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多,小李子「莱昂纳多小李子的颜值巅峰全在演绎传奇诗人兰波的这部片中」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30更新:2023-04-23 19:00:31

引言

莱昂纳多作为美国知名演员,曾以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男主角杰克一角红遍全球,被中国观众亲切地称呼为“小李子”。无论是他的“盛世美颜”还是为了塑造角色放飞自我的“水枪图”,从头发丝到脚趾头,从演技到花边新闻,盛誉与争议并存让小李子一直处于视线焦点中。

每次打开关于莱昂纳多的影视剪辑,弹幕铺天盖地的“帅出宇宙的男人”,什么样的颜值能承受得住这样的盛誉?直到我看了他在《全蚀狂爱》中饰演的诗人兰波,被那张精致剔透的脸和桀骜不羁的人物性格迷得神魂颠倒,方才明白什么叫惊为天人。

● 《全蚀狂爱》剧照

这部以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和魏尔兰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电影,讲述了二人之间相知相爱却不得善果的同性恋故事。精致苍白的少年,狂傲不羁和诗人浪漫的天性,以及那段难逃媚俗的断背情与三角恋注定让兰波充满争议。

《全蚀狂爱》中兰波一角一度被粉丝视为莱昂纳多的“颜值巅峰”阶段,而现实中的兰波本人,同样拥有精致的面容,比起莱昂纳多的“天真有邪”,要更为冷峻和忧郁,眼神中多了几分看透世界的犀利。

一身反骨的才气少年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1854年生于法国夏尔维勒,身上有着浪漫的法兰西血统,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然而世人冠以的这种种头衔,兰波本人并不领情接受。

他身上流露着诗人纯粹的野性,被前辈魏尔伦赞誉为“羁风之人”。少年的他才华横溢,好动,充满热情,年仅15岁就能以拉丁文书写诗歌,并获得各种赞誉。在老师乔治·伊森巴尔的引导下开始用法语写诗,其法语诗歌的创作水平进展惊为天人。

● 法国诗人兰波

作为一个修辞班的学生,才华横溢的兰波本可以轻松考上大学。然而,充满反叛精神的他在10岁那年就写下了贯穿后来所有诗作的叛逆:“你总得去通过考试,而你得到的工作要么是擦鞋,要么是放牛,要么是赶猪。谢天谢地,我一样也不想要,去他妈的!”

兰波充满矛盾和反叛的性格与他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作为军人的父亲长期服役,喜欢冒险,在兰波6岁时离家出走,再无音讯;单身操持家庭的母亲则孤僻严厉,长期对子女严格束缚,这种不安、阴郁的家庭氛围激起了兰波心中的叛逆情绪,也造就了他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的一生。

● 小李子演绎的兰波形象

离开学校不久后,兰波边选择逃离了家庭的束缚。在巴黎公社时期,他加入了自由射手队,在简陋的兵营驻地开始肆无忌惮的堕落,同性之好使兰波很快成为当中有名的“肮脏男孩”。他酗酒、抽大麻,无政府主义,衣衫褴褛招摇过市时嘲笑中产阶级。

在此期间他为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反叛思想欢呼,写下《巴黎战争之歌》《玛丽亚的手》等诗。然而巴黎公社最终失败,兰波只得逃回家乡。

● 兰波的签名笔迹

紧接着,随着与魏格伦的相知相遇,他们展开一段纯粹又扭曲的爱,这个17岁的天才诗人也迎来了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

灵与肉的纠葛

17岁的我们在做什么呢?大多是在晃眼的白炽灯下埋头于试题中奋战,或迷茫或热血,或迟疑或冲动。而17岁的兰波,正式踏上了他诗人生涯的伟大航程。

1871年9月,17岁的兰波给刚结婚的26岁的魏尔伦寄去自己写的《醉舟》,很快得到了魏尔伦的赏识和回应,他手执魏尔伦的书信前往巴黎。随后的日子里他们渐渐形影不离,无所不谈,追逐创作的灵感,唾弃世俗无才的诗人,为巴黎公社的失败举杯痛哭,他们成了深入灵魂的至交。

