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出彩中原红城新县著华章红色热土旌旗展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25更新:2023-04-23 05:35:33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晶晶 通讯员 聂建武 王丽君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奏响。

十载光阴荏苒,十载笃志前行。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37万新县干群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以新理念引领跨越,以新动能加速崛起。

昔日星火燎原地已然旧貌换新颜,老区绿色发展底蕴厚实、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更有质感、综合实力迈上新阶,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土地,正奋力绘就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红色引领发展

初秋时节,巍然屹立于英雄山顶的“红旗飘飘”雕塑在金色晨曦映照下熠熠生辉,宛如它所承载的大别山精神,永不褪色、永放光芒。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首站就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作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 “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论断,嘱托“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打造红色“基因库”,传承文化“红血脉”。首府路红色街区还原红色风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完善配套提升,箭厂河革命旧址群整体打造……新县先后投入和利用资金3亿元,保护性修缮革命旧址20余处,打造精品红色工程30余个、红色主题公园10余处、博物馆纪念馆17个。全县5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新县入选全国12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处处承载着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的“文化符号”在保护利用中焕发时代光芒。

△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红军后代、烈士家属、红军失散人员“口述历史抢救工程”,留住红色记忆;组建“英雄山党支部”,讲好“四个故事”;开展“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在15处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365处革命历史纪念地,张爱华、黄德耀、吴世友等红军后代、英烈家属讲述着先辈的革命故事,60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讲述着风起云涌的红色历史,70余万名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接受着精神洗礼……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中彰显伟大力量。

△ 红军后代张爱华老人讲党课

人人都是“播火者”,个个都是传承人。在大别山精神的激励下,老区干群“千磨万击还坚劲” “越是艰险越向前”。鏖战脱贫攻坚,2018年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率先实现整体脱贫,4.2万贫困群众甩掉“贫困帽”,携手奔小康;阻击新冠疫情,36万老区干群众志成城、携手并进,努力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战双赢”。

△ 郭家河红廉文化园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初心使命历久弥新。从“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到“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从乡村班子选优配强到基层干部培训提升,从“红城英才”培育到“红城工匠”打造……一个个“红城堡垒”不断建强,一个个“红城先锋”脱颖而出,一个个“老区品牌”持续擦亮。

历久弥新的大别山精神,不断转化为老区干群玉汝于成的拼劲、咬定青山的韧劲、水滴石穿的干劲。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20余项国字号招牌折射出奋斗历程。

产业绿色崛起

时节如流,前行不止。金秋时节,行于新县的阡陌间,微风拂过,硕果累累,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化厂房傲然挺立,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排排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山水红城处处跃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音符。

在羚锐制药百亿贴膏剂生产基地智能化车间,每分钟就有1.1万贴羚锐膏药在这里下线;

在纬盛电子智能传感器车间,全套防静电无尘衣的工人正在工位上忙碌;

在长园智能设备(河南)有限公司,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

近年来,新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探索产业互动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培育了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智能制造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将产业发展融入绿水青山间。

△ 羚锐制药百亿贴厂区

在产业勃兴的宏图画卷中,老区新县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从79.3亿元跃升到180亿元,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2年的4倍、2.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670元、6961元分别提高到32312元、16720元,收入比从2.39:1缩小到1.93:1,三次产业比由24.1:42.5:33.4优化为19.7:38.9:41.4,山水红城焕发出勃勃生机,老区大地发生了辉煌巨变。

这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新县以产业转型助推老区振兴发展的坚实支撑。新县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先后落户新县,产业集聚区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羚锐制药成长为膏剂行业“独角兽”,长园装备引领老区智造,“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以生物医药主导产业、装备制造特色产业为主干的工业支撑越来越强。

工业产业强劲崛起,特色农业比翼齐飞。17个特色农业地方标准制定实施,3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油茶、茶叶、中药材、淮南猪等六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4个、基地面积58.2万亩,创成中药材(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金字招牌”助力老区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美丽山水”催生的“美丽经济”,老区群众新思路竞相涌流,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 产业融合”的生态旅游模式。打造3A以上景区数量16家,全域旅游的新县实践7次走进国家和省级大会,大别山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新县召开,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串珠成链”,“九镇十八湾”魅力绽放,自驾游、露营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趁势而起、井喷发展。十年间,全县游客接待量从168万人次增加到10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6.52亿元增加到71.8亿。

