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歌曲不是相声83年春晚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24更新:2023-04-25 23:35:01

#头条创作挑战赛#

闲话春晚之二:83年春晚的经典作品

文|梦都行者

坦率地讲,83年春晚作为央视举办的面向公众直播的第一届春晚,虽然参与的演员人数不多,可是贡献的经典作品不少。

拿歌曲来说,83春晚的每一个作品几乎都是经典,只不过这些经典大都是先于春晚出现,并非专为春晚创作。当然,由于那个时期传播媒介仅限于广播电台和尚未普及的电视,所以,作品虽然早于春晚出现并在社会上流行开了,大家却不能像现在这样方便收听、收看,想看什么、听什么上网一搜就成了。那时候,很多歌迷听歌得看机会、碰运气,比如收音机正好播放他喜欢的歌曲,而春晚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看节目、而且是看真人表演节目的机会,一下子有那么多好听的歌曲可以大饱耳福。

索宝莉、牟玄甫合唱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是那个年代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会唱两句的黄梅戏歌曲;胡松华的代表作品《赞歌》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经典歌曲之一,《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则是电影《阿诗玛的》著名插曲;郑绪岚演唱的电影《少林寺》插曲《牧羊曲》当年和《少林寺》一样风靡全国,而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曲《太阳岛上》则是她的成名作;李谷一的《知音》来自电影《知音》大家非常熟悉,《乡恋》则是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早就在人们心中有了印象。这些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备受欢迎的流行歌曲,都在当时的社会上广为传唱。

相声作品在第一届春晚占了很大的比重,出尽了风头。马季和赵炎首当其冲说了三段:《山村小景》、《小小雷锋》和《说一不二》;姜昆和李文华紧随其后,也说了三段:《错走了这一步》、《对口词》和《战士之歌》;后面的侯耀文和石富宽先说了一段《讲礼貌》,然后返场又说了两段,总共用了半个小时;将近零点的时候马季和姜昆说了一段没说完,被新年的钟声打断了,最后是一段侯宝林和郭全宝的相声录像《戏剧杂谈》。加上马季、姜昆的半段,相声节目总共10个半,为历年春晚节目中相声最多、最风光的一次。

83年春晚的相声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那个年代里相声都有的一个特点,就像侯耀文、石富宽当晚说的相声一样:“讲礼貌”。那时候的相声比起现在的很多作品,可能不是那么很好笑的。不过对于当时很少听到相声作品的广大观众来说,仍然不亚于一道非常丰盛的“搞笑大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那么,有没有一个作品是属于第一届春晚专有的经典节目呢?你别说,还真有一个,那就是王景愚创作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

坦率地讲,《吃鸡》也不是为当年的春晚特意创作的。《吃鸡》诞生于更早的1962年。王景愚有一次到广东演出的时候,吃到的一只罐焖鸡没做好,吃起来很费劲,这使他灵光一现,随之创作了这个哑剧小品。不过《吃鸡》在后来的“运动”中被批为“笑里藏刀”,影响了作品的传播,所以没几个人看过。而春晚的舞台不但使《吃鸡》重现天日,大放异彩,产生了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影响,更使王景愚成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吃鸡人”,前所未有的喜剧效果使大家第一次领略到哑剧那种独有的魅力。

所以,虽然《吃鸡》和前面那些歌曲一样,并非专为春晚创作,可是,它的出现确实给春晚的舞台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芒,给观众带来空前的欢乐,它因为春晚而从此驰名九洲,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喜剧作品,让人至今想来都回味无穷。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吃鸡》是第一届春晚专有的经典节目、一个最大的亮点,应该没什么不合适的吧。

2022.11.18.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