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飞孟真「聊城杂技民间老艺人草上飞孟广连」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40更新:2023-04-20 02:57:01

孟广连,东阿县顾官屯镇孟庄(聊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孟庄)人,鲁西地区著名的杂技艺人。自幼刻苦学习杂技表演,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少年时代他跟着父亲跑江湖卖艺,各种表演都显示出精湛的技能和才干,“草上飞”的外号由此不胫而走。

1946年,孟广连之父孟继钱创建了三盛马戏团,在山东、河北一带演出。1954年,孟继钱去世,孟广连任团长,继续在北方各地演出。在1956年的公私合营中,该团改名为胜利马戏团。1958年,东阿、茌平两县合并,东阿胜利马戏团与茌平前进马戏团合并,成立茌平县跃进马戏团,归茌平县政府文教科管辖,“那时的节目比较多,有《马术》、《蹬人》、《爬竿》、《飞叉》、《杂耍》、《大武术》、《顶花坛》和《柔术》等,很精彩,一些曾经看过他们演出的老年人至今记忆犹新”。

1961年,茌平县跃进马戏团划归东阿县,更名为东阿县杂技团。1970年,东阿县杂技团划归聊城地区,更名为聊城地区杂技团,隶属聊城地区文化局领导。1997年聊城撤地设市后,改称“聊城市杂技团”。七、八十年代比较出名的节目有《晃梯踢碗》、《双飞叉》、《狮子舞》、《杂耍爬杆》和《秋千飞人》等,不少节目荣获大奖。

1966年6月,孟广连曾因年龄和身体条件不适,提出退出东阿县杂技团回乡务农。改革开放以来,孟广连焕发青春,带领弟子,奔走四方,所到之处,无不备受欢迎,场场演出爆满。

孟广连从事杂技事业50多年,为国家培养了30多位杂技人才。对弟子既传技艺,更传艺德。两个儿子也都继承了他的技艺和事业。作为聊城市杂技团的创始人之一,孟广连为聊城杂技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资料提供:曹传喜

=============

探访“草上飞”

另引用一篇2010-09-07聊城晚报的稿件

退休后的孟广连每天都保持着练功的习惯。没有了当年扮关羽时的大刀,他就用木棍代替。

孟广连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种了不少花草。

昔日他单乘一匹骏马驰骋“江湖”,其出神入化的“马术”红遍大江南北,得名“草上飞”。如今还居家乡年近八旬的他风采不减当年,依然身体硬朗宝刀不老。这便是东阿县顾官屯镇孟庄村的老艺人——孟广连。

聊城杂技享誉全国,东阿更是有名的“中国杂技艺术之乡”。知道孟广连这个名字的也许不多,而当年那个健步如飞追马而上、在马上上下翻飞,如履平地,犹如草地鹰飞的“草上飞”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4日,记者前往东阿县顾官屯镇孟庄村探寻了这位传奇老人。

78岁的孟广连老人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退休还乡的他一直居住在70年前的旧居内,粗茶淡饭、深居简出,依然保持着农民固有的节俭和淳朴。

新中国成立前,孟广连的父亲孟继钱靠着古典戏法的功夫,成为鲁西一带有名的艺人,而母亲师文友的蹬技也是一绝。由于家庭贫困,孟广连三岁便跟随父母走街串巷卖艺,小小年纪尽受人间苦累。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培养了他坚韧和永不服输的性格,为以后的杂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闻鸡起舞。为了练好马术,年少的孟广连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习基本功,整天跟着小马驹练速度、技法。苦练五年,孟广连练就了追马而上的绝活儿。

学成后,孟广连开始闯荡江湖。孟广连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当18岁的孟广连在河北演出时,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先生连看了他七场马术表演,因其速度奇快、追马如飞,送其艺名——“草上飞”。此后,“草上飞”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传遍五湖四海,也让聊城杂技扬名天下。

出名后的孟广连,最多时每天演出八场,场场爆满。

为了更好地发扬杂技艺术,把聊城杂技发扬光大,孟广连开始创建自己的马戏团。1946年,孟广连和父亲孟继钱创建了“三盛马戏团”,和当时的“东盛马戏团”、“全乐马戏团”齐名,成为东阿县上世纪40年代后期规模最大的三大杂技团之一。孟广连成了团里的顶梁柱。1958年,“三盛马戏团”被东阿县人民政府改编为东阿马戏团,上世纪70年代又被改编为聊城市杂技团。1983年,孟广连从聊城市杂技团退休。

孟广连从事杂技事业50多年,为国家培养了30多位杂技人才。他教育徒弟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先做人,再学艺。

练功、养花、遛鸟、养狗……在老家居住的孟广连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老人高兴地说,如今他靠着每月的退休金不愁吃喝,这是前辈杂技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现在的杂技已经不是“三教九流”,聊城杂技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他相信,在国家好政策的支持下,一系列的民间技艺定能发扬光大。 (图/文 记者 许金松)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