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编舞「灾难迸发出人性之美舞剧金陵十三钗舞美幕后全探秘」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11更新:2023-04-21 15:03:31

近日,由大地音乐文化传播、日光同明文化传媒出品,扬州歌舞剧院联合出品,郎昆担任总导演、冯双白编剧、方鸣作曲的大型舞剧《金陵十三钗》首演完美落幕,该剧云集了国内一流编、导、演团队。

郎昆

“我们排演大型舞剧《金陵十三钗》,就是为了深切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她们娉婷的身姿下,是一副副铮铮铁骨。在反人类的战争暴虐下,她们绽放出的女性之花,灿若朝霞。”总导演郎昆说,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在当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魏特琳教授的日记里有记载。

冯双白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受邀担任该剧编剧,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冯双白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让每一个在舞剧中出现的人物都有历史依据。冯双白介绍道:“在这部舞剧中,我们会在舞台上展现真实的历史场景,表现女性在巨大灾难面前迸发出的人性之美。

《金陵十三钗》的主角大多来自国家级院团的知名舞蹈演员。包括王家鑫、王雪柔、张曼颖、张傲月、谢意、黄路霏、冯丹、周晨等,将用或柔婉、或飘逸、或铿锵的舞姿,将那份哀惋和悲壮体现得淋漓尽致。

1、舞美设计

尚天宝

此剧舞美由视觉舞美设计师尚天宝带领奇思汇团队全情奉献,为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罹难的三十万同胞,我们用艺术形式铭记这段惨痛历史,勿忘昨日之殇,吾辈奋进自强。

《论衡·须颂》有曰:“城墙之土,平地之壤也,人加筑蹈之力,树立临池。国之功德,崇於城墙,文人之笔,劲於筑蹈。”城墙之于国人的意义,从古至今贯穿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设计师本着化繁为简的创作前提,提炼出舞美内核---城砖,以舞台空间的变化重置,推动心理空间的情绪转换,希望舞美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从国破到家亡,借城砖写意。城墙轰然坍塌,家园顷刻崩毁,在断壁残垣之下,是人民于水深火热中备受凌辱的压抑;战争肆虐当道,仍有人挺身而出,一座屋檐屹立不倒,化为最后的净土,展现人们善良无畏的本性,守护精神家园的堡垒。城砖的造型变换,赋予剧情震撼的视觉升华和寓意诠释。

城砖也是设计师表达情感的通道,希望引发人们的深思。其一反观历史,铭记在心:那些雕刻在城砖上的名字,是我们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其二反观当下,告慰逝者:我们不曾忘却历史,以各种文化形式祭奠遇难同胞,祈愿和平。从国破家亡到国富力强,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的底气,维护世界和平,让历史不再重演!

2、灯光设计

杨浩

此次《金陵十三钗》舞剧由著名灯光设计师杨浩担任灯光总设计,设计灵感来源国学经典《毛诗序》名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灯光设计上希望通过独特的光影语汇来粘合表演和舞台,画光为手,画光为舞。光之舞之,光之蹈之,用光影把舞剧《金陵十三钗》的叙事性、抒情性、表现性统一起来。

此次灯光美学上借鉴了中国书画六法和《伦勃朗》美学融合的方式,中以“形而上”的灯光理法创建场景与意境,西以“形而下”的灯光技法强调非理性个性空间。在人物的刻画塑造上,灯光设计把“十三钗”定义为“十三钗光”,每一个“钗主”各自有各自的灯光语汇。

在灯光体感上,“一光多分,多分一光”,不仅强调“光之风骨”也传递“光以咏志、影以宣情”的共鸣。

从而让观众感受出光中有境、境中有景、景中有戏、戏中有史、史中有鉴,鉴中知兴替的内涵。同时灯光设计上希望《金陵十三钗》中的每一束光,不仅是在追溯和纪念这段历史,又是在传递和抒发国人的家国情怀。

3、服装设计

崔晓东

舞剧的服装由崔晓东设计制作。《金陵十三钗》有着明确的年代背景,着重表现⼥性的旗袍形象,在考究上世纪三⼗年代旗袍款式细节的写实基础上,融⼊了戏剧创作 的写意⼿法,根据情节与⼈物情感的发展,设计了三种截然不同⻛格的旗袍来 塑造⼗三位性格鲜明的秦淮歌⼥形象。

