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攻打潘杰希尔「1989年即将撤出阿富汗的苏军突然猛攻潘杰希尔马苏德这样回应」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2更新:2023-04-23 13:45:15

你们有手表,我们有时间;我们生在这里,也将死在这里;我们哪都不去。

——阿富汗抗苏游击队民歌

1989年1月,内外交困的苏联终于决定从阿富汗这个泥潭中抽身,在阿富汗苦苦支撑多年的驻阿苏军如释重负。

但是,就在苏军即将离开阿富汗这个伤心地时,驻阿富汗的苏第40军却接到了一个让他们感到无语的命令:要在彻底撤出阿富汗前,再对潘杰希尔的马苏德武装来一次大规模进攻。

已经决定撤出阿富汗的苏军为何突然要对已经与自己达成默契的马苏德武装动手?能抗住苏军一次次围剿并将队伍发展壮大的马苏德将以一种怎么的方式去回应苏军的进攻?这场略显滑稽的进攻将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收场?这次不合时宜的军事行动暴露了苏军哪些问题?

今天,让我们回到1989年,去看看苏军对马苏德武装发起了那场略显荒诞的“台风行动”。

必争之地

阿富汗本是一个亚洲中西部的普通国家,其经济、军事实力均不算强,但因为其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中亚南亚西亚交界处,有称霸世界野心的大国经常打阿富汗的主意。

当年全盛时期的英国就曾三次入侵阿富汗,但每次都灰头土脸铩羽而归,阿富汗这个并不强大的国家,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可以让比自己强出几个量级的超级大国折戟沉沙。

但称霸全球的欲望是如此诱人,而处于巅峰时期的超级大国又往往对自己的实力有着盲目的自信。

1979年,在油价上涨和美国败退越南的双重作用下,苏联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强悍的武装力量令整个西方瑟瑟发抖,国际影响力上也大有压美国一头之势,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苏联高层再次想起了俄罗斯人自沙俄时代就拥有的大洋梦,这一次他们要将势力辐射至印度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联高层略显轻率地决定:以武力拿下阿富汗。

历史的齿轮急速转动,苏联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面前,是万丈深渊。

坟场

苏军对阿富汗的占领极为顺利,仅用3个小时,苏军就瓦解了阿富汗政府;仅用一天,苏军就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仅用一周,苏军就占领了阿富汗所有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路。

以苏联以往干涉他国的经验来看,此时阿富汗大局已定,苏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扶持傀儡政府和应对一些掀不起什么风浪的抵抗武装,但这一次苏联人完全失算了,阿富汗帝国“帝国坟场”的绰号并非浪得虚名。

以常理来说,大城市是一个国家的关键,占领了所有大城市就等于控制了一个国家,但阿富汗的灵魂却在乡村,那群山中的一个个村落将成为苏联人的噩梦。

阿富汗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国家近8成土地都是山地,大山形成的地理屏障让其内部各部落之间自成体系,阿富汗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部落联盟。

阿富汗各部落间借助宗教信仰和朴素的民族认同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纽带,没有外敌时,这些部落之间纷争不断,但一旦有外敌入侵,绝大多数部落都会拿起武器与外来者作战。

就常规军事实力而言,苏军与阿富汗部落武装完全是天壤之别,但剿不尽的阿富汗部落武装却让苏军陷入了无尽的治安战。

这些阿富汗部落武装中也不全是些散兵游勇,一些武装在持续的战斗中逐渐掌握了高超的作战技巧,而马苏德领导的潘杰希尔抗苏游击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雄狮

马苏德出生在一个塔吉克族军事贵族家庭,从小接受西方教育,马苏德自幼喜欢读书,良好的家庭环境也给了他充分学习的条件,马苏德涉猎甚广,据说其有藏书3000余本,伊斯兰世界的、西方的、甚至中国的书籍均有涉猎。

马苏德尤其喜欢读《毛选》,认为其中包含很深的智慧,相较而言,切格瓦拉的书就显得有些幼稚了。

马苏德大学期间参与了反达乌德政府的政治活动,遭到达乌德政府通缉而流亡巴基斯坦,苏军入侵阿富汗后,马苏德回到家乡潘杰希尔组织抗苏游击队。

苏军入侵阿富汗后,美国便开始支持阿富汗各路抗苏武装,但是一开始美国的支援大多会给到阿富汗主体民族普什图族武装手中,马苏德领导的塔吉克武装因规模较小,只能得到一些老旧武器,刚刚在家乡组建游击队时,马苏德的游击队规模只有30多人,而他们手中的武器只有13支老式步枪。

