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福来八方捶在太极拳实战中的特殊作用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42更新:2023-04-19 19:01:15

武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葛福来

葛福来:八方捶在太极拳实战中的特殊作用

李新方

弟子访师,这在任何武术门派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葛福来(葛显斋)访李亦畬,却被人们看作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永年太极拳大事记》作了如下记载:“同治庚午年(1870) 葛福来要求试艺,李亦畬命郝和与试”,李亦畬、李启轩的后代1935年出版的太极拳谱中有一篇《太极拳前辈李亦畬先生轶事》也作了如下记载:“有葛福来者,清河人,业镖师,精八方捶……要求比试”云云。还有《太极传奇·葛福来巧遇名师》,对此事的描述尤为详尽而生动。这些记载虽未必完全符合事情的真实情况,但足以说明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呢?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葛师在此之前就是一位威震江湖的武林高手,人称“拳打南北二京,脚踢运河两岸”,葛师的来访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影响之大,若非武禹襄所创太极拳在众多的武术门派中脱颖而出,是不会引起葛师关注的。

按照太极拳起源与发展之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和定义,葛家八方捶亦为早期太极拳之一,并已接近成熟阶段,故能识得更高阶段的太极拳。葛师前后两赴广府,从学李亦畬八年馀,得武式太极拳老架一真法脉,并将家传八方捶等化为意融入其中,将太极拳内功心法融入八方捶中,使八方捶成为太极拳现代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和重要技术内容,常携徒与各拳派高手较技,多有心得,著有《内外无别论》、《八方捶解》、《八方捶谱》、《八方捶秘诀》、《抱一为天下式》、《舍己从人解》、《两节棍解》、《两节棍秘诀》等。

葛福来《八方捶解》

特别是《八方捶解》一篇,集中反映了葛师学得武式太极拳老架后,对原习八方捶之新的认识,从中不难读到八方捶在太极拳实战中的特殊作用,并为霍梦魁、祁春生、李永康、陈渭同等太极拳家的实战经验所证明。原文:“拳打八方,脚踢万里,而身惟一气。气在骨而神以明,身即神而拳自以。练而由心,用而自神;不对而准,不发而至。无一意不到,无一处缺陷,无一瞬迟滞。方即是圆,自有不失之势;攻即是防,独藏莫测之机。无劲非著,无著非劲。极小极大,极柔极刚,极慢极快。无形方有真意,万法皆一太极”。

“拳打八方,脚踢万里,而身惟一气”,八方捶拳脚并用,上下相随,发劲之方位包括坎离震兑四正方,与乾坤艮巽四斜角之上下,在身形不动的情况下就没有任何攻防死角,与十三势架的“发劲须沉著松静,专注一方”(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有相得益彰之妙,而又兼备放长击远与贴身短打之长,比长拳更长,比短打更短,在长距离、近距离、零距离皆可一触即发,犯者应手即仆,而且并不依赖力量和速度,全凭身惟一气,即信息和能量,是内功产生的强大技击威力,故更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气在骨而神以明,身即神而拳自以”,讲的是八方捶内功的科学原理,八方捶与十三势架练的都是气敛入骨,而在练十三势架的同时兼练八方捶,可以更快地进入气敛入骨的高级境界。八方捶,可以让习练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全身之骨,特别是骨关节的硬度和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肢体的抗压力、抗扭力、抗剪力、抗拉力、抗冲击力等都明显增强,这对于适应与不同门派各种不同打法的实战要求是很有必要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霍梦魁师祖应邀到沈阳市人民医院教拳,与医务人员合作开展太极拳医学实证研究,接受测试者练拳三、五月之间,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兼习八方捶者骨密度更高,证明前人脱胎换骨之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葛福来之内弟霍梦魁师祖

《灵枢经· 决气》:“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又,“肾者水也,而生于骨,骨不生则髓不能满”(《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随着骨气增强则元神自然显现,莅临神府,身心意、精气神合而为一,进入“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的技击全自动化程序,故曰“身即神而拳自以”,这里的拳是广义的,泛指一切技击动作。

“练而由心,用而自神;不对而准,不发而至”,学八方捶也是先在心,后在身,即充分发挥识神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修炼元神,心里明白才能身上明白,首先要经明师口授入门,如果练错了反而会给自己身体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还不如不练。如果练对了,很快就会功夫上身,而且也有益于养生,遇到情况则“临敌自应不用想”(葛福来《八方捶秘诀》),即遇到突然袭击或意外事故时,身体会自动作出正确反应把对方击败或避免事故伤害,这是全凭元神的自主发挥作用,“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周易·系辞上》)。

旧时的镖师

“无一意不到,无一处缺陷,无一瞬迟滞”,这是太极拳理想境界的具体要求,八方捶如此,十三势架如此,太极拳所习练的一切技术内容都是如此,也是一切武术到了高级境界的共同追求。无一意不到,即每一动作都要做到所有技术要求(心法),实战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尽在掌握之中;无一处缺陷,即每一动作都要做到全部身法要求,立身中正安舒,无一处出现错误,使敌无隙可乘;无一瞬迟滞,即在攻防和进退转换的任何时间节点都掌握主动,知人而不为人知,制人而不为人制。

