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1937年3月25日谈判在西湖秘密进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17更新:2023-04-20 22:41:27

□仲向平

周恩来与潘汉年秘密前往杭州

周恩来、叶剑英与张冲合影于西安。

1937年3月25日,一辆黑色轿车由北向南急驰于沪杭公路上。车内坐着三位中年男子,其中的一位相貌堂堂,短发高额,瘦削的国字脸上,透着一股坚毅,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他,就是名震中外的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袖之一周恩来。而陪他同车赴杭的两位英俊男子都戴着金丝边眼镜,显得儒雅文静,他们分别是中国共产党联络代表潘汉年和中央国民党联络代表张冲。前者人称“江南才子”,而后者也有“党国干才”之誉。

一年前的春天,也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候,上海《申报》忽然刊出一则“寻人启事”要被寻者“伍豪”(周恩来化名之一)见报后务必于5月5日赴四川路新亚饭店某号房,与落款者一晤,谓有要事相商。这则“寻人启事”出自“中统干将”张冲之手,但这回与1932年2月20日、21日他为诬陷周恩来而在《申报》炮制的《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事件不同,不是故伎重演,而是出于民族大义,为国共合作计,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就在国共双方代表初步往来以及中共中央调整对蒋介石的方针之际。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各方措手不及,张冲马上在上海找到潘汉年,以期探询事变内幕。潘汉年将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想法告诉他,并表示愿意陪同国民党代表前往西安。事平后,1937年2月初,潘汉年陪同国民党联络代表张冲在西安介绍给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代表见面会晤 。

1937年2月9日,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与顾祝同、贺衷寒、张冲等在西安开始举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首次正式会谈。

西安一月,周恩来与张冲“有时一日两三见,有时且于一地共起居,而所谈所为辄属于团结御侮”(周恩来语)张冲在与周恩来朝夕相处,频繁接触的过程中,他内心很钦佩周恩来不计前嫌的宽大胸襟和坦荡人格,为他的外交才干和潇洒风度所折服。两位浙江同乡谈笑风生,共谋抗日,完全看不出当年曾是有过生死搏杀的对手。谈判间隙,他们还相邀同游终南山,留下了愉快的笑容,并从此结下了超越党派利益的个人信用和私人情谊。

由于西安谈判收获不大,这年3月,中共中央授意周恩来,由他向国民党方面“申明西安无可再谈,要求见蒋解决”。这才有了蒋介石电约“恩来兄22日至25日到沪再约地相晤”的承诺。

潘汉年同志在1970年曾回忆道:“大约是三月,蒋介石在西湖养病时,约中共中央代表面谈两党合作问题。我在上海与张冲等候中共中央代表,然后同乘小汽车去杭州,张冲陪中共代表与蒋介石面谈。”3月22日,周恩来从西安飞往上海,同潘汉年一起由张冲陪同会见了蒋夫人宋美龄和宋子文,并送交了中共的文件。周恩来、潘汉年在沪紧张活动了几天,广泛地接触了各界人士后,忽又悄然消失了。这就有了沪杭公路上这辆急驰的轿车,有了三位"外交长才"的西湖之行,有了国共合作关系史上神秘而又光彩的一页。

蒋介石在烟霞寺与中共代表握手

西湖烟霞洞。 摄影丨仲向平

夜幕刚刚降临,喧闹了一天的西子湖渐渐平静下来,沪杭公路上的那辆黑色轿车此时恰好趁着暮色驶抵湖边昭庆寺后城河下一幢幽静的别墅,肩负重任的中共代表挟着风尘跨下轿车,安顿了下来。

这幢名叫“柏庐”的花园洋房,围墙高耸,门楼巍峨,两扇铸铁大门内是一处古木参天、亭台错落、小桥流水的中式庭院;而园内的主体建筑却是一幢块石砌基、厚砖垒墙、雕花石柱、拱形门窗的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西式洋房,当时为浙赣铁路局的高级招待所。

此刻,在西湖的那一头,位于湖滨公园的“澄庐”别墅里,也有一个人正为小轿车客人的到来而心绪不宁。他,就是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因腰伤先往奉化溪口,再赴杭州西湖疗伤。“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与溪口一样,西湖也是他的避风港和栖息地,每当人生得意或失意之时,这两处"风水宝地"便是他韬晦养心的首选。不过此次来西湖,更多了一层神秘色彩。自3月23日晚由宁赴杭入住澄庐后,接连几天密集召见孔祥熙、陈诚、朱家骅和意大利顾问史蒂法尼、蒋百里、薛光前等人,商讨对策。

眼下,望着桌上夫人宋美龄转来的中共文件,琢磨着中共所提出的15条意见,他踱步思忖。听夫人的口气,她是赞同中共可以合法存在的,且言语间热衷于国共合作,联美抗日。然而,蒋介石心中的如意算盘,从来是不允许他人拨弄的,尽管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大大地提高了。他对宋美龄的意见不置可否,沉吟良久,陷入了矛盾彷徨之中……

