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三个男人「萧红生死场死了三个孩子的女人该如何度过苦难」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23更新:2023-04-24 17:36:56

文|一只麻花

编辑|小阿陈

这是一本读起来满目凄凉的书,却颇受赞誉。

鲁迅先生亲自为其作序,胡风给了其高度评价,这部小说就是萧红的《生死场》,

“小说写出了愚夫愚妇从被压迫到站起来,道尽其生活的悲欢苦恼。”

农村百姓好像总是悲苦的活着,盲目不知生活的意义,可能有时候活得连动物都不如,死去了就死去了,活着便活着。

那么他们为何总是活得那样苦呢?生与死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没有意义吗?

大家好,今天为您带来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

苦命的王婆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民普遍贫困落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在哈尔滨附近的一个小山村,生活着一群更加蒙昧无知的农民。

王婆一生命途多舛。

她一共有过三任丈夫,第一任丈夫打骂她,她反抗了,带着孩子小钟离开了。

那时小钟已经三岁了,王婆把小钟放在草墩上,自己去喂牛。

王婆再回来的时候,小钟已经跌下去,正跌在草堆旁的铁犁上,没了呼吸。

年轻的王婆多能干啊,一大片麦地,一粒粒麦子,王婆一口闲话没讲,一点没喘地收获着,试图通过劳碌和收成忘掉失去小钟的痛。

可是一看见邻人的孩子一点点长大,王婆的心就痛了起来,几夜没能合眼睡着,她苦命的孩子,她没能护住,是她一生的痛。

后来王婆嫁给了第二任丈夫,第二任丈夫病死了,她又带着孩子改嫁给第三任丈夫赵三,才稳定下来。

可是生活的苦是不间断的,地主压迫,农民就如同畜生一样被压榨着活着。

王婆家的老马,是习惯被奴役的。

绳索束上身,它就跟老实地跟着主人的鞭子干活,主人的鞭子落在它的皮骨上,它也不做任何反抗。

因为反抗的结局就是死亡,反抗和不反抗没有区别,那种即使死也要反抗的血性不能带来意义,于是老马浑浑噩噩地当了奴隶。

可是,人太穷了,马也老了,王婆只好卖了老马。

王婆把老马送进屠宰场,老马像是明白自己即将要面对的命运一样,眼睛湿润而模糊地望着王婆,悲伤立刻也划过王婆心头。

王婆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联想自己垂暮的境遇,自己好似这匹老马一样任劳任怨下了几十年苦力,然而终究摆脱不了老了也要被榨干最后一点价值的,可是那有什么办法,难道等着饿死吗?

但是王婆卖掉老马得到三张票子,转眼就被地主收走了,一块铜钱都不剩下。

王婆卖掉老马毫无价值,马老了,剩下一张皮,被卖了,抵了地租,那人老了呢?

其实也跟老马一个结局罢了。

日子就是这般浑浑噩噩地过下去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地主要收租。

王婆的丈夫赵三和一群村里的男人们开始商量着对策,天天晚上躲着家里老婆算计着,拼出心里的一口恶气,成立了反对地主收租的“镰刀会”。

王婆知道了男人们的图谋,不像其他小媳妇一样担惊受怕,要劝说男人惜命,她反而鼓励赵三去打地主,还去弄来一支老洋炮,教赵三怎样装火药,怎样上炮子,怎样开火。

赵三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女人是可以敬重的,他佩服他女人的胆量,他远远不如自己的女人。

因为“镰刀会”的活动还没开始,赵三先软了胆子。

那是个天将黑的时候,赵三喝了酒,看见自己家柴堆有一个陌生的男人,想起前几天地主派人催加租,不同意,就要放火烧,赵三便以为这陌生男人就是地主派来的人,加上酒劲上来了,赵三直接冲上去拿木杆打折了陌生男人的腿骨。