“方即是圆,自有不失之势;攻即是防,独藏莫测之机”,这里的势,是指实战中掌握主动的状态实质,故太极拳之圆是势圆,气势圆满,无懈可击,而不是形圆,如果习练者不能得势,外形动作再圆也不是太极拳,八方捶外形动作多见为方,而内在的气势圆满无缺,功深者在实战中攻防和进退转换的任何时间节点都处于掌握主动的状态实质,故为太极拳的秘传拳法之一。这里的机,是指实战中攻防动作的最有利时空点,决定胜负的机关,故得形不如得势,先时不如先机,在得势的同时还必须得机,八方捶技法精妙,攻防一体,进攻即是防守,防守即是进攻,可以后发先至或不发而至,攻防之机人莫得窥,决定胜负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旧时的镖局

“无劲非著,无著非劲”,这是总括一切武术的不传之秘。著是攻防动作,劲是功夫,练功夫离不开具体的攻防动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招,但在功夫还没有上身之前,任何高招、妙招、绝招都不管用,都不是招;而一旦功夫上身,特别是功深后最平常的招用起来,甚至不需要用任何招,出手就是高招、妙招、绝招。八方捶动作极为简单,简单到人们难以想像的程度,而又极为高妙,高妙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更与十三势架有相辅相成之妙,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功夫上身,而后随着功夫不断加深,就会进入无著非劲的阶段,不论练什么拳都充满内劲,并可根据需要表现为明劲或暗劲,在实战中则因敌变化而表现为听劲、化劲、粘劲、发放劲、穿透劲等,可以制人而不伤人,或接手即掷人于丈外,也可以出手见红,一招致敌于死命,故从不轻传。

“极小极大,极柔极刚,极慢极快”,这是太极拳的本来之义,能小不能大,能大不能小,或能柔不能刚,能刚不能柔,或能慢不能快,能快不能慢,都不是太极拳,真正的太极拳必须在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都达到极,才叫做太极。圆大了是圈,缩小了只是一个点,八方捶是在一个点上完成折叠转换的,圆心虽小而杀伤半径大,攻防动作都走最近的距离,可以后发先至,或不发而至,把人体攻防的技击本能发挥到了最大极限,故最小就是最大,最柔就是最刚,最慢就是最快,可以以柔克刚,也可以以刚决柔,符合“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武禹襄《太极拳解》)的要求,也是达到这些要求的捷径。

“无形方有真意,万法皆一太极”,八方捶兼各家之长,无各家之弊,又独有无穷之妙,练法最为简单,乃实战武术之精华,而十三势架为兼容一切武术的技击训练体系,葛师从学李亦畬宗师,得王武李一脉真传,把八方捶化为意融入十三势架,又把十三势架之心法融入八方捶,使八方捶的技击威力发展到新的高度,但不适合表演,而只要与人交手,则优势立见。

祁春生师伯(中)

葛福来宗师授徒千馀,得传者有其内弟霍梦魁(1890~1962),弟子胡振江、潘尚义(1893~1972)、潘洪恩(1908~2003)等。霍梦魁师祖身材瘦小而功力超常,手上极有分寸,接手即掷人于丈外,而接触点不使有丝毫触痛,年十馀即以技击名,常代师与人较技,早年在姐丈的镖局走镖,曾空手制服多名持枪强盗,九一八事变后,应中共地下党员巩天民之请设场沈阳。自奉系军阀张作霖重用武术家训练部队,各地武林高手云集沈阳,九一八事变后武术活动又成为抗敌斗争的隐蔽战线,霍师到沈阳后,打败身高力大而技精、号称“奉天第一高手”、任职日军宪兵队的辛某,遍与各教场拳师较技,对方无不心服口服,许多武术名家投拜门下,如奉系军阀部队武术教官、河北军务督办李景林副官、曾在全军比武获第一名的祁春生,通背拳名家宋宗才,跤术名家佟醉乞,上世纪五十年代辽宁省摔跤冠军张凤义等。

更重要的是,八方捶有助于习练者建立太极的技击观念,“无极而太极,正所谓无此形状,而有此道理耳”(《朱子太极图说解》),无形乃能“形人而己无形,知人而人不我知也”(葛福来《内外无别论》),此拳作为实战武术之精华,只能用于练和打,并不适合表演,如果有人表演,或录成视频给别人看,就失去了真意,那东西肯定是假的。

武术的不同门派或内家外家的问题,也是一种外形的东西,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上来说有门派,而从武术的技术本质上来说没有门派,练的都是太极,或者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太极规律以制人,或者被动地接受太极规律的制约而受制于人,每个习练者功夫高低的差别即在于此。许多人学拳多年而在实战中感觉不适应,就是因为学功夫容易而转变观念难,分别心太重,执著于不同门派,执著于内家外家,执著于动作等外形的东西,就不可能得到太极这个真意。当你得到了太极这个真意,就不再执著于一切外形的东西,分别心没有了,“动静无别,先后无别,物我无别。有别无别,亦无别也。无别故能无敌”(葛福来《内外无别论》)。

霍梦魁师祖尝设场于沈阳火神庙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