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冯叙多夫「伯格曼御用史上最伟大的男演员之一马克斯冯叙多逝世」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96更新:2023-04-28 11:18:28

马克斯•冯•叙多 Max von Sydow (1929-2020)

刚刚外媒传来消息,堪称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演员之一,瑞典演员马克斯•冯•叙多(Max von Sydow)逝世,享年90岁。

周一,他的法国籍妻子,同时也是制片人的凯瑟琳·布雷莱特(Catherine Brelet)告诉《巴黎竞赛画报》(Paris Match)这一消息:“我们伤心欲绝,无限悲伤,我们极度痛苦地宣布,马克斯•冯•叙多于2020年3月8日离开了我们。“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他就是《权力的游戏》里的“三眼乌鸦”,这也是他从影生涯中最后的演出之一。

而在此之前,马克斯•冯•叙多曾是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御用男演员之一,两人1955年开始合作,他曾主演伯格曼十多部作品。

其中他在《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1957)扮演与死神下棋的骑士,可谓是他最标志性的角色之一,也是电影史不朽的场景之一。

后来,他去到好莱坞发展,与威廉·弗莱德金、伍迪·艾伦等多次合作,其中尤以1973年经典恐怖片《驱魔人》中的神父莫林最为让人印象深刻。

马克斯•冯•叙多凭瑞典导演扬·特洛尔的《鹰扬》(The Flight of the Eagle,1982)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多次提名奥斯卡演员奖项(包括1989年的《征服者佩尔》)。

2017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导演埃德加·赖特(Edgar Wright)在推特发帖悼念,称他为“改变了国际电影面目的神”。

此时回看2015年时关于他的这篇文章,感触良多。

R.I.P

The Greatest Actor In The World

文 | Terrence Rafferty

译 | 一起去找圣鲸鱼@奇遇字幕组

*注:本文刊于2015年

瑞典籍演员马克斯•冯•叙多对电影的热爱,开始于他扮演中世纪骑士,与死神在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1957)中下象棋的一刻。凭借其长达60年的荧幕生涯,马克斯•冯•叙多已然成为现存最伟大的男演员。现如今,在年届87岁之际,他或将成为一个流行文化符号。

今年12月份*,马克斯•冯•叙多将出现在《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中,而他所饰演角色的身份是如此神秘,以至于论坛上雾里盼花的粉丝们几近疯狂(他会是最后的绝地学徒——凯南•贾勒斯吗?还是西弗迪阿斯?又或者是——冷静啊冷静——波巴•费特?)

明天春天,马克斯•冯•叙多将加盟以“烧卡司”著称的奇幻类王牌剧目——《权力的游戏》。

该剧不输星战粉的狂热粉丝至少已经知道他的角色了——三眼乌鸦(在故事中的身份近似于导师)。显然,马克斯•冯•叙多在这两个角色中都能自由发挥其天生的威严感。

他的嗓音低沉,柔软又蕴含深意、身材高挑,再加上天生就适合穿奇幻系的服装(飘动的长袍、兜帽、文艺复兴时期的紧身背心和紧身裤等等),马克斯•冯•叙多就是大写的权威与神秘。假设今天重拍第七封印,冯•叙多的角色也许会坐在棋盘的另一边,死神的一边。他必杀戮。

马克斯•冯•叙多在《第七封印》中扮演中世纪骑士,与死神下棋一幕已经是电影史经典场景

简言之,马克斯•冯•叙多也走上了优秀电影演员晚年职业发展的惯常路径,即不时出现在亟需造势的商业片的一两个场景里,并收获属于著名演员的,那所谓的“最后致谢”的荣誉(当罗列完其他演职员的名单后,单独出现在最后的“及 马克斯•冯•叙多”)。

当演员已度过大半职业生涯,你渐渐只能寻到他们的零星踪迹——在这儿出现一会儿,在那儿出现一会儿,最后则再也难觅。但那些拥有精巧技术和瞬息万变般表情的演员,在有限的场景中也能游刃有余。

冯•叙多恰恰就是这样的演员。

即使在与伯格曼合作的时期,他也并不总是主角(伯格曼和罗伯特•奥特曼一样,在选角时遵循轮换原则,因此冯•叙多在伯格曼电影中扮演的11个角色中,只有6个是主角)。

马克斯•冯•叙多成为一个流行文化符号

冯•叙多2011年参演的《特别响,特别近》

再者,相比真正去表演,成为一个符号并不多么困难。观众对演员过去表现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冯•叙多已出演的电影和电视剧远超100部,而这足以为观众制造大量回忆了。

即使是观影相对随意的非文艺观众也或许能回忆起冯•叙多的角色,比如《野蛮人柯南》(1982)中的忧郁国王奥斯瑞、《特别响,特别近》(2011)中暴躁的哑巴房客、《秃鹰72小时》(1975)中戴着浅顶呢软帽的,衣冠楚楚的杀手、《少数派报告》(2002)中贼眉鼠眼的官员。

