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是什么水平的演员呢「曾江是什么水平的演员」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8更新:2023-04-28 09:12:57

文丨独孤岛主

曾江去世,我脑中立刻想到的,倒不是黄药师,也不是坚哥,不是任何一个大佬。

而是一部叫《马场大亨》的剧——韦家辉在无线电视台时代监制的最后一部剧集——这部堪称「全员丁蟹」的疯魔之作,充满典型的韦家辉式极致人生起落,看到第25集的末尾,我直接痛哭失声。

男主角李大有(黄日华)的父亲李奇(曾江),在父子二人完全破产、跌落谷底的艰难时刻,希冀撮合暗恋李大有的钟爱玲(蔡少芬)与儿子,悄无声息地替钟爱玲买了生日蛋糕,送到三人的餐桌上,这场戏中,李奇摆出各类惊奇作态,表现对儿子深藏不露的爱意赞赏情绪,曾江招牌式地将这段表演拆分成夸张的一个一个动作和表情,姿态不协调,眼神中流露出贯穿全程的温和激励。

演出本身放在绝大多数影视剧集场景下,都不会令观众直接感知到共情魅力,然而在这场戏的情境中,正是曾江驱动角色未完全隐匿的内在情感,触发了其他两位演员非常具体的角色塑造变化,于绝境中倾注希冀,成为《马场大亨》中灵动灵动点睛的华彩乐章。

《马场大亨》(1993)

这正是曾江表演的特殊魅力。在大多数情况下,熟悉香港影视剧的观众会将能够赋予大多数老来配角演员的「戏骨」称号也循例赠与曾江,但若将他一生饰演过的大小角色串联起来,则可以看到,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经历从一线小生到一线配角的脉络,更可以看出一位演员通过表演生涯的进阶越来越明晰的人格魅力。

从粤语长片时代无数次呈现于银幕上的俊朗少年,到电视台时期充满正邪交杂魅力的诸多经典角色,再到晚年于舞台剧、好莱坞/华语电影表演中从善如流的气场,曾江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一个「金牌配角」的刻板印象而已。

曾江

与许多出生于上世纪20-50年代的香港演员(包括他的小舅子王羽)一样,「出生于上海」成为他们这一代际相当鲜明的标签之一。晚年曾江如此阐述自己对「名利」的态度时明确表示:「我一世都未尝过没钱花的滋味,也很享受能够自由在坐巴士、吃小饭店的快乐,因此对利,无所追求,对名,永远不去争最红的第一名。」

他的祖父是中国第一代国外留学生,父亲则是越南华侨商人,而曾江本人则由高中起便在美国生活,自加大伯克利建筑系毕业,以曾与他合作拍戏的黄一山所言:「是香港演员中学历很高的了」。

如此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学识背景,亦塑就了其在1960年代真正展开电影表演生涯时便贯穿一生的平泊态度。粤语片时代曾江出演了数以百计的电影,也是1960-70年代之交香港《华侨晚报》评选出来的十大明星之一,同谢贤、南红、胡枫、张英才等当时得令的银幕小生齐名。

今天回过头去看曾江出演的粤语长片,自然银幕上尽显风流俊逸,但同同时代的其他流量小生一样,始终缺乏他们的前辈吴楚帆等人对不同角色塑造的风格化表现,这亦是从未经受过表演培训的曾江早期表演的特征,尽管曾在长寿片集《黄飞鸿》系列中亦曾有份出演,他的演出技巧上,与当时系统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良鸣等,始终有些距离。

曾江真正在现代意义上的「香港电影」表演层级中开始发轫,也真正为整个华语世界观众熟悉与认可,是在他过了中年以后。

有两件事令他的影响力达到殿堂级无远弗届的高度,一是七十年代拍摄的「美源发彩」电视广告片,由于1970年代曾江便转至丽的、无线等电视台工作,属于香港最早接广告的电视艺人,签订合同时未厘定播放期限,致令广告商得以在长达四十多年时间内垄断版权,四十年来,虽然曾江本人亦无使用这款产品,且年纪渐老,但电视屏幕上他在中年时代一头油光黑发的帅气形象却陪伴许多代香港人一起长大,成为当仁不让的集体记忆。

曾江转到电视剧表演之后,尤其是在进入1980年代后演出的堪称殿堂级经典角色不胜枚举,成为他列身足以塑造香港文化名片的演员阵列的第二个因素。

​华人世界最负盛名的1983版TVB《射雕英雄传》里,高傲自负,时常横眉冷对全世界的黄药师,在曾江诠释之下,光彩照人。

《射雕英雄传》(1983)

1984年《笑傲江湖》中,他又化身深藏不露的伪君子岳不群,将人物身上作为师父的严厉与争名逐利的奸恶刻画出入木三分。​

《笑傲江湖》(1984)

1986年《倚天屠龙记》,曾江则如同后来饰演盲侠的梁朝伟一样逐步弃绝了用眼神表演的方法,将双目失明的金毛狮王谢逊身上流露的桀骜霸气,以他招牌式的猛转头、用力抬手等动作诠释出来。

《倚天屠龙记》(1986)

