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茶馆「张家口宣化兴华茶园的往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54更新:2023-04-20 05:44:01

【小城古迹】宣化兴华茶园的往事

曾在兴华茶园演出过的名艺人“夺庆旦李子健”与“五月鲜刘明山”、“水上漂王玉山”。

著名剧作家曹禺

◎侯志霞

牌楼脚下的兴华茶园

如今,在宣化牌楼街口的西南角位置,即宣化步行街中心十字路口处,耸立着一座同盛大厦,大厦内总面积逾20000平方米,大厦外形为18层高的双子座造型,是目前宣化步行街最高的地标性建筑。

时间推移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同盛大厦的前身,是宣化兴华茶园。当时的十字路口俗称“牌楼底”,东西南北的街口分别树立着一座牌楼,南联拱极楼,北接镇朔楼、清远楼,都是柱红拱翠飞檐轩昂,四牌楼的壮观宏伟也就可见一斑,建于牌楼脚下的兴华茶园,自然而然地吸纳了中国古建的风格,砖木结构,因为地处南大街路西,所以茶园坐西朝东,二层楼式。

话说宣化县有个深井堡,深井堡有位刘化南,家境贫寒,勤奋好学,曾就学于宣化柳川书院,考得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科拔贡,授内阁中书,转吏部候补主事。(拔贡,乃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

当时,张库大道万里茶道的繁荣,连带促进了戏曲的繁荣,张家口于是成为“晋剧的第二故乡”。宣化兴华茶园,就是继张家口“席片园、大兴园、小兴园”之后接连兴起的茶园与戏曲结合的典范。刘化南衣锦还乡,为了使晋剧能够在宣化城里常年演出,就把自己南大街的别墅改建为兴华茶园,专门接待山西梆子剧团。兴华茶园的建造,开启了宣化戏园茶馆建设之先例,茶园内设有楼下散座,还有楼上六个包厢,供刘化南家眷亲属使用以及接待贵客。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听戏,听戏的人越多喝茶的人也就越多。南大街自古就是宣化最繁荣的商业一条街,兴华茶园无疑为这繁荣助了力,因此兴华茶园也被称作“南戏园”。

兴华茶园名角汇聚生意兴隆

很多晋剧名流,如夺庆旦李子健、五月鲜刘明山、水上漂王玉山等都曾在兴华茶园演出。来此演过戏的山西梆子班社有:王天恩的长胜戏班、天明亮的玉顺戏班、十大股的共和戏班、黄德胜的德胜戏班、张家口大兴园小兴园的戏班等。据资料记载,兴华茶园曾由刘明德组建了茶园戏班。名艺人盖天红到宣化后就曾住过刘明德的戏班。盖天红,本名李茂才,山西榆次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13岁入锦仪园学戏,与常满庆、常夺庆兄弟同科。民国十年(1921年)前后来到张家口。盖天红扮相俊秀英武,唱腔高亢激越,戏迷谓之酷似祁县老盖天红,遂称之为假盖天红,并以为假盖天红的才艺超越了真盖天红,一时名噪张宣。盖天红晚年不再登台,曾在宣化黄德胜科班教戏。

据老一辈的人讲,当时牌楼底的商业门铺一家挨一家,茶庄、刀剪铺、饭庄、理发馆、药铺、车行……挤满了南大街。南大街路西第一家是肉铺、小百货店,往过走是大兴号杂货铺,售卖油盐酱醋副食糕点等,过年时宣化人爱吃油布袋,大兴号门口铺上席子,将油布袋堆在席子上卖给四邻八乡进城来采办年货的农民。隔壁的兴华茶园里传出山西梆子的唱腔,爱听戏的人就舍不得离开了。门外听听若不过瘾,就会移步到茶园楼下散座,也享受一回边品茶边看戏的待遇。茶的价格不等,农民们舍不得花太多钱喝上等茶,就喝上一碗便宜的大碗茶,解了渴就心满意足,关键是听戏不要钱,想听多久就听多久。年节前后也是茶园生意最好的时候,人们都暂时闲在了,自然多了些品茶听戏的雅兴。茶客多时茶园里座无虚席,过道里都挤满了人,有的人还自带椅凳来,就为了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过一回戏瘾。

曹禺和母亲曾在兴华茶园看戏

1917年,著名剧作家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奉命守边,携妻儿到宣化做了镇守使,七岁的少年曹禺随父亲来到宣化。母亲薛咏南很爱听戏,常常带着他去南大街的兴华茶园看戏。据曹禺回忆:“戏班子一听说‘大官来了,就给演‘跳加官’戏,还请我母亲点戏。我母亲也是安徽人,不懂山西梆子,就随便点个戏,还给赏银。我父亲驻‘镇守使’署衙,戏班子经常去拜访。我当时只有七八岁,什么也不懂,只记得在宣化看的戏主要是山西梆子,如《打棍出箱》《走雪地》等。”

曹禺在宣化虽然只生活了两年时间,却是越来越对戏剧产生了兴趣。回天津后的1922年,曹禺12岁时考取了南开中学。1925年被吸收为南开新剧团成员,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在南开迈出了学习戏剧的坚实步伐。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专攻西洋文学。23岁时他的处女作话剧《雷雨》在清华园问世。曹禺从清华毕业后,又以优秀成绩升入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不久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任教,仍继续从事戏剧创作研究。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先后创作出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兴华茶园今非昔比、往事多多

1935年,牌楼北路东盖起一座二层小楼,开了一家新明照相馆,同时,位于牌楼北路西的润华照相馆也在原地扩建成二层小楼,与新明照相馆同时开业,展开业务竞争。开业时,牌楼底张灯结彩,敲鼓点炮,新明照相馆邀请山西梆子在楼前打坐演唱,润华照相馆特请河南坠子在门前化妆表演,两家唱开了对台戏,牌楼底人山人海,人们一边看戏一边采买游逛。两家照相馆还向顾客赠奖,规定凡一次照相或洗相放大的营业额达一元以上者,赠送奖券一张,总发行数达到一万张时,在兴华茶园当众开奖,并演戏助兴。头奖得一百元,二奖自行车一辆,三奖留声机一台,末奖是免费照相。俗话说:“做生意大家沿一条街做,越做越兴隆”。可见,兴华茶园当时带动的不仅仅是戏曲的繁荣,更是牌楼底一条街商业的繁荣,而戏曲做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一直流传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兴华茶园改为宣化电影院并进行了翻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之前,电影院经常放映电影,看电影的人也不少,影片《少林寺》热播时,电影院也曾场场座无虚席,那时电影院旁边有家“祥和包子铺”,吃上一回也是大饱口福。

岁月如流!如今,乘电梯抵达双子座同盛大厦的顶端,立于楼顶俯瞰宣化全景,南大街依然一派繁华,牌楼底呈现出的新时代新气象,真乃今非昔比。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