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草原之歌曲作者罗宗贤是谁「歌剧草原之歌曲作者罗宗贤」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00更新:2023-04-20 03:10:17

罗宗贤(1925—1968)

中国著名作曲家罗宗贤,出身于河北定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于13 岁参加了八路军。在革命队伍里,罗宗贤先后当过宣传队队员、抗属中学学员等,从 1943 年开始,他在抗大七分校文工队、晋绥分区和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工作,后任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音乐研究室副主任、西南战斗文工团创作室研究员等。

罗宗贤

罗宗贤在作曲方面一直处于自学,于 1943 年开始音乐创作,至新中国成立前,创作歌曲达百首。在抗日根据地,罗宗贤创作的秧歌剧、歌剧和其他戏剧音乐作品约有十余部,他与黄庆和、魏风等合作创作的歌剧《刘胡兰》(1948),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大的教育作用,剧中女主人公刘胡兰誓死不屈的英雄行为激励着一代人成长。音乐方面,剧中最富有影响力的歌曲《数九寒天下大雪》,是罗宗贤在山西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性格、表现等进行提炼、加工而成,作品旋律明快、热情、优美,既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又有着浓郁的地方风味,由此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流传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罗宗贤于 1956—1958 年得到了在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作曲的机会。专业上的提高,让他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从 1952 年开始,罗宗贤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总政文工团任编导及创作员,并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和理事。罗宗贤创作的音乐数量较多,旋律富有表现性,他创作的女声独唱曲《岩口滴水》富有云南民歌风味,音域宽广,旋律优美而抒情,受到演唱者及观众的喜爱。此曲于 1959 年在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三等奖,并成为音乐院校声乐教材中的选定曲目。罗宗贤与葛炎合作创作的电影音乐片《阿诗玛》(1963)更是深入人心,影片故事改编自云南撒尼族的一首民间叙事长诗,为此,罗宗贤与葛炎深入云南采风,使影片中的音乐和歌曲准确地体现出了撒尼族的民族风情,优美动听而意韵绵长。

1955 年,由任萍编剧,罗宗贤与金正平、卓明理合作创作了六幕五场歌剧《草原之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一部大型歌剧。《草原之歌》的剧情内容表述了一对热恋中的藏族青年阿布扎和侬错加,他们分属两个部落,在反动派的阴谋挑唆下,两个部落相互仇视,两青年的相爱也将毁于一旦。后来,侬错加的哥哥带领群众揭穿了反动派的阴谋,使两个部落重归于好,阿布扎与侬错加也得到了美满的结合。《草原之歌》的音乐取材于朴素优雅的藏族民歌和山歌,又适当地吸收了汉族民歌和一些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创作上吸取了西洋歌剧音乐的创作技法与方法,是对“洋为中用”探索中的一次有力尝试,可谓是较成功地借鉴西洋歌剧创作经验的一部代表作。此剧于 1955 年由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演出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它以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得到了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罗宗贤创作的比较著名的作品还有《长江大合唱》(1962)、歌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与时乐濛合作,1952)、《桂花开放幸福来》(1954)等,他创作的歌曲约有 200 余首。1980 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罗宗贤歌曲选》。

罗宗贤的创作特色质朴、明朗、开阔,具有真挚的情感和浓厚的民族风格。罗宗贤的创作融入了他对生活的深入和理解,融入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和热爱,他的很多作品长久以来一直回响在人们耳边,有着无尽的魅力和影响力。

更多视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天秤的艺术格子”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