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二部电影「新中国第二部大型战争故事片红日」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22更新:2023-04-20 07:15:06

​​

  1962年  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  黑白片 120分钟对应历史:  1946年12月~1947年5月  华东战场的孟良崮等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近百年的征战历程中,曾打出很多经典之战。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军事艺术上,都留下深刻影响。中国电影界,根据这些经典之战拍摄出一些经典影片,在影视艺术上给我们留下珍贵财富。前几天我们介绍了新中国第一部军事故事片,《南征北战》。今天介绍一下新中国拍摄的第二部大型战争故事片,《红日》。

  影片一开始,就是敌人轰炸机、战斗机,对我苏北解放区的涟水城进行狂轰滥炸、扫射。我军战士英勇抗击国民党军王牌部队,整编74师的进攻。几位战士配角纷纷亮相,还在一次击退敌军进攻后,俘虏了敌军营长张小甫。  然后镜头转向我军指挥部,军长沈振新和朱参谋长先后亮相。通过几份电报我们可以得知,58团苏团长在王村牺牲,部队正由刘胜副团长代理指挥。更危险的是,敌74师主力从西面迂回,突破了我军右翼防线,一部分进了城,部队可能被包围。

  影片这一段,敌军火炮集中火力炮击涟水城。炮群中除了很多军迷熟知的美制M101式105毫米榴弹炮,还有一种M1式75毫米榴弹炮,小巧的尺寸和炮管背上一长段金属盖,让人很容易记住。  它是美国于20世纪20年代研制的一种轻型火炮,目标为适应复杂地形作战需要,因此全炮仅重653千克,一辆吉普车就能牵引进行公路机动。必要时还能迅速拆成几部分,直接由人力携行。该炮最大射程9千米,射速为5发/分钟,炮弹初速381米/秒,炮组成员6人。

  M1式75毫米榴弹炮曾作为军援物资提供给国民党军队,因此在解放战场上经常见到。当时通常称之为美制七五野炮或七五山炮。  各战斗部队都接到了撤出战斗的命令,陆续和家乡父老们告别,向北转移。上到沈军长、刘胜副团长,下到石连长、战士,都深感这一仗没打好。

  当年的战争片,很善于通过各级指战员,以及群众的对话,简单明了地交代出影片的大背景,同时又非常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语言特点。有些背景情况、形势分析,还通过一些特殊的战士来体现。比如本片中外号“参谋”的机枪手,就经常被战友们询问下一步会怎么样,而他的话语,既能体现形势走向,还能反映出基层官兵的愿望与情绪。  影片中与74师对阵的我军主角部队是“沈振新部”,主要原型是当时华中野战军的第6纵队。历史上,我军和74师在涟水有过两次大战。  第一次是1946年10月,74师兵分三路向涟水进攻,我华中野战军第1、第6、第9、第10纵队及第5旅共28个团,保卫涟水。整编74师名为师,但辖有3个旅,一共2万多人,相当于其它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军。而且全部美械装备,经过美军训练,是国民党军甲种装备师,号称“五大主力”之一。历时14天的涟水保卫战,我军最后击退了敌整编74师,但伤亡6000余人,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牺牲。  第二次是12月中旬的宿北战役,国民党军四路进攻苏北,但进攻正面宽达300多公里,其中宿迁一路孤立突出,于是我军集中兵力先打他们。阻援部队,就在盐城、涟水、峄县以东地区,阻击另外三路敌军。影片开始的那一仗,就是在涟水的阻击战。我军成功完成阻击任务,使主力在宿北全歼敌人整编第69师,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人。这一仗,也让山东、华中野战军初步取得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  但此时从整个苏北、苏中战场来看,还是敌强我弱。因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三支(还有邱清泉的整编第5师、胡琏的整编11师),都在这个战场。于是我军主动放弃苏北,向北撤退至山东境内,实行战略转移。

  敌军攻下涟水后,骄横不可一世的敌师长张灵甫,洋洋得意地带领部下随从来到涟水著名的妙通塔下,副官们连忙把此景拍入相机。  敌人74师之骄横,在被我军俘虏的下级军官身上也不例外。敌军官张小甫顽固嚣张、口出狂言,被我军沈军长痛斥一番,让他等着瞧74师的下场。

  沈军长对于没打好这一仗,心里很不痛快。丁政委则告诉他,司令员认为这一仗总体来说还是有利的。两人觉得,部队要加强训练,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通过沈军长的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我军在大规模战役上,还缺乏经验;部队指战员打硬碰硬的正规战,还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