△ 中药材种植和旅游结合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新县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等改革落地见效。做实“万人助万企”,千名干部当好企业“服务员”“店小二”,新县营商环境连续2年位居全市首位。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笃行不息。老区新县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业态融合的跨越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从“步履维艰”到“万紫千红”的辉煌崛起。

逐梦绿水青山

时已秋至。在红城新县,艳阳高照的日子,漫步小潢河畔,随手一拍就是美景。让城市拥抱生态,让自然融入生活。这十年来,“生态线就是生命线”的意识在老区新县不断深入人心。

十年间,新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根本点,确立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环境就是民生,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新路径”。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于这句话,新县泗店乡邹河村生态护林员孙绍兵深有感触。5年的护林生涯,他的足迹踏遍了邹河村的每一个山头。

△ 花海云海共争锋

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老区干群用心呵护着这方醉美山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发布全国首部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蓝皮书,出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林政资源管理三十条”等政策,先后否决1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让生态“红线”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

厚植绿色底蕴,守好“金山银山”。新县乡村三级联动、气水土“三净合一”,扎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新开展清洁空气示范乡镇创建,“河(湖)长制”“林长制”落实落细,全县出境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污染防治攻坚战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8%以上,植被覆盖率超过95%。这里的每一处水域、每一片森林都有一名管理者,还自然生态以宁静、和谐、美丽。

△ 白鹭家园 胡良友 摄

如今的新县,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河南省森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实现了国家生态领域荣誉“全满贯”。

△ 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绘山水画卷,做生态文章。十年峥嵘岁月,老区干群用“红绿相映”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山区振兴之路,红城大地正奏响一曲激昂奋进的绿色发展交响曲。

△ 春日晨曦映山乡 韩家东 摄

乡村振兴出彩

穿村溪流清澈见底、诗画民居错落有致、参天古木绿荫如画……漫步泗店乡大畈村,宛若置身世外桃源,唤醒往来游客乡愁记忆,追寻梦中的诗和远方。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前的‘穷山沟’会成‘网红村’‘幸福村’。”大畈村党支部书记管义福坦言。

得益于几年来的脱贫攻坚,老区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摘帽,“四个不摘”重大要求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老区蹄疾步稳、鏖战犹酣。

△ 山水红城好“丰”景 蒋仑 摄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实实在在推动了乡村整体提升。”乡村的美丽“蝶变”让群众看到眼里,暖在心里。

十年间,从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五年行动计划,再到“百村传承 百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行动稳步实施,“六清十创十覆盖”工程扎实推进,老区新县乡村建设持续发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脱贫笑颜美如花

西河湾、丁李湾、田铺大塆等一大批乡风浓郁、生态良好的古色村落被擦亮扮靓,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老区大地徐徐铺展。

△ 美丽山乡

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如今,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三级的道路网、公交网、物流网全面建成,17个乡镇全部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以上卫生乡镇,新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新县坚持以乡村振兴统领“三农”工作,严守耕地红线,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

盘活闲置资源,激活沉睡动能,壮大集体经济。新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宅基地“两项制度”国家改革试点,相关改革经验入选全国经典案例、在全国大会发言。

如今,新县正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牵引,谋划“一环两廊三线五谷”发展布局,用好“特色”牌、念好“产业”经,做好“文旅”文章,打造大别山“红色传承高地、诗画田园绿地、美丽生活福地”,将老区独特的自然文化魅力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让小康盛景在红城大地精彩呈现。

民生保障有力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十年间,新县县委、县政府厚植为民情怀,勇扛担当重任,用实干解民生之忧,奋力书写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一幅高品质生活的幸福画卷正在老区徐徐展开。

