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特型演员王劲松「王劲松演蒋介石后脑勺都像未来20年他将成为这角色的不二人选」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88更新:2023-04-23 16:28:56

1、

最近央视大剧《大决战》正在热播,这部剧里最让人惊艳的角色就是王劲松版的蒋介石。

提到蒋介石的扮演者,过去有五位经典扮演者:

第一位是赵恒多。

赵恒多是中国荧幕上第一位扮演蒋介石的演员,48岁才成为蒋介石的特型演员,在电影《大决战》中出演过蒋介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惜2001年的时候他因癌症在北京病逝。

第二位是孙飞虎。

他曾在电影《西安事变》、《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多部电影中扮演蒋介石,并拿到了金鸡奖和百花奖的最佳男配,可惜孙飞虎于2014年病逝。

第三位是许道临。

他从1986年开始扮演蒋介石,并在《七七事变》《遵义会议》《吴贻芳》《中国命运的决战》等50余部影视剧中出演蒋介石。

第四位是张国立。

张国立在《建国大业》中扮演过蒋介石,外形上和蒋介石差距较大,不过张国立靠演技演出了蒋介石末路英雄的气质。

第五位是陈道明。

他在《一九四二》中扮演了蒋介石,陈道明没有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演出了蒋介石的不怒自威。

那么和五位前辈比,王劲松版的蒋介石强在哪里呢?

2、

首先强在外形。

我们把王劲松版的蒋介石和真实的蒋介石做个对比。

嗯,不论是脸型还是眼角的皱纹,亦或是淡定的神态,不能说很像,简直是一模一样!

放在所有蒋介石扮演者里,也是无出其右的存在。

我们换个角度再看一下。

嗯,两人连后脑勺都一模一样!

王劲松版的蒋介石从外形上首先就不逊色于前辈了,接下来就是演技:

其他人用精湛的演技诠释出了蒋介石不同的风采;而在《大决战》里,王劲松对表演做了减法,运用了大量的留白,常常就是给你一个眼神自己体会,却把蒋介石的狡黠、小肚鸡肠用简单几个表情就表现出来,让人拍案叫绝。

比如:国民党占领陕北根据地时,蒋介石飞往那里,飞机颠簸,蒋介石先用手固定住水杯。

随后吞咽了一下口水,两个动作就表现了蒋介石面对时局不利时的慌乱。

再比如:他在陕北时找到了毛泽东的故居,发现那里还在用纺车纺线,倔强的他也上前去试了试身手,蒋介石好强不服输的性格就表现出来了。

还有蒋介石去陕北视察的时候,他和卫立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卫立煌竟然以辞职相逼迫,这里王劲松又做了个动作,他松了松衣领,岔开了话题,让大家召集起来开会。

这场戏证明蒋介石当时已经失去对部下的控制,一个“松衣领”的动作体现了他的不安。

王劲松用各种微表情小细节诠释出了蒋介石的精神气质,而这才是他继《光荣与梦想》第二次扮演蒋介石,然而他“像素级复刻”的造型以及精湛的演技已经得到了大部分观众。

可以说未来20年里,蒋介石的扮演者里,王劲松绝对是不二人选了。

《大决战》中有一段讲的是重庆谈判,毛泽东和蒋介石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两人会面握手的镜头让我看得感慨万千。

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老师今年69岁,他成名很早,80年代就凭借《小花》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奶油小生,后来在94版的《三国演义》里出演诸葛亮成功转化型,随后在《雍正王朝》里出演雍正。

唐国强1996年在电影《长征》中首次出演毛泽东,随后的20多年里30多次扮演毛泽东,是古月之后最成功的毛主席扮演者。

可以说唐国强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几次转型也是游刃有余。

而剧中和他握手的王劲松今年54岁,他是大器晚成的代表,直到2005年,即将奔四的他在影视圈还处于“查无此人”的状态,然而他潜心磨练演技,苦等了34年,才等来和唐国强老师在影片中的这次握手。

3、

让时间回到1986年,彼时的唐国强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演员,而19岁的王劲松却刚刚毕业,他拿着父亲给的50元巨款,坐上了从无锡到南京的列车。

