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岭中的钱广「李树楠电影青松岭里的钱广」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72更新:2023-04-19 08:44:42

《青松岭》里有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太过深入人心,电影上映后有人为他编了歌谣:“钱广赶大车,孙福捎点货,辣椒榛子和蘑菇,钱广的老婆七姑说,为什么多给两块多。”扮演钱广的演员叫李树楠。

1928年出生在承德丰宁的李树楠,富裕的家庭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他不但在当地读完了小学,还去北平念完了中学。中学毕业后,没有按照父母意愿继续深造的李树楠,参加了热河省文工团,成为新一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后来又成为承德话剧团的演员。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北专区承德话剧团年轻编剧张仲朋,风尘仆仆来到距离承德一百公里以外的兴隆县一个叫“青灰岭”的地方深入生活,这里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在采风过程中,张仲朋被火热的农村生活强烈的感染。也结识了有些与众不同经历的生产队车把式张惠。贫农出身的张惠,整日里忙前忙后,闲暇之余还喜欢跑到荒郊野地采摘山货带到县城去售卖,赚些外快贴补家用。为人朴实的张惠,也乐意助人,谁家有东西都愿意让他捎出去卖掉。

张仲朋与话剧《青松岭》

通过一段时间的人物寻找和素材收集,张仲朋脑海里的剧本构思逐步成形,故事的戏剧冲突、人物矛盾也日渐明朗。但任何形式的文艺作品不能回避时代背景,张仲朋执笔的话剧《青松岭》也不例外。于是,这部反映六十年代农村生活的话剧里面,也出现了个车把式,也是把山货带到县城去出售,可他是个落后分子,名叫钱广。

承德话剧团开始排练话剧《青松岭》,高高大大、模样端正的李树楠,出人意料被挑中扮演钱广。

年轻的李树楠

剧组成立之初,为了贴近生活、拉近人物,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体验生活,向农民兄弟请教。后来,李树楠回忆起这段经历 : “ 农村里的车把式随处可见,我常常和他们在一起,留意他们走路的姿势,甩鞭的样子,吆喝牲口的表情,琢磨他们的动作神态。最后还真的跟着他们学会了赶马车。”

随着话剧《青松岭》的公映,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此后,主创人员对剧情、表演不断完善,采取“小修小补不间断,大动大改分阶段”的做法。

《青松岭》里万有大叔和秀梅

直到1965年“华北区话剧歌剧观摩演出会”,《青松岭》体现出的戏剧性、时代性、地方性,交相辉映,赢得了首都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话剧《青松岭》里李仁堂(中)、李树楠(左1)

剧中李仁堂扮演热爱集体、大公无私的万有大叔,李树楠扮演自私自利、见风使舵的钱广,支撑起整台的《青松岭》,两人出色的表演相得益彰,获得高度赞扬。

不久,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把这部轰动一时的话剧改编成电影。但是长影厂给承德话剧团提出了条件, 要么只提供剧本,不能让没有银幕经验的话剧演员演电影;要么主要演员由长影担任,话剧团演员出演配角和群众。尽管承德话剧团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但是上上下下态度非常坚决,绝对相信自己演员的实力,要拍就由剧团的原班人马。几番争论过后,长影厂也只好让步。

65年版的《青松岭》电影海报

1965年,承德话剧团原班人马参加演出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青松岭》正式开拍。影片讲述农村姑娘秀梅敢于和投机倒把的活动作斗争。在支部书记方纪云和饲养员张万有的帮助支持下,不但学会了赶车,还从损人利已的“车把式”钱广手中夺过了赶车鞭子的故事。

李树楠如释重负地扮演着的“落后分子”钱广,带着软踏踏的帽子,透着狡黠机警的眼神,穿着不整的服装,生动立体、活灵活现地从话剧舞台走上了电影银幕。

“三年困难时期”,导致的全国的商品严重短缺。农民把自己生产的肉鸡禽在自由市场上高价出卖,挣得相应的利润。便出现了对于这种行为的专用名词“投机倒把”。1966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舆论普遍认为投机倒把,决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大挖社会主义墙脚,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影片《青松岭》不论是剧本创作,还是影片拍摄都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完成的,于是在上映不久,就因为种种原因而夭折。

74年版的《青松岭》电影海报

1973年,内容思想并无太大问题的《青松岭》,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多次申请后,重新拍摄的计划也提到议事日程。依照上级指示,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必须加上表现阶级斗争这条主线,突出人民群众在同走资本主义道路斗争中巨大作用和光辉形象。“交鞭子和接班人”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而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再次披挂上阵的刘国权以及65版《青松岭》副导演的姜树森,共同联合执导。

刘国权与姜树森

影片的主题立意更明确了,影片的色彩更鲜艳了,影片主题歌也变得更高亢嘹亮了。就连正面人物李仁堂扮演的饲养员万有大叔,名字也改成了万山大叔,把扮演党支部书记方纪云的演员也换成了相貌堂堂、一身正气的朱龙广。

这些种种变化都是烘托人物塑造的“三突出”而准备的,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对于李树楠不变的是依然重复着钱广,一样的赶车卖货,单为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只是在他软踏踏的帽子上又多加了一顶,漏网的富裕中农。

还有嘴里时常冒出的经典台词“谁发财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一要手艺巧,二要家什妙”、“吃粮靠集体,花钱靠自已”让人津津乐道。1974年,影片《青松岭》全国上映,李树楠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的表演,让他塑造的钱广也成了大搞“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的代名词。

再次回到观众视野的李树楠,是在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大河奔流》。由李準编剧、谢铁骊导演、张瑞芳主演。

李準、谢铁骊、张瑞芳

影片无论从主演配角的选择,宏大场面的设计,还是特效镜头的运用,都堪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宏篇巨制。

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黄泛区的百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后,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改造黄河、变害为利的英雄事迹。

影片主创赵丹、陈强、张瑞芳、赵联、张金铃

《大河奔流》同时塑造了以李麦为代表的有血有肉、朴实无华的一大批广大劳动人民的形象。

李树楠扮演一个爱占小便宜,因为一块石头差点命丧监狱的农民王跑。

随后,李树楠又陆续在《我在他们中间》、《风云初记》、《双雄会》、《少年彭德怀》、《月月》、《侠女十三妹》、《田野又是青纱帐》、《山林中头一个女人》、《黄土坡的婆姨们》、《血色清晨》等影片中出演角色。

因为《青松岭》里的钱广,让默默无闻的李树楠一鸣惊人。几十年过去了,钱广也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但是观众们仍然记忆犹新。2016年,著名演员李树楠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