对于⼗三钗来说,在旗袍款式上都以上世纪30年代的曳地旗袍样式为依据, ⼈物身份、环境的变化致使服装选⽤了不同的⾯料和⾊彩来表现⻆⾊。逃亡⽚ 段的⼗三钗⽣活装形象,采⽤以烂花丝绒⾯料为主体的九分⻓袖旗袍,图案除了当时流⾏的竖条以及碎花纹样之外,还有不少⼏何或抽象的装饰性图案,紧贴30年代art deco的时尚⻛向。以不同⾼饱和、低明度⾊彩的旗袍,搭配同⾊ 系的⼤⾐,帮助舞剧表现所处的阴暗的地窖环境。

秦淮倩影⽚段是舞剧的华彩部分,表现在战争摧残下的物是⼈⾮,以及⾯对残暴的⽇军和冰冷的南京城,在⼀席旧梦中的⾄纯之景,⼤有“闲梦远,南国正芳春”的意味。相较于整个剧⽬较为厚重的设计⻛格,服装上纯⼀不杂的⾊彩,流光溢彩的⾯料,也会使得这⼀幕如同钻⽯切⾯⼀般耀眼夺⽬。也是现 实中“实”的感觉与回忆中“虚”的感受相对⽐,虚实之间体现美好时光恍如隔世的悲凉。

序幕与尾声的⼗三钗的亡灵形象,则采⽤纯⾊的素⽩⾯料与极简的⿊⾊绲 边结构线条,点缀精致的⼿⼯花扣,与秦淮倩影的极繁形成反差,暗喻歌⼥的 牺牲,象征其灵魂的升华,发掘旗袍语汇的多种表达空间。

4、造型设计

孙晓红

舞剧造型设计由孙晓红担任,《金陵十三钗》的主要化装造型风格是以写实为基础突出现代唯美的基调,第一幕是以开庭回忆展开,老年玉墨一身素衣站在舞台中央,其余十二位歌女作为已故去的人以回忆的方式徐徐出场,整体肃然凄美。第二幕逃难以及地下室整体的色调为浓艳厚重,在硝烟漫天的年代犹如顽强绽放的菟丝花,给废墟一般的南京城加入浓墨重彩的一笔。艳丽但不艳俗是二幕三幕的重点,整体的基调依然是去繁琐,保留人物气质,化装造型繁而不杂,还原苦难之下盛放的女性光辉,化装造型不再突出歌女这一群体的妖娆魅惑,而更多的突出这部舞剧女性人物的悲壮、唯美与高级。

整体化装造型的设计元素基于三十年代老上海的女性形象为参考,以此建立年代感,同时运用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绒花作为人物饰品装饰 ,突出该作品的地域特质,呼应女性之花这一主题。十三位歌女的发型以经典的手推波纹作为基础,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进行造型区分。

不同群像的呈现,虚与实的对比,是此次化装造型的设计重点之一。着重区分歌女、学生、逆行者、群众之间的形象特征,突出柔美与现实的对比。歌女与学生在造型方面并未过多的展示逃难中的脏乱与狼狈,用过场的群众帮助交代现实的冰冷与残酷,在人物造型的处理上不同于歌女,她们的造型用更加写实的方法来交代她们的身份与所处的境地。

整体的造型呈现,我们秉承着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理性、客观的看待特殊年代下的特殊群体,用更少更凝练的设计语言来表达中国女性的坚韧之美。

5、视觉设计

杨东亮

舞剧视觉总设计由杨东亮担任,本剧的影像设计基于题材的考虑,将具象的超写实和光影的象征表达相结合,最直接的把写实的,震撼人心的景象展现给观众,战争越残酷,人性的光辉就越难得。

《拖尸》篇章,为了配合剧情和表演,尝试了多种风格表现扬子江畔无数尸体的景象

动态光影的手法,更好的营造了紧张气氛,和演员的互动演出,相得益彰

三维还原1937年末满目疮痍的南京城

影像中严谨的还原历史的场景和道具的真实性,从南京城到秦淮河,在三维软件中进行了复刻,在品质上也在追求影视特效的高度,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手段,全部的内容由UE5引擎制作,为了更好的还原人物的动作,在影视动捕棚进行了数据的采集,经过了复杂的布料和毛发解算以及特效模拟计算。

三维还原秦淮河景象

根据史料还原南京新华门

侵华日军九四式超轻型坦克

6、精彩花絮

7、节目人员名单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