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而已里的郭柯宇原来是这样的人吗「爱情而已里的郭柯宇原来是这样的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44更新:2023-04-26 01:03:54

1.

1996年,我们一帮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坐火车去朋友家玩。喝酒,弹吉他,用碟机放《狮子王》和《红樱桃》,都是当时很热的片子,我记住了一个名字——郭柯宇,不算漂亮,但很有辨识度。

之后很多年,偶尔回想那个夏天,我都会想起孤独的辛巴和灵气的郭柯宇,它们变成一种符号,和我的一部分记忆长在一起。

时光迢迢,从清澈少年到世故中年,剧中人和现实中的人都在各自的生活里起起伏伏,那些记忆沉在水底,只在某些特别的时刻浮上来,提醒我,也曾那样年轻肆意过。

所以当我在一档离婚综艺里看到郭柯宇时,竟有一种恍惚感,原来她也会老,原来那么文艺的女孩也要经受现实的打磨。

她是那档综艺里一个特别的存在,哪怕有了皱纹,身材发福,但说话的语气、眼神,还是和很多年前一样。她依然是郭柯宇,是那个情感浓度很高的女性。

离婚后的郭柯宇变得轻盈,她开始在各种影视剧里扮演角色,没有女主光环,却很难让人忽视,演技在线,赞誉不断。

仿佛破茧成蝶般,她挣脱束缚,在暗淡如死水的中年,云淡风轻地重新绽放。

这一次,看到她的名字和郑希怡、涂松岩一起,出现在《爱情而已》的演员阵容里时,我是有好奇的,实力派的演员都来当配角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

郭柯宇饰演的陈可和蒋杰,是剧里的支线,但是这段关于中年人婚姻和情感的刻画,非常精彩。

没有落入俗套的出轨背叛,有的只是一种看似客气实则疏离的夫妻关系。

它向我们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个家境优渥的妻子,因为感觉不到爱而离婚,是作吗?

一个不抽烟不酗酒不找小三不家暴的男人,算好丈夫吗?

结婚二十多年的老夫老妻,还要谈爱,是矫情吗?

蒋杰这个人设估计没几个人喜欢,但他特别真实饱满。典型的直男,十足的爹味儿。

在家里,觉得自己赚了钱就是老大,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在职场,没有热血,只权衡利弊,前脚把助理骂得狗血淋头让人立刻滚蛋,但只要对方能为他所用,立马能放下身段坐下来谈合作,实用主义至上。

而陈可,最初是作为蒋杰的陪衬存在的。

她的第一次出场,是向蒋杰的助理梁友安试探丈夫行程,轻声慢语,心思深沉,像我们熟悉的那种金丝雀富太太。

后来看到她深夜在陶器上作画,陪同蒋杰出席公司晚宴时的格格不入,会发现这是个内在很丰富、不甘心压缩自我的女人。

她的内心不顺从也不简单,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清醒。

这样一对组合,展示给外人的,就是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每周六,太太精心准备一顿家宴,丈夫推掉所有应酬陪妻儿吃饭,打造“事业有成又顾家”的好男人形象。

但每次镜头摇到空旷豪宅里的那张餐桌上时,会觉得这三个人一点都不亲密,看上去团团圆圆,精神上完全没有交流。

不得不说,编剧是懂生活的。

现实中,真正两头掐尖的婚姻,极其幸福的,和极其不幸的,都是少数,这种卡在中间,麻木着、将就着的婚姻占了绝大部分。

住在一个屋檐下,各干各的,有的还吵闹几句,有的过着过着连架都懒得吵了。两个人完全不同频,也无法get对方的需求。

婚姻,只剩下搭伙过日子的形式,内在的幸福感有多少,当事人不愿去想,也不敢深究。

逐渐冷淡的婚姻和越来越空壳的家庭关系,越是这样,陈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失望,就越真实。

3.

让我惊讶的是陈可提出离婚时弹幕上的声音:

都这么多年了你还谈爱。

这女人太矫情了,所以不要娶文艺青年。

你男人多不容易啊,对他好点不行吗,天天哭丧着脸。

有钱人就是作妖。

男人这么成功,当个贤内助真委屈她吧。

抛开那些可能引起性别对立的现状不谈,我忽然发现,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的感情生活,反倒越来越粗糙了。

中年人在婚姻里谈爱,会被视为幼稚可笑。

弹幕也侧面反映了现实的基本盘有多让人压抑,很多人对婚姻中的“爱”是不抱期待的,觉得有钱就行了。

就好像我们总听到一些过来人说,过日子嘛,差不多行了,只要男人挣的钱不给别人花,晚上还回家,别的就睁只眼闭只眼吧。

所以对于陈可提出离婚,蒋杰完全不能理解。他认为这个女人在闹,他一脸怒气地质问她:

“我家暴你没有?我有出去搞小三吗?结婚不就这么回事儿吗?你还想怎么样?”