360公里,8个小时,对于王劲松来说却格外漫长。

他忘不了出发前的几个不眠之夜,父亲苦口婆心地劝他好好复读一年,学习理工科,哪怕考个大专和电大也比当演员强。

然而王劲松还是拿着江苏省戏曲学校的复试通知,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来到南京后已是子夜时分,王劲松拖着行李在南京城走了整整一夜,直到天快亮了他才走到学校附近的旅馆,他说这是他步行过最长的路了。

而王劲松的演艺之路也和这一晚经历十分相似,走到山穷水尽,才引来柳暗花明。

毕业后父亲的预言实现了,学了几年表演的王劲松被分配到剧团后干的却是装台卸车的体力活儿,跟表演压根没关系。

他们跟随剧团下乡演出,根本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稍有偷懒还有会被扣10块钱的演出费,在剧团也没有任何地位,受到各种人的鄙夷。

王劲松的生活必须节俭,一个月工资就几十元,每个月到20几号就入不敷出了,他买不起食堂一毛一包的咸菜,就自己去菜市场卖便宜的白菜泡在瓷缸里勉强度日。

那是王劲松最丧的时候,他觉得父亲也许是对的,自己根本就不是当演员的料。

后来单位的前辈可怜他,每个月破例给他30元的伙食补助,还允许他睡在资料室里。

资料室里全都是书,在精神和物质都很贫瘠的那三年,王劲松为了省钱就窝在资料室里读书,原本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然而他的身心却意外的受到了滋养,如今我们看王劲松身上有一股文人气质,就和这三年的苦读是分不开的。

然而熬过了青年时期的苦闷,王劲松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中年的焦虑。

90年代后,中国的电视剧行业蓬勃发展,一些剧团的演员也能在外面接活了,王劲松也借着这股热潮接演了一些小角色,然而都不出彩。

影视圈流传着一句话,一个男演员如果28岁还没出头,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而立之年后,演员王劲松依然没有一部代表作品,周围人都觉得他这辈子就这样了,只有一个人看出了他的潜力。

这个人就是傅彪。

傅彪和王劲松是在2001年结识的,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

那时候的傅彪出演了多部冯小刚的电影,在圈内被人尊称为“彪哥”,他想帮王劲松一把。

傅彪对王劲松说:“你是个好演员,但待在南京就埋没了,你要去北京。”

33岁的王劲松心中的激情早就湮灭了,他拒绝道:“我不想去,我在北京不认识人,去了还要到处求人,太没面子了。”

傅彪问道:“你现在很有面子吗?”

老友的一句话撕开了王劲松最后一块儿遮羞布,他知道自己并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他需要搏一把。

一年后,傅彪带着王劲松在北京到处见导演,逢人就夸:“这是我的好朋友,他演技很好,价钱不高,你只要用他,我可以免费给你们串戏。”

2004年,傅彪患上了癌症,临终前他对王劲松说:“你演好了老生,这辈子有饭吃。”

这句话真正打开了王劲松的演艺之路。

随后王劲松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伯乐,著名导演张黎。

他先在张黎的《锦衣卫》中扮演扮演朱由检皇帝,当年窝在资料室读书的经历让他在阅读剧本时能准确地抓住精髓。

在2019年白玉兰电视剧大师班的演讲中,王劲松如此说道:

“我眼睛里看剧本的时候,思想是会飞翔的,一会儿在剧本里面飞,一会儿飞到别的地方。所以,呼吸也会变化,嘴巴会不自觉跟着角色说话,甚至想现在就站起来试试。”

在拍《锦衣卫》一场戏时,朱由检让锦衣卫秘密执行任务,靠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陈述罪状。

王劲松觉得不太理解,在查阅资料后才了解到锦衣卫很注重名节,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戏还是那场戏,但有了这一层的理解,王劲松演起来更有代入感,一旁的张黎导演全都看在眼里。

