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票房30亿,华谊兄弟能赚多少「一部21亿的八佰救不了华谊」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58更新:2023-04-26 07:13:14

经历了2020年的影视寒冬后,破21亿票房大关的《八佰》给整个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众所周知,此前因为冯小刚、范冰冰《手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再加上疫情的冲击,连续亏损的华谊面临退市风险。

所以,当今年的第一部爆款电影《八佰》出现后,有人说,是管虎救了危难之中的华谊。

事实上,这话,只对了一半。

因为,凭借一部《八佰》,价值百亿的上市公司华谊并不会完全解决财务漏洞满血复活,只能暂时喘口气,延长休整时间罢了。

除此之外,仅凭一个管虎,同样很难完全扭转局势。

毕竟,华谊的成功,除了有冯小刚这半壁江山,其他的一众金牌制作人同样功不可没。

前冯小刚时代

王中磊、王中军这两兄弟,上个世纪是做广告起家的,并未想到做影视。

在他们靠大院背景与中国银行签订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大赚特赚时,京圈大佬王朔由于被下了“媒体封杀令”,全然不复往昔辉煌,逐渐江河日下。

连带着,他的头号小弟冯小刚也受到了牵连。此前二人合力拍摄的好几部片子,都因为有王朔的署名难以过审。

一心渴望出人头地的冯小刚,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这个期间,远在香港的成龙历经无数冷眼侮辱后,凭借一部制作费过亿的《红番区》,拿到了好莱坞的入场券。

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过亿的制作费是天文数字,但可喜的是,这部片子国内外的票房加起来后不仅覆盖了成本,还倒赚了好几个亿。

并且,由于电影在新年期间播放,所以从那时候起,中国开始有了“贺岁片”的概念。

成龙翻盘以前,无论是大院子弟还是王中磊、王中军两兄弟,都不知道拍电影能这么赚钱。

不过,王氏兄弟俩到底还是比较保守,没有第一时间尝试。

反倒是当时的北影厂长韩三平第一个嗅出了机遇的味道,很快找上冯小刚,让他拍摄一部取悦观众的贺岁片。

冯导虽然是大佬们的小弟,却是有真本事的。在圈子里混了些年,也有了人脉。

最终,他动用各方关系,只花了400万左右的成本,就拍出了票房3600万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

这,成了中国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贺岁片。

冯小刚的能力,也借此得到了证明。

彼时,正在做广告的王氏兄弟,远远瞅着《甲方乙方》大卖,说不心动是假的。

之后一次偶然,兄弟俩里面掌握决策权的王中军,听到转做电影的前同事说拍一部片子能赚好几个亿,立马心生计策,从做广告转到影视制作上来。

不得不说,冯小刚运气很好。

当时,王氏兄弟拿钱出来试水,找了陈凯歌、姜文和他三个导演拍摄片子,准备以最终成效决定合作对象。明眼人都知道,这三位大佬里面,冯导无论是家世、才学亦或是人脉资源,都不如其他两位。

巧的是,最终只有他的片子成功过审并且赚到了大几千万,所以逐利的王氏兄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此与他达成合作。

从《没完没了》开始,到喜剧片《大腕》、《手机》再到《私人订制》、《芳华》,与华谊搭伙的21年间,经冯小刚手的电影,仅计算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为华谊创造了45.95亿累计票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九四二》因为投入成本太高没有回本外,冯小刚其余的电影全部是盈利的。

说他是华谊的摇钱树,一点也不夸张。

“我伴随华谊时间最长,看着华谊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广告公司,成为了业界翘楚。 ”

眼看着公司靠自己一步步起来,说冯导一点都不膨胀,恐怕也没人信。

如果能自己创业,想必没几个人愿意替人打工。

所以在2008年前后,冯小刚也短暂地离开过华谊一段时间,拉着张国立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只不过很可惜,两人在做老板上并没有天赋,不出一年时间,就干不下去,重新回到王氏兄弟的怀抱了,“我曾经离开一年,当时要和张国立合伙开公司,事实证明,我还是拍电影搞艺术吧。”

