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村大哥「隔壁村的丑阿花再也看不上阿牛哥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07更新:2023-04-19 21:32:50

最近几天,有几则新闻上了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是关于结婚生育问题的。

第一个新闻是2021年我国一孩出生数量首次跌破500万,90、00后生育意愿递减。

第二个新闻是2021年我们国结婚登记数量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8年下滑。2020年结婚率仅为5.8‰,相比2013年的9.9‰下降了41.4%。离婚率则从2000年0.96‰上升至2020年的3.1‰,飙升超过3倍。

第三个新闻是2021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超过9200万的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

凯哥觉得,这三个新闻无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串起来看,就更能发现这几年我国适龄人群婚育趋势,似乎都在往坏的方向发展。(更多内容请关注:凯哥说真言)

有时候你都不得不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正是计划生育抓得非常严的时期,诞生了很多独生子女,这还是次要的。在一些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地区,很多家庭不得不忍痛将女孩子打掉、或者生出来就直接扔在路边,只为了能用好一孩指标,要个男孩子,这就间接导致现在我国适龄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高出3000万之多。在婚姻市场上,女方历史性地站在主导地位。当年那些狠心抛弃儿女的家庭,应该怎么都不会想到风水轮流转啊,当年做了多少孽,现在就要加倍来偿还。

现在我国适龄人群结婚、生育的意愿可以说达到了历史新低,严重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结构、社会养老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里面固然有长期的历史原因,但也有人归结于高彩礼、生活压力大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氛围。对此,凯哥觉得,说对了部分,但没点到根源。

关于彩礼,从来都没有明文规定的标准。但,几乎都约定俗成,给多了当然没问题,但给少了通常都会留下话柄。凯哥觉得,评价一个东西,必须要树立一个参考系,既要纵向对比也要横向对比,否则就是小马过河,七嘴八舌、莫衷一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彩礼高低,首先也要考虑所处的年代和当地的经济水平。

这几年,大家都感觉到各地彩礼逐年走高,出现这些感觉,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年适龄女性偏少,女方在婚嫁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而且随着光棍增多,明显加剧了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人们对彩礼的认知,通常是在较长时期内达成的某种“默契”,只考虑绝对值,往往容易忽略了通货膨胀因素。

从网友统计来看,全国各地彩礼不一,从1万到30万不等,当然,统计的都是各地的平均数,并非最高数,高的可能远远不止。可以看到,除了福建、江西等少数超30万以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保持在10万左右。(更多内容请关注:凯哥说真言)

首先从农民的钱袋子看,2021年全国各地人均纯收入最高为江苏,人均47498元,最低为甘肃22066元。按照户均三口人算,户均收入在7万-14万之间。按照收入和彩礼水平相比,基本等于一年多的纯收入。

我们再来对比七八十年代的结婚彩礼。上年纪的粉丝应该记得,当时非常流行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响当当的牌子,价值200元。上海全钢手表,也算比较出名,价格130元。梅花牌缝纫机,价格大概150元。以上全部加起来接近500元。那么,再分析当时的收入情况。农民月均收入8元钱左右,学徒工每月20元左右,工人是平均35元左右。如此摊下来,500元的彩礼至少也要不吃不喝攒一年多。(更多内容请关注:凯哥说真言)

如果把目光再放远一点,到九十年、零几年三大件变成了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等,这些价格折算下来也基本抵得上1-2年的纯收入。从这个角度看,扣除掉物价因素,实际上过去与如今的彩礼水平并无多大差别。因此,将年轻人不婚不育简单归结于高额彩礼的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再看生活压力方面。首先,压力与心理感受有关,即使面对同样的工资水平、同样的生活,但是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压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很难通过具体的指标量化出来,只能通过客观的、可计算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对比,来衡量压力的程度(不一定科学)。

凯哥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得出一些数据。80年代初上海熟练学徒月平均工资20元,满师后36元/月,奖金5元。物价方面,日常用的咸盐、酱油、醋、豆腐都是8分钱一斤。馒头5分一个,烧饼7分一个。猪肉分三级,分别是7毛8、8毛7、9毛4一斤。按照猪肉价格来算,每月工资可以购买约40斤猪肉,折合米价算,可买180斤米。

