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父子亲情的电影「亲父子联袂出演大悲剧折射真实事故可惜电影品相跟不上」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89更新:2023-04-20 17:31:51

连姆·尼森的新电影,没有死磕他知名的“营救系列”(《飓风营救》《通勤营救》等),而化身一位老父亲和有嫌隙的儿子和解,解锁了一出《意大利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里的父子二人,真实生活中也是亲父子。

连姆·尼森和儿子米切尔·理查德森(Micheál Richardson) 一同出演(儿子随母姓)。

故事里他失去了妻子,真实生活中他的妻子Natasha Richardson,2009年滑雪时意外过世。

将这样不幸的人生故事折射在电影中,让人唏嘘不已,但倘若就事论事、只看影片质感本身,似乎是“品相配不上主创的伤口”系列,豆瓣评分只有6.6,除却对演员真实悲剧的唏嘘情感分外、几乎清一色以吐槽为主。

电影中连姆·尼森饰演的老父亲Robert,原本堪称人生赢家,事业上风生水起、是前途无量的画家,生活中也幸福美满,娶了意大利托斯卡纳的美丽姑娘,妻子家在当地拥有被称为城堡的大宅子。

然而在儿子七岁那年,一场意外夺去了妻子的生命。

这对伤心父子远离伤心地,一去许多年。

电影对于这段凄惨往事采用的是悬念揭晓式的倒叙结构,开篇便是已经成年的儿子即将离婚、净身出户,离开他最心爱的画廊。

为了买下这个画廊,儿子Jack找到老父亲Robert,回意大利出售闲置多年的老房子。

一边,是生活分崩离析、工作也危在旦夕的儿子,假装“我和妻子想买画廊”、绝口不提离婚;另一边是深陷车祸后遗症多年,生活一团糟的老父亲,对儿子介绍女伴、连对方叫Jessica还是Jennifer都搞不清楚。

各自“心怀鬼胎”的一对父子,从英伦前往托斯卡纳,开始了一场以卖房为名、修复亲情重启人生的旅程。

电影内容本身颇为套路化,太多桥段都过于工整、缺乏新意,而转折处又显得太过匆忙、缺乏内在肌理,整体而言是一部无甚惊喜的故事片,节奏轻快、有佳句无佳篇。

一,以轻快节奏解锁悲伤故事。

故事的主线是父子关于陈年悲剧的和解,缺点是切入方式浮躁,一言不合就对刚刚相识的“新命中注定”女主倾诉衷肠,又一言不合就道出多年前曲折真相、父子双方抱头痛哭。

对于亲密关系顽疾的表现过于戏剧化,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流于表面、转折很套路。

优点就在于,作为一部故事片、电影基调并不沉闷,注重观影体验。

父子二人回到暌违多年的意大利老宅,重新认识老房子、翻修老房子、试图卖房子这条主线节奏,每个步骤都是笑点担当。

因为废弃已久,曾经的大别墅徒留好看外观。

户外绿草如茵、野花烂漫,景观台外树木直上云霄、远处山峦起伏、线条柔和美好,一切都是大写加粗的好看。

但室内完全是另外一幅模样,大门是坏的、灯是闪的、卫浴烫死人、进门之后的主墙被涂成了行为艺术,打开厨房的柜子居然还能偶遇黄鼠狼。

好笑的是黄·不速之客·鼠狼一点闯入人家领地的自觉意识都没有,反而在柜子里翻江倒海、把主人吓出个好歹。

修房子的过程,也同样是典型的喜剧模块。

说英文的父子和说意大利文的当地人,连说带比划、沟通如同哑剧现场;

房产中介,乃至三位意大利工匠从长相到动作到干活的节奏,都自带喜剧感。

至于来买房子的潜在客户,则是“总有奇葩客户上门”式的众生相展览。

前有一位神神叨叨的女子、一举一动都神秘兮兮,后有一对土豪男女、一言一行都闪耀着土豪金般的俗气。

从观看体验的角度来说,这些桥段对观众而言都相对友好,问题在于套路痕迹很重。

同样,电影中离婚的儿子,在意大利遇到的第一个姑娘就成了他人生下一阶段的女主角,每个环节都写着“又来这套”的熟悉。

反倒是相识之初二人的玩笑话比较有意思,意大利女主会讲英文,Jack询问原因,对方随口说是通过《兔八哥》学的,意大利学校每天强迫孩子们看五个小时的英文动画片。

这样毫无可信度的玩笑,Jack居然一本正经信以为真,非常呆萌。

但整体而言,二人从偶然相识到成为朋友、再到怨憎会生出嫌隙、再到最终重归于好,每个桥段都很老套,而且非常碎片化。

二,“生活在别处”的三重对比。

电影中对英伦和托斯卡纳的呈现,对比质感非常鲜明。

第一层,此处颓废状态和彼处理想庄园的对比。

父子二人当下的生活都非常不如意,死死卡在无法解决的瓶颈处。

已故妻子的意大利宅院,就成了“生活在别处”的理想庄园式的存在。

当然,英伦和“阳光灿烂的托斯卡纳”两地之间的气候差异,原本就有客观层面的阴冷和明媚对比,但电影中呈现的更多是主观情绪视角之下的差异。

虽然《意大利制造》不是一部公路片,在路上的时间很短,但“在别处”依旧体现出通过切换次元、更改生活质感的类似回音。

第二层,今昔对比。

电影中男主角Robert重回旧宅,也是一次睹物思人的审判之旅。

看着如今蒙尘、被蜘蛛网层层覆盖的客厅,回忆多年之前温馨的客厅中妻子抱着孩子的画面,恍若隔世。

儿子终于发现,他将昔日所有记忆和物品一同束之高阁,锁在隐秘角落里之后,这位父亲终于可以说出深藏多年的愧疚心魔。

车祸发生的那个下午,原本是他带着七岁的儿子荡秋千,但他沉迷画画、怕日落之后“我的光没了”、竟然没有发现儿子自己跑了。最终,妻子和儿子出了车祸,多年里他一直活在“在那辆车上的人应该是我”的阴影里。

有一半意大利血统的儿子,原本会说这门语言,但十几年后这一半语言密码早已失效,重回母亲的故乡、却犹如异乡。

第三层,功利和随性的态度对比。

这边,是儿子马不停蹄筹划卖房子的进程:做好规划、理清找工人修复漏水的屋顶等等环节;那边,是老父亲恍惚的状态:去看一场电影吧。

前者代表了被功利因素驱动的生活方式,后者则是更轻松、更无目的、更浪漫的态度。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也体现在儿子这一代相信“算法和概率”、而父亲那一代相信“都有错误,解决错误的方式就是浪漫”的理性感性之争。

电影毫无疑问美化了托斯卡纳的恬静生活,餐馆里乐队热情洋溢、人们友好快乐,饭后众人一同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英国父子不懂台词也同样万分感动,再然后大家一同办篝火party,一台破旧的摩托车都玩得风生水起。

这显然是高度理想化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有浓郁的人情味、有欢快的“酒神式”快乐。

然而电影在有限的体量中,试图讲述的东西也略有过量之嫌,这导致每一个主题的呈现都浅尝辄止,都停留在套路过场的惯性层面。

《意大利制造》大概能算基本合格的故事片,品相上的遗憾之处不少、但没有巨大纰漏,模式上的固化痕迹严重、但节奏讨喜,没有进一步思考的深层承载、也没能完成对人生苦难悲剧的有效承载。

无论如何,希望这对父子生活中也能摆脱悲剧伤痛,走向阳光明媚的下一站。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