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欧盟「人还没到中国欧盟1号人物先把狠话说了3个地方要划重点」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42更新:2023-04-25 15:41:20

人还没到北京,欧盟1号人物先把狠话说完了,中欧关系未来怎么走?

据欧洲新闻网站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华前,发表了一次批判性的演讲。在这场演讲里,冯德莱恩用相对主观且不太理性的观点,解读了中欧关系。从她的讲话里,有三个重点,表明欧洲的对华态度已经来到一个十字路口。

【消息来源欧洲新闻】

第一个重点是,冯德莱恩称,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将决定欧盟同中国的往来。其实这个讲法隐约有以中欧关系为筹码, 要挟中国以她想要的方式解决俄乌冲突的嫌疑,也不符合欧盟内部另一派的声音。同时,对于眼下中欧关系而言,此举必然会是一大减分项。

结合近期世界范围内的外交动态来看,中俄联合声明提到了俄乌危机的解决方案,中乌外长也通过电话。可以说,冯德莱恩的表态已经是“老黄历”了,这个叙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代表所有欧盟成员国的看法,显然也不符合她所谓的,“欧盟密切关注中国的最新举措”这一说辞。

【冯德莱恩的讲话算不上理性客观】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中俄高层会晤后就曾表态,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对中俄关系并不天真。这个不天真,说的其实是欧洲会理性看待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不会轻易被其他国家左右。这里的其他国家,大概率指的是美国。我们可以看出,米歇尔的表态相对而言更加理性,也迎合了欧盟内部,想在政治领域更加独立自主的那部分声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跟冯德莱恩同期访华的还有法国总统马克龙。从去年年底开始,马克龙就频繁表达了自己想要访问中国的意愿。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之前,王毅主任还飞了趟法国与马克龙会面。期间王毅主任提及重启中法在各领域的交流,随后马克龙表示将在4月访华。

根据马克龙自己的说法,让中国帮助欧洲结束俄乌冲突会占用访华会谈的主要篇幅。

透过俄乌冲突,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连锁反应,使得欧洲被迫在能源方面与俄罗斯脱钩,转向购买更高价的美国能源。而只要冲突不结束,在美国裹挟下,欧洲依旧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及经济援助,这本身就是一个负担。

【欧洲国家要向乌克兰提供装备和钱】

就如何妥善解决俄乌冲突,中方提出过全球安全倡议、对俄乌冲突的十二条立场,包括后来的中俄联合声明,也强调要通过和谈解决乌克兰危机。虽然受美国政治干预、意识形态差异等因素干扰,欧盟内部以冯德莱恩为代表的这批人依旧不能从更为理性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中方的主张,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给出的方案是绝对符合欧洲国家自身利益的。

这也意味着,欧洲对中国的误解需要时间来消弭。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欧洲内部相对理性的观点和声音,会随着俄乌危机的持续被进一步放大。换句话说,只要中方在这个问题上保持立场和定力,转而支持中方方案的欧盟乃至西方国家,只会越来越多。

【欧盟中也有相对理性的声音但不多】

至于冯德莱恩讲话的第二个重点,则围绕在中欧经贸领域。对此,冯德莱恩称要专注于降低风险,但不是与中国脱钩,与中国脱钩不符合欧洲的利益。这一点,相比第一点毫无疑问是相对务实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与欧盟在经贸层面的合作关系高度互补且基调务实。欧盟一度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去年欧盟对华投资累计已经超过1400亿欧元。而欧盟的投资项目,大部分集中在欧洲供应链上的环节,这也说明,中欧经贸合作往来还有比较大的发掘空间以及发展潜力。

所以才说,在经贸方面与中国脱钩不符合欧洲的利益。而中欧的经贸合作并不是单纯的商业往来。想要区分合作与分歧本身没有问题,但关键在于冯德莱恩说的降低风险。

而所谓的风险规避,也就是他们自认为“欧盟应该避免在经贸领域过度依赖中国”的说法,不应该建立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基础上。事实上,中欧经贸是高度互补的关系,“过度依赖”是欧盟单方面想法,基于错误认知做出的决策。不扭转这个想法,只会同时损害中欧的长远利益。

【中国同欧洲的贸易往来密切】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冯德莱恩特意提到的中欧协议。中欧原本在2020年达成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但后来因为意识形态问题,欧洲方面插手中国内政,并对中国展开单方面制裁。随后中国采取反制,中欧协议暂缓。

从这件事上,我们不难看出,欧洲在面对中欧合作时,还是带有一定的杂念,这也导致中欧合作推进缓慢。

最后第三个重点——冯德莱恩在讲话中提到,敦促成员国避免陷入“分而治之”的策略,称需要集体意志来共同应对全球事务的决定性时刻。

众所周知,欧盟毕竟是一个组织,其成员国在做决议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很正常。有完全基于美国战略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国家,自然也有尝试独立自主下决定的国家。

在我们看来,如果欧盟真的能有一个集体意志,那么中方肯定是希望,“独立自主”这四个字,能够在此意志当中占据更多的主导权,而非是欧盟国家被拧成一根绳之后,依旧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对于中国以及未来的中欧关系而言,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与法德这些欧盟主要国家开展政治交流的核心议题之一。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4月访华】

还是那句话,尽管欧洲内部像冯德莱恩一样对中国偏见的声音不少,但理性声音的出现,总归是一种积极性的信号。而这种分歧的出现,也意味着欧盟在外交层面已经来到一个十字路口。

从短期来看,保持现在对美欧关系的路径依赖,对欧洲来说是一个相对舒适的选择。但从长远计,走上更加独立自主的道路,显然更符合欧洲的发展方向及战略利益。其中的选择,还得看欧盟自身,有没有人能将中欧关系放到战略层面来看待,同时对未来全球地缘政治的演变,有没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