如果以上都想不起来,人们肯定记得《驱魔人》中那个标志性的角色。即冯•叙多饰演的消瘦年迈的天主教教士,他和魔鬼展开了相当激烈的灵魂对决。

《驱魔人》里的梅林牧师

事实上,冯•叙多在《驱魔人》中的角色是其迄今为止最接近符号化的一个,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该角色也是他能赢得“最后致谢”这一演职荣誉的预兆。

那时候,为了饰演受雇的驱魔斗士梅林牧师,四十岁出头的冯•叙多像老了三十多岁。他现在看上去都比那时候年轻。(凭着饱经风霜般的脸和后退的发迹线,再加上对浮华虚荣的自觉远离,冯•叙多扮演年老的角色从来没有困难,而他自己也似乎享受这种挑战。)

这个角色并不大——梅林只在荧幕上出现了几分钟,分别在影片开头和那吵吵闹闹、令人恶心的驱魔高潮——但冯•叙多沉静的力量却让这一角色拥有了足以和恶魔抗衡的精神力及伟岸形象。他的梅林融合了神枪手的沉着冷静和老年人的威慑力。

在驱魔的过程中,你能感觉到年迈的牧师为了集中全副精力而付出的努力。冯•叙多所赋予驱魔人的,已经超出了剧本寥寥几笔的描写。

剧本塑造的角色甚至配不上他的表演,但他还是这么做了,即使是为最小、最不起眼的角色。冯•叙多就像个小说家,他能找到人性的细节,并赋予角色勃勃生机。

真正成为电影符号之人并非刻意为之。他们留下家喻户晓的荧幕形象就足够了。比如,我们难以想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饰演的梅林牧师,尽管他和冯•叙多在外形上有些相似:

他们二人的年龄仅差一岁,身高完全相同(六尺四),瘦长的身材十分相似,而且在荧幕上都很夺人耳目。(克林特的头发更好,而马克思的英语说得更优美。)

即便如此,想象伊斯特伍德用他那如在耳畔的硬汉嗓音念诵“以基督之力驱逐你”,实在荒谬。而当冯•叙多一遍遍重复这句台词时,它被赋予了咒语般的巨大魔力和无比动人的,发自绝望的底蕴,听上去比上帝亲口说出“make my day”更富有感情(伊斯特伍德主演的《肮脏的哈里》里的经典台词)。伊斯特伍德只有通过执导电影才能充分表达自己。而冯•叙多,这个仅在1988年执导过一部电影(《Katinka》)的人,却不需要这么做。凡是有他在的场景,他就是导演。

多年来,冯•叙多演遍了几乎所有类型的角色和所有流派的电影。

他演过耶稣(《万世流芳》,1965)、魔鬼(《勾魂游戏》,199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系列电影《少年印第安纳琼斯大冒险》,1993)。他合作过的导演有,马丁•西科塞斯(《禁闭岛》,2010)、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少数派报告》)、大卫•林奇(《沙丘》,1984)、约翰•休斯顿(《铁幕来鸿》,1970)、维姆•文德斯(《直到世界末日》,1991)、雷德利•斯科特(《罗宾汉》,2010)。他曾为《万辛普森一家》配音。他扮演过许多次反派和家族长(比他本人拥有的家长数目还要多)。

他几乎没有出演过浪漫爱情电影的主角,但他本人却是极好的丈夫。

《潜水钟与蝴蝶》(2007)

冯•叙多的角色身形各异,语言不同。他最可爱的角色之一,是朱利安•施纳贝尔导演的法语片《潜水钟与蝴蝶》(2007)中一名中风患者的92岁父亲。

冯•叙多共出现在该片的两个场景中。场景一是闪回,他儿子正在帮他刮脸,二人有吵有笑,大多数时候谈论的是女人;在短短几分钟里,脸上挂着泡沫的冯•叙多轻松演活了一个巴黎老浪子的形象。他的精力虽已日渐衰竭,却仍对自身抱有非凡且清晰的认识(法式典型)。

刮完脸,父亲望着镜子,半开玩笑的说,“上帝,它照出来人再也不像我了。”

当然不像了。看着冯•叙多出人意料地将一个小小的、“最后致谢”的角色演绎的令人回味无穷是有趣的,但更有趣的是看他使出全力对付难啃、肃穆的角色。

比如,在伯格曼的《处女泉》(1960)和《羞耻》(1968)中,或在杨•特洛尔的史诗《大移民》(1971)和《新大陆》(1972)中。冯•叙多在这些影片中说的都是他母语瑞典语。他发挥出了其最引人注目的天赋,即刻画处在非常情境下的平常人。