不仅在古装剧,时装剧领域,曾江最为人称道的角色包括《我本善良》中性格极端复杂的奸角齐乔正、《大时代》里兼具黑警横霸之气与人父坚固柔情的探长龙成邦以及前面提到的充满人情味,同时又在「全院癫狂」的角色群像中毫不失色的「大有爸」李奇。

《我本善良》(1990)

纵观电视时代以中老年形象示人的曾江,逐渐褪去了青年时代角色的平面塑形,进而开发出一条属于「曾江」式的表演路径。

​在未经过表演科班训练的状况下,发于成长环境与本身性格的曾江的演员身份,随着他年纪的渐长而逐渐吸收了非常切实的人生经验,逐渐成为了一个褪去明星光环而注目于角色一言一行、厚积薄发的资深演员。

他的表演往往给观众留下「用力过猛」的印象,因其对自身身体控制的方式,同大部分演员都并不相同,不是粤剧演员出身的表演个体那样招式拿捏,又非训练班出品的后辈演员那样极尽生活常态。曾江的演出往往介于类型化与生活流之间,不断寻找者角色性格与演员本能的平衡。

《射雕》中的黄药师,自然有脱胎小说原作的倨傲面向,但曾江对角色的处理,对比其后1990年代骆应钧突出自然洒脱一面的方法,要谨慎得多,这其实并不符合曾江本人的洒脱性格,但有意压低表演姿态的动作,表现出曾江对表演本身的重视程度。

《射雕英雄传》(1983)

《大时代》中龙成邦亦是如此,在以过往江湖地位力压倔强的方进新(刘松仁)的戏份中,他先是极尽夸张地嬉笑,及至对方表现出激烈反应之时,整个人精神状态陡然变化,裂成另一个狂魔一般的凶悍模样,这固然是曾江自身表演身体控制的习惯,用在此处,非常契合人物喜怒无常、凶狠霸道的设定。

《大时代》(1992)

在曾江的电视剧时代,他同样在同时期的许多足以铭刻在香港电影光荣史中的影片有出色演出,比如《英雄本色》系列中义薄云天的小人物坚叔、《纵横四海》里奸猾的养父、《跛豪》中的贪污探长雷觉天。

《英雄本色》(1986) 《英雄本色》(1986)

无论影剧,曾江演出的最出色角色,无一例外是可以发挥角色类型塑造与日常性的一体两面案例,无论是仿照他的花名「Ken叔」的坚叔还是完全脱胎换骨为市井小人物的李奇,角色自身的俗常属性与身上永不妥协、某种程度上高度映照香港城市精神脉络的神采往往是曾江表演过程中最着力融合的两部分。

​《马场大亨》中热情、温暖又啰嗦的李奇,满嘴脱胎自上世纪五六十年的老式粤语,但思维方式是1990年代最新最开放的,构成了平凡人物复杂的立体面向。

《马场大亨》(1993)

由于多年的留学经验及建筑专业背景,曾江得以在一些好莱坞制作如《国王与安娜》《007之择日再死》等作品中游刃有余地与国际班底飙戏,在香港电影逐步迈向合拍片阶段的环境下,亦并不计较身段,参与到各种类型的大小制作中去,及至以《窃听风云》系列再度塑造典型香港「奸人」角色,进而获得金像奖,则已经属于是对其既有成就的迟来肯定。

《窃听风云2》(2011)

除此之外,在《德龄与慈禧》《永远的微笑》等两岸三地华人共同参与的舞台剧制作中亦有不俗发挥。

​《德龄与慈禧》中又一个并不单纯的「奸角」荣禄,成为了非他莫属的角色,剧中荣禄与慈禧太后(卢燕)上演黄昏恋戏码,其时曾江已经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够完成交流,饶是如此,剧中表演的细腻程度,仍然突破了物理/生理障碍,如同曾江过去饰演的无数个自负倔强的角色一样,这就是他留给世人「残酷无情」的片场印象之外,最直观的现场形象。

《德龄与慈禧》

行文至此,不能不单独将曾江演过的一个至为「惊奇」的角色单独拿出来谈一谈,以志对他突然离世的缅怀。

在1988年杜琪峰为TVB​拍摄的民国时代剧电视电影《谍血黄埔滩》中,曾江饰演一个神形高度贴近美国《蝙蝠侠》系列作品中「小丑」形象的反派,无论在何种状况下,只要一开口,必然持续不断大笑,这个也许是香港独一无二的「小丑」角色,置身于一部架空了空间(说不清是上海或是广东)的抗战背景作品中,在曾江演绎下,几乎纯粹用精确到极的细部表情碾压了片中所有其他角色的存在。

《谍血黄埔滩》(1988)

《谍血黄埔滩》这部片子本身质素非常一般,但曾江在片中的演出,堪称一丝不苟。他并不在乎演的是什么样的作品,但似乎非常在乎自己在作品中的表演状态。

​正如晚年接受采访,回顾自己与周润发相约出去买菜的往事,以及为何最后定居九龙塘,是因为「街坊都很熟」。某种程度上,他的「不在乎」,令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也都活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之下,为愁云密布的时空,最后点亮了一盏苦海明灯。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