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国产电影教师形象的类型特征「解析国产电影教师形象的类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90更新:2023-04-27 08:23:02

人物塑造可以说是影视作品刻画的主力点,因为人物承载着影片的主旨内容,影片中矛盾冲突的制造也离不开人物,人物的动作和行为对故事情节的走向也起着推进的作用,从而贯穿起整部电影。也正如美国编剧悉德菲尔德所言:“人物设置不可小觑,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决定了剧本能否取得成功。”由此可见人物形象及其建构在影片中所占地位之重要性。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型教师形象

教师是承载着传统士大夫理想与抱负的特殊群体,教育的发展必定需要一群奋战在教育岗位的辛勤耕耘者。无论商品经济、外在环境如何冲击传统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注定其必须有所担当。

例如《美丽的大脚》张美丽的丈夫知识文化低、法律意识缺乏,由于偷铁触及违法犯罪界限而被政府枪毙,不久后张美丽自己唯一的孩子也生病去世,让苦难与伤痛的她决定投身教育事业,秉持人不能没有文化,孩子们必须受教育的信念,在乡村教师岗位上为了学生的一切像圣徒般的奉献自己。

为了孩子们不受风寒,她不顾个人安危也要上屋修校舍的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为了给学生们弄到便于学习的电脑,她不顾赵老板的淫威和身为教师的尊严喝下那一整瓶白酒;深知孩子们缺少足够的教学师资,她可以大半夜守在水井旁给前来支教的夏雨老师洗衣服,以便留住她。

尽管夏老师在北京给她找了工作,她有更多的人生选择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因为自己的善良和对孩子们的疼爱与不舍让她决然地选择执着坚守在瘠薄的黄土地。虽然最后不幸遭遇车祸离世,但是张美丽老师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学生,孑然一身,她执着于认定的教育事业,始终如一、鞠躬尽瘁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在当今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理想与道德被消解的时代,像张美丽老师这般善良淳朴、无私付出和执着于梦想的人几乎为数不多,他们更值得人们珍惜和敬重。一些电影创作者在拍摄乡村教师时常常偏爱于展现教师生活条件如何的艰苦以及其在教育中所面对的种种困难来歌颂这类教师群体崇高的师德与奉献精神,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毕业大学生加入教师行业的队伍。

唤起了社会对边缘教师群体与当下农村教育现状的关注,在揭露弱势教师群体生活状态的同时也引发观者对教育未来走向的忧思。尽管这种现象和状态上的揭露还是表层的,但是也一定程度上能引起疗救的关注。

二、价值悖离,师德淡漢型教师形象

在国产电影中,除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型教师形象之外,“价值悖离,师德淡漠”型的教师形象也成为国产电影中教师群体类型化的形象标签。在21世纪以来上映的国产电影中主要存在两种价值悖离,师德淡漠型教师形象类别,一是贪财好利所至的价值悖离,师德淡漠型教师形象;二是情感迷失引起的价值悖离,师德淡漠型教师形象。

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由最开始的对本能欲望的极端压制到逐渐转变为对欲望的释放与金钱的追逐,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上升为社会大众对自我的迷失与价值的悖离。

诸如《麻辣学院》中严厉的教导主任因金钱的诱惑中学生圈套最终流落荒岛变成野人。而范老师更是对金钱的强烈欲望私吞了学校大额的金钱,买了好几箱的金银首饰藏在家中,最终被督察扣押。

《李雷与韩梅梅》里伪造学历的孙明成,因想获得更多的收入,私下开办高额补习班,还考试提前泄题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成绩来引诱更多的学生报他的补课班。最终他恶劣与不端的行为被学生揭发,遭遇革职处理。以上两部电影中的教师都是因为被金钱迷惑了双眼,不知检点,过度贪欲,导致葬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后果令人唏嘘不已。

这些教师人物无疑不是以悲剧性而收场,同时也警示与告诚着其他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恪守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与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而不越雷池一步。因为情感迷失引起的价值悖离,师德淡漠型教师形象在21世纪的国产电影中也逐渐有所增加。