4、

2006年,张黎执导《大明王朝1566》时又找到了王劲松,邀请他出演太监杨金水。

39岁的王劲松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出圈的角色,他饰演的杨金水被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评价为“电视剧近30年第一太监。”

剧中的杨金水是江南制造局督办,曾经权倾一方,后来因为政局变幻,他一夜之间从人上人沦为了阶下囚。

为了自保,更为了维护老师吕芳的名誉,他装疯卖傻3年。

直到老师吕芳找到他,他先是一脸呆滞,旋即和疯了一样吃树叶,做鬼脸,让人以为他是真的疯了。

直到吕芳告诉他自己知道他时局已定,他没必要再装疯了。

杨金水才想从3年的梦境中醒来,呆滞的眼神突然变得犀利,他给老师行了个跪拜礼,随后脱掉衣服,跑到河水里畅快地洗了个澡,然后仰天长啸,将三年里的愤懑一下子宣泄出来。

这一段戏里,王劲松的表情从呆滞、到隐忍、到错愕、到崩溃、再到释放,整个转变是一气呵成的,人生的各种滋味全都凝结在这场戏里,许多人看到这里都泪目了。

我想王劲松如果没有之前十多年的沉浮,是很难演出这种劫后余生的感觉的。

随后10多年,王劲松的戏路彻底打开,他在《恰同学少年》《北平无战事》《琅琊榜》《军师联盟》《大唐荣耀》《破冰行动》等热播剧中接连出演重要角色,虽然都是配角,但是越来越多的观众被他的演技给征服了。

一路走来,王劲松对表演的用心程度在业内出了名。

他曾说,我拍《琅琊榜》只用了12天,拍《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只用了19天,拍《军师联盟》只用了20天,拍《猎毒人》只用了7天,拍《麻雀》只用了13天,拍《夜空中闪亮的星》只用了8天。

然而这只是拍戏的时间,背后琢磨角色的时间观众是不知道的。

拍摄《推手》时需要一个打碎的古董茶杯,王劲松直接带了个300年的真古董来拍摄。

拍摄《鹤唳华亭》时需要一个宋代的茶盏,王劲松直接买了个真的带到剧组,只为拍一场戏。

拍摄《破冰行动》时,他特意嘱咐道具组给自己衣服做的长一点,裤子做的短一点,这样显得人更加稳重。

而佩戴眼镜时他特意选择了一个无框眼镜,因为他扮演的林耀东是个大毒枭,无框眼镜能暗示他做事没有底线。

有一场戏林耀东要派儿子出去避风头,临走时在天台上,他把儿子敞开的长袖衫一粒一粒给他扣好,目送他离开。

这个细节来自王劲松的童年,王劲松小时候有哮喘,沉默寡言的父亲经常就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关怀,几十年后被他用在了表演上。

这些细节让王劲松的表演更具有层次感,也使得他要做的功课比别人多出好几倍,可他却乐在其中,他觉得这只是一个演员的基本素质。

有人问他当演戏遭遇瓶颈时,会不会感受到压力。

王劲松回答道:“哪个职业没有压力?一个职业如果没有压力,它必然会被别人所不齿。”

而面对当下有人气没流量的小鲜肉,王劲松更是火力全开,怒斥道:“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变成了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哪!”

5、

如今,王劲松的表演被称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他自己把表演形容为中国画,画满了很丑,留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

演技日臻成熟的王劲松已经跻身老戏骨的阵营,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演技:

光看他的正面角色,你觉得他演不了反派;光看他的反面角色,你觉得他演不了真面人物,而看完了他所有的表演,你觉得没有他驾驭不了的戏。

可以说,以《光荣与梦想》《大决战》为开端,属于王劲松的黄金时代才真正到来。

就像王劲松自己说的那样,他很庆幸自己走得不是那么快,但没有走错,没有放弃自己,随波逐流。

我想王劲松的人生已经浓缩在19岁的那个晚上了,他在南京走了一晚上,终于在天亮到达了目的地。

而现实中他走了34年才走到了唐国强面前,把《大决战》里的精彩表演呈现给全国观众,这一路他走得太苦,但也值了!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木易)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