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复兴「机器的复兴还有多远」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32更新:2023-04-20 10:26:20

文/穆楠

很多人都看过,不过相比三部经典的电影版,估计动画版《The Animatrix》看的人并不多,它由9段以《黑客帝国》世界观为基础的动画短片组成,各篇的角度与风格各异,制作班底也汇聚了日本、美国、韩国三地的动画精英。

9集动画中,我印象最深的一集叫《机器的复兴》,讲述了MATRIX的历史。故事大概是说机器人不堪人类恶劣对待,终于反抗并将人类化为能源,其实这种情节设定在不少科幻片中都有体现,现在已经离机器人科幻电影爆发期已经过去了10多年,这期间,有关机器人的题材已经从起初的黑暗系到了现在的多元系,包括《超脑特工》、《机器之心》等人工智能已经成了美剧中的重要流派,最近,百度的The BIG Talk邀请了几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家,讨论起机器人的未来。

机器人,分解开来无非两部分,一是一套核心的软件系统,构建起整个机器的大脑,并承担学习的过程;二是硬件,即机器的「身体」,有人型的,章鱼型,甚至模拟外星人型;我们几乎每日接触的互联网,就是机器人软件系统的核心架构。

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海峰就主要从软件层面来介绍“机器的进化”,这其实包括了几个方面,一是机器如何去理解语言,二是机器如何学习,三是机器如何理解人,当机器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人类的思维行动时,也才真正算得上进入了“机器人时代”。

具体来说,要想让机器人学会像人一样去思考,第一步就需要让机器理解人类的语言,这点上在搜索引擎上已经应用多年,不管是百度还是谷歌等,技术上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去理解用户键入的搜索关键字,包括如何分词,如何去匹配结果等等,搜索框背后的技术事实上是互联网中最具技术门槛的领域之一。

下一步就是机器如何学习,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机器学习人类思考模式的重要环节。如同人类从不同渠道学习知识一样,机器也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与推理、计算,形成知识图谱,连续不断的学习其实是机器真正的优势所在,这也是机器在做出判断时所最为依仗的背后大数据的来源。

而机器的终究形态,应该就是人形机器人了,他可以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并且利用机器的优势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断,在众多与机器人有关的科幻影视作品中,也出现不少此类机器人,比如《机器之心》,而今年初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科幻影片《她》则讲述了一个软件公司推出了软件(机器人)帮助人类解决情感问题中产品的矛盾纠葛。此类人与机器在道德伦理上产生的故事,要比多年前两者单纯的对立或是携手意义更为深远。

与此同时,人与机器如何相处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这个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机器仍然扮演一个辅助人类的角色,换句话说,机器是被人控制的;另一种观点则是机器通过自身的学习进化,完成了类似于猿猴向人类的演进,最终有着比人类的更高的智慧并最终征服人类,《黑客帝国》讲述的就是这么一故事,人类在电影中被机器人当作产生能源的电池,新生人类的大脑被接入在matrix的虚拟世界中,从生到死,大多数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只是程序中。

在本期BIG TALK嘉宾中,MIT电脑与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鲁斯认为:

作为创造者,我们会设置很多安全机制去保证机器人的行为受我们主观的控制。最终每个机器都有一个按键,我们可以停止它的执行,如果你不喜欢它所做的事情,一按按键就可以了。

简单的说,人类是可以控制机器的。王海峰的观点的类似——“归根到底机器人再聪明也是人造出来的,人造的过程中其实可以想到未来应该怎样控制”。而康奈尔大学创意机器人实验室主任胡迪·利普森则更加激进,他认为:

随着机器的智能逐步提高,它们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我们也不太确定它们学了什么,它们的行为会是什么样子的,即便有一个按键可以去按,但就像互联网一样,有一些东西一旦发生是很难控制的。

简单的说,就是机器会失控,当机器失控后会做出什么,人类是无法控制。

无论是哪种观点,机器与人的话题将一直讨论下去,而机器的复兴,无论是正面意义的帮助人类,还是悲观色彩的征服甚至毁灭人类,短时间内(5~10年)都难以实现,但不排除这过程出现的“技术爆炸”,不过现阶段,人类仍然在大幅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红利当中,对于机器与人的关系,不必太过杞人忧天。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