“你有什么不满足的,你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大多数女人梦寐以求的?”

他的第一反应是陈可在外面有人了,他没有反思自己和妻子之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而是雇人去查陈可,非得找出一点出轨的蛛丝马迹,才能让陈可的主动离婚合理化。

因为在他看来,我已经为你提供了别的女人羡慕的一切,言外之意,你有钱有闲,怎么还这么贪?

但陈可不是别的女人,她就是看重婚姻里最本质的东西——爱。

她真正想要的,仅仅是亲密关系里最基本的,被看见。

“我觉得我像是这个家里的空气,好像不能没有我,但是谁都看不见我。”

就像她决定和蒋杰摊牌的那个早上,那张那么醒目躺在桌上的“离婚协议”一样,蒋杰随手将一杯咖啡放在上面。他看不见。

连续四周的家宴,陈可连着做了四次葱烧海参。他看不见。

陈可在盘子上作画,他过来随口问一句,就去睡了。至于画的到底是什么,他也看不见。

没人关注,没人关心,没人在意,甚至连她吃抗抑郁的药,都是儿子发现的。

这种粗糙得像沙漠一样的感情生活,才是陈可想要走出婚姻的唯一原因。

4.

国产剧里很少有这种纯粹的愿意为爱而反叛的中年女性。

陈可提出离婚,不是来自外力,比如男人出轨,或者小三逼宫,完全是因为自我的需求。

她希望有理想的婚姻生活,理想的亲密关系,没有性可以,没有爱绝对不行,这是她的底线,也是她的清醒。

其实她是有过妥协的,几年前就提过一次离婚,但蒋杰以职场晋升、不要在关键时刻离婚为由,劝阻了她。

所以当努力过后,依然在婚姻里满足不了自我的需求时,还要不要继续装糊涂,要不要在一个看似岁月静好、实则麻木虚伪的空壳里过下去?

她的答案是,我不要。

陈可的选择,是对当下婚姻基本盘的推翻。

也是因为蒋杰的塑造,陈可这个选择才显得更有价值。

蒋杰绝对不是传统概念里的渣男,能挣钱,不在外面胡来,不家暴不酗酒,每个星期还愿意抽出一天和家人吃顿饭,可以说比很多男人都强。甚至在离婚时财产的分割上,也超过了绝大多数男人(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男人争起家产来,是丝毫不会客气的)。

没错,我们的底线就是这么低。

所以,陈可这样一个形象珍贵在哪?珍贵在她对自己的诚实。

她就是要让自我最大程度地被满足,就是想要高质量的感情生活,哪怕人到中年,哪怕这份婚姻在外人看来足够和谐。

现实生活中,婚姻里的女性都太善于自我PUA了。他只要不嫖不赌不找小三不家暴,就凑合过吧。

但口口声声说着只要老公的钱在、人在,就无所谓的我们,究竟是发自内心接受,还是无奈的求而不得,只有自己清楚。

中年婚姻的基本盘,就在男人们忙于事业的借口中,在女人们过日子就行的敷衍中,越来越粗糙,摆烂。

唯恐说出自己的情感需求,就被骂作矫情。

可面对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最亲近的人,爱,难道不是必需品吗?

哪怕它在结婚后换了一种样貌出现,哪怕它的比重,要让位给很多更现实的因素,但爱,仍旧是一份健康婚姻不可或缺的基础。

我们放弃谈爱,只是因为害怕,害怕求而不得,害怕期望之后的失望,害怕现世安稳被打破后的重建。

5.

很多人说,是因为蒋杰挣了钱,陈可才有资本追求精神生活。

先不说两个大学一毕业就结婚的人,苦日子肯定是过过的。单凭陈可投资房产和俱乐部的眼光,就是有个实力的狠人。

离婚后,能明显感觉到蒋杰对陈可的靠近。陈可的状态,也更加洒脱,好几次直言不讳地怼到蒋杰差点不认识她。

“轻舟已过万重山”,当一个女人决定放飞自我,生命中的一切都变得轻盈,没有什么是不可失去,不能重来的。

不过谢天谢地,剧末没有安排这两个人复婚,而是让他们在各自的选择里前行,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编剧写这样一个中年女性,这样一段从婚姻里出走的剧情,看似理想化,就好像人们在被宋三川打动的时候,感叹这是科幻片,这样的弟弟人间不存在一样,但正因为编剧是女性,所以才能看到女性,理解女性。

才能站在女性的角度,看到婚姻里那些被习以为常地忽略的需求。

真正的生活里,狗血少,一地鸡毛多;声嘶力竭的战争少,悄无声息的消耗多。

所以这部剧不是在倡导离婚,也不仅仅是虚构一个让女性满意的都市童话,而是大大方方地表达了对亲密关系的观点:

好的婚姻就是要有爱的;

中年人谈爱,不是矫情;

离婚就是可以没有小三没有家暴,只是因为没有爱的。

以及,任何女性,在任何年纪,都有权利去选择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