息影。

2019年4月6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博物馆在萨拉热窝市开幕,埃特拉作为该片的参与者,与导演克尔瓦瓦茨的遗孀埃什瑞法一道出席了剪彩仪式。

本文第一部分请见《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演员现状,仅剩两人在世(一)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