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片酬最高的男明星「内娱最大的误解中国片酬最高的男演员不是李连杰是陈道明」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24更新:2023-04-23 01:15:35

在这个充满娱乐和浮躁的世界,

每一年都会有无数的颁奖典礼。

万家灯火,繁华夜晚,红毯上众星云集,各显神通上热搜,一时之间成为人群的焦点。

而每年颁奖盛宴之外,陈道明却独自在家中,避开红地毯上的浮华和娱乐的糟糕声。

陈道明说他一看到颁奖礼、红毯走秀、袒胸露乳、绯闻炒作、博眼球就恶心,

这些年它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平时在家里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写字、听音乐。

对现实颇感悲哀的,却改变不了。

所以他选择远离人群,让自己边缘化。

他不喜欢那些永无止境的颁奖典礼,

他对那红地毯活动和围绕着它们的媒体狂热感到失望,他质疑这些活动的真正价值,

那无数的红地毯的活动目的,更多是为了曝光和贴金,而不是承认真正的艺术才华。

外面越是闹的欢腾,

陈道明越是喜欢在书房里待着。

佩着一副眼镜,看着一本老书,身旁是一架老式唱机,唱机里传出悠扬的古典音乐。

房间的氛围宁静而又祥和。

明明是1988年,33岁,就凭借着《末代皇帝》里的青年溥仪,就已经拿下最佳男演员的陈道明,现在67岁了,反而更像个局外人,

但他不是没有愤怒过——

2010年的时候,陈道明就叹息道:

那个时候叫拍电影,现在叫抢钱。

过去知识分子还讲点风度,还讲点知识,哪怕是虚伪的也好,但人家好歹还会装一下,

现在金钱变成主宰,都变成既得利益者了,大家现在是装都不给你装一下了。

他说,他不喜欢流量明星,

他跟他们划清界限:他们是流量圈的,不是演员圈的。

流量的时代,跟一家大快餐连锁店差不多。内娱圈的顾客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导演和演员们忙得一塌糊涂,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在这快节奏的环境下,陈道明心中一向不待见那些流量明星。这些捧上天的小鲜肉,和他在职业精神和文化水平上的差距,可真是相差甚远啊。

记得当年拍《一个和八个》的时候,

陈道明为了演的像工人,可是拼了命,连同剧组成员一起在广西大龙水库晒成了黑炭,

可如今,你看哪里有人会去把自己的皮肤晒黑,现在大家用的都是特效化妆技术。

内娱圈越来越浮躁,三天两头地上新闻,

热搜排行榜上争奇斗艳,演员受伤了都得上热搜。

制片人们成了资方代理人,从来不问问导演需要些什么,只会一天到晚命令导演消灭多少页剧本。赶紧拍完,赶紧做后期,赶紧上线,啥都不管,反正赚钱就行了。

内娱圈就像中国足球,

开始是因为伙食不好,

后来是因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烂泥扶不上墙。

电影这门学问可不是喝口水这么简单,是要有学问的。可惜如今的导演没人肝下这门学问了,只顾着往商业的道路上奔,不思进取,不思创新,真是可悲可叹啊。

但,在流量当道的时代,没有人在乎陈道明说了什么,就像是现在到了2023年,大家都还在讨论着陈道明质疑着陈道明是在摆谱,

陈道明是在倚老卖老,他指责那些流量明星,高片酬问题,是因为他自己拿不到那么钱,是因为他自己现在没有戏可以拍。

王中军在俞敏洪的《酌见》中就曾谈到:

陈道明老师再牛,也没有一部戏是以他为主的戏,你只是演了你这个年龄阶段的,

很符合你气质的一个大配角。

你不可能这部戏写一个60多岁老头的戏,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

俞敏洪追问:现在有没有这中国哪个老演员,出来的片酬,比年轻人其实还要更高的?

王中军:没有。

俞敏洪:也包括陈道明?

王中军:对。

“新一代永远比老一代赚钱多,这是历史事实”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演艺圈最大的误解就是——

陈道明,片酬低,没戏演了。

陈道明的表演艺术,或许不能称之为千面戏精,但如果你只将他局限于“帝王”角色,

那无疑是对他的片面理解,

这是有偏见的。

陈道明的演技,绝非肤浅可见。不知道你是否曾欣赏过他饰演普通人物的精彩演绎,例如在《一地鸡毛》中饰演的小林,或者在《冬至》中塑造的陈一平这样的角色?

