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乐团「槐花谣公演听听主创人员怎么说」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98更新:2023-04-28 10:01:01

9月25日晚,在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第三届理事大会暨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展演开幕式上,大型现代黄梅戏《槐花谣》精彩上演,迎接各方来客。

剧由黄冈市艺术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创作,以槐花和春牛的生死恋情为主线,反映鄂豫皖苏区时期大别山老区人民对革命作出的重大牺牲,歌颂大别山老区人民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该剧地域特色浓郁,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情感张力十足,情节环环相扣,节奏跌宕起伏。

同时,该剧以鄂东民歌“姐儿门前一棵槐”和鄂东民俗“‘革命鸳鸯’红肚兜”贯穿始终,将黄冈的红色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等融为一体,体现了鲜明的黄冈特色。

看完演出后,黄冈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方深受感动。他说,保利剧院愿意为黄梅戏提供更优质的发展平台,促进本土艺术繁荣。

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张尧说,《槐花谣》已经成功申报2017年湖北省优秀剧目,计划明年将通过保利院线到全国巡演,传播黄冈的红色文化、戏曲文化。

请记住为革命默默奉献的“槐花”们

导演:裴福林(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一首“槐花谣”曾经唱出了多少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未来的憧憬,曾经演绎出多少女人忘我的情怀伟大的胸襟,这首“槐花谣”见证了一个女人对信仰的追索,爱情的坚贞。一个人,一首歌谣,一棵树,一生守候……她是麻城的女儿,大别山的母亲,她就是戏的女主人公——槐花。

《槐花谣》通过槐花酸甜苦辣的命运纠葛,不仅展现了一个女人在战争期间所承受的艰难困苦,心灵折磨,同时也展现了革命胜利后,她所面临的尴尬境遇,情感折磨。揭示了一个由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人,最终,一步一步走向崇高,走向伟大的心路历程。讴歌了一代女性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所奉献出的革命热情与宝贵青春。在此,支撑她们的是对情的执着、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敢于面对现实的博大胸怀。

一部中国革命的现代史,为我们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永志铭记。而那些用柔弱身躯支撑起民族脊梁的槐花姐妹们,尽管她们默默无闻,历史也不能把她们忘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历史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正是这部戏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部地域特色浓郁,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情感张力十足,情节环环相扣,节奏跌宕起伏,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戏。

质朴的民谣,火红的兜肚,奔放的情感,纯洁的心灵,宽厚的胸怀,笃实的大爱,构成了这部戏诗情画意的风格特征。

这部戏总的处理原则是:表现生活,强调空灵,突出意境,追求象征。在舞台上,导演所做的一切就是为剧本的主题思想服务,为演员服务,让观众入戏。

谈“改剧本”

编剧:熊文祥(国家一级编剧)

人们常说,剧本是改出来的。这话不假。

戏剧创作有句行话:三分写,七分改,可见改之任务繁重。还有句话:站着写,坐着改。可见改之耗时间耗精力。已故导演余笑予有句口头禅:我不看作者能不能写,我看作者能不能改。所强调的也是剧本修改的重要性。

一切作品的成功都在修改之中,小说诗歌散文尚且如此,遑论剧本。小说诗歌等是“小众艺术”,发表前只同编辑发生关系,编辑同意就行。戏剧是“大众艺术”,他必须取得领导、专家、导演、作曲、演员的诸方认可方能付诸排练。对于文本,大家都是伯乐,都可以品头论足,由此可见剧本修改之烦难。因为参与意见之多,见仁见智,站在各自的角度都有道理,这就看作者的取舍了。你如果将所有的意见都接受,那改出来的就不叫玩意儿。

《槐花谣》就是几经修改后形成的。原始素材是何存中的中篇小说《姐儿门前一棵槐》,我第一次是将其改编为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槐花谣》是由《麻城凤儿》修改而成。说是修改,其实是重新创作。因为这是与中央戏曲学院合作的剧目,当时他们的意见,要求彻底抛开《麻城凤儿》。这意见对不对我不敢说,但最起码的是解决了原剧情节上存在两节的毛病,塑造了三个较有个性的人物,写了三场比较揪心的戏,有较强的观赏性。讨论剧本时有人提出思想内涵不如小说,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戏曲有戏曲的规律,是以歌舞演故事,普通观众还是喜欢一线穿珠。所以这个剧本我是有意采用讲故事的传统结构,不同于我以往的《李四光》《余三胜轶事》《大汉孝廉》等。为了突出戏曲的美学特征,不得不牺牲掉诸如内蕴等某些东西。

剧本修改,那就是孙猴子投进八卦炉,又一次的火中涅槃。

移动的槐树让时空自由流动

舞美设计:李威(中国舞台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槐花谣》舞美设计的形象主题是槐树。槐树在演出过程中能够形成演员的形体延续,构成舞美语汇中无声的演员,又能表达不同的环境、意境和心境。

我们突出了那棵点题的大槐树,比较写实地制作了一颗高5米宽6米,能在舞台活动的大槐树,形成舞美设计的主要支点,托起主要人物的表演。又根据浪漫的舞美风格设计了8棵可以移动的小槐树,槐树的移动能够表现多种环境,也能烘托表演的特定氛围,让时空实现自由流动。

主要角色槐花的多个戏剧情节都是在大槐树下发生的,在尾声部分,槐花手扶大槐树,主题歌“姐儿门前一棵槐”响起时,大槐树与演员形成了一个整体,配合后区高平台上的舞蹈形象,有纪念碑般的舞台视觉效果。8棵小槐树充分发挥戏曲艺术的表演力,与演员表演结合,展现不同的环境和意境。如第六场,槐花从磨坊逃出的紧张情节,通过8棵小槐树在舞台上不同节奏的流动,表现槐花飞快的奔跑路程,也暗示悲剧结果即将来临前的紧张氛围。

