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王铁成饰演周总理形象出场15分钟受到邓颖超高度评价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75更新:2023-04-27 19:05:49

1970年,王铁成与闫莉莉的儿子出生了,生产过程很顺利,因此儿子出生两天后,王铁成就赶紧回单位参加排练了。

虽然这场戏里王铁成的戏份不是很重,但他还是很投入很认真的参加排练。正在这时,一个同事匆匆跑来让王铁成快去接电话,医院打来的。

电话里,医生告诉王铁成两个残酷的消息:

一是王铁成的儿子现在患上了急性肺炎,需要抢救;

二是王铁成的儿子被检查出23对染色体少了一对,属于先天性痴呆。

医生说完,顿了一顿,问王铁成:“是否还要抢救?”

医生的意思很明显——或许不抢救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然而王铁成却毫不犹豫地答道:“请赶快抢救!”

抢救进行的很顺利,孩子很快脱离了生命危险。

后来,有人问王铁成当初为什么这样选择,王铁成答道:“就是条小狗,也不能眼看着它死了,儿子的生命是我给的,我就要对他的生命负责。”

为儿子暂别影坛

王铁成夫妇当时都只是话剧团的普通演员,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不到一百元。

但是夫妇俩决定把所有的关爱都给儿子,“让他不枉在世间走一遭”。

他们给儿子取名“蔚平”,取的是“为平”的谐音,意为“为儿子讨个公平”。夫妻俩想尽可能地让儿子有尊严地生活。

幼时的蔚平抵抗力很差,频繁地生病,王铁成和闫莉莉每次都急忙带儿子去医院,几年下来,花在蔚平身上的钱比其他家庭抚养普通孩子花的钱还多。

而且由于智力残障,长大后的蔚平也没能让父母省心,夫妇俩一直要像照顾幼儿那样照顾这个儿子。

蔚平十几岁的时候,夫妻俩经过商议,决定让闫莉莉辞职在家专门照顾蔚平,一家的经济重担由王铁成一人承担。

这使得王铁成再次面临了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是继续做演员,还是为赚钱放弃演艺事业。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因为此时王铁成的工资虽然还是不高,但事业正处在上升期。

原因是在1977年,也就是儿子7岁那一年,王铁成获得了一个改变他演艺生涯的机会。

这一年年初,全国首部反映周总理形象的话剧《转折》开始筹备,剧组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合扮演周恩来的演员,王铁成在化妆师的建议下参加面试,没想到最终脱颖而出。

进组后,王铁成得知距离首演还有十七天的时间……虽然自己的戏份只有十五分钟,但由于扮演的是周总理,因此十七天的排练时间还是显得十分紧迫。

王铁成全身心地投入在角色中,反复研究周总理的待人接物、一举一动,力求模仿得形神兼备。

剧组还要求王铁成在口音上也贴合周总理,也就是曲艺界所谓的“倒口”。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王铁成从小就是个曲艺爱好者,相声、大鼓都有过涉猎,中学时代甚至还拜师学过几年京剧,凭借这些基础,王铁成仔细研究周恩来吐字发声的特点,终于在十几天的时间里掌握了周恩来的口音。

1977年7月,《转折》在首都某剧院首演,王铁成饰演的周恩来虽然只有15分钟戏份,却受到了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前,王铁成已经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当了15年的龙套演员,如今通过饰演周总理,他的事业迎来了转折。

此后王铁成又在话剧《报童》中饰演周总理,邓颖超看过后,对他的表演高度评价,叮嘱他:“演周总理的事,不要夸大,不要缩小,要实事求是。”并且送了他一本《周恩来论文艺》。

1978年,王铁成首次转战大银幕,在电影《大河奔流》中饰演周恩来。王铁成一直习惯于舞台表演,初次接触电影感到很不适应,有时不经意间拿出话剧范,就会被导演批评。

王铁成利用休息时间重新揣摩和调整自己的台词和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成功的在大银幕上塑造了周总理的角色,这使他开始为全国范围的观众所熟知。

后来他又在《李四光》、《西安事变》、《风雨下钟山》等十多部影片中饰演了周总理,至此他奠定了自己首位周恩来特型演员的地位。

然而演艺事业的成功并未给王铁成带来太多收入,王铁成这一时期虽然很有名了,但他不愿意以周总理特型演员的形象去走穴或接广告,他觉得那样对周总理的形象是一种损害。

因此在全家等着他赚钱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在演艺事业和出去赚钱之间做一个选择。

1987年,王铁成毅然选择了暂时息影,独自前往香港打工。

重回影坛,塑造经典

王铁成当时已经51岁,来到香港后他一天做三份工作:上午9点到12点去香港文化发展中心,做作家协会基金会特派员的工作,这属于一份正式工作;

吃完午饭之后稍作休息,他赶往一家培训机构教国语,时间是从下午2点到5点半;

晚上7点,还要去邵氏影片公司从事影片配音的工作。

一天下来,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住处。为了省钱,他租了一间非常便宜的小屋,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潮湿又闷热。

后来王铁成又下海做起了生意,做大蒜出口。原本是个文艺工作者的王铁成夹上皮包,跑产地、跑海关、跑港口,做得倒也像模像样。

其实王铁成有这方面天赋并不奇怪,他的父亲解放前曾是美国福特汽车零配件中国华北地区总代理。

王铁成钱没少赚,但花在自己身上的极少,据说他当时一双袜子就穿了8年,钱全都寄回了北京的家中。

在儿子身上夫妻俩很舍得花钱花精力。虽然蔚平智力上有残疾,但夫妻俩还是尝试教他识字写字,后来又教他一些简单的乐器。

有一次蔚平学会了写“爸爸”,在一张纸上写了满满一篇“爸爸”,王铁成看到这页纸后,看着上面歪歪斜斜的字迹,戏外很少流泪的王铁成突然就流下泪来。

经济上宽裕一些之后,王铁成决定重回银幕。

1989年,丁荫楠导演打算拍一部深入刻画周恩来总理的全景式影片,为此集结了当时国内顶尖的服道化团队,并且申请到了在钓鱼山、人民大会堂、305医院等地实景拍摄的机会。

那么最关键的,周恩来这个角色由谁来扮演呢?