当我顺着无情河水顺流而下,

我感到纤夫已不再控制我的航向。

吵吵嚷嚷的红种人把他们捉去,

剥光了当靶子,钉在五彩桩上。

所有这些水手的命运,我不管它,

我只装运佛兰芒小麦、英国棉花。

当纤夫们的哭叫和喧闹消散,

河水让我随意漂流,无牵无挂。

我跑了一冬,不理会潮水汹涌

比不经心的孩子们还要冒失

我狂奔啊!连那些流动的岛屿

都没有遇过这般激越的震荡。

风暴祝福我在大海上苏醒,

我舞蹈着,比瓶塞子还轻,

在海浪——死者永恒的摇床上

一连十夜,绝不留恋信号灯的傻眼睛。

绿水渗透了我的杉木船壳,

清甜赛过孩子贪吃的酸苹果,

洗去了蓝的酒迹和呕吐的污迹,

冲掉了我的铁锚、我的舵。

从此,我就沉浸于大海的诗

海呀,泡满了星星,犹如乳汁;

吞噬蓝色的地平线,有时,苍白然而安逸,

一具沉思的尸体逐波而飘过,

这一片青蓝和荒诞、以及白日之火

辉映下的缓慢节奏,转眼被染了色

橙红的爱的霉斑在发酵、在发苦,

比酒精更强烈,比竖琴更辽阔。

我熟悉在电光下开裂的天空,

狂浪、激流、龙卷风;我熟悉黄昏

和象一群白鸽般振奋的黎明,

我还见过人们只能幻想的奇景!

我见过夕阳,被神秘的恐怖染黑,

闪耀着长长的紫色的凝辉,

照着海浪向远方滚去的微颤,

象照着古代戏剧里的合唱队!

我梦见绿的夜,在眩目的白雪中

一个吻缓缓地涨上大海的眼睛,

闻所未闻的液汁的循环,

磷光歌唱家的黄与蓝的觉醒!

我曾一连几个月把长浪追赶,

它冲击礁石,恰象疯狂的牛圈,

怎能设想玛丽亚们光明的脚

能驯服这哮喘的海洋的嘴脸!

我撞上了不可思议的佛洛里达,

那儿豹长着人皮,豹眼混杂于奇花,

那儿虹霓绷得紧紧,象根根缰绳

套着海平面下海蓝色的群马!

我见过发酵的沼泽,那捕鱼篓,

芦苇丛中沉睡着腐烂的巨兽;

风平浪静中骤然大水倾泻,

一片远景象瀑布般注入涡流!

我见过冰川、银太阳、火炭的天色,

珍珠浪、棕色的海底的搁浅险恶莫测,

那儿扭曲的树皮发出黑色的香味,

从树上落下被臭虫啮咬的巨蛇!

我真想给孩子们看看碧浪中的剑鱼,

那些金灿灿的鱼,会唱歌的鱼;

花的泡沫祝福我无锚而漂流,

语言难以形容的清风为我添翼。

大海环球各带的疲劳的受难者 ,

常用它的呜咽温柔地摇我入梦,

它向我举起暗的花束,透着黄的孔,

我就象女性似的跪下,静止不动。

象一座浮岛满载金黄眼珠的鸟,

我摇晃折腰船鸟粪、一船喧闹。

我航行,而从我水中的缆绳间,

浮尸们常倒退着漂进来小睡一觉!

我是失踪的船,缠在大海的青丝里,

还是被风卷上飞鸟达不到的太虚?

不论铁甲舰或汉萨同盟的帆船,

休想把我海水灌醉的骨架钓起。

我只有荡漾,冒着烟,让紫雾导航,

我钻破淡红色的天墙,这墙上,

长着太阳的苔藓、穹苍的涕泪,

这对于真正的诗人是精美的果酱。

我奔驰,满身披着电光的月牙,

护送我这疯木板的是黑压压的海马;

当七月用棍棒把青天打垮,

一个个灼热的漏斗在空中挂!

我全身哆嗦,远隔百里就能听得

那发情的河马、咆哮的漩涡,

我永远纺织那静止的蔚蓝,

我怀念着欧罗巴古老的城垛!

我见过星星的群岛!在那里,

狂乱的天门向航行者开启:

“你是否就睡在这无底深夜里

啊,百万金鸟?啊,未来的活力?”

可是我不再哭了!晨光如此可哀,

整个太阳都苦,整个月亮都坏。

辛辣的爱使我充满醉的昏沉,

啊,愿我龙骨断裂!愿我葬身大海!