但马苏德却能充分利用家乡潘杰希尔的地形优势,与苏军进行游击战,其经常从山嵴上袭击苏军运输队,即能获得补给,又能打击苏军后勤,令苏军苦不堪言。

由于表现出色,马苏德武装获得周边塔吉克部落的大力支持,其队伍迅速壮大,仅仅一年时间就达到了3000人的规模。

苏军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难缠的对手,其曾先后派军对潘杰希尔地区进行了9次大规模围剿,但马苏德武装利用潘杰希尔的山地与苏军周旋,尽管苏军数次出动重兵,并使用重武器,但仍然未能给马苏德武装造成致命打击,9次围剿后,潘杰希尔仍掌握在马苏德武装手中。

马苏德因此名声大噪,甚至很多普什图族武装也开始支持马苏德,马苏德武装规模一度达到4万之众,马苏德本人也被外界称为“潘杰希尔雄狮”。

妥协

经过数年治安战,苏军无奈发现,阿富汗境内的抗苏武装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苏军只能接受与抵抗武装“共存”的事实。

连年的战争也让苏军士兵产生了严重的厌战情绪,各路驻阿苏军通过各种渠道与阿富汗抗苏武装取得联系,希望双方能够达成默契,彼此相安无事,甚至有苏军愿意花钱向阿富汗抗苏武装买平安。

但阿富汗抗苏武装们并不总是信守承诺,拿了钱继续袭击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阿富汗抗苏武装的不断壮大,甚至有部分武装已经从农村扩散到城市周围,游击队直接攻击城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但一直坚持在抗苏第一线的马苏德武装却从1986年开始与驻阿苏军的关系出现了“缓和”,二者关系缓和的原因是苏联戈尔巴乔夫政府已经表现出了撤军的意愿,如果苏军将在短时间内撤出阿富汗,那么马苏德武装再对驻阿苏军穷追猛打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最后的2年多时间里,苏军与马苏德武装基本上达成了一种默契,双方各自坚守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尴尬的默契一直维持到了苏联下达全面撤出阿富汗的命令之前,在苏军得知自己将于1989年完全撤出阿富汗时,其甚至与马苏德达成口头协议,苏军将不再对马苏德武装发起围剿,作为交换,马苏德武装不要在苏军撤退的过程中制造麻烦。

由于这样的协议符合各方利益,虽然只是口头协议,但双方仍愿意遵守,直到1989年1月,苏第40军司令接到那个奇怪的命令。

台风行动

占领阿富汗后,苏军扶持了亲苏政府一直难以有效控制阿富汗全境,听闻苏军将于1989年撤走,阿政府首脑纳吉布拉十分担心苏军撤走后各路反对武装会发起反扑,所以他向苏联方面请求,在彻底撤走之前,对以马苏德武装为首的反对派武装再来一次大规模围剿,为了让自己的撤离显得不那么难看,苏军答应了纳吉布拉政府的请求,于是苏军指挥部向驻阿第40军下令,要对潘杰希尔地区进行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代号“台风行动”。

苏第40军对于这个命令感到非常无语,苏军撤出阿富汗已成定局,且苏军已与马苏德武装达成口头协议,后者不会在苏军撤离时对苏军进行袭击,现在却要突然对潘杰希尔来一次大规模进攻,这样的进攻并不足以改变苏军在阿富汗军事行动已经失败的事实,更可能刺激马苏德武装,使其不再遵守之前的口头承诺。

更令驻阿苏军感到异常无语的是这次行动的时间选在冬季,之前数年的经验告诉苏军在冬季进攻潘杰希尔峡谷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可以说,这次赶鸭子上架式的军事行动事前并无周密计划,也没打算取得什么战果,它仅仅是驻阿苏军在撤出前对苏联扶持的纳吉布拉政府的一个交代。

尽管内心十分不解,但是苏第40军仍然要执行这一任务,1989年1月23日,40军司令格罗莫夫下达了行动开始的命令。

雷声大,雨点小

苏军在行动前,象征性地向马苏德武装发出警告,表示苏军将在南萨兰地区部署阵地,如果马苏德武装敢于对苏军进行偷袭,苏军将动用重武器对马苏德武装的基地潘杰希尔地区进行打击。

然后苏军于1月24日起对潘杰希尔地区进行大规模火力覆盖,苏军使用了“风信子”火炮、BM21“格拉德”火炮以及“龙卷风”火炮对潘杰希尔疯狂倾斜炮火。

苏联空军也大规模出动配合行动,轰炸机共起飞了400余架次,对潘杰希尔狂轰滥炸。

至于苏军突然如此大动干戈地使用重武器,到底是马苏德武装真的偷袭了在南萨兰地区的苏军,还是苏军仅仅是找个借口就不得而知了。

但苏40军司令格罗莫夫事后承认,重火力覆盖潘杰希尔是在行动前就制定的计划,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

苏军飞机或火炮的疯狂输出持续了3天半,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随着轰炸的停止,这次军事行动也戛然而止,苏军原本的作战计划中是有出动地面部队这一项的,但是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地面部队并没有出动。

