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主角性格分析「观影看特洛伊中主要人物性格对比」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37更新:2023-01-14 06:01:36

电影《特洛伊》剧照

这是有史以来最具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

这是一场因爱情和荣誉引发的残酷杀戮;

一场古希腊英雄汇聚史诗般传奇的战争;

一场人神共舞的传奇神话,再现了特洛伊战争的辉煌画面。

电影《特洛伊》由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由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纳、奥兰多·布鲁姆、黛安·克鲁格、布莱恩·考克斯等主演,2004年5月在全球上映。

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古希腊神话。影片讲述了3200年前,小亚细亚古城特洛伊的二王子帕里斯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和其弟墨涅拉俄斯联军进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01 电影故事概述

我们今天说的古希腊,是指古代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部族的总称。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2000年,以爱琴海文化为先导,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古希腊文化构成西方古典文化的主要部分,尤其是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和科学等均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时期。那时迈锡尼文明是世界早期比较发达的文明形态。迈锡尼王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与小亚细亚西南沿海国家不断发生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洛伊战争。这一战争打了十年之久,最后以特洛伊木马屠城而结束。

电影《特洛伊》正是以这一段历史为背景,为我们还原了当时战争的残酷。

3200年前,经过几十年的战争,迈锡尼王阿伽门农迫使希腊诸国组成联盟,企图占领整个希腊。只有塞萨利没有屈服,塞萨利位于希腊大陆的中部,周围高山环绕,东部海岸线位于爱琴海上。

阿喀琉斯的第一仗就是对付塞萨利的大力士巴古力斯。

阿伽门农的弟弟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厌倦战争,欲寻求与新希腊政权的头号强敌特洛伊之间的和解。在特洛伊与斯巴达的和谈宴会上,年轻的帕里斯爱了上墨涅拉俄斯的王妃海伦,海伦与特洛伊的二王子帕里斯一见钟情,帕里斯将海伦带回特洛伊。

阿伽门农原本就有吞并全希腊的野心,正好以此为由,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邀集希腊其他城邦国,在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统帅下,率领强大舰队追到特洛伊,围城攻打特洛伊。

天下第一英雄的阿喀琉斯,虽加盟希腊军队,但他因阿伽门农抢走了女祭司,一直对阿伽门农不满并轻蔑他,不愿意为阿伽门农出力。

阿伽门农派出奥德赛做说服工作。奥德赛的一句话“这一仗将会名垂青史,他的名字将会千古留芳”,让阿喀琉斯心甘情愿地走向血腥的战场。

出征前,阿喀琉斯去见母亲,母亲忒提斯对他说:“如果你去特洛伊,光荣将属于你,人们会把你的胜利载入史册,世代流传。世界将会记住你的名字。我也知道,如果你去了特洛伊,就回不来了,因为你的光荣与命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将永远失去你。”

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传说城墙是由海神波塞冬和阿波罗修建的,坚不可摧。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对峙十年久攻不下,奥德修斯献上妙计,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推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醉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即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争最后结束。

02 主要人物简介

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由布拉德·皮特饰),他是海洋女神忒提斯与凡人阿琉斯之子,是影片中的男一号。

在阿喀琉斯出场的第一场戏,与大力士巴古力斯的决战中就展现了他的力量与速度,他手持长矛,在空中挥舞,漂亮的转身,以咄咄逼人的气势杀死了大力士,为观众展现了他的威猛与勇武。

阿喀琉斯参加特洛伊战争后,在两次战役中,使原本胶着的战况向希腊军队大幅度倾斜,并且杀死了特洛伊的王子赫克托尔。

阿喀琉斯与女祭司产生爱慕,寻欢作乐,最后被帕里斯的箭射中脚踵而死。

赫克托尔

赫克托尔(艾瑞克·巴纳饰),特洛伊国普里阿摩斯老国王的长子,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城第一勇士,军队的总指挥。

他在战前对士兵们说:“我信奉一条简单的准则:敬重神明,忠于妻子,保卫自己的国家。特洛伊是我们的祖国,为保卫国家而战。”

赫克托尔的形象十分鲜明,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德高望重的父亲,有美丽贤惠的妻子,有刚出生的儿子,还有忠于他的士兵们。他身为人子,对父亲尊重孝顺;他身为长兄,对弟弟保护包容;他身为丈夫,对妻子关怀备至;他身为父亲,对儿子慈祥和善;对战争,他英勇无惧;对国家,他义无反顾。在危急关头,让妻子带领众人从秘道转移。

