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启示录乌托邦与宗教隐喻阿丽塔与它背后的铳梦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65更新:2023-04-25 22:24:40

文 | Turing

在阅读本文之前,你可能需要知道以下这几点:

1. 本片的导演是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卡梅隆是监制与编剧——但这依然是一部很卡梅隆的666661电影。

2. 本片的原著是木城雪户于1991年的经典漫画《铳梦》,第一卷刊行与1991年,至今仍在连载中。

3. 本片基本翻拍自1993年福富博监督的《铳梦》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始光盘动画,基本属于实验性质的小篇幅作品),仅仅做了小幅度的国际化与现代化改动。

4. 大眼妹本名叫Gally,魔改成Alita是因为漫画原著的翻译者觉得她原本的名字在欧美市场不够响亮。

5. 不要再吐槽大眼妹的眼睛了!为了更加让眼部的动作更加真实,《阿丽塔》的团队丧心病狂地构建了一整个眼球的模型,甚至精细到视网膜和晶状体,还聘请了医学顾问!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好吧,官方的说法是为了使阿丽塔看起来更像一个漫画角色,又要真实又要漫画感....真的很纠结啊)

6. 废铁镇原名“Jeru”,和天空城“Zalem”连在一起就是圣城耶路撒冷的名字。但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并不是现在的耶路撒冷。

7. 本片最不忠实原著的一点是撒冷人额头的印记。原著中,这个印记来自于大脑置换术,依德医生也保留了这个印记。(废铁镇居民没有见过撒冷人,所以并不知道依德医生的身份)

《铳梦》的世界

好了,背景知识科普完毕,让我们回到影片本身。如果说有的影片是情节驱动,有的影片是人物驱动,那么对于我来说,《铳梦》的原著就是世界观驱动,电影版还多了层特效驱动的味道——当影片团队号称“花费了5.5亿个标准小时”去渲染的撒冷城与废铁镇出现在银幕上时,我已经做好了二刷的准备——而且要去最好的放映厅。(事实上我也确实这么做了,10fL亮度×Dolby全环绕音效,你值得拥有。)

北京双井UME的10号厅,大陆境内能找到的最佳放映厅之一了

浮空城市撒冷与垃圾处理厂废铁镇是本作的舞台,也是它的核心魅力所在。这两处场景各自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撒冷井然有序、高高在上,但所有居民都是大脑被芯片替换的“模范市民”,“残次品”将被无情的流放——这是一种典型的赛博朋克式场景;而废铁镇拥挤、混乱,靠垃圾、苦工与暴力比赛运转,依赖赏金猎人维持秩序,人们对自己的肢体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并习以为常——这又是一种典型的后启示录(或称末日废土风格)式场景。

无论是赛博朋克还是后启示录,单独拿出来都是能够撑起一部作品的经典设定。而《铳梦》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将这二者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在世界观上)和谐地构成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二元对立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失去记忆的强大少女加里(即影片中的阿丽塔),带着数百年前的神秘遗产,踏上了找寻自我的道路——只是描述出来,就能感受到背后的浓郁的浪漫的戏剧味道。

木城雪户的原著中,撒冷与废铁镇的概念图

但木城雪户在《铳梦》里做的不仅如此。他不甘心让这样一部已经足够浪漫的作品仅仅成为一出好看但浮华的太空歌剧,于是在其中加入了非常多的宗教或心灵隐喻:“耶路撒冷”的命名是其中一个,向“天上的城市”进发是另一个,战斗的少女(女武神)也算一个;类似的隐喻其实还有很多,并且随处可见。在这些隐喻的基础上,少女找寻自我的历程已经不单单是一次普通的冒险,而是借助角色进行的哲学批判:有关于灵与肉的关系、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人与人类的进步与迭代该如何完成,以及最核心的“什么才是人”、“什么人才是我”。这些隐喻与批判,让《铳梦》与《苏菲的世界》类似,成为了康德古典主义哲学的绝妙注脚。

《阿丽塔:战斗天使》与《铳梦》

正如本文的序言中提到的,《阿丽塔:战斗天使》几乎完美地重现——甚至可以说复刻了1993年的《铳梦》OVA,这在近年来的漫改电影中算是一股清流。ACGN作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次元作品——漫画、动画、游戏与小说——的主要发布平台是实体书店或小荧幕(电视、电脑、移动设备等),并自有一套生存土壤与创作逻辑。因此,当这些作品被真人化、电影化放上大银幕时,其自身属性很多时候需要为电影的商业逻辑做出临时的适应,我们看到的许多漫改作品都成为了与原著大相径庭的烂片——这就是这些ACGN作品“水土不服”的后果。

漫改版的《龙珠》,只是披着《龙珠》外衣的一部烂得乏善可陈的片子而已

但本片与《龙珠》、《进击的巨人》这些典型的漫改烂片几乎是两个极端——如果说《阿丽塔:战斗天使》不能成为一部佳作,那么原因一定不是它的改动太大了,而是因为它太尊重原著了。

看过《铳梦》OVA的朋友们应该明白,如果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看待,《铳梦:生锈的天使》与《铳梦:眼泪的印记》这上下两集OVA并不能说多么优秀:它们尝试在极短的篇幅(两部作品均只有二十多分钟的容量)里,讲述《铳梦》漫画中整整12话的内容:加里的复活与觉醒(成为赏金猎人)与和雨果悲剧的恋情。在本片中,罗德里格兹导演与卡梅隆编剧对OVA的忠实度甚至精确到了构图与镜头的级别,因此也拥有与OVA一致的致命缺陷:影片容量太小,因此角色的形象不够立体,故事的推动太过突兀,《铳梦》最具魅力的世界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果电影版《阿丽塔》还有续集,那么这个缺点还会被进一步放大——比OVA用五十多分钟讲完原著12话更疯狂的是,影片只用了不到五分钟来讲述阿丽塔在机动球大赛的历程——要知道这段情节在原著中讲述了加里对战斗与人生意义的追寻,篇幅更是有9话之多!