《处女泉》中,他是一名中世纪地主,虔诚且谦卑,却遭遇了不幸:他的女儿在去教堂的路上被奸杀了。而他则做出了极端反应:以绝对冷酷的意志力,在自己家中杀死了女儿的三个袭击者,其中一个只是少年。

冯•叙多在他的大部分影片中都是刚正不阿的,但当《处女泉》中的地主完成复仇后,他的坚韧逐渐土崩瓦解,他的步履也变得蹒跚,直到他在一处小溪前停下,挺立的身影突然萎缩于地,就像丧失了所有意义。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将意志力绷紧地太久,后者就会猛然出离其灵魂。伯格曼从后方,用广角镜头拍摄了这一幕,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处理。这会是你见过最美丽的一段肢体演出。

冯•叙多最喜欢深度挖据

冯•叙多在伯格曼《羞耻》里演一个不得志的音乐家

《羞耻》的背景设定在当代,冯•叙多的角色比较柔和,是一名下岗音乐家,和妻子(丽芙•乌曼,冯•叙多的老搭档)一起住在荒岛上一个破农场里。战争爆发了,荒岛居民的人性面临考验,而音乐家属于没有经受住考验的一类。

影片中,冯•叙多的肢体语言一反平常,变得优柔寡断。他踉踉跄跄,穿着睡衣或是又松又皱的衣服,似乎不知何去何从。他有一个很棒的喜剧场景:在妻子的厌恶不满下,他射偏了一只鸡,差之毫厘。(他像只鸟一样无助地挥动双臂。)看这种演绎有时是痛苦的——毕竟这就是伯格曼的风格——但冯•叙多在《羞耻》中做到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他在软弱中找到了诗意。

扬•特洛尔和马克斯•冯•叙多、丽芙•乌曼在《大移民》拍摄现场

《大移民》和《新大陆》讲述了19世纪中期,一个瑞典家庭移居美国的故事。由于影片事件跨越数十年,冯•叙多得以饰演其角色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从婚姻初期(再次与丽芙•乌曼搭戏)到艰难辛苦的中年。

特洛尔悠然从容的风格使冯•叙多和乌曼都在大量安静微妙的室内戏中如鱼得水。而随着这部六小时电影的进行,你感觉自己似乎对片中人物无所不知了:他们吃饭、做家务、争吵、做爱、相互信任或相互猜疑的方式。

所有的寻常琐事,人性的亦强亦弱,都一点一滴地汇聚在一起。这正是冯•叙多能够驾驭的艺术手法。他最喜欢深度挖掘。

《夏威夷》

冯•叙多能用这种方式演绎的唯一一部好莱坞类型片是另一出19世纪史诗,即乔治•罗伊•希尔的《夏威夷》(1966)。冯•叙多在里面饰演虔诚严苛的基督教传教士艾布纳•黑尔,他从新英格兰一路行至夏威夷,然后可恶至极地摧毁了岛上的文化。

这个角色也比冯•叙多的实际年龄大几岁。尽管该片相对《大移民》和《新大陆》更传统(他不得不忍受和朱莉•安德鲁斯搭戏),冯•叙多奉上的却是他最本真也是最令人难忘的表演之一。

和在《处女泉》中一样,他在片子里威严挺立,但虽然冯•叙多后来又出演了数个邪恶角色,但他在这部片里其实并不是个恶人。尽管黑尔牧师几乎每件事都做错了,他的初心却并不卑劣可耻。

随着电影的推进,冯•叙多成功在观众们心里植入了对角色坚韧清廉性格的尊敬之情。他让我们从内部理解了前伽利略时期的科学,与之相关的世界观在当代人眼中是很奇怪的。

《汉姆生》

30年后,在特洛尔的《汉姆生》(1996)中,冯•叙多饰演了一个甚至比艾布纳•黑尔还要疯狂的男人,并又一次强迫我们理解了他。

挪威诗人暨小说家克努特•汉姆生在他浮夸古怪的老年时期成为了阿道夫•希特勒的公然支持者。这是因为纳粹党是他作品的崇拜者,而且他相信第三帝国能通过某种方式使挪威受益。

该片中,汉姆生比当时的冯•叙多年长约20岁,而后者对角色暴躁性格及昏乱尊严的刻画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每个颤抖的姿态,每次暴怒的发作和那为了衰朽的骄傲而挺起的胸脯,都诉说了主人公对生而有限的不满。

你不禁会思考,冯•叙多何以知道如此之多?他和魔鬼定下契约了吗?亦或是因为冯•叙多当年在《第七封印》中的对手在棋局终了时曾对他轻声耳语?

不,这一切皆仅源自于上天赐予极少数演员的想象力。

享此天赐的演员包括,劳伦斯•奥利弗、默片时代的莉莲•吉许、马龙•白兰度,和马克斯•冯•叙多。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