英雄山下,小潢河穿城而过,漫步岸边新修建的亲水步道,时尚健康、惬意自然。2021年开始,新县推进小潢河综合治理PPP项目,着力打造潢河两岸滨河风情街,“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成为红城儿女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红城月嫂”培训

十年来,山水红城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河两岸”观光带美轮美奂,30个老旧小区“微改造”筑就群众“大幸福”,全省首个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县落地新县,城镇化率上升到51.75%。

城有城的品味,村有村的精彩。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高效便捷的交通网……新县持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降低群众出行成本,一条条公路蜿蜒在青山绿水间,一辆辆全域公交穿梭城乡,老区群众实现了“出门见路、抬脚上车”。

△ 交通便捷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难有所助。在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孝心护理员方明菊像照顾自家老人一样为村里老人提供爱心服务。如今,发端于这里的居家养老“戴畈模式”已覆盖全县192个行政村。

居家养老“戴畈模式”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营养餐、“两免一补”、特色教育让老区孩子学有所教,医共体、新医改让全县群众病有所医,特困群体关爱工程让困难群众困有所助,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残有所靠……一项项充满温度的举措,是为广大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生动实践。

△箭厂河乡“三留守”中心留守老人就餐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搭建从技能认定、颁证到上岗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红城管家”“红城护工”“红城月嫂”等老区品牌越擦越亮。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由3664人增至1249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由5142人增至9424人。

老百姓“下单”,政府“接单”。新县每年征集汇总10件“沉甸甸”“有份量”的民生实事项目,在这场民生实事推进硬仗上,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张张“民生清单”变为老百姓的“幸福账单”。

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在老区新县,一个个美丽蝶变,一张张群众笑脸,就是幸福生活最好的印证。

文化赋能振兴

十年长卷,记录下老区新县蒸蒸日上的发展历程,也镌刻下了山水红城辉煌绚烂的文化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县围绕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铸造文化艺术精品,吹起了文化惠民的春风,唱响了文化繁荣的“大戏”。

△欢歌庆党诞 曼舞醉古村

在城区,高标准建设“五馆一公园”,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打造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美术馆、首府旧址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投资2亿元的大别山体育公园,投资3400万元的县图书馆,成为文化新地标。

在乡村,文化、旅游、体育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应急广播全面覆盖、提档升级,建成文化旅游驿站22处、群众登山步道500公里、现代化厕所637座,一大批民俗馆、村史馆等特色场馆多点开花,拓展了群众文化空间。

一道道文化风景靓丽夺目。乡村文化合作社乡镇全覆盖,“红城文艺轻骑兵”塑造文化志愿服务靓丽名牌。广场舞、地灯戏、舞龙舞狮、民歌小调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热火朝天,文化广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户户能参与、人人受教育的成为文化生活的新常态。

一曲曲文化之歌余音绕梁,文化热潮在小城不断激荡。电影《大山之信》《西河恋歌》登陆院线,大型民族歌剧《银杏树下》、红色舞剧《红色大别山》传咏革命精神,“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2021大别山再出发”、“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等大型文化活动花落红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融合,彰显了老区的文化自信,构筑了开放繁荣的文化新高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社区

文化浸润人心,文明筑基固本。从全国文明县城“三连冠”到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成功入围,再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年接力奋进,让秀美红城处处吹拂着文明的新风,激荡着文明的律动。

今日红城,“红细胞”志愿服务为老区代言,彰显着“文明使者”的风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许光、中国好人张爱华等模范群体凝聚发展正能量,引领着社会文明的新风尚;“一约五会”移风易俗,文明细胞创建崇德向善……文明创建让老区环境更靓、民风更淳、气质更佳,一道道美丽风景、一张张幸福笑脸,见证着老区的“美丽嬗变”。

△ 新县全城 韩家东 摄

一路求索,一路收获,一路高歌。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的老区新县,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满目春色。

10年,征程未尽,盛景可期。“我们将继续弘扬大别山精神,加快老区振兴发展,书写‘两个更好’答卷,努力实现‘四示范三高地一家园’目标,奋力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幸福体验在新县’崭新篇章,以出彩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新县县委书记夏明夫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