原著中加里作为机动球王牌选手的重要镜头

但本片作为一部漫改电影,仍然可以说是优秀的。严复老先生说,翻译的要义是“信、达、雅”,漫改翻拍亦如是。

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著,不要改得面目全非。这点《阿丽塔》显然做到了;非但做到了,而且远远超出其它所有类似的作品,任何一位原著的粉丝,都不会拒绝承认《阿丽塔》就是《铳梦》的电影版。

所谓“达”,就是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原著,通过适当的改动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因为大量“水土不服”的翻拍烂片,现在的原著粉丝对改编都视为洪水猛兽,对《阿丽塔》的争议多数也出自于此。我认为,《阿丽塔》在改编与忠实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影片对原著中的许多细节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小的如将依德医生的助手从一个老头子改为一名黑人女性,大的如完全改动了加里与雨果的感情发展过程;但相当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改动完全没有影响本片的情感表达,原著的一些关键情节、甚至场景都被极其细致的保留了下来。

所谓“雅”,本来是指译文“文采斐然,流利漂亮”,用在翻拍里,自然就是指镜头语言流畅娴熟,制作精致细腻——对于卡神来说,这难道是需要担心的问题吗?

卡梅隆与《阿丽塔:战斗天使》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

《史诗级历史说唱大战》中“斯皮尔伯格”的台词

如果说《头号玩家》是斯皮尔伯格为自己打造的梦境,那么《阿丽塔:战斗天使》就是属于卡梅隆的梦境。其实,“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卡梅隆的两部现象级作品《泰坦尼克》与《阿凡达》已经为我们画出了卡梅隆其人其作的成长路线——技术狂魔!“用最酷炫的技术,服务于最好的故事”就是卡梅隆的标签。即便故事本身不是最好的——譬如《阿凡达》——但那一定是最适合卡神近期在钻研的技术的,并且,卡神总能用技术来花式反哺故事。

而对于《阿丽塔》来说,这是卡神做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梦。卡神在1993年曾计划过要购买《阿丽塔》的版权,但后来来的一系列起起落落是卡神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其实《阿丽塔》的研发周期远比我们看到的长。事实上,技术狂魔卡神在思忖着拍《阿丽塔》的时候,《阿凡达》还只是卡神构思中的“880”计划——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卡神用来提携后进的项目。《阿凡达》对于电影工业与特效技术的意义自不必说,但卡神之所以选择880计划,并不是因为《阿凡达》更好,而是因为——当时的卡神,怕“落后”的特效技术,拍毁了他的《铳梦》。

卡神心目中的《铳梦》,显然仅仅指向ONYX厅里那部

在《阿丽塔:战斗天使》中,影片的制作团队几乎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贯彻了卡神在《阿凡达》里的创作思路:为了真实感,我们倾尽一切。我们想要阿丽塔灵动的眼神,那我们就从头开始分别为左右眼球建模;我们想要真实的环境光遮蔽,那我们就用英伟达最新的光追技术在渲染农场里从头算到尾;任何一个场景展示出来的部分,我们都有数倍于最终成片展示出来的部分的幕后场景;我们在镜头前呈现的每一帧画面,背后都有完善的、不可见的、即时演算的建模与互动——甚至可以这么说,《阿丽塔》如果想从固定镜头的3D影片改变成支持自由探索的VR影片,仅仅使用目前采集的素材就足够完成了。

《阿丽塔》早期概念图之一,这个模型或许用在影片里了,也或许被另一个近似的模型替换掉了——阿丽塔每个类似的模型都有数百个版本

不过,卡神仍然有自己最后的矜持:“不到6fL(fL,福特朗博,影厅的亮度单位)的影厅,不要放我‘闺女(指阿丽塔)’的片子!”因此,目前国内只有放映亮度达到6fL的影厅拥有官方授权的放映许可,而我在看过各种格式之后,建议大家——买最贵的票,看最好的厅!(你值得拥有!!!)

最后,贴一个数据彩蛋:正常人类的活跃脑细胞大概有120亿个,但其中的8400万个才被用来处理视频讯号——单位当然是天——而阿丽塔的眼睛(每一帧!24分之1秒!)用到了860万个像素——差不多相当于旗舰拍摄手机拍摄一张照片所记录的所有数据,汇集在屏幕百分之一的空间里。更通俗的对比是,相当于《指环王》里“咕噜”全身像素的三倍。

对,就是这个咕噜。当时在720P与1080P夹缝之间的咕噜,全身的像素点加起来不超过当今阿丽塔的眼球——的三分之一

结语

对于《阿丽塔:战斗天使》的评论,理论上应该犹如斑马线似的:

但是,作品的高下尚且有得争夺,而伟大的艺术应该常思常新——无论是木城雪户老师的《铳梦》原著,还是卡梅隆的《阿丽塔》,隐藏在创作之下的,都是培根的慨叹:凡有所学,皆成命运;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站在当下来看,无论这些先驱者——比如《铳梦》——带来了什么(就我个人而言,它是一部掀起革命的厚重作品)它都具有一种跳跃型的伟大:在有限里斡旋,但毫无疑问更加超脱的伟大。

在最后的最后,我坚定了一个想法,或者说一个愿望:我希望《阿丽塔》的观众们与潜在观众们,去看看“真正的阿丽塔”。我敢保证,那将是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那里的“撒冷”将会是撒冷,“废铁镇”将会是废铁镇——而阿丽塔,将会是是最棒的阿丽塔。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