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系列电影「徐克最黑暗的一部电影定档时遭禁映删改原片30年后重见天日」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83更新:2023-04-26 22:19:04

在华语电影大银幕之上,徐克导演因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怪异的电影风格、电影题材的涉猎广泛,而被冠以“徐老怪”的名号。

徐导的镜头之下,诞生过《新龙门客栈》、《黄飞鸿》这样的热血武侠经典,也诞生过《上海之夜》、《鬼马智多星》这样的喜剧佳片,同时也诞生过不少风格浓烈的暗黑题材作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部,徐克导演的黑色经典。

这部作品在定档之初,遭到禁映处理。为此,徐克还与“香港电检处”对簿公堂。之后,为了便于电影的发行,制片方被迫对原片进行了删减。而导演剪辑的原片,在尘封了30年之后,因杜琪峰再度登上大银幕。它就是拍摄于1980年的《第一类型危险》。

这部《第一类型危险》,是徐克电影之路上的第三部作品。1979年,徐克在制片人吴思远的支持之下拍摄了处女作《蝶变》。这部《蝶变》上映后的票房成绩虽然平淡,但该片突破性的设计,却让它在业内备受好评,成为了“港片新浪潮运动”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蝶变》广受好评之后,吴思远又在1980年,为徐克投资拍摄了《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这两部作品。

其中,这部《第一类型危险》是根据1967年的“香港六七事件”改编而成。然而,真实事件的敏感性,加上电影本身“黑暗”、“压抑”的风格,使得影片在定档之初,遭到了“香港电检处”的禁映处理。

这部《第一类型危险》原本定档在1980年的中秋节,但在电影上映前一周,片方却收到了“香港电检处”的禁映通知。

在徐克早年的“混乱三部曲”(《蝶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之中,这部《第一类型危险》是投资最为巨大的一部,为了保证影片的如期上映。徐克对“香港电检处”发起了诉讼。

最终,在几番交涉之下。制片方接受“香港电检处”的意见,对片中黑暗、压抑的片段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之后得以上映。而原版中灰暗、压抑的结尾也被删除,并重新补拍。

在经历了删改之后,《第一类型危险》于1980年12月上映。该片上映14天,拿下了224万的票房成绩,位列1980年港片票房排行榜的第19位。

然而,随着1980年的公映结束,这部《第一类型危险》也被埋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由徐克剪辑的导演原片,也在岁月的尘封之下,不知所踪。

1997年,在第2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主办方设置了一个名为“我和电检有个约会”的特别放映活动。在此次活动上,十余部因各种原因,被“香港电检处”禁映的电影作品,进行了展映。然而,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却因为资料遗失,无缘与观众见面。

2004年,一家法国电影公司,向香港电影界捐献了一套关于《第一类型危险》的原版拷贝资料。在几经修复之下,徐导的这部《第一类型危险》,也得以展露真容。

2011年,香港举办“法国·五月”的电影放映活动。杜琪峰为活动推荐了10部黑色风格的港片作品,修复之后的《第一类型危险》便在其中。这部被尘封了30年的黑色经典,也在此时重见天日,再度出现在大银幕之上。

聊完了这部电影背后的轶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一聊,这部《第一类型危险》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黑暗故事。

影片的片名“第一类型危险”,指的就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上个世纪50年代,香港将“具有爆炸性的化学物品”定义为“第一类型危险品”。该片被命名为《第一类型危险》,显然也与这些“易燃易爆品”有关。

影片的一开始,中学生“阿波”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利用“旧手表”和“鞭炮中的火药”,制作了一枚“定时炸弹”,还叫来了同学“阿高”、“阿龙”,向二人炫耀。

为了验证这个“炸弹”到底会不会炸,三人决定找个地方试一试。于是,他们把目光聚焦在了一所电影院。

三人买票进入之后,将“炸弹”放在了座位下面,之后便躲在厕所等待结果。“炸弹”如期引爆,观众们慌忙逃窜。三人也跟着人流逃出了影院。

“炸弹”的威力较小,所以未造成人员伤亡。这种“戏耍众人的感觉”,让三位少年兴奋不已。

在三人离开影院附近之际,一名少女却拦住了三人。少女告知三人,自己目睹了他们安置“炸弹”的经过,也认出了他们的校服。少女要了阿波的电话号码,之后便离开。随着少女的离开,三人也变得惴惴不安。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这段“制作炸弹、放置炸弹”的镜头,在1980年上映时,被“电检处”邀求删减。随后公映的版本里,影片一开始是阿龙、阿波、阿高三人相约去看电影,三名未成年人驱车前往,结果撞到了一名路人,并被路过的一名少女看到。

抓住阿龙、阿波、阿高三人把柄的少女,是故事的女主角“阿珠”。阿珠生性残暴、偏激,她养了一笼小白鼠,无聊时经常虐待小白鼠,以此取乐。看到阿龙、阿波、阿高三人的“整人炸弹”,阿珠也倍感兴奋,并想加入三人之中。

在要到了“阿波”的电话之后,阿珠开心的回家,并开始计划如何加入到这个“恶作剧小组”之中。

阿珠的哥哥“丹sir”是一名警察,兄妹二人同住。在家中,阿珠的哥哥在洗澡,而他的配枪则放在桌子之上。出于好奇,阿珠拿起了配枪,并将枪口对准了窗外的邻居。

阿珠危险的举动,被哥哥“丹sir”发现。哥哥夺过枪之后,便对阿珠进行了一顿打骂、训斥。

被责骂之后的阿珠,心中一阵愤怒、不满。此时邻居的猫从窗户爬了进来。正在气头上的阿珠抓起猫,一把将其丢到了对面的铁栅栏上,猫儿也被栅栏上的尖端“戳死”。

尽管如此,阿珠心中的怒火还是无法平息。她打电话叫来阿波、阿龙、阿高三人,表明了自己想要加入的想法,并希望三人带自己完成一次“炸弹恶作剧”,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怒火。