赫克托尔是影片中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

海伦

海伦(由黛安·克鲁格饰),被誉为世界第一美女。她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倾国倾城、貌美如花,在斯巴达与特洛伊和谈的宴会上与帕里斯一见钟情,爱上了年轻英俊的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并同他一起逃出斯巴达,也由此引发战事。

帕里斯

帕里斯(由奥兰多·布鲁姆饰),是特洛伊老国王的次子,一直在哥哥的庇护下长大。在出战中与海伦一见倾心,私自将海伦带到船上,回到特洛伊。哥哥赫克托尔劝他将海伦送回斯巴达,帕里斯执意不肯。

他提出与墨涅拉俄斯决战,但被墨涅拉俄斯所打败。

在哥哥赫克托尔去世后,他承担起保卫特洛伊的重任,射死阿喀琉斯。

阿伽门农阿伽门农(由布莱恩·考克斯饰),古希腊神话中迈锡尼国的国王,一个野心家,斯巴达王墨涅依斯的兄弟。阿伽门农攻打特洛伊主要目的在于要对特洛伊进行统治,让其为已称臣。

作为希腊联军的总统帅,他是一个专制的人。以王兄的召唤为由,召集了以阿喀琉斯为首的希腊各联盟,攻打特洛伊。

根据《世界通史》记载,特洛伊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希腊联军,推举阿伽门农为统帅。他们对沿岸最富有的地区早就垂涎三尺,一心想占为己有,以海伦为借口发动战争,这才是特洛伊战争的真正目的。

帕里塞伊斯帕里塞伊斯(由萝丝·拜恩饰),特洛伊著名美女,女祭司,赫克托尔的表妹。在战争中帕里塞伊斯被阿喀琉斯俘获,两人生情。

帕里塞伊斯深明大义,有着与常人不同的勇敢。她说服阿喀琉斯,放弃名留青史的战争,远离战场。

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贪图帕里塞伊斯美貌,沉着冷静的帕里塞伊斯悄悄掏出匕首,把正掐住她喉咙的阿伽门农一刀刺死毙命。

03 性格对比分析

在影片中,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都是重要角色。他们共同的特质都是勇敢无畏善战。但是在二人的性格塑造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是战争观不同

阿喀琉斯有勇无谋。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的阿喀琉斯是一个为荣誉而战的杀手。他为了所谓的荣誉,便欣然前往特洛伊,充当阿伽门农杀戮的刽子手。他的战争观,仅仅是为了青史留名,阿喀琉斯是为个人而战,而不考虑战争的残酷性和是否是正义之战。

赫克托尔英勇善战。赫克托尔是影片中真正的英雄。当赫克托尔得知弟弟私自带海伦回特洛伊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应当把海伦送回去。但是弟弟坚持要留下海伦。战事开始后,赫克托尔领导特洛伊军队大败希腊联军。赫克托尔他的出征是为了保卫国家,是正义之战。

二是死亡观不同

阿喀琉斯无视流血。阿喀琉斯自认为天下无敌,认为他可以打败天下所有的人。他并无对死亡的思考。他视战争为儿戏,不懂得每一场战争都伴随着死亡,胜利是用死者的鲜血换来的。

赫克托尔不惧死亡。在战场上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喀琉斯的表弟,引来阿喀琉斯对他的报仇。他明知道阿喀琉斯是天下第一高手,但仍然打开城门,沉着地出城应战,表现了无畏的精神。

三是结局不同。

阿喀琉斯死得悄无声息。在特洛伊被屠城后,阿喀琉斯没有参与屠城,而是四处寻找帕里塞伊斯,他厌恶了战争,在帕里斯的射杀中悄声离世。

赫克托尔死得庄严隆重。在战场上赫克托尔被杀死后,又被阿喀琉斯用战车拖了三圈示众,进行侮辱。但当赫克托尔的老父亲前往阿喀琉斯营帐中要求接回赫克托尔的遗体时,得到了阿喀琉斯的同意,并提出停战12天。特洛伊为赫克托尔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使其灵魂升天。

值得一说的是,赫克托尔的英雄主义是建立在他弟弟作为反面例子的基础之上和与阿喀琉斯对比之上的。影片向我们展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与民族英雄主义的最大区别。

当然,阿喀琉斯他的英俊、勇敢、强壮,以及对女性的关爱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并非一无是处,特别是他最后的反转更是深刻。