  随后影片通过部队行军途中,战士们喝水、聊天时几句简单的话,“到了山东就喝不上这么甜的水了”、“山东出大米的弟弟,小米”,巧妙体现出苏北战士对于离开家乡去山东,离开平原去山区,有点思想波动。而丁政委向战士们介绍著名的烟台苹果、山东大枣,聊聊黑旋风李逵、水浒传,让战士们理解了转战山东的意义。  作为主力的58团,由刘胜接任团长,知识分子出身的陈坚被派来担任政委。陈政委和战士们一起训练,给大家讲解山地作战的重要意义:“不久以前,你们还怕山。可现在呢?山,变成了你们的好朋友。我们必须学会山地作战,蒋匪军的美式装备,一碰到山,就要他们好看。”

  大练兵后,镜头转向国民党军,张灵甫正率领74师北上。他和自己的参谋长收到电报,得知北线李副司令的三个军在当天上午占领莱芜,正向南推进。于是张灵甫命令先头部队以最快速度北上。  这就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制定,在1947年2月开始的“鲁南会战”。在1月的鲁南战役中,山东、华中野战军又歼灭敌人2个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我军还缴获坦克24辆、各种火炮200余门、汽车474辆,得以组建自己的机械化部队。随后华中、山东野战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影片中石连长向刘团长抱怨:“兄弟部队的捷报一个接一个的,又是缴获,又是俘虏,可咱们呢?”就是指这段时间的战果。  而蒋介石以为我军经过宿北、鲁南几次大战,伤亡惨重,续战能力不强,就制定了这么个“鲁南会战”计划,企图在临沂地区和华东野战军决战。敌人为此调动了23个整编师,30余万人,采取分进合击、南北夹攻的战术。  我军在周庄召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朱参谋长介绍了情况:“在我们的正面,敌人集中了74师、83师等20万人,沿临沂一线齐头并进。在我们背后呢,敌人出动了3个军6万人,今天早晨已经占领了莱芜。敌人企图是南北夹击,迫使我们在临沂这一线,跟他们决战。”  刘胜团长正想跟老冤家74师干一下,可朱参谋长告诉大家,野战军司令部决定留少数部队在南线阻击,大部分的主力将避开正面敌人,转头北上,在运动中先吃掉莱芜那股敌人。而他们这个军的任务,是拿下莱芜城北的吐丝口镇,消灭镇内9 000敌人,截断莱芜敌人往北的退路。

  “北线李副司令”,就是历史上的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他正指挥3个军共9个师,从淄川、博山等地南下莱芜、新泰地区,威胁临沂侧后,配合南线进攻。2月2日,李仙洲集团开始分两路南下,先头部队在4号占领了莱芜。华东野战军则因势利导,制定了诱敌深入的策略:以2个纵队在临沂以南,佯装主力,摆出要与南线敌人决战的姿态;5个纵队在2月10日夜开始分三路秘密北上,加上原来在胶东、渤海地区的2个纵队南下,集中7个纵队的主力,先消灭李仙洲兵团。我军还派出一些地方部队进逼兖州,在运河上架桥,造成西进的假象。  这样,著名的莱芜战役开始了。我们上次介绍的影片《南征北战》,就是以这段历史为原型。  刘团长带领58团,和兄弟部队一起日夜兼程行军,赶到了吐丝口镇。但58团一直被当做预备队。听着兄弟部队打得带劲,刘团长和石连长坐卧不宁。沈军长直到部队已占领大半个镇子,要在第二天12点以前全部解决敌人,才把58团派上去。刘团长来到军部接受任务后,说自己打算“组织一支突击部队,越过前沿,像把刀子,一下子插入心脏,先把他的师部搞掉。这样战斗可能提早结束。”朱参谋长还建议,全军来个全面攻击,叫敌人摸不准意图。

  这样,石连长率领突击队,和敌人展开了连夜巷战,捣毁了敌守军师部。不过在战斗中,石连长也出了些瑕疵。第二天上午攻击一个高大碉堡时,喊话敌人投降后,碉堡里伸出白旗,扔下几支步枪。石连长急于完成任务,没有听从排长杨军的提醒,执意派人上去受降。结果敌人机枪突然开火,一些战士不幸牺牲,带队的杨军排长也负了伤。