阿波三人表示,想要加入必须完成一次考验。三人给阿珠制作了一颗“炸弹”,让她将其带到男厕所引爆。随着“爆炸声”的传来,四人也跟着慌乱的人流,各自逃窜。

在电影院、厕所先后出现“炸弹”,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却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力。

经历了两次“炸弹恶作剧”之后,释放“心中野性”的四人,相约在一家迪厅碰头。有意思的是,在这段“迪厅碰头戏”里,徐导为电影使用的配乐还是《just blue》,也就是《动物世界》的主题曲。

在迪厅,阿珠以为自己经受住了考验,可以加入“恶作剧小组”。而阿龙三人则表现,一开始就没打算让阿珠加入。

之前在电影院,阿珠抓住了三人的把柄,而这一次的“厕所恶作剧”,三人也抓住了阿珠的把柄。大家互相扯平,以后也别再联系。

被愚弄的阿珠,没有放弃。她在阿波三人的学校,放了一颗“假炸弹”,并报了警。警察封锁了学校,并开始排查“炸弹”。担心之前行迹败露的阿龙三人,逃到了天台商议对策,却在这里遇到了阿珠。

经过了几番交涉,阿珠最终加入了阿波、阿龙、阿高的“恶作剧团队”。而一辆旅游大巴,也成为了这个“四人恶作剧小组”的目标。

四人戴上眼罩,本想在大巴车上感受一把“劫持大巴车”的感觉。结果在行动中,阿龙、阿高、阿波却丢下了阿珠,逃离了现场。

被丢下之后,愤怒的阿珠到学校找阿高三人。四人在纠缠之中,阿珠被一辆驶来的汽车撞倒。不过还好,车速较慢。

车内的驾驶员是一名外国人,他看到阿珠没事,便呵斥四人把路让开。老外傲慢的态度,让四人极为不满。阿龙、阿波用石头砸碎了老外的车玻璃,老外下车追击二人时,阿珠也趁机偷走了老外车上的一个盒子。

四人逃离现场之后,在阿珠家碰面。他们发现盒子里有许多面值一百万的日元本票。于是,四人决定,两天之后没有人报案,就去银行将这些钱兑换。

车里的老外,真实身份是一名“军火贩子”。盒子里除了钱,还有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老外弄丢文件,被自己的老大打死。而“军火集团”的其他人,也开始四处寻找盒子的下落。

两天之后,阿波拿着一张一百万日元的本票,到银行兑换。阿波的学生身份,引起了银行职员的怀疑。看势不妙的阿波,慌忙逃出了银行,但还是被银行的摄像头拍下了照片。

银行经理报了警,“警察”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认为可能只是一名学生捡到了一张本票,所以抱着侥幸心理到银行兑换。于是,刊登了一则“失物招领”,没有对事件进一步深究。

为了兑换掉这些日元本票,阿珠四人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他们“劫持”商会老板,找“古惑仔”做交易。虽然,他们最终成功换掉了一部分本票,但却因此招惹上了“黑帮”。而期间搞出来的一起“爆炸事件”,还让阿波成为了警方的“通缉犯”。

哥哥“丹sir”知道“阿珠”惹上了“古惑仔”,担心她在外面出事,便把她锁在了家中。

“军火贩子”通过“古惑仔”,也知道了阿珠手上的日元本票,于是到阿珠家抓人。此时被哥哥锁在家中的阿珠,也被逮了个正着。阿珠在反抗中,不小心摔倒在栅栏上身亡。而这个栅栏,正是一开始她“摔死”小猫的地方。

阿珠死后,哥哥“丹sir”十分伤心。而藏在家中的“日元本票”与“炸药”,也在此时被发现。几期案件交错之下,在银行出现过的“阿波”成了破案关键。

阿波遭到了警方的“全力通缉”,不知所措的阿龙、阿高、阿波,决定逃到山上的墓地,在那里“喝农药自杀”。

在墓地,三人看到了一块墓碑,死者是一名7岁的儿童。阿龙好奇,这么小是如何去世的。阿高接茬说,可能是生病,可能是交通意外,也可能是在电影院,被别人恶作剧用的“炸弹”炸死了。

本来只是一句玩笑,但却在这一刻刺痛了三位少年的心。青春的可贵在于“年轻”,而青春的残酷在于“无知”。起初,三人只是因为好奇,才想在电影院“搞恶作剧”。然而,在无知的驱使之下,三人却走入了无法回头的深渊。

三人本想喝农药“自杀”,但面对死亡,三位少年还是产生了动摇。

此时,三人的行迹暴露,“军火贩子”与“丹sir”先后赶到。在一场激烈的火拼中,丹sir身手重伤,阿波、阿龙相继殒命。

在生死突变的冲击之下,阿高精神崩溃,他捡起地上的枪,朝着天空一顿扫射。《第一类型危险》的故事,也在一片狂乱的枪声中结束。

虽然这部《第一类型危险》拍摄于40年前,但片中提出的问题,在当下的环境中依然值得深思。

“无知”远比“邪恶”更可怕。相比于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炸药”,心智不成熟的少年们,显然更为危险。当野性失去了理智的约束时,这些无知无畏、却不懂反思的少年,才是真正的“第一类型危险”。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