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火新闻线好看吗「导火新闻线让我想起了那个自杀的记者」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23更新:2023-04-23 23:22:58

瘦骨嶙峋的女童饿得跪倒在地,丝毫没注意到背后是等着猎食她的秃鹰。

20余年前,这幅名为《饥饿的苏丹》的摄影作品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也让世界开始关注当时发生在苏丹的饥荒。

按下快门之后,图片作者凯文•卡特赶走了秃鹰,他注视着女孩继续蹒跚前行,然后情绪崩溃。然而,更令他崩溃的是,照片获奖之后,他受到种种谴责,谴责者认为他太残忍,没有放下相机去救小女孩。

△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

于是,颁奖结束后两个月,凯文•卡特因经受不住非议而自杀。

先救人还是先报道?要做出选择,也许每个记者心里都有过挣扎。

但当真的面临这样的处境时,本性也许早就替记者们做出选择。

以上两个场景出自《新闻导火线》。在这部港片中,《饥饿的苏丹》不但是探讨记者这一社会角色的定位的重要道具,也是对片中所刻画的媒体生态的比喻。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片中营造的是这样一种媒体生态——

媒体为了流量可以编新闻,也可以用各种低俗新闻填满头版位置。

另一家媒体,备感流量压力的代总编被上司的一句话呛得哑口无言。

节操尚存的记者,不得已去做没节操的事,也只能这样互相安慰。

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吴孟达饰演的谭锐智,因为诉求得不到媒体关注,铤而走险走上了绑架之路。

电影预言了媒体过分争夺受众注意力的下场。这些预言最后是否会成真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先于这部电影出街的同名剧集所展示的一些情节,如总编当街遇袭、记者越权更改头版等,竟然在之后成了现实中发生的事件……

实际上,《导火新闻线》所预言的传媒生态,与美国19世纪末那场黄色新闻大战非常相似。当时普利策(没错,就是设立普利策新闻奖的那位)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为了争夺读者,频发刊登骇人听闻、刺激人的新闻,标题也是怎么色情暴力惊悚就怎么来。

△黄色新闻大战,肇始于《新闻报》挖走《世界报》的《黄孩子》连载漫画作者

黄色新闻大战终结于时任美国总统麦金莱遇刺之后。《世界报》因为在此前鼓吹刺杀麦金莱的言论而被迫停刊。而我们的传媒生态,似乎正朝着《导火新闻线》的预言一步步走下去……

△麦金莱

科技的日新月异,让媒体与受众的地位发生了调转,受众注意力成了稀缺品,原本代表着权威客观公正的媒体反而泛滥起来。算法的不断改进,让各个资讯客户端都在推送“用户想看”的内容。

这是这些所谓的“用户想看”的内容,很可能会绑架媒体,让其丧失权威性、公正性,一味地往猎奇和重口地方向发展。

以前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因为没救人而备受谴责,而在《导火新闻线》中,无底线的记者却可以为了点击量穷极一切逼迫当事人,让其做出杀人行为。

希望电影的这个预言不会成真。

另外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本片的制片方是中国3D数码娱乐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早前出品的电影多为情色片,例如《一路向西》、《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和《把妹达人》等等。

于是,在电影中多以卖弄风骚的性感形象示人的何佩瑜,这次演的是一个广州暨大的实习生。

经常饰演爱夜蒲的阔少角色的王宗尧,这次成了一身正义感的记者。

唯有何华高,依然是继续自己近年来多次扮演的猥琐角色。

不过这也说明了这家2011年成立的公司能够游走在大雅大俗的两端。

当然了,这部电影缺点也不少,比如说结尾部分的生硬翻转,又比如说很多重要观点都是靠演员之口讲出来,并没有太多的情节展示。但总体而言,本片还是瑕不掩瑜,属于近年来少有的反应社会现实的作品,相比那些大而空泛的所谓商业大片,已经给足了诚意。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深V】,欢迎关注哟!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