丁荫楠导演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请王铁成,用丁导的话来说,“他低头吃炸酱面时都那么像总理……”

丁荫楠联系到当时还在做生意的王铁成,说明了自己想要拍摄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以后,王铁成就像当初弃艺从商一样,毅然放弃了手头的生意,回北京加入了《周恩来》摄制组。

王铁成为这一次演绎投入了空前的精力。他找来大量关于周总理的文献资料,各种文本摞到一起有4.5米高,王铁成利用休息时间对这些资料仔细研读,深入体会周总理的人生经历。

周总理的身材是比较削瘦的,而这一时期王铁成的身材比较胖。为了演好周总理,王铁成拼命减肥,从进组就开始节食,瘦了20多斤。

期间闫莉莉有一次来探班,见了暴瘦的丈夫吓了一大跳,差点没认出来。其实这样短时间内大幅减重对身体损害极大,闫莉莉严肃地提醒王铁成:“你不能再这样了,家里还有老有小呢!”

王铁成却表示,要演周总理,不减重不行,这一次说什么都要演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努力使王铁成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在片场上,只要一开机,王铁成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状态,全身心投入在角色之中。

影片中有一场周恩来在八宝山哭送贺龙的戏,王铁成没有过多的台词,仅有的三句台词就是在周恩来看见贺龙的夫人薛明后,紧握着她的手连叫三声“薛明啊”。

在王铁成的演绎下,这三声“薛明”的情感层层递进,给人带来极大的情感冲击力。拍完这场戏,王铁成由于悲伤过度,头痛了整整一天。

拍摄进行的很顺利,然而好事多磨,就在拍摄即将进入尾声时,王铁成在长沙遭遇了车祸,撞断了6根肋骨。

丁荫楠导演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即赶到医院探望。没想到见了王铁成后,王铁成却表示:“还好脸没伤到,还能演!”

王铁成甚至觉得这次车祸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在即将拍摄的周总理晚年戏份中,周总理的身材正是病痛折磨下极为削瘦清癯的状态,原本王铁成还在苦恼这种状态要怎么达到,如今车祸住院,那种病弱的状态很自然的达到了。

拍摄进度不等人,王铁成身上的刀口还没完全愈合,就投入到最后几场戏的拍摄中了,该片的经典桥段,周总理最后一次大会堂发言,就是车祸后拍摄的。

当时王铁成身上还缠着塑料绷带,因此没套衬衫,直接穿的中山装,瘦弱的身体几乎撑不起衣服,重伤未愈的虚弱让他很自然地找到了当年周总理的状态。

这场戏拍完,现场的很多人民大会堂老工作人员都流下泪来。

《周恩来》于1990年上映,成为当年的现象级影片,最终票房达到2.7亿,要知道那可是1990年,一张电影票2元钱。

而王铁成也凭借这部影片斩获了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男主和第十五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时任国务院总理看了影片后,称赞王铁成“演技绝伦,情出于心,再现总理,光照后人”。

正式息影,陪伴傻儿

王铁成一生在大银幕上只扮演过一个角色那就是周恩来,2002年,在拍完《周恩来万隆之行》后,66岁的王铁成决定正式退休,从此回归家庭,全身心陪伴妻儿。

此时儿子蔚平已经三十多岁,但心智仍是幼童一般。

退休后,王铁成在家养了很多花鸟鱼虫,蔚平很喜欢这些。六十多岁的王铁成经常和儿子一起,趴在鸟笼前观察小鸟喝水啄米,观察蛐蛐打架。

见儿子喜欢这些小动物,王铁成还经常带他去动物园。

对于有这么个特殊的儿子,王铁成夫妇并不避讳,甚至还有意带他出来多看看这个世界。

有一段时期,王铁成和蔚平每逢周三都要起一个大早,从位于顺义的家里出发,赶到位于十里河华声天桥的四九城剧场,风雨不误,像上班一样。

蔚平要在这里举行的票友演出中登台献艺,负责一项乐器。

这是作为资深老票友的王铁成为儿子争取到的。蔚平负责的乐器很简单,就是敲锣,王铁成和儿子一起登台,儿子敲锣,王铁成拉琴。

蔚平很喜欢登台表演,每次来剧场他都高兴的不得了。

一曲结束,王铁成牵着儿子的手下台,敲了两个多小时锣的蔚平累得满头汗,王铁成在儿子耳边柔声问:“爸问你,今天累吗?”蔚平用力摇摇头,表示不累。

如今,王铁成已经83岁了,仍然和老伴一起守护着52岁的儿子。

同时王铁成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在海南毛阳、河北顺平捐赠了两所“学周希望小学”,他还长期资助贫困大学生、为残联捐款捐物。内蒙古遭遇雪灾,他第一时间捐助了半卡车的皮褥子、新棉被。

对于做这些的原因,王铁成夫妇直言,就是希望等他们不能再照顾蔚平时,社会公益能替他们继续。

这是最质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倪萍在了解了王铁成一家的故事后不禁感叹:“铁成大哥大嫂,你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父母。”

王铁成却握着儿子的手表示:“我要感谢这个傻儿子,是他使我体会到人生的充实和真情!”

参考文献

守护儿子的王铁成、闫莉莉 北京科教频道《记忆》 2019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