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6中共一大13名代表最后的人生归宿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70更新:2023-04-25 15:07:20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有13人,可以说这13人都是党的元老级人物,那么在接下来的革命岁月中,他们各自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人生,最后的归宿如何呢?回望历史,我们倍感坚定信念之重要,坚守初心之可贵,坚持真理之伟大!

李达(上海代表):1890年10月2日生,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负责宣传工作,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1923年4月与毛泽东一起创办《新时代》月刊,任主编。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霸道作风脱离了共产党。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应邓演达之邀,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49年李达受毛泽东之邀辗转来到北京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12月,由刘少奇介绍,毛泽东、李维汉等做历史证明人,党中央批准李达为中共正式党员。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推选为第一任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曾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攻击、诬陷,被迫害致死,终年76岁。

李汉俊(上海代表):李汉俊1890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书诗,又名人杰,号汉俊。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大后,李汉俊与张国焘和陈独秀发生了激烈的路线之争,因分歧严重,就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李汉俊虽不在党组织中活动,但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利用“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1927年底被军阀胡宗铎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同年12月17日在汉口遇害,年仅37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国焘(北京代表):又名特立,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中共建党初期的高级领导人 。1920年10月,创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参加党的一大,进入中央局,分管组织工作。1922年7月参加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组织工作。1923年6月在广州出席了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在上海出席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农工部主任。1927年4月在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28年6月在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懋功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1937年3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受到批判。1938年4月初,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4月18日被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军统从事反共特务活动,上演了一幕“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的闹剧。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同年11月去台湾。1949年转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12月2日在多伦多病逝,终年82岁。

刘仁静(北京代表):刘仁静,字养初,又名亦宇。1902年3月4日生,湖北应城人。曾参加恽代英等组织的互助社。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和邓中夏创办并主编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同年9月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继又出席了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926年秋,赴苏入列宁学院学习。同年列席共产国际执委会七大,会后应邀到苏各地宣传中国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接受托派观点。1929年4月,绕道去土耳其私访被苏驱逐出境的托洛茨基。8月回国后,因参与托派组织的活动,被中共开除出党。1950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在人民出版社任特约编辑。1986年底任国务院参事。翌年8月5日因车祸去世,时年85岁。

董必武(武汉代表):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璧伍。1886年3月5日,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17岁考中秀才。1903年秋,董必武欲投笔从戎,决定报考武普通中学堂,在报名表上填写了“璧伍”的谐音“必武”,以表“尚武救国”的人生追求。此后,便沿用“董必武”这个名字。1921年7月,董必武和陈潭秋作为武汉早期组织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在会上,董必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战斗口号并参与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中共一大后,董必武回到武汉,以教师的身份在湖北向学生、工人、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把革命的火种遍撒湖北大地。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董必武率领革命群众积极援助北伐军,为占领武昌创造了有利条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董必武重返武汉主持工作,后前往重庆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南方局工作。抗战胜利后,董必武继续留在国统区工作,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和平民主、制止内战进行复杂艰巨斗争。1949年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董必武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董必武当选为最高法院院长。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的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4年4月任国家代主席,直至1975年,89岁高龄的董必武身染沉珂,但依然坚持出席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4月2日早晨,董必武因肝癌不治,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九岁。

陈潭秋(武汉代表):陈潭秋(1896年-1943年9月27日),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1920年陈潭秋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后任我党在武汉地区的主要负责人。他还先后出席了中共三大、五大、六大,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中央红军长征时,留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领导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8月,与陈云等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留驻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国民党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毛泽东(湖南代表):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人之一。

何叔衡(湖南代表):何叔衡(1876年-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20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59岁。

王尽美(济南代表): 1898年6月14日生,山东莒县人,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结束后,他与瞿秋白、邓恩铭等同志一道,代表中共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会议,并会见了列宁。回国后,他协助罗章龙组织了京奉铁路、开滦煤矿等地政治大罢工,亲自指导了山海关铁路工人大罢工。从1923年至1925年5月,王尽美担任山东省委书记,他积极发展组织,办报写文章,还经常组织民众演讲。1925年1月11日至22日,王尽美带病到上海参加了中共四大。是年8月19日,因肺病逝世,年仅27岁。

邓恩铭(济南代表):邓恩铭,又名邓恩明,字仲尧。1901年1月5日出生于贵州荔波县一个水族家庭。1918年,邓恩铭在亲戚帮助下考上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了革命的起步。1920年末,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秘密诞生了,邓恩铭和王尽美成为负责人。1921年7月,与王尽美代表山东的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回国后致力于党组织的发展和山东工人运动。1928年12月,在济南进行革命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年仅30岁。

陈公博(广州代表):陈公博,广东省南海县人。他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1921年7月30日,一大会场遭敌探骚扰,次日会议移至南湖,惊魂未定的陈公博脱离集体而逃,返回了广州。后加入国民党,自诩为“左派”人士。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汪伪政权中的二号汉奸。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汉奸陈公博仓皇逃到日本。随后,国内掀起惩罚汉奸的浪潮,陈被送回南京受审。1946年6月3日被处决。

周佛海(旅日代表):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人,早年留学日本,在鹿儿岛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信件,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一大代表。后来在错误理论指导下,周佛海逐渐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并为生活所困而沉沦。1924年9月,周佛海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脱党。后加入国民党,为打内战、搞独裁积极出谋伐策,成为蒋介石国民党中委。抗战期间,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1946年,被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判处死刑。次年,蒋介石因其在抗战中期有功签署特赦,改判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

包惠僧(陈独秀委派代表):包惠僧原名包德芬,号贵三。1895年1月15日生,湖北黄冈人。1921年7月,作为陈独秀指派代表参加中共一大。1926年夏,任黄埔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主任政治教官,后任战时政治训练班主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党组织。1949年11月,从澳门回到北京。1957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7月2日病逝于北京,时年85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