两年之后,在华谊20周年庆典上,恰逢一姐周迅解约不久,媒体又传出“票房王”冯小刚的跳槽消息。

这下,他可不愿意闹出幺蛾子了,当众表真心:“《非诚勿扰2》是我和华谊上一次合约的最后一部,现在我们又签了5部新的片约。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把华谊发展成现阶段这样,这时候我要是跳槽,我就是脑子进水了。”

当时,有人提出“华谊过分依赖冯小刚”的言论,被冯导当场反驳:“这样的说法明显是不成立的,有依赖是好事,这是核心竞争力。”

虽说,咱们的冯导合理化了自己的价值,但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人情之外的导演无非是利益链上的一个环节,属于投资。

既然投资,就存在风险。

华谊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冯小刚一个人身上,一旦人才流失,损失就无比巨大。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机智的华谊,早就不再依托冯小刚一人之力撑起整个公司,对于业内头部导演、金牌制作人的人才笼络,他们从未掉以轻心。

后“制片人”时代

在认定冯小刚后,颇有前瞻眼光的王氏兄弟,直接签约冯导并为其创立了个人工作室,就此开创中国“制片人制”,成为国内第一个跟职业导演有契约关系的民营影视公司。

此后,他们不愿意把所有风险放在冯小刚这一个篮子里,以独特敏锐的视角挖掘国内外影视精英人才,建立了多个利益中心分散风险。

2002年,王中军从可可西里回来后,投资700万把一个环保的题材交给了导演陆川(秦岚的前男友)去拍,《可可西里》应运而生。

此后几年,他们始终没放弃挖掘人才。

不同于冯小刚的声名大噪,华谊电影幕后有许多扛鼎之人,都起着重要作用,只是并不知名罢了。陈国富就是其中之一。

在华谊20周年庆典上,冯小刚提到兄弟情时曾说到他:“我不仅和中军、中磊情同手足,而且现在还不止我们3个,还有马云和陈国富,我们哥儿几个之间的感情已经不止是兄弟了。”

能够和王氏兄弟以及马云爸爸一同被冯导看作兄弟,足以说明陈国富不简单。

事实上,他的确是华谊的一员大将。

陈国富的人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在台湾出生的他,父亲是是卖皮鞋的鞋匠,始终信奉“读书无用”理论。

这就导致,他从小没有接触过任何与电影有关的正规教育,青少年时期成了不学无术的社团流氓,经常性大半夜溜出家门和同党骑着摩托车在街上晃。

如果就这样下去,陈国富的一生可能仅此而已了。

然而,19岁好兄弟小宝在台中被一刀刺死的惨剧,成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从那时候开始,他决心改头换面。

小时候,不愿意“继承卖鞋家业”的陈国富经常和父亲吵架,矛盾过后,一片漆黑的电影院成了他调整心情的场所。

所以,他无意中与电影结缘,成了一枚影迷。

19岁的时候,在本土缺乏外译资料的情况下,迷茫的陈国富为了弄懂电影恶补英文,阅读了大量英语书籍,走上了资深影评人的道路。

而后,他先是任金马奖国际影展策划,接着亲自创作剧本执导《征婚启事》,凭此片获得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

直到2004年左右,他的工作重心才转到了内地。

嗅到人才香气的华谊,很快与他取得联系。

经过几番交涉,双方在2006年达成合作关系,陈国富身份转变为华谊的金牌监制。

此后,经他手的影片,有不少于10部票房过亿。

就连向来心高气傲的冯小刚,谈到陈国富时,也变得温柔许多,直言“我很愿意为陈国富做贡献”。

毫无疑问,作为华谊的金牌监制,陈国富有这样的成绩,拿到哪里都足够吹牛。也因此,在他2013年离职的时候,华谊的股票下跌6.64%,市值蒸发8亿元。

不过,即便陈国富和冯小刚都是华谊的顶梁柱,也并不代表其他人不重要。

华谊发展初期,王氏兄弟因为冯小刚大放异彩的缘故,始终把目光停留在电影上。

到2005年,兄弟俩看到形势不断变化,决定杀回电视剧市场。

为了实现目标,王中军从自己的人脉圈入手,依次约谈全国顶尖的制片人,想要让他们在华谊建立自己的制片人工作室。

只可惜,由于一系列因素,他第一波约谈的张国立、赵宝刚、张纪中、康洪雷等一众好友,只有张纪中和康洪雷同意加入。

不过,这毕竟只是暂时的困境。

擅长拍金庸武侠的张纪中入驻华谊后,第一部作品《鹿鼎记》就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50集的电视剧,4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却预计国内发行超过6000万,海外发行超过2000万。

