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邂逅电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音乐邂逅电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37更新:2023-01-14 01:38:53

文 | 张颖

“抱一抱就当作从没有在一起,好不好要解释都已经来不及。”

这段旋律响起,很多人都还能回忆起2017年底《前任3》上映时,自己在影院看着故事里的爱恨离合,随着配乐《说散就散》而落泪的场景。

而在短视频平台,影片的配乐结合主演吃芒果、带金箍棒的镜头带来的话题热度持续发酵,“哭前任”成了很多用户自发上传内容的营销点。从电影营销的角度来看,一部影片的配乐一旦用好,能对票房的爆发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

营销层面之外,音乐与电影如果能完美结合,常常是互相成就的双赢效果:著名电影配乐家汉斯·季默为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影片作曲,将观众带入影像空间和故事里,产生沉浸的观影体验,更好地了解和感知到电影的魅力;而音乐人,也借其配乐的电影声名大噪。

最近几年,国产电影在音乐的使用上也有新探索。除了邀请流行音乐人来演唱主题曲、配乐,更多的影片开始尝试新的类型和选择,《两只老虎》请来新裤子演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炉香》邀请到音乐家坂本龙一担任音乐监制,花伦乐队为《大象席地而坐》的配乐在影迷间有着极好的评价和口碑——

当音乐邂逅电影,常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花火。

但国内整个影视音乐市场仍然很小,音乐和电影间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和规范的联系体制。相较于欧美电影配乐投入5%-8%的占比,国内的这项数据只有1%甚至更低。相比汉斯·季默几百人的的配乐团队,国内目前的电影配乐行业更像是 “小作坊”作业。

市场不够成熟完善、音乐和电影间的壁垒仍然存在,如何让两者更好地相遇、融合、彼此服务,成了很多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找到打破壁垒的方法,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HIIFF”)与原创音乐平台街声StreetVoice共同推出了“Future Sonic未来音速”乐队征选计划。

希望了解这项计划和音乐和电影之间的新可能,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邀请到“未来音速”乐队征选计划的发起人李穗,以及未来音速项目合作方、街声内容中心总监宁宵宵,来讨论音乐和电影的多元融合、互相赋能的现状与未来。

以下为访谈音频和对话实录:

毒眸:今年是“未来音速”征选计划的第一年,出于怎样的考虑让HIIFF和街声StreetVoice达成合作,决定做这个征选计划的?

李穗: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电影和音乐之间有天然的连接感,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未来可能在电影配乐方向或者音乐方向上,能补充创作维度的人才,尤其那些青年的乐队。目前由于《乐队的夏天》也很破圈,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些人的存在,意识到的音乐才能。

所以我们做这样一个征选是为了让这些音乐人能被更多的电影人认识,未来有更多关于电影配乐的合作,也是为了能给这些青年导演在音乐创作维度上做补充。

宁宵宵:其实一开始就很明确,我们希望它是可以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落地,然后有更多的海南的市民、电影人就可以听到这些作品,所以我们组织了征选,希望更多的乐队对这个事情感兴趣。

毒眸:艺术本身是有连接性,但行业之间可能是会有一些壁垒障碍需要从业者去打破的。两位认为,这种壁垒具体是怎样的?为了打破这些壁垒,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努力和尝试?

李穗: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沟壑可能原本就客观存在。大家也都想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连接,这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要做的一个事。所以今年12月5日到12日影展期间,让不同门类的艺术家相聚,看他们是否能在短暂的连接当中延伸出一个新的可能。

我们做征选计划的原因,就是想找到那些有意愿产生连接的人,去选择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对应不同风格的电影,试图让他们产生融合碰撞。

但其实国内这些年不管是乐队文化,还是说唱甚至纯器乐的这些创作,都是比较蓬勃丰富的。大家可能要保持一个比较开放的“耳朵”,才能够去看到身边同辈的、跟我们同在一个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能够反映同一个时代所思所想的音乐,然后去做融合。

我们作为平台来说,就提供的是这样的一个条件,让大家看到彼此。

毒眸:在音乐和电影之间建立前期联系后,我们具体的中期、后期计划和布局是怎样的?

宁宵宵:今年我们跟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合作,其实是希望通过三场线下演出,连着三天直接让来参加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嘉宾们对独立音乐的状态有一个认知,看一看之前或许从来没有听过的年轻乐队、原创歌曲和他们的状态,然后慢慢对乐队产生好奇,从而有一些后续合作的可能性。

李穗:我们今年其实也会做更长线的合作,希望后续把电影节期间现场演出的模式,逐步变成一个更长远或者固定的类似“实验室模式”。

因为很多青年导演在关于配乐时是比较迷茫的,他们可能脑海中闪现的名字是坂本龙一,目前确实不太现实,而他们又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个想合作的音乐人,所以希望在“实验室”当中,请到一些大师级的配乐导师来当做艺术总监。

当然这个还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愿景,还在规划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也许明年我们就可以开启这种“实验室”。其实就跟我们发起的文学改编实验室一样,文学改编实验室是一个驻地创作的方式,每一个团队可能春秋冬三季每季会有20天的创作,未来音乐实验室也西能能形成这样的固定的创作的可能。让艺术家长期聚集在一起,能撞出来的音乐作品。

宁宵宵:其实我们这两年看各种电影创投,非科班毕业的导演,在增加的,大家其实并没有经历过一个电影配乐系统的训练,更多的从自己的审美体系中产生的,可能以前听过的童谣或者某一首音乐作品,会成为他的灵感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说告诉大家现在有很多的独立音乐创作,可能会成为导演们新的灵感出发点,可能会成为能够触发他们灵感的新素材。

毒眸:两位认为,目前电影配乐市场的产业环境是怎样的?

李穗:现阶段其实大量青年导演整个电影的制作成本都不会太高,配乐预算可能不过一两万块钱,而如果我们刚提到的实验室做起来,能有一笔基金来解决这件事,可能会对青年导演们有所帮助。

而且实验室找到比较知名的艺术总监参与进来,由于他的参与可能某种程度上在投资回报比、在商业逻辑上看,是有价值的。未来实验室如果运行起来,之后它一定会形成一个新的独特的厂牌,这个厂牌是否有商业价值,商业价值的比重是否能弥补创作这首歌曲的费用,这些事是可以去畅想的。

毒眸:如何为一部电影选择合适的配乐?有什么标准和方法吗?

宁宵宵:在电影节期间来说,沙滩放映的时候,我们选的乐队可能是和放映影片风格比较契合的。

李穗:因为我最开始参与到电影节的工作是从创投开始,在读大量的剧本的时候,可以根据文字很直观地感受到导演在想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仿佛在另外一个层面是有声音的,但是这个声音不是你听过的任何的一个曲子。音乐的旋律给人的画面感,和读剧本文字的画面感,这两者是不是在同一个空间有一种交互和互文感,这可能是我个人如果在选乐队(配乐)的时候会比较倾向的一种方式。

一些导演在做电影配乐之前,常常会找一些做剪辑的朋友,给出一些参考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去剪完这个片子。其实有的时候决定音乐风格的可能是剪辑师,因为这个剪辑师预设了一种感觉给到导演。如果是一个搭配了很多年的剪辑师,这个导演觉得剪辑师完全懂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能做到把音乐和电影两个空间叠在一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