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一出精彩的喜剧看莎士比亚第十二夜后」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05更新:2023-04-24 17:40:15

文/马家骏

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来西安演出的莎士比亚名作《第十二夜》是一出精彩的喜剧。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现实主义喜剧之一,它突出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反对虚伪的宗教观念和封建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演出体现了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早期的艺术风格。舞台上优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简洁的景色,精妙的对话,乐观的气氛,以及悦耳的配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印象。

更值得称赞的,是演出中有机的统一,诸多因素在剧情进展中组成了完整的艺术创作。恩格斯曾经推崇过“莎士比亚式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①。演出中的《第十二夜》把浪漫爱情的线索、离奇的情节和辛辣的讽刺和谐地交织了起来。

在爱情的线索中,《第十二夜》巧妙地安排了沙白斯馨和薇欧拉兄妹的奇遇。薇欧拉的形象再现了文艺复兴初期的社会要求:男女平等和爱情自由的理想。整个剧情的开展与她女扮男装紧密不可分。而这个在封建主义看来是大胆无羁的行为,正是她追求社会生活的尝试,是不满足妇女地位的表现。薇欧拉成了跟班西沙里奥,则处在爱情的纠葛中,一方面她被欧丽薇亚小姐所追求,另一方面又陷入暗恋奥西诺公爵之苦。演员成功地表现了这个在外表行动上是男人的女人和内心爱情中是女人的男人的特点,把她的内心隐密与矛盾,同外部的行动与表情,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塑造了一个既追求爱情幸福又抑制内心烈火的自我牺牲的高贵形象。她的追求和她的被追求,造成了一连串的戏剧场面:她在公爵面前的庄重与失言、在欧丽薇亚身边的尴尬、在应付“情敌”决斗中的窘态,一切表现得风趣横生。至于薇欧拉的改妆,同样引起了不少有趣的误会,但是却意外的给哥哥带来了幸福。当然也就解脱了自己的进退维谷的处境,最终使自己达到了爱情的目的。两对情人如愿以偿,是几经波折后的自然结局。这之间,表现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构想力量。

享乐的诙谐、戏谑的滑稽和风趣的机智,同样被莎士比亚纳入了《第十二夜》的庞大的艺术结构之中。我们热烈地称赞舞台上所洋溢的喜剧气氛。陶拜爵士的粗犷率真,马利亚的狡黠风趣,庵住的怯懦可笑,都是《第十二夜》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剧本通过对于这种种形象性格的准确地刻划,揭示了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的社会生活与风尚。寻欢作乐、豪饮狂歌、戏谑中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放浪形骸即是对于莎士比亚时代清教徒世界的清规戒律的一个反击。莎士比亚绝对没有歌颂资产阶级式的习气与市侩作风,但却指出:人们的恶作剧只是为惩办旧意识的代表和作弄自不量力的愚蠢,其中尚不含极端利己主义的诈骗掠夺和居心为恶,而是及时行乐的寻开心和对自己的狡猾机敏的得意。在灌酒、写假信、设圈套、怂恿决斗等场面,有力地表现了这一点。至于小丑凡斯特的形象,在《第十二夜》中却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从这个机智灵敏的傻子的性格中,莎士比亚显示了滑稽的另一种性质,那就是乐观主义地对生活作出应该的肯定,理智地对生活作出判断。小丑的语言具有格言的性质,他的机智中洋溢着人民的幽默和欢乐。而麻浮柳的讽刺形象,却显示了另一性质的喜剧性。在这个虚伪、傲慢而又可鄙的喜剧性格身上,把一个伪善的清教徒暴露无遗。莎士比亚鞭挞了这个形象。这个人物的喜剧性,不仅表现在他的思想行为与实际生活进程的矛盾上,而且更表现在他并不以为自己可笑。精神异常顽固愚蠢而偏偏把自己想象为得宠的情人,秉性伪善造作而独独自认是“天降的高贵”的对象,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突兀矛盾,够成了麻浮柳的无限可笑。就是上面这些性质各异、情趣不同的因素,交织成了《第十二夜》生动的喜剧情节。它们的有机融合,引导我们随着场景的推移,时而陷入浪漫的遐想,时而辨识生活的奇妙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激情沸腾,时而含着微笑赞叹精辟语言的机智,时而又欢欣地领略优美的诗情。而这一切,需得感谢剧团同志们的辛勤的劳动和精湛的艺术创造。

———————

①《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北京,第37页。

(刊于1961年12月27日《西安晚报》)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