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一首老歌唱出4000万家庭的心酸「成龙一首老歌唱出4000万家庭的心酸」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01更新:2023-04-21 10:27:20

恰逢开学季,又带孩子重温了这部电影——《走路上学》。

影片中,娜香和瓦娃姐弟俩生活在一个叫马吉乡的小镇。

怒江峡谷隔开了他们的家与学校,想要去上学,只能靠一根绳子,一条铁索,从铁索上滑过。

妈妈坚决不让年幼的瓦娃独自过江,可瓦娃对于姐姐的校园生活十分羡慕,没能抵抗住诱惑,经常偷偷滑索溜进学校。

姐姐发现后,为了不让瓦娃偷偷溜索,在老师的帮助下,给弟弟买了一双新鞋。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溜索回家途中,鞋子不慎从包里滑落,娜香伸手去抓的瞬间,绳子脱落了,娜香坠入了江中。

后来,在外界的帮助下,村民们在娜香坠江的地方修起来一座桥。

但是瓦娃和姐姐一起上学的愿望,却永远不会实现了。

正如成龙在主题曲里唱的那样:

孩子,你在不安中走上那条路;雨有些大,终究挡不住你的脚步

对有些孩子来说,能够走路上学,竟然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今天十点君想跟你们分享4个小故事,故事中的他们虽然身份背景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面临着相同的“上学难”的问题。

一条路

也许当我们的孩子坐着舒适的汽车,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时,我们很难想象,在边远的地方真的会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没有一双保暖的鞋子,甚至就连去学校也要冒着生命危险。

云南以北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勒尔村,是一个著名的“悬崖村”。

村子位于大峡谷的断坎岩肩台地,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

交通闭塞,经济困难,17条近90度悬崖峭壁上的“藤梯”,成为了村民与外界相连唯一的“天路”。

这些藤梯全是用藤条和木桩做成,风吹雨淋日晒后,藤梯腐朽得很快,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或滑倒。

据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讲,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摔伤的人更多。

曾经有一个不小心娃滑了一下,幸好崖边的藤条挡住了,才捡回一条命。

但是,山脚下坐落着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学校,为了接受教育,孩子们不得不一次次踏上这条“悬崖路”。

图片来源:新京报

村里有15个孩子在小学读书,小的只有6岁,大的也才15岁,他们平时住校,只有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

每次上学放学,必须由3个家长带领孩子们爬藤梯,前面的家长带路,中间的家长看护,后面的家长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上山路上,孩子们身上背着沉沉的书包,小心翼翼踏着每一阶藤梯,死死地抓住藤梯上面的绳子,几百米的路程,需要爬上2个多小时。

但是,比起上山来说,下山就更难了,所以一遇到雨雪天气,村里就不能外出了,孩子们只能呆在家里,自己学习。

值得庆幸的是,2016年,“悬崖村”的故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16年年底,大部分的“藤梯”已经换成了“钢梯”。

比起藤梯,钢梯的安全性有了明显地提高,“悬崖村”的孩子终于可以“安全”地上学回家了。

但遗憾的是,除了阿土勒尔村,凉山仍有19个类似的“悬崖村”,不为外人所知。

与阿土勒尔村临近的特土社就是其中之一,特土社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出过不少博士和研究生。

但走出去的人摆脱了贫穷,留下的孩子,上学之路仍旧困难重重。

一盏灯

山区的孩子,从小就有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每个小小的身躯,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但唯一害怕的是上学路上天太黑。

14岁的曾万鑫,在甘肃省华池县城壕初中上学。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规定,不能乘坐无牌照车、非法营运车、农用三轮车、电动车上下学。

但华池县共有梁峁370多坐,沟壑5670多条,由于地广人稀,学校离曾万鑫的家有足足十几公里的路程。

没有公交、更没有的士,每周六放学,曾万鑫要步行三个小时才能回家。

运气好的时候,遇到顺路的车,还可以搭一程,但是运气不好的时候,只能一条路走到天黑。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走在路上的曾万鑫,实在撑不住了,就坐在地上喘几口粗气,或者找个路边的小卖部买一点水喝,休息好了,接着上路。

但是对曾万鑫来说,比酷暑更可怕的冬天和下雨天。

因为一般还没等他走到家里,天就黑了,但路上又没有路灯。

有一次上学路上,因为天黑没看清路,曾万鑫被一个石头绊倒,从坡上滚了七八米。

雨雪天,陡坡更难爬了,如果天黑之前没走过那个坡,就要在路边找一户人家先住一晚,而那一夜,他的衣服都是湿透了的。

虽然条件艰苦,但作为家中的长子,曾万鑫早早明白了读书的意义。

爸爸打工回来跟我说,他在外面挺辛苦的,让我好好读书,我长大想考个好大学,当个警察,以后工作养家糊口

家庭的经济现状,让早熟的曾万鑫变得更加内敛,从小就有一份重重的担子在肩上。

他打心底里明白:

想要摆脱现在的命运,必须要用脚,挑战大山之外的上学路。

“这路也太怕人了,要是有路灯就好了。”

上学路上,曾万鑫们最渴望的,仅仅是是那盏可以在黑暗中亮起的路灯。

为了解决他们摸黑上学的问题,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发起了“照亮留守儿童那盏灯”的项目,希望募集资金,帮他们修建路灯。

公益项目【照亮留守儿童那盏灯】

一盏小小的路灯,照亮的不仅是孩子们上学的路,点亮的更是孩子们走向未来的希望。

一辈子

在中国,还有63%的义务教育学校处于农村,很多孩子会把家庭的责任承载于梦想中,很多家庭也把走出贫困的唯一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

摆在这些孩子面前的,只有一条最公正,也最难走的路,那就是——读书。

走好这条路,足以改变他们一辈子、甚至他们后世几代人的命运。

如今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李龙珍,是2019年云南会泽县的“文科状元”。

然而,这条状元之路,他走得并不容易。

首先,是教育条件极其落后。

李龙珍出生于会泽县团坡村,村子地处深山,师资极度匮乏。

当地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叫“一师一校”,一个老师,需要包揽学校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的科目。

相较于正常的中小学教育,在这种模式成长下的孩子,难免从小基础薄弱,要比正常的孩子付出10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其次,是教学设施缺乏。

村子里的学校,其实是一座濒临坍塌的土房子,房顶瓦片残缺不全,窗户没有玻璃,雨水常常从屋顶流下来。

上课的时候,考验的不只是智力,更是体力与耐力。

最重要的,是求学之路非常艰难。

从三年级起,李龙珍要转到离家五公里外的一所小学就读。

学校没有食堂和宿舍,每天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去上学,一天两个来回,要走二十公里,跨过两条河,一座山。

山上落石很常见,夏天会偶遇洪水、泥石流、滑坡,冬天路面结冰,打滚摔跤也是家常便饭。

然而,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李龙珍摘得了“文科状元”的称号,更难得的是,在李龙珍的家云南会泽县,近年的高考成绩非常亮眼:

每年以99%以上普高毕业生升入高校,80%以上升入本科院校,30%以上进入重点大学。5年来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超过百人。

从“山多人穷”到“高考大县”,孩子们凭实力打破了“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靠读书,走出了大山,改变了自己一辈子的命运。

公益项目【贫困尖子生助学计划】

如今,在财政支持下,当地建起了国内最大的安置区,10万人从深山搬进了新城,城里也新建了“钟屏小学”,孩子们再也不用在陈旧的教室上课了。

相信当他们踏上校园,他们也走上了扭转他们命运的另一条路。

一块钱

其实,除了山区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虽然生活在城市,也同样面临着“上学难”的问题。

南京的一个面包店里,有一群顾客像往日一样,正在挑选面包,丝毫没有发现身边的店员,已悄然换了新面孔。

直到这些顾客被带到采访室,店员们对着镜头纷纷摘掉自己的口罩,他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些店员有的是比普通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的“唐氏儿”,有的是先天性的“听力障碍人士”,还有些是“智力和精神障碍人“。

他们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之后,没有工作、也无处可去。

但幸好,在这些顾客的帮助下,他们走进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学校”——爱德面包坊。

在这里,他们开始学习烘焙技能,虽然刚开始动作笨拙,但成千上万次练习后,也能独自烘焙出可口的面包。

“一块钱,让我学会了自己出门,学会了坐公交,穿上帅气的制服,骄傲地说,我去上班了。”

“一块钱 ,让我有了工作,有了足够的工资,能带父母去旅游。”

听到这里,坐在镜头前的顾客们声音有些哽咽了。

他们没想到,自己当初捐出去的那微不足道的“一块钱”,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

一块钱可以干什么?

可能扔在地上都不会有人捡起;可能连瓶水都很难买到。

但,有人却能用1块钱帮助他人,改变他人一生的命运。

正如影片最后的那句话:

你捐出去的每一块钱背后,都有一个被改变的命运。

在腾讯公益,你捐出去的一块钱:

可能是一根雪糕的价格,同时也是一个残障人士走向正常生活的一次机会;

可能是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同时也可以给贫困地区孩子的上学路铺一块砖;

可能是半袋薯片的价格,同时也可以帮山区的孩子点了上学路上的一盏灯。

或许每个人的善举,只是一个小小的1,但汇聚在一起,爱心终将变成100分。

善,不分大小;恩不论多少。聚沙才能成塔,积少才能成多。

微不足道的善举,集合起来也可以激发披荆斩棘的力量;

沧海一粟的善意,聚集起来也可以照亮一团漆黑的低谷。

人生漫长,我们都走过很多的路,遇到过很多的人,倘若你曾因善良温暖过别人,有一天,你也终究会被别人温暖。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