20世纪90年代,《百年恩来》摄制组在西湖烟霞洞采访拍摄周恩来与张冲亲属场景(从左至右:铁竹伟、邱清华、周秉德、张雪梅、周尔均、邓在军)。 摄影 | 仲向平

就中共的意见而言,显然与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难以“恩准”;而他的如意打算,又必会遭到周恩来的否决。结局只能是谈而无果,不欢而散。

从眼前的对手来说,这位昔日属下、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为人和才干是令人信服的;但他对共产主义的赤胆忠心却是难以容忍的。眼下,国共合作的呼声日高,自己在西安又亲口做了联共抗日的承诺。如果这次自己亲自出马的最高级别的西湖会晤谈不出什么名堂,怕难以向各方交代,也有损于自己的“领袖”威望。

谈判,终于在蒋介石的再三犹豫中开始了。

西湖的南山,有一座峰峦叠翠的烟霞岭,岭上有一个名闻遐迩的烟霞洞。此地洞幽林深,岚烟袅绕,远处钱塘江萦回若带,近旁西子湖清莹似镜。难怪当年胡适爱在此读书休养,蒋介石喜于此开会决策。张冲和潘汉年可谓慧眼独具,选中这"一角夕阳藏古洞,四围岚翠遥接村"的好去处作为国共高层秘密会谈的场所。

清晨,周恩来与潘汉年脚踩山阶青苔,耳听鸟鸣莺啼,如约准时登临烟霞洞。蒋介石已迎候在洞旁的烟霞寺内,双方握手寒喧.对阵而坐。周恩来开门见山,简要地向蒋介石通报了西安会谈及在上海与宋氏兄妹交谈的情况,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共合作的立场。

周恩来指出:中共的立场是站在为民族解放、民主自由、民生改善的共同奋斗的纲领上的,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计谋与国民党合作的,我们寻求的是彼此的谅解和相互的真诚,而决不能接受国民党关于“投降”“收编”的种种诬蔑。

蒋介石显得情绪不错,一上来就说“中共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西安事变后的和平运动影响很好,但国共分家,致十年来革命失败,造成各地军阀割据和列强占领中国的局面,分家的主要责任是鲍罗廷。对此,我们彼此都要有勇气去检讨过去”。

周恩来说:大敌当前,国人应团结起来。中共反对各省的倒蒋分裂运动,但蒋先生也应给他们以机会,提高他们对抗日民主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彻底地实现和平统一。蒋介石无奈地叹了口气,摊开双手有点文不对题地说,我最大的失败,是在于没有造出干部。

周恩来则紧扣主题,又一次重申了中共坚持苏区行政区完整,政府人员民选推荐,红军编为3个师和红军领导人不变等项主张,要求蒋介石给予明确的答复。

蒋介石则认为:这些都是小节问题,容易解决。至于合作,你们不必说与国民党合作,准确地说,是与我的合作,永远合作,他接着还要求中共方面尽快拿出一个永久合作的办法。

蒋介石在此耍了一个小聪明,企图诱使对方同意与他个人合作的观点,进而取消中共的独立性,合并于国民党。机敏睿智的周恩来洞悉蒋介石的内心,清楚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在于“领袖问题”。而他的所谓永久合作也是有条件的。但眼下最要紧的是共同创造一个全民抗战的局面。

于是,周恩来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我们承认委员长是全国抗日领袖。并不意味着我们丧失作为一个政党的独立性,如果说抗日是合作的基础,那独立则是我们的原则。”

接着,周恩来询问“蒋先生有什么永久合作的具体办法”时,蒋介石却滑头地推说“我正在疗养身体.还没有具体办法,要中共先商量。”周恩来早已胸有成竹,提出共同纲领是保证合作到底的最好办法。并将中共原先提出的 15条意见改为 6点要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作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

事已至此,蒋介石也不得不表示一下诚意。他说:即使永久合作的办法尚未肯定,他也决不再打红军。不来干涉中共行政区的内政。周恩来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毕竟对方在这种正式场合有了明确的态度,内战应该说是可以避免的了。

宋美龄生日收到了一束报春花

张冲在重庆机场为周恩来、邓颖超送行。

就在国共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谈判进入最艰苦的拉锯时刻, 3月 27日,宋美龄迎来了她的38岁生日。据《宋美龄年谱》载:3月24日、3月25日、3月26日连续三天,蒋介石和孔祥熙、宋霭龄夫妇以及宋子良、宋子安、孔令仪等家人在杭州澄庐、中央银行等处接连为宋美龄举办庆生寿宴,蒋宋夫妇心情十分愉悦。

这天,下榻柏庐的周恩来送给了蒋夫人宋美龄一束报春花,并给蒋介石带去一个出人意料的好消息:“蒋先生,潘汉年同志刚刚收到共产国际的相关信息,苏联内务部已查到你的公子蒋经国的下落,并批准他立即返回中国。”

蒋介石一听,惊喜交加,眼睛都有点温润了,尽管蒋经国在“四·一二事变”后,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登报声明脱离与蒋介石的父子关系,咒骂老蒋是“新军阀”“刽子手”,可还是免不了被流放到工厂劳改。父子分离,关山万里,今朝终有团聚之日!此时此刻,蒋介石对周恩来不无感激之情:恩来,你是中共领导人中最有理智、也最有人情味的同志。

