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春江水暖展现冷暖人生的隽永画卷」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38更新:2023-04-22 07:09:14

作者:黄今

近日,法国《电影手册》公布了2020年度十佳电影,中国电影《春江水暖》位列其中。该片曾在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的闭幕式首映,如今又上线网络平台,让更多的观众注意到这部影片。影片从母亲的寿宴始,以葬礼终,用一个江边家庭的生活变迁浓缩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图景。

东方式的家庭伦理呈现

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也是叙事艺术表现现实、映照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春江水暖》中的家庭结构典型地反映出中国人的亲情关系,显示了强烈的伦理文化特征。年迈的母亲在寿宴上中风,赡养母亲的问题突显,四兄弟各自的生活也如同长卷绘画般缓缓浮现。

影片的叙事结构具有典型的东方家庭伦理片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的危机、瓦解、冲突之后,寻求新的平衡。从本质上说,这是中国人循环式哲学观的体现——阴阳、生死、离合都在生生不息的对立和统一之中往复向前。《春江水暖》中一个家庭与一种生命闭合式的演绎,渗透了日常现实中的诸多矛盾对立,并最终以对立关系的转化强调了生命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这部小城家族史中,生活中的细微矛盾随处可见,婚姻、养老、买房等赤裸的现实渗透在影片的叙事之中,映照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在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时,影片摒弃了统一连贯的直线性叙事,而采用带有中国传统诗性美学特质的散点叙事。影片分成夏、秋、冬、春四个段落,段落之间并无明显的叙事逻辑连接,以事件和人的情感流动连缀贯穿,四兄弟的生活作为四段既平衡又交叉的线索,分布于四个季节段落中,观众从叙事的碎片中自行填充,并体验渗透其间的家庭成员的亲情。

在淡化剧情之外,影片用诸多细节丰满叙事。比如奶奶生病后尽管神志不清,但是在面对孙女顾喜的婚恋选择时,却谆谆告诫“人一辈子,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转头却错将顾喜认成了她的父母。真实的细节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传统诗性美学的当代转换

影片在展现小城风貌时采用了散点透视的长镜头。散点透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察与欣赏方式,这种方式并无明确的焦点,任何角度都可以成为中心,观众处于鸟瞰的位置视点得以自由跳跃,在时间的自由徘徊中形成关照全局的视野。《春江水暖》中散点透视式的长镜头保留了时空的完整性,一方面展示了江南景色,创造出恬淡的江南电影美学风格;另一方面则使观众打破视觉受限的束缚,形成现实与想象并存的诗性时空。

江一和顾喜在江边的一段,即采用横移长镜头移步换影展现。随着镜头的缓缓移动,富春江畔的景与人一一映入眼帘,两个年轻人之间热烈的交流与郁郁葱葱的流动江景之间相互应和,凸显了日常化的诗意和年轻自由的活力。大儿子和儿媳在江边放生祈福后,长镜头移过江边的树木与建筑,再追随渔船驶向远方,远处的城市高楼林立,与静谧的江面形成结构性对峙,一个镜头内实现了高密度的信息与情感表达。

影片的许多画面构图,体现出对传统绘画写意美学的借鉴。中国画讲求“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画面不仅是写实刻画,而且需要客观与主观结合、景与情结合,在构图、笔画之外强调意境的营造。片中的许多镜头抓住富春江最具代表性的季节图景,例如大雪中的渔船、春天的林涧鸟鸣等。在展现这些富于江南特色的景色时,影片一方面强调构图结构,呈现出带有水墨画虚实相生美感的画面;另一方面,则将画面与人物的情感融于一体,环境的渲染与人物的情感抒发紧密结合。顾喜与江老师私定终生却无亲人在场祝福时,画面出现了雪中渔船,呈现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寂寥感。而当春天到来,奶奶逝世后家人悼念时,镜头移过一片绿色的山林,寓意着家庭生活的转变和亲人紧张关系的缓解。

《春江水暖》既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写实画卷,又展现了中国电影传统的诗性美学。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在导演的诗意表达之下,产生了更加开放、多义的现实主义情怀。在电影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电影仍然需要以强烈的人文关怀昭示电影作为艺术的标准,而沧桑的现实、粗糙的生活永远内蕴着诗意的高光。《春江水暖》是一次温情的现实主义实践,闪烁着带有传统美学风格的诗性光辉,这预示着中国电影民族美学的一种可能性。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讲师)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