  这时莱芜的5万敌人开始逃跑,向北突围。沈军长问刘胜,能不能再快一点,因为他们军的大部分力量要马上掉头,阻击南面逃来的敌人。经过几次突击,石连长他们把炸药包送进碉堡,完全占领了吐丝口镇,莱芜的敌人被彻底包围了。  历史上莱芜敌人被围,就是因为蒋介石、陈诚等中了计。我军在南线主动放弃临沂,而敌军各部谎报“在临沂外围歼灭共军16个旅”。我地方部队在运河上架桥、伪装西进,也被敌人空军侦察到。结果敌人认为华东野战军“伤亡惨重,不堪再战”,严令北线的李仙洲加速南进,尽快实施南北夹击。  仓惶逃跑的敌人,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被机枪、迫击炮打得人仰马翻。石连长也率部队冲到敌人乱兵跟前,双方犬牙交错。此时敌机飞临轰炸,连自己人也一块炸了,结果气得一个国民党老兵,马福生,举起司登冲锋枪打飞机。他随后和大批国民党兵一起,被我军俘虏。  李仙洲指挥部队突围时,确实非常混乱。第一,是因为道路狭窄,人员、马匹、车辆争相夺路。第二,早已同我军有联系的第46军军长韩练成,秘密脱离部队,增加了混乱。结果李仙洲的先头部队跑到芹村、高家洼一线时,被华东野战军6纵顽强阻击;后尾刚离开莱芜城,我军立即占领、抢占阵地。他是首尾被截,两侧还遭到我军4个纵队夹击。

  敌司令官骑马逃窜,被战士王茂生一枪撂下马来。历史上,李仙洲就是这样被活捉的。  南线正在一路进军的张灵甫,在吉普车内突然得到电报:北线李副司令率部突围,于莱芜北部地区被共军包围,失去联络;南线增援部队一律停止前进,就地待命。张灵甫气得大骂:“活该!三天6万人,赶鸭子也没那么快!”

  这话其实是王耀武在济南说的,而且说的不是鸭子:“5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呀!”这话是不是耳熟?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就这样说过。许多影视剧中,国民党将军们都对同僚们的惨败,骂过类似的话。  莱芜战役的胜利,让我军缴获很多物资。爱喝酒的石连长骑着战马、挥着马刀,庆祝胜利,结果被沈军长碰上,好好批评了一次,让他回去认真总结战斗的经验教训。抓获的大批俘虏中,很多人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其中就包括老兵马福生,被编入石连长的连队。随后的情节中,出现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这首歌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影片。  经过1946年12月的宿北战役,1947年1月、2月的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国民党军是损兵折将。不仅在华东,在东北、西北、中原,敌人也是全面失败。因此在1947年3月,他们放弃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和山东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敌人集中了24个整编师,编成3个机动兵团,由南向北推进。我华东野战军积极寻找战机,但敌人这次兵力集中、行动谨慎,我军只在4月下旬歼灭了整编第72师主力。华东野战军在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主力东移,耐心寻找战机。

  敌74师的作战会议上,敌参谋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次,我们74师是孤军突出,这一带又是高山大岭。而张灵甫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手下的旅长、军官们也是骄狂,认为不必担心,因为“形势已经大变了,胡长官占领延安了,共军走下坡路了”,而“我们三个兵团60个旅,重点进攻,声势浩大。”通过他们的对话,观众还可以知道,连敌人的国防部都认为“共军主力正在逃出山东,所以我们的行动要快,以免扑空。”只有参谋长对国防部的判断有怀疑:共军在沂蒙山区还有30个旅啊,这股力量也不可轻视。  说到敌人的国防部,不得不说一下:1947年3月,郭汝瑰从主管训练和编制的第五厅厅长,调任主管计划和作战的第三厅厅长。此人,共产党员。管情报的是第二厅,说话不靠谱也就罢了。但是管作战计划的是共党,这是谁在跟谁打仗嗫?5月,郭汝瑰将国民党军三个兵团的作战部署抄录一份,随后我华东野战军据此发动了泰安战役和孟良崮战役。  历史上,国民党军、蒋介石等人,可说是屡屡吃亏,却次次不涨记性。鲁南会战失败不过4个月,他们就再次认为:华东野战军后撤是攻势疲惫、无力决战,下令跟踪进剿。于是右翼的第1兵团不等第2、第3兵团统一行动,就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的配合下,于5月11日从垛庄、桃墟地区出发,进攻坦埠。  张灵甫认为,“委座这个计划是伟大的。我们三个兵团左中右三路,直扑沂蒙山区,一口吃掉共军这30个旅。这样,不仅山东问题可以根本解决,就连全国问题,也差不多了。”他下令部队第二天一定要到达坦埠。参谋长提醒他,左右两路友军太慢,离自己还有一百多里。  这说的就是整编第25、第83师。一个兵团冒进,而这个兵团中一个整编师居然把左右两个师甩下50公里,可见敌军的配合有多混乱。