当特洛伊老国王夜里来到他的营帐,找他要儿子,他并未伤害老国王,而是哭着对大王子的尸体说“我们很快就会见面了”,并自作主张停战12天,给死者最大的尊重。在这一点上让阿喀琉斯回归到人性的本质,也是他被救赎的心路历程。

总之,电影《特洛伊》是一部充满着古希腊英雄主义色彩的史诗级影片。宏大的战争场面,精彩的人物对白,人神交织的叙事方式,以及对《伊利亚特》的改编,让观众体会到,人类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什么才能让人青史留名?征服的欢乐,生命的永恒之美,爱情与荣誉,是每个人的向往,更是英雄人物的追求。但在残酷的战争中,爱才是唯一的救赎。爱国家、爱亲人、爱自己的每一寸土地,也包括爱生命……

电影特洛伊人物分析

  《特洛伊》整部影片看下来,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始终挥之不去,古代希腊神话里诸神与英雄的战争描绘得惊心动魄,但褪去神话色彩的电影表现得过于平庸,甚至连主题音乐都与《角斗士》如出一辙,这种缺乏创意得做法必然使本片中的各种角色都缺乏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甚至会对我们熟悉的希腊英雄带来负面的曲解,比如说下面的这些:   海伦——这个处在矛盾中心的女人表现得最为苍白,她身边无数男人为她丧命,可她的表情竟然简直就象是在说:“针对目前的局面,我很抱歉………但是,这和我有关系吗?”。电影里的她实在是太过于平庸,相貌平平也没有气质,简直是什么都没有,某些镜头表明她对帕里思的哥哥赫克托尔也很暧昧,对于这样的女人所引起的战争,我们只能表示非常地……遗憾。   另一个观点是:要辨证地看待荷马史诗中的海伦,她只是一个概念,在审美领域,她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她的实际容貌。毕竟,古代希腊人的活动区域只限于爱琴海周边一带,他们对女人容貌的见识还是肤浅。况且,别忘了荷马是个瞎子,一个瞎子信口开河的形容我们不必太当真。   阿喀琉斯——这个令无数MM尖叫的大帅哥表现的有些令人费解,他那招纵身飞跃加斜刺的必杀技至少使用了三次,难道他的敌人们都那么傻,一点没看出他下盘空虚的破绽吗?他的反叛主义情绪让我很倒胃口,即使他看着阿迦门农大叔不爽,以他的威信,不如一刀将他砍了,然后率领希腊众将士完成霸业,可他还跟林冲似的,把逆来顺受的优秀品德发挥到及至,消极备战不说,让他出去码架去还一个劲地磨唧,只有当他那个什么表弟被别人做了以后才跟一头野兽似的胡乱发飙,我严重怀疑阿喀琉斯的性取向,他和他表弟之间的关系好得让人难以理解,不是个GAY是什么?他和特洛依女祭司的一夜情表现得最为离谱,我无法容忍他为一个女人丧失了自己得生命,整部影片最多出现的词汇就是“荣誉“,这么看来,古希腊最伟大的勇士所谓的荣誉不是国家,不是男性的尊严,而是为了他的表弟和他一夜情的女人。失败死了。   另一个观点:褪去神话的光环,如果单纯表现阿喀琉斯的英勇,那他就会成为古装版的“巨石强森”——一个四肢发达,头脑极度简单的笨蛋,所以导演就给阿喀琉斯安排了诸多人性化色彩,但是布拉得皮特的边缘气质过于浓厚,反而削弱了他的悲剧英雄色彩。  赫克托耳——这是个最令人同情的角色,一方面,他必须保护他那个懦弱的弟弟,另一方面,他又必须担负起抗击希腊人入侵的重任,他是全片中压力最大的一个人,他的表现也尽到了一个男人应该尽到的责任,所以,他拯救弟弟的行为会博得观众的喝彩,而他的死亡,也令观众深深叹息。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绎,“绿巨人” 艾瑞克·巴纳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也非常准确。   另一个观点:赫克托耳是一个可怜的懦夫,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只是被逼到了这个位置,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事情,他的战略都是逃避主义,但是还是被鹰派排挤,当特洛依的将军提到我们不怕阿喀琉斯因为我们有赫克托耳的时候,他的紧张与不安溢于言表。他甚至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安排好了后路,当然,他还不敢面对海伦的诱惑。一个失败者。  帕里斯——一个惹是生非的家伙,他的好色毁掉了一个国家,他又是一个有着严重心里障碍的臆症患者,他总是在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试图让自己表现出一点男人的勇敢,所以他敢在他敌人的千军万马前夸下海口,要和对方单挑,可当对方把他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他知道害怕了,象个孩子似的抱着哥哥的腿不放,可怜的赫克拖耳,在希腊和特洛依数万大军面前,脸色难看的象个遭了霜的茄子。   另一个观点: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帕里思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善于保存自己的实力,充分利用自己的公关能力来为自己博得更多的资源。而且他很会发掘对方的弱点,比如他射死阿喀琉斯就是意识到远程攻击上的优势。他是历史上最大的即得利益者,尽管他的表现过于鸡贼了一些。  普里阿摩斯——老戏骨彼德·奥图尔的完美演绎,做为一个国王,同时也做为两位王子的父亲,他的威严与慈爱并存,他的勇气与荣誉感令人敬佩。最让我感动的片段就是他夜探敌营,去找阿喀琉斯讨回自己儿子的尸首,字字肝肠寸断,声声催人泪下,看的我眼眶发红。恰巧这天是父亲节,一份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另一个观点:普里阿摩斯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者,帕里思绝对继承了他这一点,他对头脑相对简单的阿喀琉斯的一番公关应该为一个典型的MBA案例,他对权力的膜拜要远远大于他对生命的尊重,这点从他对那柄象征特洛依权力的剑的尊崇就可以看出,为了子虚乌有的权力,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然后再假惺惺地去讨回儿子的尸体对敌人施以攻心战术。可怜的阿喀琉斯听到鼻子酸酸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进了套儿。

