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征讨日本「征伐日本忽必烈的海洋冒险与结局三」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89更新:2023-04-20 14:46:48

六、第一次征日“文永之役”

1274年10月3日,东征大军从朝鲜合浦港出发,10月5日至14日,元军迅速占领日本国防前线对马、壹岐岛,随即就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10月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元军在占领日本国防前线后,居然原地休整了五日,这让元军的攻击丧失了奇袭的效果,也让日本方面从容地组织起反登陆作战。究其原因,是当时乘船艰苦,无法想象,即使乘坐最先进的海船,遇到风浪难免“肠胃腾倒,喘息仅存,呕吐不止,栗米难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元日两军的优势。

元军的优势在于中国战场上的大兵团作战经验,是日本人所没有的,无论是汉族军队的方阵战术,还是蒙古骑兵迂回包抄,在大平原上都足以碾压当时的日本军队。但是由于地形的限制,元军的这一优势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不过,元军拥有火药化学武器,可以弥补地形上的劣势。至于日军,则主要在数量上和单兵的武艺上拥有优势,加上地形不利于大兵团展开,正是日本武士出色个人格斗能力的用武之地。除了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战斗,元军在对马岛和壹岐岛的暴行也坚定了这些武士保卫家乡的决心,其作战意志要强于远道而来的侵略军。

战斗是早上八点左右开始的。中国北方士兵甲胄上的兽毛装饰,日本军头盔上伸出的鹿角一样的锹形,在流动的光线和雾气映衬之下,越发显得诡异。双方彼此端详,觉得对方是一群奇装异服,行为也同样诡异的野蛮人。远处的海面上,无数士兵像蜘蛛一样,攀着船舷边的绳梯大网,从巍峨的巨舰降到摇晃不已的小舟上。

两支战争传统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的军队,一旦猝然遭遇,必定会发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日本军还忠实于源平合战时代的传统,阵中先走出一名武士,高声通报家世、姓名,单骑挑战。这名武士据说是总司令官少弐景资的儿子少弐资时,当时还不到13岁。只见少弐资时身着华丽大铠,缓缓行至阵前,按照礼仪,向对面射出一支小响箭,示意战斗开始。不料东征军中爆发出一阵哄笑。

两军沉默片刻,元军帅旗舞动,数十名赤膊的壮汉,拼命敲打起大鼓和铜锣,震耳欲聋。鼓点间歇之际,站在前列的千户和百户军官声嘶力竭地高喊:“大元!”全军士兵齐声回应:“杀!”这是东征军开战的信号。日本军的战马从未接触过这样陌生而且巨大的噪音,一下子受了。马背上的武士也吓出一身冷汗。就这个时候,遮天蔽日的箭雨,已经毫不客气地落到日本军阵中了。—《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

这场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但元军还是凭借战术和武器上的优势占据了主动,由于主帅缺乏指挥经验,刘复亨干起了主帅的活,纵马驰骋于各部之间,穿梭指挥。吊诡的是他和日军主帅少弍景资不期而遇。根据日本方面的资料记载,少弍景资(日军指挥官)当时看到一条大汉,身长七尺,几缕美髯,身披青黑色铠甲,骑着黄金鞍的宝马,由十几名骑兵和几十名步兵簇拥着来回奔驰。

与此同时,刘复亨也看到了装束不凡的少弍景资,随即拍马来战,少弍景资以骑射闻名日本,在逃跑中,回射一箭,元将胸口中箭,被抬回。此时的少弍景资还不知他这一箭挽救了整个日本。经过一天的激战,双方均付出了巨大伤亡,根据高丽王朝的记载东征军回到高丽后竟然减员一半,可见战斗之激烈。战斗至半夜,元军终于占领巩固了登陆阵地,日军退守至堡垒。但最有经验的刘复亨受伤,加上物资消耗过大,军队减员严重,东征军撤退。

冬十月,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掠四境而归。——《元史·日本列传》

七、第二次东征“弘安之役”

现在我们看起来这场虎头蛇尾的登陆作战是当然的失败,但忽必烈不这么看,他认为这已经向日本展示了元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用外交手段迫使其屈服了。于是他派遣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计议官撒都鲁丁往使,但是日本方面不予理睬。之后日本杀害元使杜世忠,彻底激怒了忽必烈。

此时的忽必烈已经改变了过去压服日本,树立傀儡统治的想法,而是设立了日本行省,打算彻底征服这个敢于杀害天使的蕞尔小邦。于是在枢密院的紧张工作下,第二次征日战争开始了。这一次忽必烈又新增了生力军,即范文虎率领的江南军。不过这个范文虎的军事能力实在是乏善可陈,其参与的战役不能说全无胜绩,却也是败多胜少。但是,拍皇帝马屁的能力绝对是无人能及。

1281年春,范文虎率江南军十余万,忻都、洪茶丘率东路军四万进攻日本。由于协同问题,江南军与东路军没有如期会师,东路军率先与日军作战,由于日军准备充分,东路军在对马岛、壹岐岛陷入苦战。6月29日、7月2日,东征军在江南军先锋的配合下,经过苦战赢得了战场的主动,一度击毙了日军主帅少弍景资。如此看来,似乎一切顺利,元军下一步计划就是剑指九州,这时不少人是踌躇满志的。元人王恽在其《泛海小录》记载老兵的讲述