  张灵甫让发电报催促友军赶快靠拢。对于他们的出发地、辎重给养集散地,垛庄,敌参谋长和张灵甫还是比较重视,主力出发时都叮嘱守备团的吴团长,要加强戒备,继续修筑工事。  我军部队也即将出发,几个战士请“参谋”讲讲下一步会怎么打,“参谋”估计要打74师了。而刚成为解放战士的国民党老兵马福生,对此有点不同看法:“跟74师打,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说74师训练很严,自己就是因为受不了,才跑到49军去的。他还说,有次74师在南京检阅,2万多人,眉毛不动、眼皮不眨,美国顾问翘起大拇指说,歪瑞固的,顶好。  整编第74师,前身是抗战时期的74军。从淞沪、徐州会战,到长沙、常德会战,74军几乎参加过当时所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特别是在万家岭、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该部队被誉为抗日铁军,曾被授予国民党军最高奖品,飞虎旗,时任军长王耀武也被授予最高勋章,青天白日勋章。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74军被空运到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还被称为“御林军”。

  张灵甫,淞沪会战时就是74军的一个上校团长,抗战胜利时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特别是在武汉会战的万家岭战役中,张灵甫任敢死队队长,亲率一支突击队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后山绝壁上进攻,夺占了张古山。张灵甫指挥作战时,坚毅凶狠、诡诈多谋,但也刚愎自负。  随后我军部队开始机动部署。战士们往南走了一阵后,发现大部队往东去了,而且东边有炮声、战斗,自己则继续往南走。随后他们又干起了农活,连沈军长都下地了。石连长对此很不理解:东北角上打得热闹,我们却被搁在几百里外。  其实当时,在敌74师向坦埠进军时,我华东野战军的歼敌目标是第7军、整编48师,在最右翼掩护74、83师的。我军准备先歼灭该敌,再寻机打援敌。作战命令都下达了,一些部队正在向东机动,结果发现中间的74师更加突出。陈毅、粟裕等遂毅然改变决心——先歼灭整编74师!

  此时镜头转向张灵甫和他的参谋长。后者抱怨国防部瞎指挥,幸亏师长发现危险,及时撤退。张灵甫则让他“不要把共军说得太神了。”共军确实不神,而且给你制定作战计划和命令的那位郭厅长,确实是瞎指挥。随后他们得到报告:孟良崮东西两侧发现大批共军。张灵甫当即命令主力直接翻过孟良崮。他还对参谋长说:“你说共产党用兵如神,我看,哼哼。如果他们有一支部队占领了垛庄,那我们的处境就不妙了。”

  历史上,张灵甫发现情况不妙,后在14日立刻南撤。但此时我军已攻占周围的天马山、磊石山等要点,切断74师和左右敌军的联系。影片里我军部队的主要原型,华东野战军6纵,此前早就机动到鲁南,在敌人重兵集团的后面。此时他们已急速北上,14日早晨已赶到垛庄西南地区。这一点与影片情节不太一样。  共军就是用兵如神。镜头一转,沈军长接到上级命令,要星夜飞兵前进,拿下垛庄。15日凌晨2点40分,石连长率部赶到垛庄附近,刘团长命令他20分钟内打响战斗。战士开始悄悄潜进,摸掉岗哨,进入垛庄。

  而在孟良崮上宿营的张灵甫,也是辗转难眠,最后决定把下山时间,从4点提前到3点。正准备下山的张灵甫接到电话时,还认为绝不是什么主力,“哪来的天兵天将!”可守备团长电话都没打完,就被“天兵天将”俘虏了。  当时我军穿插的1纵,已有部分队伍赶到垛庄附近。在他们的协助下,6纵队于15日拂晓攻占垛庄。8纵则攻占万泉山,和1纵、6纵联通。我军完成了对整编74师的四面包围。  张灵甫本准备下山夺回垛庄,此时上峰来报,要求“占在孟良崮上,吸住共军9个军,让外线友军来个大包围;我们再中心开花,内外夹击,消灭华东共军的主力。”张灵甫还为这个布局感到兴奋:“放心吧,在这守两天,没问题。这可是一台好戏啊,我们74师是主角了。老实说,也只有我们74师,才配当这个主角!”那导演是谁?当然不是郭厅长一个人,是我华东野战军的指挥部。不过在他们眼里,你是主角还是主菜,需要分清楚。

  当时蒋介石、顾祝同等人想出的这么个大手笔,也算有点基础,毕竟74师装备精良,又已经占据制高点;附近就有5整编师,还正从周边调来部队。因此集中10个整编师的兵力围攻华东野战军主力,看着还颇有胜算。张灵甫也认为可得到左右的积极增援。可他们都忘了,前几次失败,就几乎都是因为友军增援不利,没能“拉兄弟一把”。