《特洛伊》中的海伦究竟是个什么性格的女人?

  倾国倾城的海伦是特洛伊战争中的"陈圆圆",是10年战争的导火索,这位绝世美女对此深感内疚。特洛伊被攻陷后,希腊人重新得到了她,她的丈夫麦尼劳斯要杀死她,但被阿伽门农阻止了。
  海伦,是斯巴达的海伦,是迈锡尼的海伦,那么最终,她是特洛伊的海伦。
  一切,都源于这个美得无法形容的女子,从帕里斯看到金苹果里她的笑容开始,从阿伽门浓迎娶她的姐姐却意外被她吸引开始,从梅尼勒斯无法移开的眼神开始。
  梅尼勒斯为海伦而战,以丈夫的名义。确实,戴着这顶天大的绿帽子,哪个男人都无法坐视不理。只是前提是,公平。而当海伦间接致使她的哥哥普鲁达斯被忒修斯所杀,被认作不祥之物之后,谁都不愿意把她纳入檐下,尽管没有人不对她的容颜垂涎。在所谓的名利、流言之下,即使这些骁勇善战无所畏惧的勇士,也都畏首畏尾,形如鼠辈。于是最终选择,让天作决定。其实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海伦都会是不快乐的,她心有所属。因此她即使是赤身裸体在一百多个元首面前展示,她也依然是“没有感觉”。因为她的心是禁闭的,任凭人们如何地侮辱、取乐,于她而言,都是无谓的。她不在乎她所不在乎的人对她的言行。这是她的魅力,也是她的尊严。她不可能离开帕里斯,也不可能想阿伽门农投降。于是,注定了战争的爆发,悲剧的发生。
  海伦宛如《泰坦尼克》里的露丝,面对婚姻显露无助,要从城堡跳下,帕里斯来了,两人逃亡。海伦也知道跟着帕里斯会给他带来灾难,起先不上船,但终究躲不过爱情的力量,跳下海。
  海伦的美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悬念,她的美导致了1000艘战船和75000名勇士的灰飞烟灭,所以这位德国出生、闪亮法国影坛的黛安·克鲁格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可,也将是一个悬念。
  海伦(Helen),不过是个配角,是个借口而已,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电影中。有人说导演选择了各个年龄段的美男是有意讨好女性观众,我倒认为,那是因为历史一直是属于男人的,形形色色的男人,或美好或丑恶。再不要说红颜祸水了,从海伦(Helen)到陈园园,弱女子从来都挑不起这样持久、残酷、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其实都源自于男人智慧的头脑、强大的身躯、贪婪的欲望、和脆弱的心灵。有谁知道“冲冠一怒为红颜”里爱的成分有多少?恐怕更多的是男人天性中的占有欲以及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