自志贺东岸前去太宰府三百里。捷则一舍而近,自此皆陆地,无事舟楫。偌大饼长驱,足成破竹之举。——《泛海小录》

但无论如何,元军长驱直入征服日本的宏图伟略都不会实现了,就在七月底大军班师九州附近鹰岛,建立前沿阵地打算一举击溃,前来应战的日本军时,台风咆哮而来,彻底摧毁了忽必烈的这次海洋冒险。根据时人回忆,台风来时“缚舰为城”的东征舰队“震撼激撞,舟船且尽,军士号哭溺死海中如麻”。

面对如此灾难,忽必烈的将领们不是想着组织士卒有序撤退,或者登陆作战,而是纷纷逃亡。《元史·日本列传》载:

八月一日,风破舟。五日,文虎等诸将各自择坚好船乘之,弃士卒十余万于山下。众议推张百户者为主帅,号之曰张总管,听其约束。方伐木作舟欲还,七日,日本人来战,尽死。余二三万为其虏去。九日,至八角岛,尽杀蒙古、高丽、汉人,谓新附军为唐人,不杀而奴之。——《元史·日本列传》

八、非战之罪还是注定失败

1281年的那场台风,让元军制定的决战九州,直下本州的作战计划永远成为了黄粱一梦。也正是因为此,导致中日两国不少人对战争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差异。在日本人看来这是天佑日本,是日本作为神国的象征,后来竟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源头之一。至于国人,特别是近代日本侵华以来,由于不共戴天之仇,则想当年就是侥幸,倘若没有台风,这个岛国造不存在了,于是乎神往大元。但实际情况既不是荒谬的天佑日本,也不是一战可定。就算没有台风的到来,元军在击破枕戈待旦的九州日军守军后,还要面对六万本州守军,连连苦战的元军能否连战连捷,不可预料。就算元军高歌猛进,占领京都,也无法控制日本广阔的山林,结果陷入古代治安战争,其结果也只能是失败。

现在,我们再从战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能否胜利。《孙子兵法》开篇说道战争胜利主要看五个方面: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孙子兵法》

首先,元朝征日战争是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是在中原大战甫定,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的情况下发动的不义之战,不仅遭到日本的坚决抵抗,中国百姓亦不愿意配合。而且受到历代农民战争教育的中国人民,有着武装反抗暴政的传统,一时间江南起义此起彼伏,绵延不绝。

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1280 年)十二月,漳州民陈桂龙兵起……桂龙及其兄子陈弔眼有众数万,屯高安寨据之。二十年(癸未、1283 年),广州新会林桂芳、赵良钤等拥众万余,号罗平国,称延康年号。二十五年(戊子、1288 年)夏四月,广东民董贤举,浙江民杨镇龙、柳世英,循州民钟明亮,各拥众万余,相继起兵,皆称大佬。—《元史纪事本末》

其次,天时地利均没有优势。第一次东征在秋季,第二次在夏季,均为台风多发季节无疑给远征大军带来巨大风险。此外,日本孤悬海外,蒙古的骑兵集团,中原的集团作战,攻城利器,均无用武之地。所任忻都、洪茶丘、范文虎之流,皆是平庸之辈,这些人作战无功,脚底抹油,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却因为善于钻营揣摩忽必烈的心思继续坐食高官厚禄,岂不谬哉。再说元朝第二次东征,由于兵源不足,尽让“天下重囚,除谋反大逆,杀祖父母、父母,妻杀夫,奴杀主,因奸杀夫,并正典刑外,余犯死罪者,令充日本、占城、缅国军。”可想而知这些人到达日本后会做些什么。以上观之,这支军队不合于道,天时地利皆不占优,将领无能,军纪涣散,焉有不败之理。

忽必烈不明白的是,在成为大元皇帝的那一天起,之前的蒙古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作为中华帝国的继承者,他忽略了中华百姓对侵略战争的厌恶,走了隋炀帝的老路。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是中华帝国对待外藩的传统,而忽必烈却要攻打一个当时从未侵犯过中国的日本,必然会遭到汉族官僚、中华百姓的强烈抵制。至于蒙古贵族在进入中原后,逐渐腐化,早已没有了当年血勇,这场海洋冒险注定要失败。

余论

这场战争不仅终结了忽必烈海洋帝国的美梦,也使中华帝国第一次海洋远征行动彻底失败,日后的中国无论是大明、大清对于海洋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兴趣。至于高丽则是深受战争之害,不仅承担了严重的战争负担,还在战后遭到日本的抱负。日本镰仓幕府,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它先于元朝灭亡。最后,这场战争,让日本民族的思想发生了畸变。在两次抵抗蒙元入侵的战争中,竟然在台风帮助下,幸运地击退蒙元的军队,在神道教的极力鼓吹下,随即就被宣传为诸神显灵而降下“神风”,“神国”日本有诸神的保佑,是永远也不会灭亡的。

这种带有偏激自负、盲目排外性质的“神国”观念的强化使得日本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由此开始日益膨胀。号称天下无敌的蒙古都在“神风”保佑下被日本击败,“神之末裔”自然有权利也有义务去统治全世界。不过,当美国海军节节胜利时,镰仓时代曾经拯救日本免受元朝入侵的“神风”并没有眷顾日本,他们侵略扩张的野心也伴随着神风特攻队飞机的残骸,像当年元朝东征军覆没的舰队一样,“化作海底藻屑”,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