  15日凌晨,我华野各纵队开始向敌人发起总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虽然74师拼死抵抗,但阵地还是陆续失守。按照敌参谋长的汇报,“400公尺以下的高地,都被共军占领了。南面沈振新的部队,正向我540高地进攻。”没多久,540高地也失守。此时张灵甫大概也感到,“在这守两天,其实有问题”,让参谋长再催友军快点行动。参谋长还提到了粮食、水不足,张灵甫则让他放心,因为“徐州会空投接济的”。  说到水,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这影响到74师的重要武器,重机枪,是他们战败的因素之一。因为上山,74师舍弃了12门105毫米榴弹炮,马克沁重机枪就是很主要的压制武器。但它是水冷的,而孟良崮是个石头山,上面没有水源,冷却水套被烧干,枪管都打红,火力就大大消弱。可实际上,74师在孟良崮上也就打了一天半,加上王牌的训练水平,当不至于产生如此窘境。这个说法的来源之一,是国民党方面说74师在孟良崮上“坚守了整整三天”,最后人都喝不上水了。一天半变三天,编瞎话给自个遮丑而已

  马克沁重机枪,世界上第一种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后来英德等很多国家都有很多仿制品。国民党军当时装备的“二四式”重机枪,就是根据德国的MG08式7.92毫米马克沁机枪仿制的。  徐州确实来空投了,可很多东西都不理会国民党兵的召唤,直接落到我军这边。石连长他们还把吃剩的美国饼干、罐头,留给前来换防的战友。  此时参谋长告诉张灵甫:外线友军进展太慢;83师还有5公里,25师还有8公里;中心开花,不可能了。几个军官都劝张灵甫赶紧突围,于是他决定黄昏以前突出去,让集中炮火轰击540高地。  看着炮火,解放战士马福生感叹:“嗯,张灵甫大炮再多,这回啊,也不顶事喽!”  张灵甫是想声东击西,让我军以为他要从540高地突围,和83师会和。而沈军长沉着冷静,没同意刘胜团长把3营增援上去。张灵甫继续施压,加强对540高地的进攻,甚至夺得一个前沿阵地。沈军长还是不为所动。在得知敌83师进展不大,25师倒是突进3公里后,他立刻询问385高地的情况。恰好防守该地的陈坚政委报告,附近有敌人一个团在活动。敌人向385高地反扑了。沈军长立刻命令刘胜:“赶快带3营去增援385高地,不许放走一个敌人!”  最关键时刻,3营堵住口子,把刚刚冲出来的敌军2个连,歼灭一半,俘虏一半。

  张灵甫得知385阵地被突破时,立刻高兴地下令向徐州报告,自己要下山了,然后让部下收拾行装。他还没忘了自己在妙通塔前的照片。可是还没走出洞口,就看到参谋长回来:“共军的大炮,已经打到我们洞口了。赶快往山顶上搬吧。”  敌人在督战队的严令下,继续向外冲。我军也要尽快消灭74师,防止外围敌军增援成功、包围我军。但是石连长的进攻暂时受阻。刘团长来前线观察敌情,给石连长支招。他正部署联络炮兵,准备进行火力支援,一发炮弹在身后爆炸,刘团长身负重伤。在医疗所,他给陈政委留下最后一句话:“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我军发起最后的总攻,战士们高喊着刘团长的遗言,向山顶冲去。

  敌参谋长把张小甫带来,显然是想投降。可张灵甫没这想法。敌人总司令还飞临上空,让张灵甫再坚守2小时。  石连长带人搭人梯,攀上悬岩。经过一番肉搏,他们占领了山顶。这个桥段,和抗日战争中张灵甫奇袭张古山的日寇,是同样的办法。  穷途末路的张灵甫让张小甫去找共军,要求停止攻击,后退300米后谈判。这招连张小甫都觉得没戏,于是张灵甫击毙了张小甫。  石连长他们从上往下攻,抓获了敌参谋长等人。他和杨军进入洞内,可张灵甫拿着汤姆森冲锋枪继续顽抗,最后被杨军扔了颗手榴弹。一声爆炸后,地上留下一个破碎的相框,里面是张灵甫在涟水城妙通塔前那张照片。

  蒋介石的王牌“御林军”,整编第74师灰飞烟灭。孟良崮上满是弹孔的红旗飘扬起来,华野将士们欢呼最后的胜利!

  孟良崮战役,是在敌人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其一个精锐部队。这才是真正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战粉碎了敌人的“鲁中决战”计划,对挫败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

投稿邮箱:bqzs@cos.org.cn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