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口罩的快躲远王朗死于飞沫喷溅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78更新:2023-04-25 13:48:18

在商芳会参加陕台“秦之声戏迷大叫板”比赛拿下总冠军之后,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关注过秦腔话题了。

我甚至以为,秦腔最终会彻底消失,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时代的巨轮上,没有给秦腔留下一席之地。秦腔就是大海上的一条孤舟,随风飘荡。

直到有人用村里的大喇叭这样唱秦腔,“谁来(时)串门不蒙面,他荆轲刺秦不用剑,莫要聚餐太危险,刘邦不赴鸿门宴,不戴口罩的快躲远,王朗死于飞沫喷溅。”

在全国村长都好像是一个师傅给过的活儿,用不同方言念同一个贯口,希望村民戴口罩不要外出的防疫时期,这段铜锤花脸的清唱,简直振聋发聩。

短短几句唱词,简明扼要的就讲清楚了,防疫时期普通人要怎么做,带好口罩少聚餐,刘邦不赴鸿门宴,以及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王司徒死于飞沫喷溅。

在你因为疫情不能出门,不断刷手机的时候。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在互联网时代,除了硬核封路与劝返之外,快手、抖音或者其他社交平台上,秦腔演员以及秦腔爱好者们已经站在了文艺防疫的前列,用一段接一段的短视频,构筑起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线。

《血泪仇》里的王仁厚不再是“手托孙女好悲伤”,沉浸在家庭破碎走投无路的绝望之中,而是共谱一曲“春节遇灾好悲伤,武汉病毒(dóu)肆意狂”抗击疫情的家国情怀。

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这段的年轻人们在网络上奔走相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好像看到了秦腔文艺复兴的契机。掉进大海的记忆开始复苏,“血泪仇就是那个我小时候我爸哄我睡觉时候唱的”。

没有一个陕西小孩逃得过秦腔的熏陶,哪怕长大成人之后,对秦腔彻底没有感觉,但总会在某个发呆的空档,脑海中电波闪过,嘴里不由自主地哼唱一句“祖籍陕西韩城县”。

千万不要忽视了秦腔在西北五省的长辈们心中的分量以及根基,没有什么能阻止一个真正的秦腔戏迷对秦腔的追求。来自岐山的张哥跟我说,每年凤毛麟角的庙会已经不能满足他70多岁的爷爷了。

“为了能在手机上听秦腔,你知道他老人家有多努力吗?他不仅学会了上网,甚至学会了拼音输入法。就为了找全陕西哪里有庙会以及在抖音快手上,搜索秦腔演员,方便自己追星。”

他们可以错过一起学猫叫,错过在你胸口比划一个郭富城,但永远不会缺席任何一段秦腔戏。哪怕是肉身苍老,但提起秦腔戏,提起那些知名的秦腔演员,他们依旧是目露星光,宛如少年。

这个发源于陕西的曲艺,其实遍布西北五省,到处都有它的追随者。而它的渗透面之广,可能你都未曾注意过,至今被人翻出来看的刑侦剧《121枪杀大案》,主题曲一开头就是参照了秦腔铜锤花脸的唱腔。

而冲向互联网的秦腔,似乎已经走出了西北五省这个地域范围,听惯了二人转的东北铁汁,在秦腔快手主播的视频底下忍不住留言,表示爱了。

麦子向着太阳愤怒生长,戏迷们向着疫情愤怒吟唱。

甘肃平凉的老铁,视频留言区全是双击666,就因为他将秦腔须生名段《打镇台》改成了《打疫魔》,“钟南山坐阵细研判,日夜攻坚不停闲,大无畏精神人称赞”。

说实话,我上一次听《打镇台》这段儿,全国还是流行用DVD在家看碟的时代,我外公专门去买了丁良生老师的碟片,天天在家看。

如果须生戏让你提不起神来,你再试试这段儿根据《三对面》改的花脸戏。怎么着也能把你那对疫情轻视的父母震醒。

演唱者/胡林焕

老话讲,说书唱戏劝人方。秦腔演员们的觉悟,永远不让人失望。

疫情来的凶猛,但哪怕粉丝只有3万多的秦腔主播,也想尽一己之力,提醒自己的粉丝们,疫情严重,大家没事儿别出门,就在家里呆着。并当场给大家唱了一段《双龙会》中的“事急了才知道把佛念。”