据统计,1990年人均月收入在168元左右,当时每斤猪肉的价格在2.3元左右,每斤大米5毛钱左右,算下来约能买70斤猪肉左右,折合大米算,约336斤。

再看看近年的数据。2021年职工月平均收入差不多是6000元,如今猪肉价格16元左右,大米通常3元左右(当然贵的也有几十元),按购买力算,可以买370多斤猪肉,折合米价算,可以买2000多斤大米。可以说,如今的购买力远远超过以前。

按理说,可支配收入增速远大于物价上涨速度,压力应该会越来越小才对,但实际上大家却反而觉得当今社会压力更大。究其原因,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一旦达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接着就会产生下一层次的新需求。通俗点说,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后,顺带衍生出了更多消费。比如买车、买房、旅游、孩子教育培训等等,这些消费需求在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消费项目已经非常普遍,有的甚至呈现出了刚性。

这些消费项目正在爆发式增长,如果收入增速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主观上肯定就产生压力,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人们普遍越来越焦虑。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这是自然规律,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的根源,就出在我们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瞬间万变的年代,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人们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进行交流交往。

如今,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平台迅速普及,裹挟着清流与泥沙前行,各种阶层、各种文化的人互相充斥,炫富、攀比、虚荣等内容冲刺眼球,如果没有定力,很容易让人产生人均学历本科、年薪几十万,户均豪门大宅、奔驰宝马的错觉。美颜相机的出现更是将虚拟颜值提高到了新的境界,不少屌丝摇身一变成为网络“高富帅、白富美”。人们总是习惯于盯着聚光灯下的小众,却遗忘了蜷缩在阴暗角落的大多数。(更多内容请关注:凯哥说真言)

事实上,这个世界本来是多元的,生活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更是真实存在的。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到如今“郑爽日薪208万,6亿人月纯收入仅1000元”,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距是注定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演绎着。

在等级分明、分化明显、高墙隔离的年代,穷人和富人之间就像两条平行线,极少有交叉的机会。年收入30两银子的普通人,不可能知道有的人家里常备2000斤人参用来当柴烧(据说用人参当柴烧出来的饭特别香),也不会清楚“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究竟是怎样的耗费,更不知道慈禧吃一次水果就要几百斤、洗一次澡就要浪费上百条浴巾、过一次60大寿能够花费1000万辆白银的奢靡。

现实生活中,身价千万的很少和月入几千的有共同的生活圈,身价过亿的也不会和身价千万的有太多共同话题。马云的朋友圈里不会有凯哥,凯哥也融入不了王思聪的圈子。但在互联网上,无数普通人看到了更为广阔世界,也看到了原本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曾经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如今网络科技终于可以弥补上了。他们也能够经常看到几十万一个包包、几百万的一辆车,上千万的一套房了,这些都是绝大多数人穷其一辈子都无法奢望的。

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想象力毕竟是虚拟的,但可惜有的人想着想着就把它当作了真实。现实中,开口闭口就是几十万、实际兜里没有几个钱的人越来越多。明明是路人甲,却在别人一声声“帅哥、美女”的美颜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大家宁愿活在虚拟的网络和美颜中,再也不愿面对现实中平凡却真实的自己。

越来越多的屌丝开始变得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开始放纵物欲、超前消费,不再满足于日常的粗茶淡饭了。人人怀揣着暴富梦,谈笑间随便都是“一个小目标”,而不是怎么活下来,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更多内容请关注:凯哥说真言)

女性开始幻想找个高富帅、钓个金龟婿实现阶层跨越,男性看惯了网红脸,对身边面色珠黄的女人们开始了各种嫌弃。正如网上的神回复,一帮人在找女朋友,一帮人在找男朋友,各找各的互不打扰,彼此谁也看不上谁。

刷抖音的阿牛哥再也不安心放牛了,整天琢磨起拍短视频,幻想着一夜暴富、成功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尽管隔壁村的丑阿花再怎么芳心暗许,他都不带正眼看一下。后来,隔壁村的丑阿花也搞起了直播,凭借美颜的加持,也在老铁们一声声“美女”和刷屏的无数小红心中迷失了自我,觉得阿牛哥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实际上,屌丝还是那个屌丝,单身的依然单身!但是在那个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年代,他们很可能孩子已经三四个了。(更多内容请关注:凯哥说真言)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