其实这陌生男人不过是个小偷,太穷了,才想偷摸拾点东西。

赵三自然被抓进牢里教育教育,还是地主说了几句话,才放了出来。

放出来的赵三像是忘记“镰刀会”的事情了一样,天天进城给地主家送白菜,那个小偷从医院抬出来的时候就死掉了,也没人关心。

赵三反抗的小火苗就这样被浇灭了,王婆又狠心卖掉耕地的牛赔了地主所说的救赵三的杂物费。

最后没有了牛,也没法耕地了,但地主还是加租了,日子更难了。

赵三决定卖鸡笼度日,开始生意还不错,可是小鸡初生的时节过去后,生意就没有了。

儿子也只能送去给别人当伙计,被挨打挨骂的混口饭吃。

赵三第一次感觉人活着没有什么意思,老的老了,小的还那么小,都在重复被折磨的生活。

王婆首先受不住了,听闻儿子去抢东西被抓住枪毙后,一颗慈母心的王婆竟然半夜服毒自杀了。

赵三立刻跑出去,跑到乱葬岗,要埋了王婆,死了也好,活着总是受累。

乱葬岗是地主施舍给贫农民们的一小块土地,没有花香,没有虫鸣,是贫农民们死后的寂静住宅。

没想到王婆在被要掩埋的时候,嘴角流出一些黑血,那仅存的一口气就是不断绝。

赵三捻着烟袋来回踱步,他看着王婆半死不活的样子,烦了,也困倦了,拿起铲子照着王婆头上生敲一下,把王婆打晕过去。

但服了毒的王婆还是没死成,还是要在人间受苦。

但在人间受苦的,远远不只一个王婆一个。

不懂事儿的金枝

在那个年代,女人受的苦总是更多,也更沉重的。

金枝偏偏又是个不懂事的,十七八岁,不懂情爱,不懂怎样跟男人相处。

成业在河边吹着口笛,那口笛声就诱着金枝走向河边。

男人的力气和情欲又是那样大,金枝根本无法反抗,自然就成了”好事“。

可是那河边哪里是什么好女人该去的地方?福发的媳妇就是在河边丢了身不得不嫁给福发,主要还是丢人呐,福发的媳妇从此在村子里是抬不起头,见到人就躲。

年纪轻轻的金枝哪里知道这些,她的寡母整天地叫她干活,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啊。

可是村里的流言就是那么快,金枝的肚子也在慢慢变大,不得已,金枝嫁给了成业,这个一无所事的年轻人。

这个男人,永远只顾着自己,不顾及金枝孕晚期还要同房,把新娶的老婆当作发泄欲望的工具一样对待。

金枝很快就跟村妇一样了,学会了抱怨,丢掉了一切不懂事,没有孕妇的一点优待,从早忙到晚地干活。

生产的时候,成业一点也不关心金枝,只有她一个人在忍受刑罚,好不容易生下小金枝,成业也是满腹牢骚,嫌弃的不行。

贫穷年代,多一个人就要多一张口等着吃饭,成业又是个只会对老婆发脾气的窝囊废,每次回家就要骂金枝还不做饭,也不管有没有米。

金枝赶忙放下小金枝,给成业做饭。

孩子吃奶没吃够,自然哭闹不已,成业又是开始对着小金枝骂,赔钱货,扫把星,早晚要卖掉······

小金枝还不懂事,哭个不停,成业越骂越气,直接给摔死了。

小小的生命,来人间还没够一个月,就被自己的亲爹给摔死,她甚至连爹娘都不会念!

这便是生活的苦难,生了,只是为了以后的死吗?

何况在那个年代,农村地区瘟疫盛行,医学又不发达,贫苦百姓们只能认为瘟疫是上天降祸于人间,只能安静等死。

那时,人死了也听不见哭声,静悄悄地被扔去乱葬岗,全村都在寂静中苦苦挣扎。

日本人却在这时候占领了这片土地,升起了农村人从来没见过的旗子。

他们坐着汽车,带着尘烟和骚闹而来。

车上不仅有手持步枪的日本人,还有扬武扬威的中国人。

他们如蝗虫过境一般,扫荡一切人和物,村里的乱葬岗上又“热闹”了起来。

“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村里的男人们再次聚在了一起,讨论那些由学生组起来的革命军是真的不行,只会喊口号,上马都得让人扶,国家如何能靠这些人赶走日本人呢?