整个舞美设计我们截取了三个舞美造型元素,大别山山峰、槐树、当地建筑的局部形象,这三个元素在舞美设计中是以贴近生活的局部写实形象出现的,在舞美构图和空间处理中将这三个形象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简练并有现代舞台构成手法的舞美风格。

用音乐引导观众欣赏情趣

作曲:陈儒天(国家一级作曲)

拿到这个剧本,我很兴奋。诗一般的唱词具有音乐性,给了我音乐创作的灵感。

在唱腔设计上,要立足传统,但又不能受传统束缚,必须要大胆创新。黄梅戏是一个年轻的剧种,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音乐又走在中国地方戏的前列,很容易吸收新鲜的东西,融入更多的现代社会因素,这给音乐创作很大空间。

《姐儿门前一颗槐》这首鄂东民歌,是该剧的主题歌,贯穿全剧并推动剧情的发展。作为男女主人翁爱情的见证,她的旋律要充满地域特色,要单纯、质朴、流畅,好听、好记、好唱。这首歌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我进行了黄梅化的处理。

整个音乐创作,首先是对地域和剧种音乐元素的挖掘利用。其次,就是通过不同的变奏手法,把《姐儿门前一颗槐》的旋律,适时融入到可以融入的音乐之中,表现时代主题。

这是一部反映革命题材的剧,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传统的黄梅戏伴奏显得单薄,于是我加以管弦乐所旋律辅助,使其音乐性和戏曲性相辅相成,产生恢弘气势,增强音乐震撼力。

我的音乐审美原则是: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引导观众的欣赏情趣,这样才有利于争取下一代观众,有利于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张辉:演反派甘当绿叶推新人

一直以来,张辉留在观众脑中的形象主演,而且演的是具有厚重历史感、高大上类型的正面人物。这次是张辉第一次演反派,第一次在舞台上当绿叶。

“这片绿叶我当得很快乐。”张辉说,谢思琴和王刚都是他的学生,他们很优秀很努力,作为院长和老师愿意帮助他们走向艺术高峰,让他们成为黄梅戏里一朵绚丽的梅花。“每一位名家身边的人,他们的艺术水准有多高,其实也代表着这位名家的水准和胸怀。看着他们进步,我很有成就感。”

对于饰演郑守仁,张辉说他很喜欢这个角色,郑守仁是一个推动全剧矛盾冲突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人物,在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第一次演反派,有压力也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很多戏迷对我这个角色期望很高。”张辉坦言,郑守仁在造型上就是一个很潇洒很男人的形象,并不脸谱化,但是他道貌岸然,恶毒阴险,绵里藏针,是一个坏到骨子里的伪君子。

“我从步态、道白、唱腔、眼神上都在琢磨,尤其是郑守仁道白多,我该怎么说才能把他的内心展示在观众面前?比如说郑守仁的口头禅‘哎呀’以及他的笑‘嘿嘿嘿嘿’,这背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潜台词,如何表现?还有他拿烟斗的手和眼神,以及在舞台上站的角度,怎样才能更好诠释?”虽然是黄梅戏名家,张辉对待艺术仍是一丝不苟。(记者熊庆萍)

王刚:演春牛我很幸运

饰演男一号春牛,王刚是幸运的。

王刚说,其实最开始春牛一角定的并不是他,而是中国戏剧学院一名演员。导演裴福林跟他见了一面,并给他出了个题目:即兴表演喜怒哀乐。他在表演完后,导演说,好,就是你了。

接到这个角色,王刚很兴奋,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便是在戏中,他的老师张辉演一个反派,他有很多反驳老师的戏,一开始他总有点怯场,老师说戏中没师傅,鼓励他放开了演。老师还在角色分寸的拿捏上,给予了他很多意见。比如在大牢中,他拿着象征着革命的红兜兜,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是复杂的,老师告诉他红兜兜不能总是拿在手里,应该时而举向天空,时而捧在心窝。

还有一大挑战就是导演的排练手法和他以前接受的不同,以前是导演说怎么演他们就怎么演,可这次导演不限框框,让他和饰演槐花的谢思琴自己去思考、发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让他们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从接到剧本到将春牛搬到舞台上,虽然这部戏只排练了20多天的时间,可上演后得到很多好评。王刚说,这部戏让他看到了很多年轻的观众,他感觉很欣喜,他也要像春牛一样,带着感恩继续前行。 (记者王慧)

谢思琴:文化自信让演绎更丰满

“槐花为了爱情,为了革命,为了信仰,为了解放,扛起一个女人所有能担当的全部责任,包括献出自己的生命。她是革命年代中国女人的缩影。”当谢思琴得知槐花的原型是麻城一位将军的妻子时,她心生一股自信与自豪。谢思琴说,黄冈的红色文化是她角色演绎的养料。

“平时与院长张辉多演夫妻档,这次演的是敌对的两个人。有一场戏是我拿剪刀刺向他。第一次排练时,半天刺不下手。但随着对角色更深刻的理解,演到后来我像是真的对他有仇似的,刺得准、狠。”

她还讲到有一场跳崖戏,道具台有近2米高。刚开始时,她还有点不敢跳。可后来每次演出,她总是想也没想就跳下去。“当真正理解那段历史,融入剧中时,槐花的喜怒,就是我的喜怒了。”谢思琴说。

“我最有感触的是戏的最后一场景。槐花带微笑,步履蹒跚地朝着老槐树慢慢走去,而身后随着槐花谣歌声响起,无数个槐花向着槐树走来。”她说,每当演到此时,她感到自己就是那一大批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女人中的一员,内心随着革命胜利得到了一种释然,人生得到了升华。

她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让她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 (记者何皎月)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