康德讲到,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能让我们的父母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乖乖待在家里,学会科学防护:一件是央视新闻报道;另一件是他们喜爱的秦腔。(PS:仅限陕西等西北五省,秦腔传唱省份父母)

但我怀疑,相比于官方的红头文件,你爸你妈更能接受秦腔唱段。他们可能搞不懂蝙蝠身上带着多少种病毒,这次病毒传染有多强,但他们听得懂梁秋燕,听得懂三娘教子。

在沟通上,秦腔演员们,可能永远比你更懂你的长辈们。

当你因为无法劝服长辈们这个春节期间不要走亲戚,出门要戴口罩而深感无力的时候,秦腔成了阻止他们出门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铜锤花脸到须生花旦再到丑角戏,从《铡美案》《三滴血》《三娘教子》唱到《怕婆娘》,秦腔演员以及业余戏迷们,但凡开个抖音快手,都在全方位无死角的呵护你爸你妈,以及你爸爸的爸爸跟你爸爸的妈妈。

核心主旨只有一个,疫情当前,要严肃对待,勤洗手,戴口罩,最好待家里哪儿都别去。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有效的。你爸妈可能不听你的话,但一定信秦腔。

“这几天苦口婆心对长辈说防疫的事,都听不进去,给他们看了视频之后终于听进去了。”

与其在家跟父母长辈们吵架拦着不让他们外出,不如教会他们用快手抖音,顺手给他们搜集一些秦腔名段魔改的抗击疫情选段,保证能让他们在家里待的舒舒服服的。

当因为疫情封门,在家已经憋到行走在理智与疯狂边缘的年轻人们,开始裹着被子在客厅学蛆爬。朋友圈里动不动打卡西餐厅,小红书里妆容精致晒名媛生活的瑞贝卡们,穿着睡衣,不修边幅的在家开始搓棍棍面,漂凉皮时,西北五省热爱秦腔的父辈们,或许比年轻人们更需要抖音快手。

在平时,他们可以游离于互联网之外,出没于各个广场,跳舞、写毛笔字,踢毽子、打猴,打弹弓,在单杠上翻飞……,但在所有人要窝在家中的当下,还能有什么能比秦腔戏更能抚慰人心的?

抖音快手上戏迷的生活,简直令人羡慕。

出不了门,甘肃庆阳的秦腔戏迷大哥早就将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了。疫情如此凶猛,还跑出去干啥?是在家茶水一端躺在炕上,唱秦腔跟网友交流不香吗?

而远在宁夏的一位老哥,已经在自家院子里,带妆上阵,喜滋滋地唱起了《下河东》,并顺手在视频中加上了武汉加油的字幕。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看到秦腔之后,特意去寻找,我都不知道秦腔其实早就已经打破了次元壁。

在B站上,光是有关秦腔的内容,从本戏到折子戏,足足有50页。你永远不知道,你身边的哪位年轻人,已经偷偷入坑秦腔了。

你们有在B站看过秦腔《黑叮本》吗?

那段五分钟的视频,全程高能。对于这帮沉迷B站的年轻人们来讲,花五分钟时间看小圆脸国太与徐延昭互怼实在是太划算了。每次被现实生活痛打,都会点开这段儿,没有比这个更解压的了,看到最后,都会忍不住发出笑声。

就像郭德纲的相声一样,哪怕你听到耳朵起茧,但还是会一遍又一遍的打开继续听下去。

是的,在疫情严重的当下,没有人会相信,唱一段秦腔,就可以对冠状病毒产生免疫。也没有人会认为传统曲艺会凭此重新走向辉煌。对于疫情,依旧要保持高度警惕。

但当梆子声响起,我就知道,有人向当下慌乱的生活又射出了一颗子弹。

作者 | 陈锵 | 贞观作者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