他们被压迫久了,虽然不知道革命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救亡图存”的道理还是懂的。

愚昧无知的旧式农民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终究还是渐渐觉醒了的反抗意识和民族意识。

乱世人如狗

全村宣誓抗日的那天,想寻一个公鸡没有寻到,众人就捉来了二里半的山羊。

山羊不住哀叫,众人不管,斗志昂扬,要豁出性命为他们从前不知道的国奋斗一回,寡妇们率先喊出声,就是千刀万剐也愿意。

赵三又重新燃起来了斗志,却不住流泪,说自己老了,救亡还要靠年轻人,大家都要把枪口对准心窝说话。

那时,宣誓的声音划过每个人心头,大家群情激愤。

但二里半是个坡脚汉子,他养的羊就是他的命根子。

人们宣誓的时候他没来,人们宣誓完了要杀羊的时候他来了。

他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捉来一只公鸡,替换了他的山羊,就回家去了,对于所谓的国亡,他好似没什么感触。

别人的眼睛都在看着二里半,都在心里骂着二里半,可是二里半只想活着,只想让老羊活着,这也是中国农民的另一个向度。

就如金枝,她顾不上怨恨日本人。成业死了,金枝的依靠也是没有了。

金枝只能回到寡母的身边,可是母亲病了,家里没钱,金枝又只能进城寻找赚钱之道。

为了有口饭吃,金枝跟着缝婆给别人缝补衣服。

一次,金枝去一个独身汉的房舍给人缝补,独身汉却插上了门,脱下了裤子,最后给了金枝一元钱作为补偿。

羞恨和无力挣扎让金枝痛苦,她想母亲了,她又赶回了农村。

母亲不知道在金枝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关心,拿着金枝得来的一元钱,咧嘴笑了,催促金枝继续进城赚钱,在村子里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金枝伤心不已,她痛苦地想自己的一生,从前恨男人,然后又恨小日本人,但是现在,她想:

“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也不恨。”

在这里,金枝在为自己命运哀叹的同时,看到了当时中国国弱民愚的实质。

于是,金枝打算做尼姑去。

可是尼姑庵早就空了,听说尼姑在七七事变后,就跑了。

那金枝又该走向那里去呢?有多少人在命运的折磨中苦苦挣扎呢?

王婆是经历过生死的。

面对日益凋敝的生存环境,她早就看清需要革命,她仅剩的一个孩子冯丫头前来投靠她。

她却劝说女儿参加革命军,让女儿走向革命的道路。

可是,危险的事情往往需要性命来搏。

女儿还是死在了革命这条路上,送信的人还给王婆看一个小册子,全是有名有姓的牺牲者。

王婆接受了,失去最后骨肉的她,尝到人间最彻底的悲,从此,她唯有更坚定地站在抗日的道路上,才能把那些泪水化为力量。

村里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只是一盘散沙,别人一打就散,村子里的人却每天面临死亡的威胁。

二里半的老婆麻婆子被杀了,儿子罗圈腿也被杀了,村子彻底安静了下来。

结语

农村人天生容易失望,每个人都容易失望,他们不明白爱国有什么用了,爱国也没有饭吃啊!

但是终究有人被迫走向反抗,二里半决定去革命,老婆孩子都没了,他就把老羊交给赵三,说:

“这条老羊……替我养着吧!赵三哥!你活一天替我养一天吧!”

生本该绚烂,死本应宁静。

可是在萧红笔下,生和死早已没了界限,人们如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最后只剩下了"冷",直入骨髓。

王婆,赵三,二里半,金枝,这里的每个人,都是试图和命运作斗争的,但终究逃不过。

但这并不是个人的悲哀,而是时代的悲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