这次荒诞的“台风行动”以这样一种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让讽刺效果更进一层。

马苏德的回应

尽管苏军在这次“台风行动”中仅发动轰炸和炮击而不出动地面部队的作战方式避免了苏军的人员伤亡,但是即将回国的苏军士兵仍显得忧心忡忡,擅打游击战的马苏德武装这些年来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如今苏军破坏了双方的口头协议,会不会招致马苏德武装的报复谁也说不好,尽管硬实力来说,马苏德武装仍不是苏军的对手,但如果其在苏军撤退的道路上破坏袭扰,也难免会造成苏军士兵的伤亡。

这些年的阿富汗战争,已经让驻阿苏军将士身心俱疲,如今好不容易接到了撤军的命令,谁也不愿意在回到家乡前丢掉性命。

但这次苏军的担心是多余的,苏军对潘杰希尔地区发起大规模袭击后,马苏德武装并未采取报复行动。

马苏德本人随后给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沃龙佐夫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语气平和,没有任何扬言要报复苏军的内容,只是说:“希望苏联领导人和苏联人民能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为和平作出努力”。

这样的表述已经暗示了马苏德武装不会在苏军撤退的过程中给苏军找麻烦,后来的苏军撤退过程也验证了这一猜想,马苏德武装并未在苏军撤退的过程中有任何行动。

苏军发动的为期10年的阿富汗战争黯然收场。

煎熬

与苏联刚刚发动阿富汗战争时的野心勃勃相反,这场阿富汗战争的后半段对于苏联和苏军来说完全是一种煎熬。

苏联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来支持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数万苏军士兵客死他乡,很多人至死都没有明白他们为何要来到这里。

在战争后期,厌战情绪在苏军内部大幅扩散,最后一次“台风行动”中,苏军没有出动地面部队,到底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不适合出动地面部队,还是苏军将士不愿再为这场毫无意义的行动流哪怕一滴血,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永远也不会得到答案。

尽管苏军将士在这场战争中遇到了空前的煎熬,但是他们的痛苦与失去生命和家园的阿富汗人民相比便显得不值一提。

阿富汗军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与尊严,但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130万阿富汗人在战争中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蜿蜒崎岖的潘杰希尔峡谷用十年的时间吟唱着一首悲壮苍凉的阿富汗民歌。

但苏军的撤出并不是一切的终点,苦难仍旧伴随着这里的人民。

身后事

从阿富汗撤军虽然让苏联不再深陷战争泥潭,但也加速摧毁了苏联人的信仰,“我们为何而战?”这个问题如一个幽灵般萦绕在大多数苏联士兵的心中。

2年后,这个依靠信仰凝结而成的红色巨人,在信仰崩溃后也轰然倒塌,原苏联加盟国的成员将开启长达数十年的精神流亡。

而在阿富汗,事情则要更糟,苏军撤走后,苏联扶持的纳吉布拉政府坚持约两年后被反对派武装推翻,好在负责处置纳吉布拉的马苏德,他仅仅将后者软禁,并未进行更多惩罚。

随后数年,阿富汗陷入军阀混战,塔吉克武装、乌孜别克武装间相互攻伐,阿富汗国内一片大乱。

随后,以伊斯兰教法为背书的普什图族武装塔利班崛起,并最终占领首都喀布尔,被软禁在喀布尔的纳吉布拉被塔利班阉割而后杀死,马苏德武装无法忍受塔利班极端教法统治,于是回到家乡潘杰希尔组建北方联盟与塔利班对抗。

轮回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将自己的影响力在中东地区扩散,但这势必引起部分中东穆斯林人士的不满。

在阿富汗战争中曾受到美国支持的沙特富豪之子本拉登组织了一个叫做“基地”的以恐怖袭击的方式与美军对抗。

90年代,北方联盟领导人马苏德经常奔走于欧美各国,他警告西方,如果西方国家不给一个温和的伊斯兰政权生存空间,中东地区早晚会被极端组织控制,而这一切的恶果早晚会降临到欧美人自己身上。

2001年9月9日,马苏德在接受采访时被伪装成记者的刺客炸死,2天后,三架客机分别撞向了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马苏德一语成谶。

当时正如日中天的美国发誓要报复,美国以塔利班支持基地组织为名大举入侵阿富汗,并一度将塔利班赶到了巴基斯坦边境的一小块地区。

但报仇只不过是为了让美国的军事行动看起来更为有正义性,美国真正的目的与当年的苏联如出一辙,控制阿富汗,进而控制中亚,并同时威胁中、俄、印三个大国,控制亚欧大陆,坐稳世界霸权。

2021年,在投入超过2万亿美元后,美军决定撤出阿富汗。

黯然离场的美军与当年苏军的身影重叠,不变的是大国的野心与小国人民的苦难。不知撤走的美军是否会拿出《圣经》以寻求慰藉,然后以再以一种无奈的口吻念出那句他们曾念过无数次的话: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