你是否曾见识过他展现正气凛然风采的表现,如在《我的1919》中诠释的顾维钧,或者在《围城》中刻画的方鸿渐?你是否曾领略过他演绎冷峻高洁的形象,比如在《黑冰》中所塑造的聂明宇,《归来》里的陆焉识?

说陈道明,只会演皇帝的,

还是因为陈道明把皇帝演的太好了,

以至于深入人心了。

一个演员的演技到底好不好,

外行人看的是热闹,

但是圈内的那些大导演们是最懂的。

2008年,陈凯歌决定拍摄传记电影《梅兰芳》,齐如山这角色,陈凯歌想用陈道明。

于是凯歌托人找到了陈道明,

当时的陈道明却正好处于一段不想拍戏的时间,于是就婉拒了陈凯歌的邀请,并向陈凯歌推荐了孙红雷来演齐如山。陈凯歌一看是陈道明的推荐,戏都没试,就用了孙红雷。

只不过,孙红雷演的是邱如白。

到了2009年,胡玫导演的《孔子》也想找陈道明出演。当时双方洽谈进展顺利,甚至已经签署了合同。然而,在慎重思考之后。

陈道明给胡玫发了一条短信:表示自己无法承担这个角色,希望导演能另找一个演员。

最后,“半路出家的周润发演了孔子。

但,谁也没想到,陈道明中途变卦的事情,传到了媒体耳朵里去了,闹的满城风雨。

八卦媒体指责,陈道明耍大牌。

陈道明的行事风格向来随性。当他想拍戏时,甚至可能接受一些平常不太愿意演的角色,但他对于作品有标准:必须是好剧本。

胡玫导演的《孔子》让陈道明很纠结,

黄金生涯的那几年,陈道明的桌子上摞成山的都是剧本,都是他收到的各大导演和制片人送过来的剧本,但没有一个是他想要的。

他不想再接一部俗套,假大空的作品。

陈道明决定闭关一段时间,

但胡玫给他打了三次电话,请他出山,每次电话里的那头胡玫都充满激情地讲述着这个剧本的故事情节,还不忘夸赞陈道明的演技。

甚至还开出了陈道明无法拒绝的片酬。

陈道明想了想,那就接吧。

陈道明非常的兴奋,

但是,陈道明看完剧本,却眉头紧锁。

胡玫越是夸赞他,

他越是一股难以言明的不适。

这个剧本太糟糕了,所谓的“孔子”完全没有历史上的深度和内涵的,更多是在消费。

陈道明独自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思索着自己要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他来说,演员的职业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种信仰和责任。他不想辜负这份信仰和责任。

他想要挑战自己,

看看自己能不能把这个角色演好,

于是他在一开始接了这个《孔子》,

但是陈道明又读了几遍剧本后,他觉得自己无力回天,胡玫的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票房去的,跟“孔子”没关系,跟“文学”也没关系。

于是,他给胡玫发了短信,婉拒出演。

事实证明,陈道明是对的——

2010年1月22日《孔子》大陆放映后,

豆瓣评分6.0都没到,评论区都是批评的声音

“孔子在最后不都说了吗?要理解他老人家,还是去读春秋吧。电影就拉倒了”

“如果是为了票房而拍摄孔子,你永远也不能理解孔子如何成为圣人。”

“《孔子》不是被别人黑了,正是胡玫自己把他弄脏了 这是一部悲剧”

陈道明成功避开了一个烂片,

如果他真要是为了钱,早就去拍了。

跟很多想的不同,

在许多演员还在拿着百万片酬的时候,陈道明就已经拿着千万级的片酬了。

他是中国片酬最高的男演员,

当然跟到手片酬最高的李连杰不同,陈道明所谓的“中国片酬最高”其实这仅仅是标价上的最高,因为多年来,陈道明始终都是以看剧本和拍摄时间来决定自己的片酬。

因为这个“标价”,陈道明没少被骗过。

当年拍《黑洞》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制片人本来说好让陈道明20天就把戏拍完,

结果其他的演员档期撞了,剧组其他演员或摄制组得同时跑几个地方,陈道明就只好在剧组等着拖着,这一拖被被拖了整整三个月。

陈道明成了那个专门填窟窿的人,

本来20天的戏份,这位中国片酬最高的男演员,最后竟然在剧组呆了三个月。

可陈道明一句抱怨都没说——

我觉得这是职业道德,没什么高尚的,拿人家的钱,就得帮人家顶住压力。

你得尊重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才会尊重你。

但也自从被“骗”的那几部起,

陈道明接剧本有了新的原则:第一,先看剧本,剧本合适,再与导演见面洽谈合作。

第二,见面时,讨论电影的预算和成本。如果成本高、预算够,且能够找到好的演员对戏,那么陈道明就会接,不是大片不接。

为什么不是大片,接不接了呢?

