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张连长扮演者刘沛然「南征北战张连长就是自己演自己八一厂第一代导演刘沛然自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6更新:2023-04-19 19:19:47

70年前的195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一部反映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华东部队于苏北七战七捷后,为彻底歼灭敌人,实施战略性撤退的史诗级电影《南征北战》在全国公映。片中,那个耿直憨厚、机智果断的我军指挥员张连长的扮演者刘沛然的戏虽然不多,但这个人物却贯穿整部影片。

刘沛然扮演的张连长,可谓是中国电影画廊不灭的人物形象。这个角色是刘沛然胶片生涯中的第一个银幕形象,也是他最后的一个银幕形象。仅从这一点上说,这又可谓是中国电影画廊的一大空前绝后。在《南征北战》这部影片上映整整50年后的2002年12月3日这天下午,我有幸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干休所刘沛然老师家,对刘沛然老师进行了采访。

著名导演成荫

马 夫:刘老师,您好!您参加拍摄的《南征北战》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至今长演不衰,深受观众的喜爱。请您介绍一下当年您是怎样被选上参加这部影片拍摄的?

刘沛然:拍《南征北战》这部电影之前,我所在的部队正在朝鲜作战。那时,我担任47军文工团团长。47军文工团,就是过去东北第四野战军十纵队宣传队,成立于1947年9月。后来,1948年末按照全军序列更名为47军文工团。但是,到了1954年12月,因全军减编而撤销。虽然不久又重新组建,也仅仅存在了3年。1958年,再次被撤销了建制。47军文工团是一个仅仅工作战斗了十个年头,但又成绩卓著,让人永久怀念的一个部队文工团。47军文工团虽然存在了短短十年,却经历了东北解放战争、平津战役、进军江南、湘西剿匪、抗美援朝五个战争阶段,经受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冰冻严寒,梅雨酷暑这样严峻和险恶的环境而煎熬过来的部队文工团。

1951年底,总政要在北京开一个全军文工团团长会议。作为47军文工团团长,我来北京参加这个会议。会议期间,突然有一天,导演成荫到我们会议上来了。来了以后,就在这儿看,什么这个呀,那个呀,看了半天以后呢,就走了。当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知还要做什么。会议完了以后,我准备回朝鲜战场,有一天,总政来了一个调令:调刘沛然同志来参加电影《南征北战》的拍摄。就这样,我便被留在国内拍电影。

我是1922年生人,1939年到部队参军,当时我也就是16、17岁吧。后来,我随部队到了延安。1952年拍《南征北战)这部电影时,我正好30岁。当时来到剧组后,我才知道要演张连长这个角色。导演让我扮演张连长这个角色,我想这跟我在部队的成长有很大关系。

当年,拍《南征北战》这部电影,先是在山东青州沂蒙山区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到了上海拍摄。

说实话,我第一次拍电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咱们作为那个时候来讲看电影少,我们在延安的时候,也只是看《夏伯阳》《列宁在1918》这些苏联电影。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拍电影,只能在拍摄中向拍过电影的同志学习吧。

《南征北战》是我第一次拍电影,张连长也是我第一次在电影中扮演的一个角色。我一生就拍了这么一部电影,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

老八路刘沛然在抗敌剧社演话剧

在窑洞前表演

马夫:当年,您是怎么样理解和塑造张连长这个角色的呢?

刘沛然:我自己呢,也是出自于农村,在农村里长大的,以后又当了兵。特别是我在47军文工团所经历的这些血与火的历程,文工团团员们所表现出的这种献身精神,顽强意志忍耐艰苦的毅力,确确实实地给了我以感动,留下难忘的记忆,也使我受到深深的教育。

你问我怎么样理解和塑造《南征北战》中的张连长,我当时根本就没有一种说我要如何去理解和塑造这个角色。我觉得,连长就应该是这样嘛是不是?而我本人多年在部队生活,你不管打仗行军,那整天跟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在一起。

部队上的连长也是有各种各样的。你说高保成演的《上甘岭》那个连长,那跟《南征北战》我演的那个连长又不一样是不是?杨在葆在《红日》中演的那个连长是很有个性的。我这个《南征北战》的连长,我不知我要“演”这个连长应该是什么样,我也不知我还要怎么去刻画他,注意他。演员创作一种形象的时候一定要有生活,你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你靠模仿是不行的,你想有意表现什么东西,这个是不行的,这是不容易被人所接受和信服的。

就我扮演的张连长这个角色来说,我觉得自己不会演戏,不是个好演员,不适合做演员。如果你问我怎么理解和塑造这个角色,我觉得张连长这个人物,其实我演的就是我自己。也就是说,我不是在表演,这个不存在(表演)技术。因为我从小当兵,一直在部队里,我了解部队的生活,在部队得到了锻炼,一句话,是部队给了我这种生活。如果说我扮演的张连长还能够给人留下点印象,这都是部队生活成全了我。