关于这段史实,潘汉年同志曾经回忆道:“其间蒋介石老婆宋美龄到我们寓处,找我谈话,她表示欢迎我为她帮忙如帮宋庆龄一样,其含义是要我为她服务。”而蒋经国回国之事,中共则早已在二月西安谈判时便开始相关运作了。

这年4月,蒋经国一家从莫斯科抵达上海,毛泽东、周恩来还派李克农同志会同张冲在上海会见蒋经国,希望蒋经国以民主思想影响蒋介石。当然这是后话。

此后的几天,国共双方易地再谈,几经交锋,几经曲折,也各自作出了一些实质性的让步,向着求同存异的大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被誉为“谈判圣手、外交长才”的周恩来和潘汉年,在谈判中准备充分,磋商频繁,显得有理、有利、有节;而蒋介石似乎准备不足、理亏词穷而谈不过对手,他的口头语经常是“这个……再谈,再谈”。最后,他终于同意周恩来搞个共同纲领的建议,最终商定,两党合作问题,先由中共方面起草一个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另定时间协商。蒋介石方面,仍由陈立夫、张冲与延安通过电报联系,关于红军改编和经费问题,由宋子文负责与红军代表商洽。

事后,中共中央肯定这次西湖会谈“结果尚好”。此后,国共双方代表又二上庐山,终至南京,从1937年2月至1937年9月,双方共进行了5次正式谈判,历时7个月,终于扫除重重障碍,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其中,周恩来与张冲起到了国共谈判重要参与者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两人也成为了“一登莫干,两至匡庐,凡所奔走,靡不与闻”(周恩来语)的忠实朋友。

张冲饯行楼外楼

周恩来与张冲在西湖柏庐合影。

谈判顺利成功,使得国共代表都放下了一颗悬着多日的心,大家显得兴致很高。这天,宋美龄来访,感谢周、潘两人于西安事变时分别在西安和南京对她的帮助,以及他们为国共合作所作的努力。并恳切希望中共以后能像对她二姐宋庆龄那样为她帮忙。她还表示让周恩来此次可以带着被国民党关押的岳母杨振德一同飞返延安。

周恩来则邀请张冲访问延安,得到蒋介石的首肯。蒋介石问:“恩来,你几号动身?”张冲代答:“3月底到上海,从上海飞西安,尔后再由专机送到延安。”蒋沉吟片刻,又说“恩来,关于释放政治犯的问题,请中共方面先开一张名单过来,查实后分批释放”,并当即嘱咐张冲尽快编制一套新的密码,交周恩来亲自带回延安,以便使南京和延安能建立起一条新的“秘密热线”。

此时的国民党代表张冲,已和中共代表取得了充分的谅解,他为西湖会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有益工作,为表达对这位国民党年轻中央执委的真诚谢意,周恩来特地请潘汉年为他们两人合影留念。“咔察”一声,历史在这一瞬间定格,多才多艺的潘汉年不仅为他俩留下了他们化敌为友的友谊见证,也为历史留下了关于西湖会谈的唯一纪念实物。

据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在《风雨四十年》一书中回忆:“周恩来带着较为宽松的心情离开杭州来到上海,3月30日,他带着同蒋介石联系的专用密码本,飞抵西安。他把蒋介石侍从室制的密码给我看,是一本明码本加角码的简单密码。他又把在杭州住所门口和张冲的合影给我,我一直珍藏到现在,是一件很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了。”

众所周知,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国共西湖会谈留下的资料很少,全景再现这段历史很难。当20世纪80年代童小鹏同志把这张合影寄给我的时候,他也不知道照片的具体情况。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间看到浙江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韩蹈出演的一部电视剧,场景中出现了周张合影别墅门口的两根“石头龙柱”,忽觉眼前一亮,就是它!然后请教韩蹈,找到柏庐,对号入座,终于考证确认了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可惜的是,柏庐已在道路交通建设中被一切为二,花园、池塘、大门、长廊“今已不存”,仅剩主楼一幢。

西湖会谈时,张冲曾为中共代表设宴饯行。此番来杭,正值“窈窕西湖三十里,柳丝含烟拂湖水”的大好时节,周恩来和潘汉年虽在西湖逗留多日,却因谈判的紧张艰苦,无暇顾及美丽的湖山。况且,“国破山河在”,肩负救亡重任的他们也不忍目睹蒙受羞辱的西子湖。所以,只在临行前应邀前往楼外楼菜馆,在二楼选了个僻静的位置,吃了一餐家乡饭。几十年后,周恩来重登此楼,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感慨不已。这,大约也是他解放后九上楼外楼、对它格外偏爱的原因之一吧。

3月30日,周恩来携密码经沪飞回西安 。4月2日乘军用飞机回到延安,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彭德怀、林伯渠、肖劲光等都到机场欢迎。中共中央立刻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杭州谈判的汇报,大家对西湖会谈的结果表示满意。

作者简介:仲向平,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