如果我想望欧洲的水,我只想望 ,

马路上黑而冷的小水潭,到傍晚,

一个满心悲伤的小孩蹲在水边,

放一只脆弱得象蝴蝶般的小船。

波浪啊,我浸透了你的颓丧疲惫,

再不能把运棉轮船的航迹追随,

从此不在傲慢的彩色旗下穿行,

也不在趸船可怕的眼睛下划水!

● 兰波作品《醉舟》

已婚的魏尔伦对兰波的才气与灵气深深着迷,甚至抛弃了16岁美貌温柔的富家妻子和尚在襁褓的儿子,与兰波私奔至伦敦。摇滚巨星鲍勃·迪伦曾在他的歌里唱道:“人间如此残破,如同魏尔伦与兰波。”

这段恋情的现实与两位诗人的浪漫相比却充满了坎坷与狼狈不堪。本就是入赘的魏尔伦在私奔后很快失去充足的经济支持,而兰波不想工作,鄙弃世俗,只想观察人世,创造新的诗歌和人生。他们很快陷入穷困中,时而还能参加社交活动,时而却要与流浪者为伍。

● 《全蚀狂爱》中在宴席上教训众人的不羁兰波

在比利时两人以教书为业,同时也写诗,但日子依然过得相当狼狈。物质生活的苦难在慢慢消磨他们之间的感情,而性格上的迥异更让二人冲突不断。细腻忧郁如魏尔伦,自由奔放如兰波,一个永远只能仰望和追逐,在控制欲和迷恋中患得患失;一个却是永远朝圣的狂徒,厌恶所有的世俗束缚。

兰波是傲慢暴躁的,他一方面看不起中规中矩、叽叽歪歪的魏尔伦,一方面又需要着魏尔伦的陪伴和理解。魏尔伦摇摆与兰波和妻子之间,几度以自杀要挟妻子的原谅,甚至向兰波的母亲控告兰波的罪与恶。他们在争吵中分手,在不舍中复合,这场扭曲的爱恋终于在魏尔伦开枪打穿兰波的右手后画上句号,魏尔伦也因此被捕。

● 历史上的兰波(右)与魏尔伦

被捕期间,魏尔伦妻子指控他和兰波之间不正常的友情,他还被迫接受一系列侮辱性的心理治疗。开庭审理时,尽管兰波一再宣称自己撤回对魏尔伦的控诉,法官还是判魏尔伦入狱两年。魏尔伦在监狱中皈依天主教,兰波也在此期间写出诗作《地狱一季》。

他想要出版却身无分文,但还是找出版商印了500册,然后取了六本样书以赠友人。其余的呢?他弃之不顾——跑单了,十足兰波作风。这些书一直在仓库里堆到20世纪一零年代才被发现,成了收藏家的宝贝。

● 王道乾先生译本《地狱一季》

在《地狱一季》中兰波不止一次缅怀魏尔伦以及追忆他们共度的“地狱情侣”的岁月,他甚至以“悲伤的兄弟”、“疯癫的童贞女”来称呼魏尔伦,而自己则是“下地狱的丈夫”。兰波用忏悔性的描述:“从骨子里看,我是畜生。”,字里行间让灵肉间纠缠的一切若隐若现。

在生活中他是放荡不羁甚至粗鄙肮脏的,但对于诗,他永远是热诚纯粹。

● 法国画家亨利·方丹·拉图尔的画作中,左下角两位正是兰波与魏尔伦

兰波的早熟亦早逝的天才之中混合了儿童的怀旧与幻觉,他说:“天才就是随心所欲地重获童心的能力。”他的一些诗句还含有麻醉品的影响——忧郁和眩晕,标明了整个20世纪的诗歌特征。

20岁那年,兰波在另一位青年诗人帮助下写完《灵光集》,从此抛弃诗歌,把余生过成一首波澜壮阔的诗。

他流浪到德国,在那里当家教,决定开始不一样的人生。魏尔伦出狱后找到他希望复合,被他一拳打倒在街道上。他决定体验生活和冒险,诗人生涯的早早结束却也让兰波用余生印证了所写过的那句诗:“我要变成任何人,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 《全蚀狂爱》中的两人