每个职业的存在都有其特定功能之所在,从事每个职业里的人也自然有其需要遵守的特定的职业道德。而教育行业里教师职业的首要教育任务无疑是教书育人,因此示范性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特征所在。例如《十三棵泡桐》宋小豆老师利用学生陶陶失恋的低谷期,逾越教师行为规范的红线。

影片中通过隐晦的几个镜头,交代宋小豆老师对学生陶陶越界的细节举动,侧面呈现出宋老师与学生陶陶不正当的师生之恋。也更因为宋小豆对陶陶的私心,让她利用自己教师职权帮助陶陶处置其对敌同学包京生。哪怕面对学生包京生的低头弯腰,身为班主任的宋小豆仍丝毫不留师生情面,冷漠无情拒绝与驱逐包京生滚出校园,致使包京生走上了歧途。

该种结果不得不令广大教师观众们深思,身为教师,就应该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职务和所接触到的信息资源去滥用、去谋私利和其他违规犯法之利益。

三、斗争反抗,坚守初衷型教师形象

新世纪以来,商品化对书声琅琅的校园与清廉教育的渗透可谓是司空见惯。面对被世俗化的社会,教师们在经历了抵抗与徘徊后,或欣然的迅速卷入,或无奈的避而远之,或接纳后自行调整。不得不说,他们的各种行为举止都一定程度上在向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妥协。但是,有这么一类教师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和阵地。

他们执着的与社会上各种不合理的现象做斗争,在逆境中坚守着自身的职责担当与教师该有的价值倾向。例如影片《可爱的你》中,校方妥协于一对精英夫妇的要求,全然不顾及学生的身心状况而给孩子上各种补习课的行为,吕慧红对此极为不赞成而跟校方据理力争,即便没有说服校方,她也以辞职的方式宣示自己的立场与表达自己的态度。

后来在看到新闻正在报道一所因师资不足,教师薪酬过低而无人应聘即将被教育局勒令倒闭的元田幼儿园时,她毅然决然的去当那个“月薪4500校长”。面对开教育培训机构的朋友想利用她“4500爱心校长”的网红头衔跟她联手举办圈钱的幼儿园补习班时,她果断拒绝,认为教育不是一门生意,始终坚信教育是以生命去撼动另一个生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住自己的教育初衷。

又如《大师兄》中,陈侠老师也将斗争反抗、坚守初衷这一特性展现出来。影片中校长为了不被封校,迎合拿高分、考名校的教育风气,放弃那80%的差生去成就20%的优秀学生。对此举行为陈侠老师据理反抗,认为越是社会风气不好的情况下越要守住自己的立场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去跟随不良风气。

既然是搞教育、办教育、弄教育的人就必须要有自身的信念,始终秉持德智中学“人人可教,皆可成材”的校训。最后在陈侠老师的抗争与坚守下,学校不但没有被封,生源人数还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这两部电影中的教师都敢于同学校与权威等相异势力进行斗争,努力勇敢的捍卫着自身的教育信仰。

四、隐忍顺从,盲目守旧型教师形象

“伴随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步调的提速,教育面向了市场,学校的办学模式、学校的性质以及资金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校园不再是净土,变得商业化。”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违背教育学规律的教育模式一一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环境中的崛起可谓“野蛮生长”。

由于受当下不良教育风气和歪曲的教育学规律的影响使得大众与学校对老师的审核和评估标准也主要是看升学率,这也迫使教师们将各种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考试机器”上,这种状况下教育变得功利化也随之产生。

诸如在新世纪的国产电影中《青春派》里的撒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隐忍着大家对她的恨意,也要竭尽全力达到那百分百的升学率。她那句句夸张化的经典台词表现了教师们在“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唯升学论”的当下中小学的教育风气里的畸形思想状态。

教师将学生与自己捆绑在升学考的战车上,变得急功近利,早己忘却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的,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正如撒老师为了说服没有背景的差生上进,把他与那些“官二代”和“富二代”进行比较,而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体现出教师歪曲的价值观,还会把学生引向“钱和权是无所不能”的黑洞。

而《全城高考》里的范义本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个性独特的老师,但是在高考指挥棒面前,他也选择了隐忍与顺从,努力成为一个不苟言笑,严肃冷漠的教书机器。正如当学生秦鹏质问范义本如今的“求分数论”现象绝不是真正的求学,而真正的读书也不应该是读死书时。