再有就是,当年成荫导演选演员,他不到什么艺术团体,而是专门到我们全军文工团团长会议上找演员,像演赵大娘的布加里是华东军区文工团的演员;演李进的铁牛先是在山东军区文工团,后转入华东军区文工团;演刘永贵的仲星火也是山东军区文工团,后转入华东军区文工团;演陈德海的王琪是山东军区渤海纵队文工团的;演丁宝山的孙永平是胶东国防剧团、新四军军部文工团的;演教导员的潘文展是北京军区抗敌剧社的;演师政委的汤化达也是部队文工团出身。所以说,当年拍《南征北战》这部电影时,部队文工团的演员成了首选。因为大家都是从解放区来的,太熟悉部队的生活了。

可以这样说,拍《南征北战》这部影片,大家都不用去体验生活了。那你如果说我演张连长这个人物能够给人留下点印象,除了我的本色表演就是当初成荫导演选择我扮演张连长这个人物,选成功了。

八一厂的第一代导演们:从左至右依次是:沈剡(代表作《抓壮丁》《怒吼吧,黄河》)、王苹(代表作《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李俊(代表作《回民支队》《农奴》《闪闪的红星》《南海长城》《归心似箭》《大决战》)、严寄洲(代表作《英雄虎胆》《海鹰》《野火春风斗古城》)、郝光(代表作《秘密图纸》《南海长城》《奸细》《巍巍昆仑》)、冯一夫(代表作《激战前夜》《回民支队》)、华纯(代表作《打击侵略者》《东进序曲》《激战无名川》)、王少岩(代表作《夺印》《激战无名川》《雷锋之歌》)、刘沛然(代表作《林海雪原》)、史文帜(代表作《狼牙山五壮士》《怒潮》《贺龙军长》)。

马夫:刚才您说《南征北战》是您第一次拍电影,张连长是您第一次在银幕上扮演的角色,而这也是您最后一次拍电影,最后一次在电影中扮演角色。拍完《南征北战》这部影片后,您又是怎么样到八一厂工作的呢?

刘沛然:1951年底,我到北京参加全军文工团团长会议期间被成荫选中参加《南征北战》这部电影的拍摄。第二年拍这部影片时,我所在的部队和文工团赴朝鲜战场作战。当时,拍完《南征北战》后就很快回来了。记得当时我都没看,说拍完了也不补拍了,那我就离开了。因为我得赶快回部队呀,当时我们部队正在朝鲜嘛,我就跟总政电影处同志说,我得赶快回朝鲜。总政同志说,咱们部队成立八一电影制片厂,调你来工作。我说,我们团现在还在朝鲜打仗,我不回去不好吧,我不回去不成逃兵了吗?总政同志说,调令已经下来了,你不能回去了。就这样,当我拍完《南征北战》准备重返朝鲜战场时,总政电影处的一纸调令,把我调到刚刚成立的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编导工作。

我到八一厂后,等于是白手起家,在干中学,学中干。我与王苹共同导演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之后,我独立导演了《黑山阻击战》《金铃传》和改编导演了《林海雪原》。

那时候,我也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连看电影都很少。过去,虽然在文工团,有时候也演一些舞台剧、广场戏什么的,但调到八一厂后,对这个电影事业、电影艺术是很不懂的。所以,我们这个八一厂的导演啊,大家都是部队出身,也没什么顾虑,反正就是敢干。那么,今天来看,我导演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黑山阻击战》《金铃传》《林海雪原》这些片子很粗糙,很不完整,非常遗憾。那么,这个遗憾也正说明我们那时候自己的功底、知识我们对电影艺术技巧的掌握都很差。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这个遗憾的艺术,不单是因为它是“一次性”,不像舞台剧每次演出都具有回炉性,都能找到差距那样。这个遗憾自然还包括我们个人经验、个人知识、个人才能等方方面面存在不足吧!

后记:当年,我对刘沛然老师采访有一个遗憾,这就是那天没有与刘沛然老师合影留念。然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临别时,刘沛然老师非常热情地为我写下了“祝您事业有成,全家幸福--赠马夫同志”的珍贵祝福。

至今,我还保存着对刘沛然老师近两个小时的采访录音带和根据录音整理出的8400字的访谈录文稿。需要说明的是,20年前我对刘沛然老师的采访文章写成后,被当时的一位主编否定而未发表。今天,得到《图说老电影》编辑老师的支持和厚爱终于发表,在此非常感谢!

刘沛然老师离开我们多年了,非常怀念刘沛然老师!

(照片由刘沛然老师生前提供)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