永远自由的灵魂

之后的18年里,兰波当过荷兰雇佣兵、马戏团翻译、监工、保镖、武器贩子、咖啡商、摄影记者和勘探队员等,足迹辗转欧洲、亚洲和非洲。他一直一直往前走,从不回头,从一个叛逆不羁的少年,一个极度傲慢的天才诗人逐渐变成一个冷峻的男人。

他到处流浪,当兵逃跑,做过水手,混入马戏团中;他前往亚历山大港成为工头,又摇身变成咖啡商前往哈拉;他在哈拉开始了更远的探险旅行,身为咖啡商与强盗共饮。1884年,巴黎地理学会杂志发表了兰波前往衣索匹亚奥加丹的旅行报告——他成了首个深入奥加丹的欧洲人。

● 《全蚀狂爱》拍摄现场留影

兰波依旧是那个充满冒险精神的兰波,纵使抛去诗人的身份也依旧散发着骨子里的浪漫与诗意。他弄了一台照相机,细心挑选来自不同地区的妇女拍照,让她们教他不同的语言。不仅自己时常在探险中身临险境,还与一些土著君主勾结,为欧洲商旅提供奇幻而又讽刺的探险项目。而他走过的一条路线,后来竟成为了埃塞俄比亚铁路的线路。

他最终变成了人们口中好脾气的,和当地人讨论《古兰经》的商人。在兰波与母亲的书信中记载了他那位作为军人抛弃家庭的父亲,在阿尔及利亚居住期间曾翻译过《古兰经》的经历。冥冥之中,似乎多了几分宿命的味道。

● 《古兰经》手稿

投身冒险的兰波越走越远,昔日那个亵神,酗酒,蔑视一切的傲慢少年一去不返,哪怕《时代》杂志写了一封信告诉兰波:魏尔伦在巴黎把他的诗作再次出版,他已经成为新象征主义文学社团中的传奇人物,有人甚至基于他的一首赋予不同韵母颜色的十四行诗,尝试发明一种新的文学系统时,兰波却毫不在乎,甚至提及诗歌就感到荒谬和恶心。

1886年5月,法国文学杂志《浪潮》出版了一部名为《彩画集》的作品,这部令评论界为之疯狂的散文诗集正出自少年兰波之手。年轻人们将兰波视为神明,狂热地赞誉他那使人产生幻象、将不同感觉联系起来的文字,那种充满了炼金术、社会主义、酒醉的朦胧与张扬和少年浪漫的文字使人进入一个全新的“灵”的世界,神秘而美丽。

● 《彩画集》中收录的魏尔伦画的兰波像

与此同时,兰波这个文学的堕落天使,却在另一个国度中成了一个神经紧张、皮肤黝黑的探险者,正准备将一批武器卖给梅内利克国王。

1891年2月,兰波的冒险生涯终于走向尾声,他的右膝剧烈疼痛,患上滑膜炎,并很快恶化为癌症。他坐着落魄僧人的骆驼,艰难地穿越了埃塞俄比亚沙漠,雇了16个非洲黑人把他抬到海边,后被送回到马赛。5月27日,兰波做了右腿的截肢手术,然而这还是没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他的妹妹赶来照顾他,临终前,妹妹劝他接受了神甫的敷油,做了临终忏悔和祷告,兰波重归天主教。同年11月10日,兰波在马塞医院逝世,享年37岁,传奇人生从此落幕。

后记

“已经是秋天了。是离开的季节。走吧。我需要太阳。太阳会治愈我。”

这是兰波临死前一天对妹妹说的话,至死为止,他一直在追寻太阳,追寻冒险,追寻永恒的自由,这个“羁风之人”,最终也化作万物之风,永远地穿梭在自然与时间的轮回中。

“我永恒的心,注视着你孤独的灵魂,纵然黑夜孤寂,白昼如焚。”

他是神秘的“通灵者”,无畏的冒险家,狂热的诗人,他是独一无二的兰波。无论是酗酒亵神的狂傲少年,还是冷峻清醒的冒险商人,19岁那年一颗恒星陨落诗坛,留下永久的辉煌,却无法阻止这个自由的灵魂一直向着太阳与大海燃烧,他永不停歇。

“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眼里一片海,我却不肯蓝。”

而今,这个羁风的灵魂,又在哪里注视着世人呢?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