范义本也没有给予正面的回应,而是以自己高超的球技碾压秦鹏的赌注,来无力的劝诫学生。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拿他偏科的音乐成绩来作证应试教育的弊端时,他也隐忍着学生对他的羞辱,无奈的用体罚来规训学生。

这使得个性张扬的秦鹏依然坚持自己的主见与想法,最终以弃考的形式来回应自身对应试教育的反抗。以上两部影片中的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甚至他们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日常现象的态度做法等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错误的价值观与行为的引领必然会对受教育者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撒老师和范义本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面前都选择了隐忍与顺从,而这种培养模式和教育目的无疑是教育之大忌,与众所周知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人才培养方式、目的也是相悖的,值得相关教育部门与广大教师们引起重视。

我国教育制度所异化出来的某些像“应试教育”等弊端,又该如何进行纠正与尽快完善?或者说自身能够为之努力做点什么,来正向的维护与支持其好的一面,而纠正与完善其坏的一面,从而鞭策国家教育制度的完善与进步呢?

同时也值得当前社会广大家长深刻反省:教育孩子切忌急功近利,应该遵循孩子的学习成长规律去培养孩子,而不是仅仅因为自己的期望无视孩子的身心,否则不仅会带偏孩子的三观,还可能会葬送孩子的健康、快乐与前程。

五、反思成长,破茧成蝶型教师形象

《蓝学校》里的张盟当老师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消除跟同学打架的处分,背着处分不好找工作,倘若响应国家的号召前去西部偏僻地域支教,就可以消除处分。他打着支教的幌子,原本谋划着“混时间、混上课、混考试”的教学方式,企图到时混完支教时间拍拍屁股走人即可。

可当他真正来到广袤苍凉的荒原牧场,周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辛的工作条件以及没有任何生活与学习上的文娱设施,让从北京而来紧跟都市潮流的他跟落后、闭塞的“蓝天白云小学”格格不入。在一天天随性散漫的教学中,他的内心也备受煎熬。

加之被牧区重视教育的依如乐批评指骂,说他不务正业、耽误学生前程,乖张冲动的张盟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举止。但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感受到了学生对知识极度的渴望;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他看见了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正在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发展。

在与依如乐的交锋中,他理解了依如乐对教育的执着也被依如乐无私奉献精神所打动。经过多重的社会洗礼,让他对自身有了清醒的认知:身为教师就该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最后他决定放弃回繁华的京都,留在蓝天白云小学发自内心的好好教他们。从以前漫不经心的教学态度到最后扎根学校潜心教学,张盟成功蜕变成一个成熟的教师,实现了自我的完善。

《少年班》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从1987年后十余所知名高校在全国广泛招收15岁以下的高智商孩子进大学,命为“少年班”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周知庸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未完成的梦想不顾校方解散少年班的命令,借自己的职务伪造教育部文件,偷偷招收学生开班攻克国际级数学竞赛难题。

他严厉、冷漠,整日规训学生学习与做实验。他虽睿智,但也倔强,直到其他国家的选手抢先一步攻克难题,他的梦想破灭后他才甘心接受现实。同时也使得他反省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孩子们情感关爱与价值引领的缺失,让影片后的他不顾一切的闯进校广播室告诉孩子们岔路口上选择的重要性以及鼓励学生勇敢的去逆风飞翔,最后他给学生们的忠告让众多学子踏上了勇于追梦的旅程。

“反抗者认识到真实的现实后,往往选择屈从或适应现实规训,最终实现自身的突破。”影片最后他自己对人生所做出的相应的调整与规划,则印证了其自我突破的实现。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中所建构与传播的这类“教师形象”让人物形象立体而有艺术魅力,也更符合客观实际,激起了观众一波又一波的共鸣。与此同时,看完后也不禁令人反思:那些没有被电影建构与传播出来的“由好转坏”的教师形象实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通过卑鄙的行径取得所谓的成功或者达到自己的私利。

这些都深刻反映了当今教育体制的不够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显然这些人物的“处理”和杜绝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他们却可以长期游刃有余的混迹于那些精英教师们之中,因此,这也就给当今的教育界同仁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来促进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