陈道明解释说——

“你电影的成本就那么点,你把片酬都给了我了,那其他的演员你能开出多少片酬,剩下的那些有实力的老戏骨们,他们能拿到多少,难道一辈子都让人拿这么点钱吗。”

陈道明很清醒,

他自己不缺戏拍,但其他年龄相仿的老戏骨们却没有戏可演,这让他感到悲哀。

一方面,这些演员们年纪大了,体力活已经熬不动了;另一方面,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剧本。好的剧本实在太少太少了,每年只有那么几个好剧本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

虽然这些演员们的演技在行业内被高度认可,但是由于资本逐利,他们的片酬低,商业价值也不高。中国的影视市场营收模式过于单一,大部分收入都靠票房。

然而,票房需要靠具有商业价值的人来支撑,但大多数的老戏骨们扛不动票房。

市场虽然在变大,但各方面的配套并没有跟上,人才也没跟上,所以好的剧本才会少。

在中国每年有数百部电视剧备案拍摄,每年播出的电视剧也有超过一万五千集,

但好的剧本是需要打磨的。

像刘和平写《大明王朝1566》一样,构思了七年,写了三年才写出来。但即便是好剧本和好演员,也会遭受到冷漠。《大明王朝》播出后,收视口碑都跌得不行。

影视行业是一个投资极大、需要精细计划和协调的行业。一部电影从孵化到上映,需要上千人的合作完成,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即便是宣传得再厉害,电影质量不好也是砸自己的脚,而电影质量很好但宣发不够、热度不够的,也往往会石沉大海。

投资电影就像投资股票一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亏损。

最保险的方法是迎合年轻人。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什么导演拍电影都要请一个流量明星的来保证电影的基本票房盘。

哪怕他们知道他的演技不好,但是需要他出现,哪怕几分钟的镜头,也是宣传的噱头。

有些就更直接了,口碑也不要了,一堆编剧们就写青春剧,偶像剧,流量剧,

那些老戏骨们,一直都在边缘徘徊。

你别看现在他们的机会多了,但也只是一部分人的机会多了,更多的老戏骨们,依旧只是被放置在一个特别演出的位置。

各种剧集,现在各个美曰其名“实力派阵容”,其实那些实力派的演员们,只是打酱油。

中国的演艺圈,早就变了味。

纯粹的艺术,现在变成了消磨时间的游戏,满足人们娱乐的工具。

电影的道德和文化内涵消失殆尽,信仰破裂,对金钱的狂热全都投射到了电影里头。

那些电影人,他们想要改变这一切,

可是大部分都无力回天,垂死挣扎。因为他们得活着,得妥协,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理想。而那些底层的电影工业,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已经丧失了规矩、梦想和理想。

娱乐圈卖的就是流量,花大价钱请明星代言广告,一年掏出几个亿买版权,都是为了卖流量。大家都知道,要建立生态内容系统,要从长远角度去栽培人才。

问题是,谁负责,谁背锅?

花大钱请来的明星和广告,立竿见影。

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

陈道明,无法改变这一切。

他觉得自己在这个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开始向边缘发展,他不再愤怒了,他不再插手那让人糟心的现象,只是全身心地做一个演员。

这些年的陈道明——

在《庆余年》里演庆帝,在《归来》里当陆焉识,

在《一九四二》中塑造蒋介石,在《手机》里饰演费墨,

在《唐山大地震》里出演王德清,在《楚汉传奇》中诠释刘邦。

演艺圈啊,那可真是个能让人翻天覆地、变得不认识自己的地方,靠近深渊的地方。

管那么多干什么,褪去光环,

陈道明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挑着剧本,搓着麻将,正直而又轻松的活着。

记得,说了好几次要戒掉麻将和烟,结果还是烟不手,麻将不离桌。

做了电影协会的主席后,

一边为中国电影发展画策,

一边看不惯流量演员和劣质剧了,就骂骂咧咧说几句,

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多听听自己的声音,

无奈于这个世界,

也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自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