在《鹿鼎记》开播的这一年,一位叫李波(现如今阿里影业副总裁)的大佬也加入了华谊。

李波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很陌生,但她在华谊的地位却是举足轻重的。

自2006年在华谊成立工作室后,她作为制片人陆续出品了《身份的证明》、《最后的99 天》等6 部共计165 集电视剧,利润率达到120%,是所有电视剧制片人工作室中盈利率最高的一个。

此外,在张纪中的提携下,早前进入华谊的康洪雷,名字也逐渐进入了影视人的视野。

事实上,康洪雷长得不好看,也没有家庭背景,是一路吃苦过来的。

在一炮而红前,他收入微薄,电视台做场记的时候,4年拿不到工资,8年进不了编制,遭受过无数白眼和欺凌。

幸好,30岁左右的时候,他遇到了贵人张纪中,在其剧组里做了近8年副导演。

1999年,制片人张纪中抗住压力,力挺37岁的康洪雷第一次独立执导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他一炮而红。

此后,两人以制片人和导演的合作形式又拍了《青衣》《民工》等剧目。

等到张纪中入驻华谊的时候,没忘记分好兄弟一杯羹。

在华谊的投资下,康洪雷先后拍摄了《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彻底一举闻名天下知。并且,后者还卖出了前所未有的每集100万高价,不仅让华谊赚得盆钵体满,他本人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有这些珠玉在前,与华谊达成合作的影人也越来越多2009年,华谊旗下已经有了9个制片人工作室,谋求年利润破亿。

到2014年的时候,他们又联手徐克、成龙、乌尔善、管虎、顾长卫等26位导演出席发布会。

彼时,激情满满的王氏兄弟,看着眼前豪华阵容,慷慨激昂立下“100亿”flag。

只可惜,时至今日,这一梦想还没实现。

结语

作为影视行业顶端人脉集大成者,华谊在人力、物力资源上占据先天优势。

成龙从演员跨界成制作人、编剧,《天将雄师》、《十二生肖》两部电影就有16.25亿票房。

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两部曲,同样累计9亿达票房。

管虎也后来居上,一部《老炮儿》加上一部《八佰》,累计票房高达30亿,大有赶超当家导演冯小刚的趋势。

看起来,业界龙头华谊似乎是最大赢家,仅靠几个知名导演就能渡过难关。

可事实上,纵观华谊一路走来的全过程,人才始终在流失。

姑且不谈李冰冰、范冰冰、周迅等当家大牌演员出走,仅从幕后团队来看,就损失严重。

李波觉得“五年八部戏很累”跳槽,金牌制作人陈国富解约拟自立门户,两位大佬的离开,给公司带来了实质性的股价损失。

与此同时,金牌制作人张纪中的金庸武侠剧不再有当年的辉煌,成龙大哥随着年龄增长电影水平不断滑铁卢,冯小刚导演自《手机2》后也陷入困境,徐克的风评不如以往……

这些,都是华谊危机的体现。如此看来,集娱乐圈资深影人为大成,既可能是优势,也可能是劣势。

毕竟,观众的口味在不断变化,审美也会疲劳。

当吴京、文牧野、饺子、陈思诚等诸多新生代导演不断涌现,带来新的感官刺激与影视体验时,华谊的影人们依然是那一波资深人士,难免局限。

所以说,即便有一部《八佰》力撑,华谊想要彻底渡过难关也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谊#、#退市危机#、#管虎八佰#

作者:CHEN

责编:zeria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