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的馕歌词「调研日记阿克苏的馕凭什么拥有姓名」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6更新:2023-04-25 22:52:35

“纪录片是怎样炼成的?拍摄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实地调研究竟如何进行?看第二期调研日记带您走进第三季纪录片《新疆滋味》调研之旅之阿克苏站!”

库车的机场修的很有特色,帽状的圆顶中间微耸,像两顶帽子,中间是大大的四个字:库车、龟兹。

从飞机场出来,队伍集结整理后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寻找馕的道路。

本次的调研之旅将为我们揭晓阿克苏地区最有名的两种馕,首先上场的,自然是库车大馕。

挂在脖子上吃这种操作确实为难普通的馕了,然而对于库车大馕来说,这种操作so easy,因为库车大馕,真的很大。

最大的库车大馕有多大呢?制作大馕的馕托,直径足有三米!创下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调研日记的小视频里,我们尽量捕捉了大馕的制作过程,摊出形状,戳花,撒料,撑在馕托上抹盐水,盖进馕坑里。

其过程往往需要多人流水线般流畅的配合,大馕源源不断地被扣进馕坑,等待火将它们烤至金黄。

庭院里,调研组看到堆着的许多成节杏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杏木在制作库车大馕的过程中无可替代。

因为库车种植杏树历史悠久,杏木多,在燃烧时,烟较少。同时,能够在烤制过程中使馕充分的吸收杏木的清香,因此颇受人们青睐。

如今,杏林已成为经济果林,不能随意砍伐,加之环保方面的考虑,杏木烤馕,已经比较少见了。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打馕人也与时俱进,传统的技艺被保留的同时,也顺应时代的要求,清洁环保,少一点燃烧的杏木,便可多一点库车的蓝天。

在刚刚出坑的大馕面前,远道而来的调研小组早已饥肠辘辘,然而在人均两到三个库车大馕之后,实在是被塞的严严实实了。

在这里提醒大家,库车大馕虽香,可不要硬撑哦!

那么阿克苏还有什么出名的馕呢?这就要说到柯坪薄馕了。

库车大馕以大取胜,柯坪薄馕因薄闻名,薄到什么程度?

调研小组成员们现场见证奇迹:一个馕放入馕坑,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胀起,只需8秒,便能收获一个柯坪薄馕。

令人惊叹,这绝对是比快餐还快的“出单”速度。

与库车大馕不同,柯坪的薄馕是死面制成,原因是因为这里产的面粉不太容易发酵,因而产生了截然不同而又独具特色的柯坪薄馕。

物尽其用,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人民的智慧努力化解着各种矛盾,创造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无论是库车大馕还是柯坪薄馕,他们最终都离不开一种原材料,那就是面粉。

在阿克苏,有这样两兄弟,他们创办面粉厂,将本土小麦,磨成面粉,再配制配方面粉:通过高筋面粉和中低筋面粉不同比例的配比,最后成为用途不一的面粉,有的适合做拉条子,有的适合做面包,有的适合打馕……

两兄弟的父辈们也是以生产面粉为业,到两兄弟这一代,他们将人力磨坊升级为机器批量加工的现代化面粉厂,实现了质的飞跃,向前跨出勇敢的一步,他们收获的是更美好的今天,同时他们还收购了水磨坊这一流传已久的古老技艺。

两兄弟一边挑着创新,一边挑着传统,携手并进,这便是责任的体现。

水磨坊也并不是完全淘汰出局了,在较为落后的小村镇,这依然是人们创造财富的重要方式。在阿克苏库车县牙哈镇天山方向30公里处的依西提拉村,阿吾提·买买提老人和他的儿子传承着水磨坊这一技艺,在村里颇有名声。

只是从天山而来的雪水融化,时常在夏季带来洪涝,这无疑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小村子雪上加霜。去年,在米吉提的带领下,用一个冬天的时间,众人移山,铲平了一座小山,分流洪水,修建小水库,引水进村,阿吾提家用这水驱动他的水磨坊,创造财富。

自行脑补一座山)

从面粉,到馕,期间经历了无数时光与辛勤的付出,不断前进,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美食的背后,人们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这样而来的美食,无疑是对劳动者最好的犒劳。

调研,是拍摄纪录片筹备时期的重要阶段,调研之旅,我们仍在路上。

-END-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